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排水规划说明培训资料.doc_第1页
某县排水规划说明培训资料.doc_第2页
某县排水规划说明培训资料.doc_第3页
某县排水规划说明培训资料.doc_第4页
某县排水规划说明培训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鄱阳县城区排水专项规划(说明) 前 言11 总论21.1 规划编制背景21.2 规划编制依据31.3 规划指导思想31.4 规划编制原则31.5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41.6 规划目标42 城镇概况52.1 自然条件52.2 城镇建设现状62.3 城镇总体规划103 鄱阳县城区排水现状123.1城区水系河道介绍123.2城区水环境现状133.3城区现有排水体制情况133.4城区现状排水管道系统情况133.5现状工业废水排放143.6现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144 城市排水体制164.1排水体制分析164. 2排水体制规划原则194.3城区排水体制选择194.4 截流倍数的确定195 鄱阳县城区污水规划205.1 污水量预测205.2 城区排污区界划分235.3 城区污水量分布预测245.4 污水干管规划305.5 污水支管网规划335.6 污水提升泵站规划335.7 污水处理厂345.8 目前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情况355.9 污水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及计划366 鄱阳县城区雨水规划396.1城区水系河道简介396.2 防洪规划简介396.3 城区雨水受纳水体406.4 城区雨水管道现状406.5 城区雨水汇水区界划分416.6 城区雨水计算426.7雨水泵站456.8雨水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及计划457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487.1 排水管线布置一般性要求487.2 本规划中的具体布置487.3 排水管线的覆土要求488 排水管材与附属构筑物498.1 排水管材选用498.2 排水管道施工518.3 附属构筑物519 再生水利用规划539.1 再生水利用的必要性539.2 再生水用途及水质要求5310 工程投资估算5410.1 投资估算范围5410.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5410.3 投资估算5410.4 资金筹措55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711.1 规划分期实施原则5711.2 规划分期实施意见5711.3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711.4 规划实施建议58 附表:01 鄱阳县城区污水计算表02 鄱阳县城区雨水计算表 附图:01 城区用地规划图02 规划路网竖向控制标高03 排污区界规划图04 污水量预测编号及管网计算图05 污水管网规划总图06 雨水汇水区界规划图07 雨水管网计算图08 雨水管网规划总图09 排水规划分图位置示意图10-15 污水规划分图(一)(六)16-21 雨水规划分图(一)(六) 附件:鄱阳县城区排水专项规划(讨论稿)意见和建议及答复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鄱阳县城区排水专项规划(说明) 前 言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鄱阳县名,这表明对鄱阳城市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重新肯定了城市与鄱阳湖之间的生态依托关系,肯定了鄱阳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鄱阳应当站在新的高度,看待城市与湖泊、与湖滨生态环境、与湖滨湿地、与周围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县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道路拓宽、美化、亮化,新型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迅猛,并呈良好发展态势,县级公共行政中心向北移动,城区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增加,第三产业兴旺发展,这一切都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随着县城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建设开发量的不断增加,县城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同时,老城许多地段又面临着更新改造,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空间特色、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均需要新的定位。2006年12月江西省政府公布了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开始着力打造江西环鄱阳湖地区城市群;鄱阳县作为环鄱阳湖经济圈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在对江西经济发展的贡献上,还是在参与区域发展的竞争上,鄱阳的城市及其经济地位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变得迫在眉睫。当今时代是城市群主导区域竞争的世纪,要求群内城市必须建立差异化定位,发展互补型经济、打造融合性文化。鄱阳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一部分,且鄱阳湖因鄱阳而得名,湖和城市同名,同时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六大生态湿地之一,鄱阳湖在全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是鄱阳借湖扬名的宝贵机遇。要实现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四大名城建设工程,既:通过建设湖文化名城塑造个性化城市文化,实现国家文化大县的目标;通过建设湖产业名城建立特色化城市产业,实现江西工业重县的目标;通过建设湖旅游名城树立差异化城市形象,实现全国旅游强县的目标;通过建设湖宜居名城打造生态化城市环境,实现全国生态文明县的目标;通过鄱阳县城市创新发展,进而使鄱阳实现宏伟目标打造中国湖城。 