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在正式上课前播放醉花阴词曲,营造情感氛围 导语: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一首愁情词。(板书)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学生畅所欲言)二、作者介绍(学生总结,教师带过)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南渡前: 南渡后:内容闺怨离愁 内容怀旧悼亡词风清丽柔媚 词风凄婉哀怨李清照的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期,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学生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读愁(一 初读 感诗情)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朗读。同学们在读完本词之后,你能说说这首词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愁)师:(板书: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况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大家看。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杜甫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师:大家看,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她是如何写愁思的?(二 ) 研读 体诗境 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读诗歌时,除了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品读思想情感 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 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什么表露出来的呢?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季节:佳节又重阳 点出愁的原因。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 又重阳 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 意象:人比黄花瘦 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情境:一个人的秋夜v 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如: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教师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二)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品凉 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2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好,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这三个字都是形容词,我们在品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一首诗或词中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字词不仅有表层意思,更有他字面意思以外的含义。这有助于我们体会此人的情感。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好,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到诗人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读出她的闺怨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之情。三 赏读 读诗韵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愁,忧郁之愁。但全文出了首句一个愁外,其余无一愁字,可我们去能感受到句句含愁,字字有愁。我们知道这是诗词在抒情上的一个特点:含蓄委婉。那么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讨论。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在朗读的时候就我们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同时也要读出一种含蓄委婉,羞涩。还要要带有愁绪。指定学生朗读 总结诗歌鉴赏方法学生根据这两首词的鉴赏过程,总结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1、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2、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二 问愁 试问愁绪知几许?宋词善言愁,李清照则是言愁高手。她的大部分词作都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和愁怨。诸如“寂寞”、“伤心”、“幽怨”、“凄凉”、“憔悴”、“凋零”、“泪痕”等伤感的词语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而直接标出“愁”字的就多达17首,频率之高令人咋舌。难怪古人掩卷感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在她的愁离难道只有对丈夫的思念之愁吗?她在诗里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渡淮水” (打马图赋)不是,下面我们看一下初春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知,将你理解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感受这首词。好,朗读完,请问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答:愁 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2、师问:都是愁,那武陵春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武陵春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醉花阴中开头以愁发端, 其愁就像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一下子就将愁推向高峰, 然后演绎诠释“ 愁” 的内涵。武陵春一词通过设愁境、布愁景, 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 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以愁字作结。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你是如何感知到作者愁绪的不同呢?教师总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务必要注重知人论世。 3、知人论世,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早年生活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根士丹利-中国电商行业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前瞻 China E-Commerce - What to expect from 2Q25 prints
- 2025年初中美术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策略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物业管理实务中级面试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2025年高级炼油操作工常见问题解答及面试注意事项
-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 转基因技术的危害
- 关于精准教学的课件
- 医学教师教学竞赛课件
- 江苏苏州2012-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79篇
- 用电电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常见行政案件笔录模版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国家电网电力中级职称考试题
- 数据库设计规范说明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春季校园招聘5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