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定稿).doc_第1页
2008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定稿).doc_第2页
2008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定稿).doc_第3页
2008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定稿).doc_第4页
2008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教务处工作总结重庆工商大学 教务处2008年,教务处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信任支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发展战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稳步推进学分制试点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运行有序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将2008年教务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一)统一认识,扎实推进“质量工程”依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有关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在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基础上,为确保2008年质量工程的有效推进,教务处代表学校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建设。根据重庆市质量工程建设的要求,组织申报了“贸易经济”、“统计学”、“应用化学”3个市级特色专业,3个都被评为市级特色专业,立项率为100%。目前,我校有市级特色专业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英语专业于2008年5月6日至8日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的专业评估,取得良好成绩。组织了增列学士学位的应用物理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保险、新闻学等6个专业的授位评估工作,6个专业全部获得学位评审通过。组织了6个新专业申报,其中“土地资源管理”、“机械电子工程”获准。课程建设。“商务策划原理”、“大学英语”、“化工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学”等4门课程成为重庆市精品课程。目前,我校市级精品课程达13门。双语课程建设。在我校双语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外汇市场与外汇理论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是重庆市获准立项的三所学校之一。教学团队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获准立项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我校已有市级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2007年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后,今年协助实验与实验设备管理处组织了3个实验教学中心申报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建设单位。资助大学生竞赛活动。2008年,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平台,组织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等大型学科竞赛活动,并组织了重庆市的“ITAT大赛”。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赛区)组织工作优秀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3项,重庆市二等奖18项,同时,我校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工作单位”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我校3个队参赛,获重庆赛区二等奖1项,重庆赛区三等奖2项;正保教育杯“ITAT”教育就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我校2个队参赛,获华南赛区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共327位同学获得520学分创新学分。根据重庆工商大学本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对2007年立项的95个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工作,共64项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2008年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经评审,2008年立项136项。另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创业教育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积极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奖。成功举办教育部2008年财经类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暨第二届校长论坛经过精心的前期筹备策划,我校于2008年10月2325日成功举办了教育部“2008年财经类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暨第二届校长论坛”。教育部高教司及50余所高校近130人参加本次了研讨会及论坛。本次会议及论坛的主题是:围绕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研讨高校如何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杨志坚作了主题报告。他就多年以来财经类高校“入主流、定好位、重特色”的办学宗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仍然需要努力的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对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因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竞争、开展创业教育等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9个高校,分别就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作了主题发言。南京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8个学校校长,分别就加强学校科研推动本科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调整与市场需求的联动机制、学科专业建设的方向及教育教学引导方式、服务本地人才市场需求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作了论坛演讲。学校向会议展示了国家经济管理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经验和学校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建设的成果。会议共有50余所高校提交了论文。会议受到与会来宾的高度赞扬,取得圆满成功。教研项目完成与立项。2008年,完成了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西南地区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该成果受到国家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专家委员会主任逄锦聚教授的高度评价,以该成果为基础申报了重庆市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为科学规划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总结近10余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的鲜明特色与风格,彰显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地方本科院校品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立了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由王崇举校长主持申报其中的“地方本科院校校长办学理念研究”和“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2项课题,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审批并获准立项,并如期结项。立足我校发展实际,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认真组织重庆市高等教育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2008年我校有38个项目获重庆市高等教育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承担并完成了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第一专题“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研究”,承担并完成了重庆市渝中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教学成果奖与优秀教学课件。2008年5月,根据重庆市的要求和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规定,开展了重庆工商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奖评选,评出了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4,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在此基础上,向市教委推荐18项成果参加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最终有10项获得第二届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协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了2004-2008学年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工作,共有45 门课件申报,评选出8门优秀教学课件,并在08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进行奖励;组织教师积极申报重庆市第六届优秀电教科研成果奖,共报送12项成果,有9项成果获奖,获奖数量与层次上较第五届优秀成果有大幅度的增加;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第八届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我校体育英语网络课程获得比赛三等奖。教研论文与征文获奖。2008年,全校教师共发表了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校领导带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如王崇举校长的“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开放式培养之路”,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6日第10版。有20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学术会议。在2008年11月重庆市社科联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与重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学术论坛暨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上,我校提交的“探索学分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基层教务组织及机构设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12篇论文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和优秀论文奖3项,在全市高校中均名列前茅。