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很强,涉及面广,因此迫切需要有全面、系统的排水专项规划,来统筹全县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协调全县及各区块排水管线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就小区论小区,就道路论道路的倾向,解决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系统性差,投资浪费的问题。2008年江西省鄱阳城区城市污水管网专项规划(下称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后,大部分污水干管已陆续建成,同时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已经投产运行。污水专项规划在城区污水干管建设当中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城北片区、青山湖片区和大塘湖片区污水管网急需规划建设,原污水专项规划范围略显不足。本次城区排水专项规划是在原污水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细化污水管网,包括目前主城区尚未完成的污水干管和城区污水支管网,对城北片区污水流向进行了调整;同时对雨水管网进行详细规划,减少雨季积水现象的发生,给城区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也希望能为湖城的建设尽一份力。我院在中标后,即刻投入到规划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规划编制中。在规划编制中,我们经过认真的现场调查研究、多处走访和计算比较,形成了本次排水专项规划评审稿,力争使该排水专项规划对鄱阳县的排水管网建设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力争使今后的排水管网建设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鄱阳县城市管理局及县各个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1 总论1.1 规划编制背景1.1.1 项目名称鄱阳县城区排水专项规划1.1.2 委托单位鄱阳县城市管理局1.1.3 规划编制背景随着我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工业和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主要污染物之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1、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污水设施建设,就是要坚定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真正让江西的人民受益,让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受益。2、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是深入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推进鄱阳湖流域、昌江流域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最大的责任。加快建设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从源头上控制污水无序排放,对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保护昌江以及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是推进现代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现代文明要做到特色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捷、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生态文明是要做到空气清新、水质一流,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人民幸福健康。到目前为止,鄱阳县城市污水处理及其配套管网设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加快建设江西省鄱阳县污水处理及其配套管网设施,就是为了提高现代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更好地体现江西城市的特色魅力。在鄱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排水系统做出了纲领性的规划,确定了城区污水量、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管网分区及走向、城区的防洪标准。但上述规划中对排水管网的汇水范围及管道高程没有明确的专项规划,给城市建设造成困难。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往往是一条路,一小片区域为单位进行的,具有局部、零星的特点。如果没有整体的规划,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势必各自为政、杂乱无章,造成不合理建设、反复改造的被动局面。国内许多城市在这方面已有很多经验教训,例如许多城市高标准的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的不合理,造成污水无法收集,污水处理厂无水可处理的局面。2008年江西省鄱阳城区城市污水管网专项规划(下称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后,大部分污水干管陆续建成,包括青山圩、沿河路、五一北路、五一南路、人民南路、东湖大道、洪迈南大道等按照规划敷设了污水干管,同时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已经投产运行。