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大实验.doc_第1页
制药工艺大实验.doc_第2页
制药工艺大实验.doc_第3页
制药工艺大实验.doc_第4页
制药工艺大实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药工艺综合实验目录实验一 胡萝卜籽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3实验二 新型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美沙拉秦(Mesalazin)的制备6实验三 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8实验四 茶碱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测10实验五 滴丸剂的制备.14实 验 一 胡萝卜籽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悉中草药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 学习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方法。3、 学习柱层析的操作方法。4、 学习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方法。胡萝卜籽是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胡萝卜(Daucus Caroto L)的种子。有主治久痢之功。现用作驱虫药。胡萝卜籽也被称为伪鹤虱或南鹤虱。【实验材料与设备】仪器与设备:挥发油提取装置(或用球形冷凝管回流装置),漏斗,分液漏斗,锥形瓶,水蒸气蒸馏装置,减压浓缩装置,层析柱,薄层板。胡萝卜籽、乙醇、硅胶、石油醚、硫酸香兰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提取挥发油取300g粉碎的胡萝卜籽,用碾钵碾碎,置于2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1200 mL,浸泡56 h,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1315 h,可得1 mL左右挥发油(黄色液体)。2、 分离倍半类碳氢组分运用柱层析法分离挥发油中的倍半萜类碳氢组分。层析柱DH2cm50cm1根吸附剂100140目的硅胶70g洗脱剂6090%的石油醚500mL挥发油约3mL采用湿法装柱,上样后以石油醚洗脱,用100mL锥形瓶分段收集洗脱液,用碘蒸气显色法鉴定洗脱液中是否有挥发油成分。用薄板层析法鉴定洗脱液中是否有倍半萜类含氧成分(用硫酸香兰醛试剂显色)。将含有碳氢组分,但不含有氧组分的洗脱液合并在500mL烧瓶中,减压浓缩至20mL左右(水冲泵减压,水浴温度60)。将浓缩液倒入50mL烧瓶内进一步减压蒸馏(油泵减压,水浴温度60)。将石油醚蒸尽,所得2.4mL左右的倍半萜类碳氢组分(无色油状液体)。3、 气相色谱分析将以上得到的倍半萜类碳氢组分以0.02L的进样量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分析,与标准图谱进行对照。气相色谱条件:10PEG柱流量 氮气 20mL/min 空气 400mL/min 氢气 30mL/min温度 柱温 150 汽化温度 170 检测室温度 170【注意事项】装柱时,硅胶要连续地加入,且在整个分离操作过程中,柱内的液面不得低于硅胶层,否则将会断柱,影响分离效果,上样和加洗脱剂时要轻,不要损坏硅胶层表面,薄板层析是用硅胶G铺板,用硫酸香兰醛试剂显色。【思考题】1、目前常用的挥发油提取方法有哪些?2、装柱的方法有哪几种?附:薄层层析板制备方法薄层层析板制备方法有很多,有手工的,也有机械的。如果薄层层析板用量较少,可以用手工的,如果用量较大,还是用机械的更加方便快捷。制备方法:1. CMCNa溶液的配置:一般其浓度为0.30.5。具体方法如下:先将预用的水加热至6070,然后加入CMCNa,边加边搅拌,使之溶解,即得。2. 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具体方法如下:先将CMCNa溶液倒入自动搅拌器或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搅匀即可。若是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3. 铺板:手动或机械。手动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所加的混合后的硅胶量有关,而机械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机械所选用的钢板有关,可根据需要来定。但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板子边缘铺得好坏,手动铺板一定要将玻璃板边缘硅胶涂匀(可用两头掂法,即板下方的中间垫一物体,两头悬空,两手均匀掂动)。而机械铺板要注意板与板之间平整性,或者由高到低排列。4. 晾干:自然晾干。5. 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平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实 验 二新型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美沙拉嗪(Mesalazine)的制备【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重氮化、还原、环合反应的原理及操作;2、掌握控制反应温度的方法。【实验原理】本实验以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偶联反应合成中间产物5-苯基偶氮水杨酸,通过连二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将中间产物还原成美沙拉嗪,反应收率59.3(质量分数),产品纯度可达98以上。【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1、实验原料及试剂原料名称规格用量苯胺化学纯10g(0.1mol)亚硝酸钠化学纯7g(0.1mol)水杨酸化学纯15g(0.1mol)盐酸化学纯(37%)适量连二亚硫酸钠化学纯(98)60g(0.34mol)氢氧化钠化学纯适量氨水化学纯适量KI淀粉试纸适量2、实验仪器烧杯(500,1000ml),四颈烧瓶(250ml),恒压滴液漏斗(100ml),温度计(100量程),布氏漏斗(250ml),抽滤瓶,三角漏斗,橡胶管,电动搅拌器,熔点仪,pH计。