MDE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pdf_第1页
MDE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pdf_第2页
MDE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pdf_第3页
MDE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0 化 工 进 展 C HE MI C AL I ND US T R Y AN D E NGI NE E R I NG P RO G R E S S 2 0 1 4年第 3 3卷第 1 期 MDE 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 陈杰 郭清 花亦怀 唐建峰 冯颉 周凯 黄彬 史泽林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 1 0 0 0 2 7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江苏 昆山 2 1 5 3 3 7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 6 6 5 8 0 摘要 目 前天然气预处理工业中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胺液活化弃 j 不同的胺液活化卉 J 具有各 自的优缺点 其中 最常用的是 甲基二乙醇胺 MD E A 的活化胺液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以 MD E A为主吸收剂 添加 5种不同种 类胺液活化剂 ME A D E A T E A D E T A T E T A 的吸收性能 包括吸收速率 吸收负荷等 并对实验结果 进行了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 MD E A 与伯胺 仲胺的混合胺液吸收负荷较高 综合脱 碳效果较好 MD E A与烯胺的混合胺液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但会受到胺液中C O 2 负荷的影响 T E A吸收速 率最慢 不适合做 MDE A的活化剂 本文研究内容为混合胺液工业应用提供 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甲基二 乙醇胺 二氧化碳 活化胺液 吸收 中图分类号 T Q 0 2 8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6 6 1 3 2 0 1 4 0 1 0 0 8 0 0 5 D o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6 6 1 3 2 0 1 4 0 1 0 1 4 Ab s o r p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M DEA a c t i v a t e d a mi n e s i n n a t u r a l g a s pr e t r e a t me n t pr o c e s s C H E NJ i e GU O Qi n g 2 HU A H h u a i T A NGJ i a n f e n g 3 F E NGJ i e Z HOUKa i 3 HU A NGB i n S HIZ e l i n C NO OC G a s P o we r G r o u p R e s e a r c h De v e l o p me n t C e n t e r Be i j i n g 1 0 0 0 2 7 C h i n a K u n s h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a l i t y T e s t i n g C e n t e r K u n s h a n 2 1 5 3 3 7 J i a n g s u C h i n a S c h o o l o f P i p e l i n e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y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a s t C h i n a Q i n g d a o 2 6 6 5 8 0 S h a n d o n g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Va r i o u s a c t i v a t e d a mi n e s o l u t i o n s a r e u s e d i n c u r r e n t n a t u r e g a s p r e t r e a t me n t Amo n g t h e m t h e mo s t c o mmo n l y u s e d a r e a c t i v a t e d MDE A a mi n e s o l u t i o n s As s i n g l e a mi n e s o l u t i o n h a s i t s o wn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fi v e k i n d s o f a c t i v a t e d MD E A a mi n e S O l u t i o n s MDE A ME A MDE A D E A MD E A T E A MD E A DE T A a n d MDE A T E T A w e r e s t u d i e d e x p e ri me n t a l l y i n o r d e r t o a n a l y z e a b s o r p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c o mp a r a t i v e l y i n c l u d i n g a b s o rpt i o n r a t e a n d a b s o rpt i o n l o a d i n g M DEA a d d e d wi t h ME A a n d DE A h a d h i g h e r a b s o rpt i o n l o a d i n g a n d g o t b e t t e r d e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e f nc i e n c y MDE A mi x e d wi t h DET A a n d TE TA c o u l d e n h a n c e r e a c t i o n r a t e s i g n i fi c a n t l y b u t i t s r e a c t i o n wa s b e r e t a r d e d b y h i g h a c i d g a s l o