但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城北片区、青山湖片区和大塘湖片区污水管网急需规划建设,原污水专项规划范围略显不足,同时仅有污水干管还是远远不够,只有配备了完善的污水支管网,才能将每个片区的污水收集进入污水干管,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次城区排水专项规划是在原污水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污水管网,包括目前主城区尚未完成的污水干管和城区污水支管网;对原污水规划中部分内容(包括城北组团和青山湖组团)进行了调整;同时对雨水管网进行规划,使得城区的建设发展能够更加合理有序!1.2 规划编制依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 则,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的其它有关规范和标准。l 江西省鄱阳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政府上海市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6l 江西省鄱阳城区城市污水管网专项规划 20082020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政府上海市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8.7l 现有(在建)道路排水施工图 青山圩、沿河路、北纬一路、北纬五路、东经三路、五一北路、五一南路、人民南路、人民北路、东湖大道、大桥路、洪迈南大道和中心大道等排水管道施工图l 地下管线探测公司提交的物探资料成果 2011.04l 鄱阳县城市管理局关于鄱阳县城区排水专项规划(讨论稿)的意见和建议 2011.12.13l 国家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3 规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的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大力提升鄱阳产业经济,塑造鄱阳品牌,建设和谐鄱阳的同时,力争做到环境保护的最优性与城市建设的经济性相协调。1.4 规划编制原则l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l 重视近期规划建设,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统一,全局把握,总体控制,分步实施,保证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连续性和指导性。l 立足于高起点,以先进的规划思想作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强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规划力争做到环境保护的最优性与城市建设的经济性相协调,其中特别注重埋地排水管道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l 充分结合现状因素,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为老城区旧排水体制改造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依据,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l 在考虑规划整体性和合理性的同时,重视分期开发实施的可行性和灵活性,例如以城市主要干道作为排水干管的主通道。l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注重三者的综合效益。1.5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根据排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排水专项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保持一致(总规年限为20072020年;近期:20072010,远期:20112020),故本次排水专项规划年限为20112020年;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同时展望一下远景规划至21世纪中叶。本专项规划编制的范围为鄱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鄱阳县县域范围,包括:主城区及副城两大组团(城北组团和青山湖组团)范围。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3km2。1.6 规划目标本次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排水规划具体目标:规划近期到2015年,污水收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标准的70%以上,城区内管网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其中规划到2012年,基本建成污水截污干管系统。污水收集率达到50%以上,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60%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标准的50%以上,新城区管网建设做到雨污分流,老城区结合棚危旧房改造开展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规划远期到2020年,基本完成排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85%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标准的80%以上,城区内管网80%以上做到雨污分流,大大改善城市水域的景观水平,支持鄱阳县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2 城镇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鄱阳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面。县治距省会南昌市水路90公里,陆路239公里,正兴建的鄱余公路,使鄱阳至南昌的路程仅为121公里;距上饶市陆路215公里;鄱阳是江西水上交通大县,县境内四大水系均可通航,船舶经鄱阳湖直通长江,鄱阳港是江西省六大港口之一;鄱阳距景德镇机场、庐山机场只需1小时车程,距南昌昌北机场仅2小时车程。