【实验方法与步骤】1、氯化重氮苯溶液的制备称取苯胺9.5g(0.1mol),置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45ml(由浓盐酸22.5ml+水22.5ml配制而成)至溶,烧杯置冰-盐浴中冷却至-2,在搅拌下,缓慢加入NaNO2(4.2mol/L)25ml,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2,加毕,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30min,得淡黄色氯化重氮苯溶液。2、2-羟基-5-苯偶氮基苯甲酸钠的制备称取水杨酸14g(0.1mol),置烧杯中,加入10mol/LNaOH 50m1,搅拌至水杨酸溶解,置冰-盐浴中冷至5,缓慢加入上述氯化重氮苯溶液,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5,并用10mol/LNaOH控制pH值约为8左右。加完,继续反应1 h,抽滤,弃去滤液,得2-羟基-5-苯偶氨基苯甲酸钠,为红棕色固体。3、5-氨基-2-羟基苯甲酸(美沙拉嗪)的制备将上述2-羟基-5-苯偶氮基苯甲酸钠装入置有搅拌杆、温度计和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mol/L NaOH 150ml,搅拌,加热至90,分次加入连二亚硫酸钠至反应液红色褪去即可(约需55g左右),继续搅拌30 min,趁热过滤,弃去滤渣。分液漏斗分出滤液中上层油状物(苯胺),将下层溶液置通风橱内搅拌,并加入浓盐酸酸化至pH34(一滴约1.18ml),析出白色沉淀。冷至室温,抽滤,干燥,得类白色固体,重结晶(向粗品中按体积比加水:浓盐酸25:1共105ml,活性炭少量,加热回流数分钟后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用氨水调节pH3,析出固体),干燥,得5-氨基-2-羟基苯甲酸(美沙拉嗪)白色结晶物。4、红外光谱特征数据 : IR(KBr)(cm-1 ):3300(O-H),1520(芳香骨架),1410(O-H),1385(C-N),1210(C-OH),1000(C-O)。【注意事项】1、苯胺有毒,应避免接触皮肤,如有接触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2、重氮盐的制备一定要保持低温,否则会发生副产物。3、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如有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思考题】1、为什么重氮盐的制备一定要保持低温,如果温度升高会发生怎样副反应?2、加入连二亚硫酸钠使反应液的红色褪去的原因?实 验 三 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干燥根。黄芪属于半干旱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黄芪为常用补益中药,性温,味甘,主要成分有黄芪皂苷、胡萝卜素、r-氨基酸、丁酸、叶酸、苦味酸、香豆素、胆酸、甜菜碱、亚油酸、氨基酸等;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代谢、调节DNA复制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固肾降压、保肝抗炎的功能。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医学和兽医临床上研究应用也较广泛,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一、 实验目的1.以中药黄芪为例,通过提取黄芪多糖,掌握中药提取工艺流程。2.了解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粉碎粒度等因素对中药浸提效果的影响。3.以中药黄芪为例,掌握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的原理和方法。4.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二、 实验内容 多糖的提取方法有许多种,本实验采用直接溶剂浸提(即水提法),再用醇沉法进而提取黄芪中的粗多糖成分,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粗提物中的总糖含量。三、 实验原理 直接溶剂浸提法是传统的方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面广等优点,但操作时间长,对不同成分的浸提分辨率不高。(1)浸润、渗透阶段 当溶剂与药材粉碎接触时,溶剂首先附着在粉粒表面使之浸润,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称为浸润。溶剂只有在润湿粉粒后才能进入细胞组织中并浸出有效成分。一般非极性溶剂不易从含量多水分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必须先将药材干燥,而极性溶剂则不易从富含油脂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对于这些药材应先用适宜的溶剂脱脂,或榨去油脂,再用水醇浸出。(2)解析、溶解阶段 浸提时溶剂需对有效成分有更大的亲和力才能引起脱吸附而转入溶剂中,该过程称为解析作用。药材中各种成分被溶出的程度决定于所选择的溶剂和被溶出成分的性质。如水为溶剂的浸提液中多含胶体物质,但乙醇提取液中含有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溶剂的提取液中则不含胶质。 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可溶性成分的速度决定于药材和溶剂的特性。一般疏松的药材溶解较快;用乙醇为比用水溶解的速度快,因前者的穿透力强。(3)扩散阶段 在细胞内的溶剂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后,便造成了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此时,细胞内具有较高的渗透压,故不停地向细胞外扩散其溶解成分,以平衡其渗透压,而溶剂又不断的进入细胞内,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在此过程中浓度差是浸提的推动力,可用Fick”s第一扩散定律说明。