a d i n g MDE A mi x e d wi t h TE A h a d t h e l o we s t r e a c t i o n r a t e T h i s p a p e r p l a y s p o s i t i v e r o l e o n i n d u s t r i a 1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i x e d a mi n e Ke y w o r d s me t h y l d i e t h a n o l a mi n e MD E A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a c t i v e a mi n e a b s o rpt i o n 为保障天然气储存 运输与使用过程的安全稳 定运行 需要进行天然气过滤 分离 脱硫 脱碳 脱水等预处理加工 其 中 天然气脱碳技术的应用 可以提高天然气热值 增强管输能力 防止冰堵现 象 稳定深冷工艺 改善腐蚀情况 是天然气预处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6 2 7 修改稿日期 2 0 1 3 0 8 2 5 基金项目 国家 8 6 3项 目 2 0 1 3 AA0 9 A 2 1 6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 陈杰 1 9 7 3 一 男 博士后 高级工程师 现任 中海石油气电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 中心液化技术总监 负责 L NG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工作 E ma i l c h e n j i e p a p e r 1 2 6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陈杰等 MDE 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 8 1 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u 目前醇胺法是天然气预处 理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天然气脱碳方法 其主要 原理是利用胺基吸收剂与 C O 2 反应进行 C O 2 脱除 活化胺 液与单一胺液相 比可 以弥补单一胺液 的缺 点 提高其 C O 2 综合吸收能力 达到改善 C O 2 吸收 效果的 目的 因此 采用活化胺液吸收 C O 2 的研 究 越来越受到重视 经过多年发展 国内外已开发 出多种以甲基二 乙醇胺 MDE A 为主剂的活化胺液 广泛应用于 天然气预处理领域 国内外对于不 同胺液配方的性 能研究较多 但 由于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混合胺液和 活化 MD E A溶液配方溶剂多属于各公司专有技术 文献和资料介绍并不清楚 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 实验研究 本文对以 MD E A 为主吸收剂 添加 ME A D E A T E A DE T A T E T A 不同种类活化 剂 的胺液 吸 收性 能进 行 实验 研 究 并对 不 同 的 MD E A活化胺液吸收性能 包括 C O2 压力变化 吸 收速率 吸收负荷等 进行对比分析 为天然气预 处理胺液的配方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并为天然气预 处理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1 理论分析 天然气预处理工业 中常用的醇胺包括伯胺 仲 胺 叔胺 烯胺 以及空间位阻胺等 不同种类的醇 胺与 C o2 的反应机理不同 MD E A作为应用最为广 泛的胺液 是一种典型的叔胺 具有再生能耗小 腐蚀性低 不易降解等优 点 MD E A 分子中 NH 的 3 个氢原子全部被置换 分子式表示为 R 1R 2 R 3 N 其中 Rl 为 C H3 R 2 及 R3 为一C H2 C H2 O H MD E A与 C O2 反应生成亚稳态的碳酸氢盐 总 反应式如式 1 2 3 Rl R2 R3 N CO2 H2 O Rl R2 R3 NH HCO3 一 1 通常认为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 分别为 MDE A 与 C O 2生成 中间产物的反应 中间产物催化 C O 2 水解的反应 具体反应式如式 2 式 3 2 3 R R 3 N C O2 R 1 R 2 R 3 NC OO 2 Rl R2 R3 NCOO H2 O害Rl R2 R3 NH HCO3 一 3 在 MDE A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活化剂 可 以改变 其与 CO 2 化学反应历程 在保留 MDE A 优势的基 础上 改善其反应速率较慢的缺点 目前国内外针 对不 同种类 MDE A 活化胺液的反应机理进行了一 些研究 但 尚未成熟 本文通过实验研 究不同种类 MD E A活化胺液的吸收性能 为其反应机理与吸收 动力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2 实验部分 天然气是以C I h为主体的含有多种组分的混合 气体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接近于实际的天然气预处 理工艺过程 本文采用 C H 4 C O2 的混合气进行吸收 实验 所得的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性能优劣的筛 选结果较纯 C O 2 气体可靠性更高 本文在实验过程 中采用 C H 4 C O 2 的混合气中 C H 4 C O2 体积分数分 别为 8 6 l 4 混合气的总压为 3 MP a 通过实 验确定搅拌速率为 8 0 0 r mi n 吸收温度为 5 0 本次实验中所用活化胺液浓度配比均为 2 mo l L的 MDE A与 1 mo l L的活化胺液 2 I 实验试剂 表 1 2 2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流程如图 1 所示 高压气瓶 中原料气经减压阀调压后通入高压反 应釜 与反应釜 内预先充入的胺液进行吸收反应 表 1 实验气体与试剂 名称 规格 生产厂家 一 乙醇胺 ME A 分析纯 天津天泰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二乙醇胺 DE A 分析纯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公司 三乙醇胺 T E A 分析纯 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二乙烯三胺 D E T A 分析纯成都格雷西亚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三乙烯四胺 