鄱阳地处东经11623,11706,北纬2846,2942,之间。北邻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东与景德镇市和乐平市接壤,南靠万年和余干县,西部与都昌县相接。县境东西最宽71.8公里,南北最长90.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为4214.6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22%,大部分分布在鄱阳湖畔、昌江下游和乐安河流域;丘陵面积占31.4%,分布在田乐、景湖、碧石公路两侧,昌江中游两岸和部分滨湖地区;低山面积占46.6%,大部分分布在县境东北、南部和中部地区。鄱阳县的中心城区即鄱阳城,位于县域南部。现鄱阳城区环抱东湖,北枕芝山,南带昌江、饶河,建成区总面积约13.6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达到30.2平方公里。2.1.2 地形地貌鄱阳县坐落在鄱阳湖东岸丘陵和黄山南支大洪山余脉之中。境内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很大。东北部为低山,向西南方向渐变为高丘、中丘、低丘和湖滨平原区。丘陵地貌是鄱阳县的主题,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分类标准,可分为高丘、中丘和低丘三种地貌。2.1.3 水文地质 据观测,鄱阳县各河流中上游,年最高水位大多出现在5-6月份;7-9月份因受台风影响,有时也出现较高水位下游因濒临鄱阳湖,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月份,年最低水位都出现在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有的年份7-10月台风影响不大,加之晚稻需大量提水灌溉,也可能出现最低水位。年最高最低水位,一般年份变幅为6-8米潼津河、西河上游具有山区河流特征,汇流时间短促,洪峰持续时间很短,洪水来势凶猛,水位变幅较大。昌江、乐安河在本县境内已属下游,主河道出现山洪不大,但其支流可常有山洪出现。各河下游及滨湖尾闾地区,水位涨势不猛,但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鄱阳湖的泥沙运动,总的趋势是高水淤,低水冲,淤积于湖中的泥沙年约792万吨这些泥沙主要淤积于水网区,中洲、滩地、入湖三角洲和主航道两侧,导致堤外高于堤内,湖面缩小,尾闾河段淤塞。饶河入湖段由于淤塞较甚,通航能力在逐年下降。2.1.4 气象气候鄱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水充足,据县气象部门观测记录,全年平均气温17.6,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29。无霜期约270天,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2.1.5 地质与地震烈度鄱阳县大地构造单元,传统地质学认为属江南古陆中段,北部属鄱阳湖隆起区;南部属昌江复背斜。1960午代有人运用活化地台观点,认为属赣东北活化台背斜的北翼,为昌江复背斜和鄱阳湖凹陷。近年来,持地洼学说者认为屈东南地洼区的赣桂地洼系东北端。2.1.6 水资源1、地面水资源鄱阳县境内有昌江、乐安河、潼津河、西河等四条河流贯穿全境,均系长江水系。潼津河、西河位于鄱阳县北部,以侵蚀下切为主,河床可以见基岩,流量变化大,带有山区河流特征。每年春夏山洪爆发可全通航,秋冬河流易于干枯。昌江、乐安河位于鄱阳南部,在境内分别作自东北向西南流和自东向西流,属下游段,两河在县城姚公渡相汇,汇合后称饶河(亦称鄱江),继续西流,经龙口流入鄱阳湖。此外,鄱阳尚有三十余条小河流直接注入鄱阳湖,总计鄱阳全县大小河流有199条,河流总长度2008公里,河网密度为0.515公里/平方公里。昌江、乐安河、西河、漳津河四条水系年平均过境水量约150亿立方米,鄱阳县内产水量约30亿立方米。西南滨临鄱阳湖,有取之不尽的淡水。由于降雨季节不同,雨量分布各有差异,不可能均匀,故各河流量,流速变化较大。2、地下水资源鄱阳县地下水资源,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水,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等四大类。根据补给来源和地貌条件,归并为两大体系。孔隙水为留存于松散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溶洞裂隙水处于坚硬基岩中。3、水能资源鄱阳县境内地表水流经地区多为丘陵和平原。水能蕴藏量力23086千瓦,电能1734.3万度年。昌江天然落差6.31米;乐安河天然落差0.9米;西河天然落差17米;潼津河天然落差284米。其他各小河上游虽有很大的落差,但无足够的水量。据估算,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有5160千瓦,开发利用系数为0.58(不包括水库开发利用系数)。2.1.7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县内土壤由于受地形、母质、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等成土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土壤类型其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既有千枚岩残积物形成的黄红壤,也有红色渺岩残积物和冰水沉积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在鄱阳湖沿岸和四条水系下游:其耕地土壤主要是冲积淤积物形成的水稻土。鄱阳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铁矿和多种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煤、石油、萤石矿等。2.2 城镇建设现状2.2.1 建置沿革县城鄱阳镇,是江西省著名的古镇之一。鄱阳古称番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初设番县,番令吴芮始筑城池。两汉时县治迁城东60里之故县(原名不详,即今古县渡),公元245年(三国吴赤乌八年)迁回。此后,鄱阳镇历为鄱阳县治,同时也是两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鄱阳郡(江州、吴州)治所,隋、唐、宋、元、明、清时的饶州、鄱阳郡、水平军、饶州路、饶州府和民国时期的江西省第四行政区治所。清末民国初属城厢局。1938年全县划区,镇称一区,下设四个镇(激扬、饶丰、荐福、上宦)和一个乡(松关)。1949年初,鄱阳县城曾设鄱阳市。