(4)置换浸出阶段 根据上述方程可知,提高扩散速率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设备与仪器电炉、不锈钢锅、真空干燥箱、天平、过滤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循环水式真空泵、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容量瓶、移液枪、玻璃棒2、 实验材料与试剂黄芪、无水葡萄糖对照品、苯酚、硫酸、无水乙醇。五、实验步骤1、 粗多糖的提取称取200g的黄芪饮片,用适量蒸馏水冲洗并浸泡适宜时间后,倒入不锈钢锅中进行加热提取,(保持微沸即可)二次,提取溶剂分别为6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h(为沸后开始计时),收集二次煎煮液,过滤后进行浓缩(600 mL)即可得到黄芪的水提物。调pH6.5左右,再用适量乙醇(95%)沉淀使醇沉浓度达60%,静置后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将其真空干燥至恒重即得到粗多糖。2、 无水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精确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100mg,加水溶解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再精确吸取2mL、4ml、6mL、8mL、10mL、12mL、14mL,分别置1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再分别吸取各葡萄糖稀释液1mL后,置试管中加入5%苯酚(5g苯酚+95mL蒸馏水)溶液1mL,浓硫酸5mL,混匀后在紫外波长490nm处,测其吸收度,绘制A-C(m/ug)曲线。3、 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同上,将上述制得的干燥至恒重的粗多糖精确称取5mg,加水溶解过滤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如上操作,测其吸收度“A”,代入上述标准曲线中得出其对应浓度,由公式m=CV计算多糖含量。六、注意事项(1)药材提取前应浸泡适宜的时间。(2)提取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微沸即可。(3)加入乙醇沉淀多糖时要边加边搅拌,时间要长一些。(4)无水葡萄糖要干燥至恒重。七、实验报告内容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所用仪器及型号,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1) 计算黄芪多糖的提取率。(2) 计算黄芪多糖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思考题1、 目前常用的多糖提取方法有哪些?2、 通过实验考虑影响中药材浸出的因素有哪些?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3、 常用中药材提取时的提取溶剂有哪些?如何选择?实 验 四 缓释片的制备1实验目的(1)掌握缓释片的制备工艺(2)学会缓释片质量检查方法(3)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2实验原理缓释制剂通常是指口服给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达有效血浓度,并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对于注射型缓释制剂,药物释放可持续数天至数月,口服缓释剂型的持续时间根据其在消化道内的滞留时间,可达810h。缓释制剂可较持久的传递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降低血浓峰谷现象,提高药效和安全性。3实验仪器振动筛、干燥箱、单冲压片机、智能溶出试验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4实验步骤4.1 普通片的制备 (1)处方组成 茶碱 10g 淀粉浆(8%) 适量 淀粉 3g 硬脂酸镁 0.14g(2)制备普通片的操作 按量称取茶碱,过80目筛,加入一半量的淀粉,混合均匀。然后用冲浆法制备8%淀粉浆(将淀粉先加11.5倍冷水,搅匀,再冲入全量的沸水,不断搅拌至成半透明糊状)。将淀粉浆与茶碱混合制成软材,18目筛制湿颗粒,于60干燥,然后再用18目筛整粒,加入余下的淀粉及硬脂酸镁混匀,称重,计算片重,以直径为8mm的冲膜压片。4.2 溶蚀性骨架片的制备(1)溶蚀性骨架片的处方组成 茶碱 10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1g 硬脂醇 1g 硬脂酸镁 0.14g(2)制备溶蚀性骨架片的操作 按量称取茶碱,过80目筛,另将硬脂醇置蒸发皿中,于80水浴上加热熔融,加入茶碱搅匀,冷后,置研钵中研碎。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浆(以70%的乙醇3ml制得)制成软材(若胶浆量不足,可再加70%乙醇适量),18目筛制湿颗粒,于60干燥,再用18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称重,计算片重,以直径为8mm的冲膜压片。4.3 质量检查与评定(1)释放度试验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定茶碱对照品约2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溶解,定容。精密吸取此液10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定容40g/mL。然后取此溶液0.2mL、0.5mL、1mL、3mL、4mL分别置于5个10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定容,即配成浓度分别为0.8g/mL、2g/mL、4g/mL、12g/mL、16g/mL的溶液。按照分光光度法,在27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对溶液浓度与吸光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释放度试验 取制得的茶碱缓释片1片,精密称定重量,置转篮中,采用下列条件进行释放度试验。 