T E T A 分析纯 成都格雷西亚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甲基二乙醇胺 MDE A 工业级 天津天泰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混合气 C H 4 C O 2 8 6 青岛天源特种气体厂 1 4 mo 1 图 1 实验装置流程图 1 一c O2 纯气体或 C l h co 2 混合气 2 减压阀 3 一针型阀 4 一压力传感器 5 一恒温水浴 6 一真空泵 7 反应釜 8 一磁力搅拌 9 一气相温度传感器 1 0 一液相温度传感器 l l 一数据采集系统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化 工 进 展 2 0 1 4年第 3 3卷 其中的关键设备为带有磁耦合搅拌的反应釜 反应 釜外壳为循环夹套 容积为 7 6 5 mL 实验溶液体积 2 0 0 mL 最外层使用保温材料包裹 确保控温效果 超级恒温槽用于控制反应温度 温度控制在一 2 0 1 5 0 可采用多种循环介质 本论文实验选用 的 导热介质为水 温度控制在 3 5 8 0 温度波动 度士 0 5 显示分辨率 0 1 真空泵采用水环泵 装置抽真空度根据泵上仪表进行监控 采用计算机 数据采集系统 整个系统 由数据变送器 数据采集 卡和计算机构成 采用以上实验方法 反应釜充气阶段 由于吸收 反应已经开始 因此最终计算获得的 C O 2 吸收量会 偏小 但充气的过程较快 充气时搅拌处于关闭状 态 且反应釜 中胺液远过量于充入的气体 因此可 以忽略该部分带来的误差 2 3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 中主要采用 3个性能指标进行不 同种类 MDE A 活化胺液的性能对 比 分别是气相 C O 2 分 压力 P c o 吸收负荷 酸气负荷 o 以及吸收速 率 吸收负荷 酸气负荷 吸收速率 一 C 坐 d r 4 5 6 式中 z为溶液中吸收的 C O 2的物质的量 V 为溶液的体积 C 为胺液的总浓度 为吸收时间 实际上釜内气体压力较高 不完全符合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 引入压缩因子进行精确的计算 计算 混合气体压缩因子 需要确定其拟临界参数 用线 性组合关系表示混合气体的拟临界压力 P m 拟临 界温度 称为 Ke y法则 各组成气体的临界压 力与临界温度 比值在 0 5 2 0时 K e y法则才有较 好的准确度 4 本实验采用混合气中各个组分临界 压力 临界温度 比值均在 0 5 2 0 因此可采用 K e y 法则计算其拟临界压力 拟临界温度 进而得到混 合气拟对 比压力 拟对比温度 天然气中压缩因子 的确定方法包括实验直接测定法 查图法和解析模 型 本文首先采用 Ne w t o n迭代法求解 D r a n c h u k A b u Ka s s e m DA K 模型 6 8 计算拟对 比密度 然 后利用 D r a n c h u k P u r v i s R o b i n s i o n DP R 8 1 o 模型 得到压缩 因子 O 5 0 4 0 3 02 rJ 0 1 0 1 2 3 4 5 6 7 8 吸收时间r rai n 图 2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混合气 C O2 分压变化曲线 3 结果与讨论 3 1 MD E A活化胺液吸收 C O2 压力变化 图2 为不同种类MD E A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 中 C O 2 反应过程的 C O 2 分压变化 曲线 由图 2可知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 C O2 过程 中 C O2 分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均是反 应开始阶段 C O 2 分压迅速降低 降低到一定程度后 C O 2 分压趋于稳定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 的实验中 C O 2 分压呈持续下降趋势 最终 C O 2 分压 值并不相 同 C O2 最终分压值越低 表明胺液对低 浓度 C O2 的吸收能力越强 这有利于天然气脱碳尤 其是深度脱碳过程净化度的提高 此外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反应达到平衡的 时间不同 由图 2可知 除 MDE A T E A外 其它 活化胺液吸收过程较快 为其更快的实现天然气净 化过程提供了一定优势 但几种胺液仍然存在区别 吸 收 达 到 平 衡 所 用 时 间 顺 序 为 MD E A T E A M DEA DEA M DEA M EA M DEA TETA M DEA DE1 A 由C O 2 分压变化规律的分析可知 MD E A DE A 与 MDE A ME A的脱碳能力较强 可能实现较高的 天然气净化度 MDE A T E T A与 MD E A DE T A的 脱碳速度较快 3 2 MDE A活化胺液吸收负荷变化 图3 为不 同种类 MDE A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中 C O2 反应过程 的吸收负荷变化 曲线 3 2 1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负荷变化规律 由图 3可知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 C O2 过程 中 吸收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均是在 一 定时间内随时间快速上升呈现线性关系 随着反 应的进行 逐渐趋于稳定 最终达到一个定值 不 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C O2 过程中吸收负荷达到稳定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陈杰等 MDE 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 8 3 挺 0 1 2 3 4 5 6 7 吸收时f n r mi n 图3 不同种类混合胺液体系 C O 2 吸收负荷变化曲线 图4 不同种类混合胺液 C H4 C O 2 中C O 2 吸收速率变化曲线 所需的时间与 C O 分压变化规律一致 不 同种类活 化 胺 液 吸 收 负 荷 趋 于 稳 定 所 用 时 间 顺 序 为 M DEA DEA M DEA M EA M DEA TETA MDE A DE T A 但 由于几种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反 应过程均用时较少 不同种类胺液的区别并不明显 3 2 2 不 同种类活化胺液 最终 吸收负荷和吸收率 对 比 表 2 列出了不同种类 MD E A活化胺液与混合气 体反应 的最终吸收负荷和吸收率 表 2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与CH4 