1952年,城区及市建制撤消,以濒临鄱阳湖,改称鄱阳镇。1949年以后,先后隶属鄱阳、浮梁专区,1952年并入上饶专区,1957年改县名为波阳县,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鄱阳县。2.2.2 城市性质及规模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根据鄱阳县总体规划,鄱阳城市的性质确定为:上饶城市群的副中心,江西省环鄱阳湖地区以加工工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生态湖城。2、行政区划及社会发展鄱阳县共下辖14个镇(包括县城所在镇鄱阳镇、油墩街镇、石门街镇、饶丰镇、乐丰镇、谢家滩镇、田畈街镇、古县渡镇、饶埠镇、四十里街镇、双港镇、金盘岭镇、高家岭镇、凰岗镇),以及15个乡(侯家岗乡、莲花山乡、响水滩乡、枧田乡、柘港乡、鸦鹊湖乡、银宝湖乡、游城乡、珠湖乡、白沙洲乡、团林乡、昌洲乡、三庙前乡、莲湖乡、芦田乡),两个水库管理局(军民水库和滨田水库)和一个农科所, 共计535个行政村(含居委会),总人口145万。 3、城市经济近年来,百万鄱阳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县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鄱阳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据2005年鄱阳县统计年鉴,2005年县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2777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121007万元,比上年下降0.5;第二产业61228万元,比上年增长19.87;第三产业855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43。本级财政总收入16358万元。全县金融系统各项存款总额27.36亿元,贷款余额23.41亿元,储蓄存款余额22.62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由2003年的50.9:20.6:28.5调整为2004年底的45.1:22.9:32.0,(依据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与上年相比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1.9和2.9个百分点,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已朝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迈进。所有制结构上,国有、集体、合资、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共同发展。公有企业“转民”步伐较快。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4382元/人,比上年增长5.44%。鄱阳中心城区的经济聚集力和辐射能力是第一位的,在鄱阳县,鄱阳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力决定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年来,鄱阳中心城区的经济运行势头良好,城市工业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鄱阳中心城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4、城市规模(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鄱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2020),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土地利用分类,鄱阳县县域行政范围国土土地总面积为4214.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19.35人/平方公里。县域内耕地113287.5公顷,林地169475公顷,耕地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6.8%,而林地面积则占了全县总用地面积的40.1%。 表2-1 鄱阳县域区行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 单位:公顷、%总面积园地林地基本农田城镇建设用地一般农田村镇建设用地水域工矿用地面 积42146810280168422859853614.627302143031101061454.2百分比1002.440.020.50.96.43.426.10.3鄱阳县中心城区范围土地总面积为3737.57公顷,其中耕地仅占6.55%,林地占83.06%,耕地面积很少。其具体用地情况如下:鄱阳县用地形态受地形影响很大,北部受到芝山、风雨山山势的挤压,南面面临昌江、饶河的阻隔,中间还有东湖等水系的分割。整个县城的建成区用地呈现细碎,沿主要道路生长,各功能组团线性联系的形态。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鄱阳湖大道、芝阳路、建设路、东湖大道、人民路组成以环抱东湖的三角环路结构。老城区沿昌江发展,县城的基本功能,如商业中心、文化中心都集中在这里。北部新区作为鄱阳县近年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的建设以出具规模,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为代表的行政中心的迁入带动了这一组团的快速发展,目前公路两边的城市新区开发也初见成效,这一组团的以行政、商业居住、新兴工业为主,建筑质量较好,市政实施比较完备。中心组团城东处在鄱阳对外交通的贯通处,这一组团用地主要以流通、商贸为主,同时也建有不少市政、办公设施。分散组团的空间布局优点在于自然山水融入城市当中,丰富城区景观,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使得城市更加生态化。但是,这种结构也有一定的缺点,交通骨架单薄,不利于组团间交流,降低城区运转效率。城区基础设施管线过长,利用率低。中心区现状居住用地538.7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39%,人均居住用39.72 平方米,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建成区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老中心城区和东部组团。