释放介质:0.1mol/L盐酸900mL 温度:370.5 转篮速度:100r/min 取样时间:1h、2h、3h、4h、6h取样及分析方法:每次取样3mL,同时补加同体积释放介质。样品液用0.8m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1mL,置1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的盐酸溶液定容。按照分光光度法,在27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普通片在上述条件下于30min取样按上法测定。绘制累积百分释放量时间曲线图计算各取样时间药物的累积释放量(%),结果填于表1。表1 缓释制剂的累积释放量(%)样品缓释片普通片取样时间(h)123460.5稀释倍数测定值(A)累积释放量(%)式中C-溶出介质中药物浓度,D-溶出介质的毫升数。绘制累积百分释放量-时间曲线图(纵坐标为累积释放量,横坐标为时间)。普通茶碱片在上述条件下30分钟释放量80%,以此评价你的缓释制剂。(2)片重差异 取药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限度的药片不得超过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1倍。表2 重量差异限度平均片重重量差异限度0.30g 以下7.5%0.30g 或0.30g 以上5%(3)脆碎度检查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约为6.5g;片重大于0.65g者取10片。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每分钟25转1转)。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本试验一般仅作1次。如减失重量超过1%时,应复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过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思考题1.如何设计缓释制剂?应考虑哪些主要问题? 2.骨架型缓释制剂有哪些类型?附:1片重计算方法:按颗粒中主药含量计算:按颗粒重量计算: 2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一种是转篮法操作方法如下: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丝径为0.54mm,孔径 0.425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2.2mm土1.0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边缘。篮轴B的直径为9.410.1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土1.0mm。(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内径为98106mm,高160175mm;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土0.5。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mm土2mm。(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50200r/min,稳速误差不超过4。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土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的溶出量。结果判断: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实 验 五滴丸剂的制备采用温度梯度冷凝法,用自制滴丸机对中药滴丸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探讨。了解基质的配比、滴距等因素对滴丸质量指标的影响,为优化滴丸制备条件提供参考。一、 实验目的 掌握滴丸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熟悉滴丸剂制备过程及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滴丸机结构,能够自行设计滴丸剂制备实验。二、 实验内容(1) 基质成型实验。(2) 中药滴丸制备实验。三、 实验时间 步 骤 所需时间/min基质熔融 30滴制成型 60药物处方配料 30含药丸剂滴制成型 60质量检测 60四、 实验原理1、 滴丸成型原理滴丸剂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基质中,然后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经收缩冷凝成球形或扁球形的丸剂。中药滴丸剂的开发,适合人们对现代药物制剂的“三小”(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长效、速效)和方便用药,方便携带,方便储存等基本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实验生产中,滴丸的丸重、光洁度、圆整度、粒径的均一度等是考察滴丸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滴丸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的主要障碍。此外,中药滴丸还不是单成分处方,难以从理论上推出合适的制服备工艺。目前多用正交实验法和均匀实验法来优选滴丸制备工艺。另外,滴丸机的设计好坏,控制是否简单等也是影响滴丸质量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用自制滴丸机,采用温度梯度冷凝法制备滴丸,并对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进行优化。2、 滴丸机设计原理中药提取物和基质在化料罐中混合熔融,经过滤袋滤去不溶性固体,进入保温储液罐。熔融的混合液通过滴头滴出,在冷凝柱中冷凝液的冷却下形成滴丸,在接收筛网上实现滴丸与冷凝液的分离,完成滴丸的滴制过程。滴制速度通过调节储液罐中的压缩空气压力来控制。3、 温度梯度法冷凝成丸滴丸成型是在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