C O2 反应的最终吸收负荷 与吸收率 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反应时 吸收负荷越大 吸收率越高 通过表 2中数据可知 吸收负荷与吸 收率基本是呈正比关系 验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 不 同种类活化胺液的最终吸收负荷与吸收率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其 排 序 为 MDE A ME A M DEA DEA M DEA TEA M DEA TETA MD E A DE T A 因此 与最终 C O 2 分压对应 最终 吸收负荷越大 不仅吸收效率更高 且活化胺液对 低浓度 C 02 的吸收能力也越强 由不 同活化 胺液 吸收 负荷 的分 析可 知 MD E A T E T A和 MDE A D E T A 吸收达到稳定所用 的时间较短 MD E A ME A与 MD E A DE A的吸收 效率更高 3 3 MDE A活化胺液吸收速率变化 3 3 1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速率随吸收时间变化 规律 图4 为不 同种类MD E A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中 C O 2 反应过程的吸收速率变化曲线 由图 4可知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 C O 2 过程 中吸收速率均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 MDE A T E A 溶液的吸收速率明显低于其他种类活化胺液 吸收 速率下降趋势缓慢 吸收达到平衡所用 的时间最长 其他几类胺液 均在反应初始阶段表现为吸收速率 迅速降低 其 中烯胺与 MDE A 的活化胺液最为明 显 吸收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基本保持不变 不 同种类活化胺液的初始吸收速率区别较大 其排序 为 MD E A DE T A MD E A T E T A MD E A ME A M DEA DEA M DEA TEA 3 3 2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速率随C O 2 负荷变化 规律 图5 为不同种类MDE A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体中 C O2 反应过程 的吸收速率随 C 0 2 负荷变化曲线 如 图 5所示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与混合气中 C O2 反应过程 的吸收速率随 C O 2 负荷变化趋势基本 0 7 O 6 l O 5 O4 03 槲 瑙 0 2 0 1 O 0 O O 4 0 O 8 O 1 2 0 1 6 酸气负荷 too l too l 图 5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 C H4 C O 2 中C O 2 吸收速率随酸气 负荷变化曲线 0 O O 0 O O O 目 I 1 一 0 I u 斟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4 化 工 进 展 2 0 1 4年第 3 3卷 相同 随C O 2 负荷的增加吸收负荷呈线性趋势逐渐 降低 同一 C O 2 负荷下 DE T A T E T A与 MD E A的 活化胺液吸收速率低于 MDE A ME A胺液 由于混 合气中 C O2 浓度较低 活化胺液不能将其中的 C O2 全部吸收 其最终 C O 2 负荷与活化胺液种类有关 MDE A DE T A与 MD E A T E T A的最终 C O2 负荷较 低 其吸收速率下降趋势较其他活化胺液更为明显 通过对吸收速率随时间与 C O 2 负荷变化规律 的 分析可知 MDE A D E T A与 MDE A T E T A表现 出 了较高的吸收速率 但当胺液中 C O 2 浓度增大到一 定程度后 其吸收速率急剧下降 且最终 C O z 负荷 低于 MDE A ME A MDE A DE A MDE A T E A 4 结 论 本 文针 对 MD E A与 ME A DE A T E A D E T A T E T A 的活化胺液 结合实验数据 进行不同实验 参数 不同种类活化胺液吸收性能对比分析 得 出 如下结论 1 由不同种类活化胺液的 C O 2 分压 吸收 负 荷 吸 收速 率 与 C O2负 荷变 化 规 律 可 知 MDE A ME A与 MDE A D E A 的吸收负荷较高 对 C O 2 负荷的变化相对不敏感 综合脱碳效果较好 2 MD E A T E T A与 MD E A D E T A活化胺液 吸收性能相差不大 较其他活化胺液 吸收 C O2 达 到稳定所用 的时间较短 吸收速率较高 但当胺液 中 C O 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吸收速率急剧下降 3 MD E A T E A吸收所需时间最长 吸收速 率最低 不适宜做 C O 2 吸收剂 参考文献 1 刘露 段振红 贺高红 天然气脱除 C 02 方法的比较与进展 J 化 工进展 2 0 0 9 2 8 S 1 2 9 0 2 9 2 2 王挹薇 张成芳 钦淑均 MD E A溶液吸收 C 0 2 动力学研究 J 化 工学报 1 9 9 1 4 2 4 4 6 6 4 7 4 3 李桂明 杨红健 贾庆 等 MDE A 水溶液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 力学研究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 0 0 7 2 9 4 1 2 9 1 3 3 4 姚光镇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M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 0 0 6 l 1 5 陈则韶 高等工程热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8 3 2 0 3 21 6 肖香姣 闰柯乐 王海应 等 一种预测超高压气藏压缩因子的 新方法 J 天然气工业 2 0 1 2 3 2 1 0 4 2 4 6 7 Dr a n c h u k P M Ab o u K a s s e m J H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Z f a c t o r s f o r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u s in g e q u a t i o n o f s t a t e J J o u r n a l o f C a n a d i a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