这里面的居住不管是单位的公房还是私人自建住宅,大部分为三、四类居住用地,住宅层数多为2-3层的低层,建筑密度较高、容积率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公共空间,房屋质量较差。由于城区缺乏必要的绿化和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导致城区的居住环境较差,居民生活质量不高。由于居住用地过于集中,造成了建筑密度高、房屋拥挤的局面。居住区内缺乏绿地,商业和居住过于混杂等也导致了城区内居住质量难以提高。由于城市建设的跃进,城中村现象比较突出。村庄与高楼并存,农田与绿化比邻。有些旧的工业用地混杂在居住用地当中,影响了居住质量。主要以三、四类居住用地为主。近年来,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相继在城区动工兴建。主要集中在建设路、芝阳路和北部新区,随着这些新型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建成区内的居住现状将得到改善。1)公共设施用地建设区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为154.72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11.32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80平方米。商业分布较广,主要为沿街布局。鄱阳县城的行政办公结构过于分散,在空间上降低了行政办公效率。文化娱乐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0.24%,人均为0.29平方米;体育用地占建设总用地0.01%,人均仅为0.02平方米。很显然,文化娱乐和体育用地所占分量过少,难以满足这么多人口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需要。2)工业用地建成区现状工业用地为79.35公顷,占建设用总用地的5.81%,人均工业用地7.08平方米,与国家标准相比较这样的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体现了鄱阳县工业欠发达的现状。表2-2 鄱阳县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性质面积(m2)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现状现状国家标准现状国家标准1R居住用地538704639.4120-3228.9618-282C公共设施用地154720311.328.323M工业用地7934535.8115-254.2710-254W普通仓库用地(W1)509310.370.27堆场用地(W3)17040.010.025T对外交通用地464360.340.256S道路广场用地150659811.028-158.107-157U市政公共设施用地2166811.591.178G绿地3354132.458-151.8099D军事用地(D1)160390.120.09保安用地(D3)747910.550.4010E水域和其它用地318598217.13空置或在建地5053560.072.71合计城市建设用0073.48注:鄱阳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8.6万人(2)人口现状鄱阳县2005年全县总人口为1458708人,共355889户,其中非农业户口人口为197393人。全县2005年人口增长率为21.3,2005年未落户常驻户口仅为4042人,大量常驻人口为进行人口登记。鄱阳县人口中男性为77.16万人,女性为68.71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12.3:100.0。2005年出生人口17256人,出生率为11.83,死亡人口7760人,死亡率为5.32,自然增长率为6.51。(资料来源:县公安局)鄱阳县是江西省人口数量第一大县,土地面积规模第二大县。2005年鄱阳县下辖14个镇,15个乡,另有2个水库管理局和一个农科所以及一个省属珠湖农场,共有集镇居委会33个(其中鄱阳镇社区居委会16个),村委会552个,自然村3605个。表2-3 鄱阳县2005年末分乡、镇人口情况单 位期末人口(人)期末户数(户)备 注单 位期末人口(人)期末户数(户)备 注鄱阳镇16545741097饶丰镇3889611306油墩街镇9745323148桥头乡、莲山乡并入四十里街镇375129775古县渡镇8955321395古南乡并入侯岗乡354869703双港镇8060215129金盘岭镇349178092凰岗镇7101319139昌州乡310567652谢家滩镇6676916386珠湖乡302547726饶埠镇4856311418银宝湖乡242615787高家岭镇389028543枧田街乡238785697乐丰镇282847688桐山乡并入鸦鹊湖乡130553188石门街镇219645136饶洲监狱110914957三庙前乡6854815392珠湖山乡105872652省属珠湖农场田畈街镇6802616769白沙洲乡86712320莲湖乡6794618901莲花山乡66612146柘港乡5101713103军民水库4578缺省芦田乡4848911408滨田水库2141缺省响水滩乡4591811759肖家岭乡并入农科所2053缺省游城乡4539410007合计1458708355889团林乡397138470资料来源:鄱阳县2006年统计年鉴2.3 城镇总体规划2.3.1 城市性质鄱阳城市的性质确定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以休闲产业、生态农业、加工工业为特色的中国湖城。2.3.2 城市发展目标1、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建立起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生活模式,形成现代化的文明、安定、繁荣、舒适的社会环境,创建和谐社会。2、经济发展目标依托于南昌、上饶,服务于“昌、九、景”。以产业区为龙头,以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线,以景九、景鹰高速、鄱余公路为纽带,以发展外向型经济、旅游、农贸为突破口,规划到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2020年达到492亿元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45%,规划远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立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现代加工业、生态休闲娱乐为支柱,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有高质量的第三产业体系;稳定粮食生产,重点发展水产、禽畜、蔬菜和林木果园生产,建立生态效益良好,内外向相结合的城郊型农业经济体系。至规划期末,建立起一个第三产业主导优势明显,第二产业成熟,第一产业结构完善合理,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经济体系。3、城市建设目标提高人均居住水平,完善居住配套设施,保障居民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保障城市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建成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多样化的交通选择,增强城市交通辐射能力;建设层次多样化、网点均衡化的现代化商业、文化、游憩设施体系;提高绿化水平,严格保护自然水体、山体,形成合理的生态框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防灾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城市安全。2.3.3 城市发展布局结构依据鄱阳城市现有的自然条件,本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星状放射延伸组团式结构形态。城市规划形成中心组团、青山湖组团、城北组团、芦田组团、昌南组团,共五个城市功能组团,另规划一个发展备用组团。1、中心组团:以现状老城区、城北新区组成,以鄱阳湖大道、车站路、建设路、东湖大道、人民路围合的主要区域,该组团是充分体现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功能和建设,是县城风貌的集中体现。规划旨在通过疏解与梳理,优化内部空间布局,提升老城生活品位与城市魅力,充分展示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特性。组团面积规模为1949.67公顷。2、青山湖组团:规划为生活居住组团,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352.79公顷。3、城北组团:以鄱田公路为核心扩展建设,形成以汽车销售与服务、生产资料销售、生活居住为主的复合功能组团,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73.49公顷。4、芦田组团:规划为工业组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构想,芦田组团作为城市工业产业集中发展的地区,根据江西省发改委的批复,一期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作为鄱阳工业发展的集中用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500.40公顷。5、昌南组团:规划为文教、生活居住组团,主要为目前鄱阳城市近郊的农村聚积区人口和规划发展建设的大中专院校,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396.61公顷。各组团不宜连片发展,采取“新陈代谢”的城市演进方式,保持“有机生长”的空间拓展模式。2.3.4 城市规划人口1、近期规划到2010年,规划县域人口为151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24万人,城市城市建设用地24km2,人均建设用地100m2。2、远期规划到2020年,规划县域人口为164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3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8km2,人均建设用地100m2。2.3.5给水工程规划1、供水目标改建和兴建县域内各级给水厂,有条件的乡镇、村庄尽可能采取集中供水系统,提高供水质量。到规划期末,县域内自来水的普及率达到100%。扩建鄱阳水厂,规划供水量达到1015万m3/d。2、供水水源以鄱阳湖和水库为水源。3、区域供水厂鄱阳县中心城区大桥路水厂为芦田供水厂,位于工业五路的鄱阳县第二水厂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目前一期(5万吨/日)已经投产,远期规划达到20万吨/日供水能力,可以为鄱阳湖景区提供生活用水。各个乡镇提升自己供水厂的供水能力以及稳定性。4、供水工程源水输水管:由鄱阳湖或水库取水口敷设源水总管至鄱阳水厂及各乡镇水厂。沿县域主要道路敷设区域输水管线,向周边镇村供水。输水管线在沿途城镇预留给水接口,方便安装计量设备和接入管。5、水源保护在城市主要水源地按有关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严禁挤占给水水源地,并完善水源水质监测管理工作,确保水源水质达到类标准,水质达标率高于98%。在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综合污水,减少内河水污染,改善整体水环境。加强各镇村污水综合治理,采取划片区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控制流域性水污染,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2.3.6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规划原则污水排放实行水质标准控制,做到达标排放,保障水环境目标达到国家标准。城区实施雨污分流制。各个乡镇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实行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城区和各乡镇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等级为二级。综合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本着“高标准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采用“利用、维修、改造、配套”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排水管网的建设。2、排水量预测预测近期规划污水排水量为:30万吨/日,预测远期规划污水排水量为:50万吨/日。3、排水管道规划改建完善已建成的排水系统,规划新建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城镇污水管道设施普及率达到90%。有条件的乡村污水管道设施普及率达到3050%以上。4、县域污水工程处理规划建设鄱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日,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出水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田畈街镇在规划期内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芦田工业园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也将于年底开工建设。有条件的城镇采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规划在近期规划内集中处理率达到30%,在远期规划内集中处理率达到70%。3 鄱阳县城区排水现状3.1城区水系河道介绍鄱阳县中心城区水系交错复杂,境内主要有三条河流:饶河、乐安河及昌江,均系长江水系;境内还分布有大小湖泊十余处,主要有:东湖、青山湖、韭菜湖、前湖、上东湖、球珊湖、大塘湖等。昌江、乐安河位于鄱阳南部,在境内分别作自东北向西南流和自东向西流,属下游段,两河在县城姚公渡相汇,汇合后称饶河(亦称鄱江),继续西流,经龙口流入鄱阳湖。鄱阳县内河道特点是溪短流急,暴涨暴落,易洪易枯,储水能力差。饶河是境内最大河流,昌江是城市主要饮用水源。而饶河和昌江是城市雨水主要排放水体。全县河道总长度15公里。饶河: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乐安河、昌江在姚公渡汇合后至龙口的河段(长34公里)原称鄱江(古代称番水),以鄱阳历为郡(州、府)治得名。现改称饶河。乐安河、昌江系其支流。饶河整个流域呈鸭梨形,东北高,西南低。主河道乐安河入境作西向流,转北至尧山分为二支,一支经本港北流,分由新港、西港入鄱阳湖;另一支西去,经龙口入鄱阳湖。流域总面积15428平方公里。乐安河:饶河干流,以流经古余干县乐安乡得名,一名洎江。主源发源于务源县五龙山西侧,流经务源、德兴、乐平、万年、鄱阳等县市。流域总面积8989平方公里,主河道长279公里。总落差252.9米。鄱阳境内流域面积432平方公里,主河道长41公里。境内支流9条,较大的塔前湖支流,面积158平方公里。河宽80米至130米。流域内植被良好,河流冲淤现象不显著。昌江:饶河重要支流,解放前鄱阳常称之为北河、镇河。发源于安徽省祁门、石台两县边界古牛降南侧山岭间,流域面积6220平方公里,主河道全长276公里,落差506米。鄱阳县境内流域面积963平方公里,主河道长52公里。潼津河:旧县志称童子渡港、东河,又名永滩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一为潼津东河,即千秋河;一为潼津西河,即大塘河(主支)。两河自北向西南流,在田畈街集镇以下永滩汇合,经游城朗埠入雪湖(鄱阳湖子湖)。流域总面积1119.9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68.6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状似菱形,全流域均在鄱阳范围内。鄱阳县湖泊共有200多个,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面积万亩以上的有珠湖、雪湖、大莲子湖、汉池湖等,小的池塘在县西南部、中部随处可见。鄱阳县城区范围内大小湖泊10余处,主要有青山湖、东湖、球珊湖、大塘湖等。青山湖:位于县城西南双港与鄱阳镇交界处,饶河东北,因河东岸有一青山得名。面积5000亩左右,平均水深4米。水质好,水草肥,养殖水产条件良好。1970年兴建青山湖圩,长6.81公里。东湖:位于县城中部,饶河以北,面积2200亩。3.2城区水环境现状由于鄱阳县城区内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城区内湖泊及河道污染严重,鄱阳镇2002年废水排放量830万吨/年,其中生活污水794万吨/年,工业废水36万吨/年;COD排放量1940吨/年,其中生活COD排放量1588吨/年,工业COD排放量352吨/年。氨氮排放量278吨/年,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260吨/年,工业氨氮排放量18吨/年。主要废水排放工业企业为鄱阳县水泥厂、屹立水泥制品厂、大桥再生纸厂等。根据2003年12月对东湖、饶河、李家湖、韭菜湖等进行了水质检测,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鄱阳镇地表水水质较差,基本上均超过类,部分湖体水质劣于类,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五个湖泊总磷也略有超标。2005年4月,县环保局委托上饶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县城各湖进行监测,监测后对这些湖的水质作出了分析:上东湖水质为劣V类水,水质情况为重度污染;下东湖的水质为V类水,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球珊湖的水质为IV类水,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青山湖的水质为III类水,水质状况为良好;大塘湖、上土湖的水质均为二类水,水质状况为优。3.3城区现有排水体制情况鄱阳县城现有排水体制,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现状排水多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甚至老城区部分地区还没有统一的排水系统,即随意散排,对环境影响极坏。2008年江西省鄱阳城区城市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开始实施,根据污水专项规划,近年来新建设的道路如商业大道、科技大道、中心大道、人民北路、东经三路、大桥路、洪迈南大道等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同时对于现状道路改造,如五一南路和五一北路,也均按照污水专项规划的要求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对于老城区的排水系统,也在排入水体前做了截流措施。3.4城区现状排水管道系统情况鄱阳县城中心城区近年来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污水排放量大辐增加,逐步敷设了若干市政和小区排水管道,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