我校因提交的论文数量多,质量高,还被评为8个征文组织先进单位之一。二、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自2007年9月开始学分制改革试点以来,我校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正常。(一)以开放的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筑学分制改革的基础学校依据教高20071号、教高20072号、渝教高20072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制订了重庆工商大学关于修订200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各学院在修订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了解人才的需求变化。邀请有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到校共同参与方案的修订工作,或将培养方案送到用人单位,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培养方案构建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平台课程体系。将课内总学时由2700学时左右压缩到2500学时以内,同时增大了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构建的公共基础课和按大类划分的学科基础课平台,夯实了学生理论基础。通过以上框架设计,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完整,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设计跨学科、跨专业融合渗透,各专业课程模块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两组以上柔性方向选修课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且根据社会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模块内部结构。实践教学推行全程能力培养模式,设计分层递进、学科专业交融的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实验过程,形成课堂内外互动、规范与创新结合的开放实验格局。设计了开放性的通识课和第二课堂指导性方案,帮助学生形成复合性开放式的知识结构。设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集中性实践环节并认可学分。培养方案还特别规定实务性课程要由学者型企业家、官员“双师型”师资授课。培养方案依托学分制改革,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发展与自主成才的需要。(二)制定选课细则,实行跨年级选课,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排、调课,启动辅修第二专业选课。在2007年选课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情况,总结经验,探讨方法,同时深入研究系统功能,完成了重庆工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选课暂行细则,绝大多数同学都通过网络系统完成了选课及课程确认。基于教学资源及师资情况的考虑,同时为兼顾学年制教学运行的开展,2008-2009第一学期的选课仍在年级内进行,学生不能跨年级选修课程,下半年,针对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的选课,实行学分制的年级已有2007、2008两个年级,学生已可跨年级选课。学分计量与绩点量质。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学分制下的学生使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量),用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按照学生选修课程学分的情况,分别对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76名学生及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的71名学生进行了学业警示。教学任务与排、调课。针对我校学院多,学生人数不断扩大,教师要求复杂等情况,同时兼顾学年制、学分制排课的要求,在2007年初次试运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教务处宏观调控、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具体排课的两级管理模式进行。运行顺利,效果较好,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益,为教务处、实验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将工作重心转变为监管、调控及研究提供了可能。重修与辅修第二本科专业。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辅修第二本科,允许学有余力学生(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2.0),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修第二本科专业。2008年辅修情况,见表1。表1:2008年辅修情况一览表开设学院辅修第二专业辅修人数法学院法学105管理学院工商管理40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9会计学院会计学126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161商务策划学院商务策划管理52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8(三)完善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学校规模及未来增长需要,及时更换了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系统运行稳定,保证了学分制教学运行的正常进行。自主研讨、摸索系统功能,自行编制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师网上操作指南及成绩录入、网络报名及网络选课等多种说明文档及图解指南,很好地帮助了师生熟悉并正确使用系统。系统数据做到每日备份,重要数据做到了每小时备份,管理员定期检查和进行异地备份。开发、更新了教学工作网,使通知、新闻及公告的发布更加方便、快捷。与财务收费接口初步完成。经过与财务处的多次协商、讨论,同时在正方系统技术人员的支持协作下,完成了财务查询及获取学生选课情况的接口,实现了学分制下财务按学年初预收,学年终结算,多退少补的费用核算方式。(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工作根据学校学分制工作的逐步深入,重新修订了重庆工商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暂行办法,对2007级、2008级所有实行学分制的学生配备了学业指导教师。根据导师开展工作情况,经学院推荐和教务处审核,公布了20072008学年本科生优秀导师名单,并对67名优秀本科生班级导师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对20072008学年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撰写了总结报告。同时根据导师工作经验,在网上发布了部分优秀导师的经验,供广大导师参考。(五)探索学分制下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下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作为教育部全国180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和全国第二批6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从2006级开始,在全校各个专业全面实施个性化分级教学,探索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见表2)。在大学英语分级改革成功基础上,从2008级开始,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高等数学)课程等公共基础课全部纳入教学改革课程,实施学分制下的分级教学。表2:重庆工商大学2004-2007级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情况统计表 (按年级)年级本科人数到大二结束到2008年9月8日止不包括艺体类及外语学院=369比例=425比例=369比例=425比例20044046228056.35%200449.53%341084.28%237258.63%20054612217547.16%207144.90%401587.06%274159.43%20064691399785.21%280359.75%399785.21%280359.75%20074849325667.15%228347.08%(六)加强实验教学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协助实验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加强对9个实验教学中心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协助实验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参与组织2007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和“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实验室”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和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协调2008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企业管理实验室”、“药物化学学科实验室”和“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和接受财政部专家组的“预算评审”工作,获得国家财政部专项建设资金1100万元;组织2008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企业管理实验室”、“药物化学学科实验室”和“环保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预算资金共计:1100万元);织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设计艺术学院等实验室(实训基地)校内资金建设项目的申报、论证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组织了3个实验教学中心申报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建设单位。(七)协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协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积极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今年8月,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升级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升级后的平台集成了网络辅助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三个子系统,并增强了网络辅助教学在线考试、学生分组、主题教学、教学博客等功能,使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组织编写了网络综合教学平台操作手册(2008教师版),赠送给全校专任教师。进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培训、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功能培训,激发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目前,我校网络辅助教学已在全校全面开展,平台上拥有学生用户25276人,教师用户1356人,开设课程669门,访问人次数2071483。开展多媒体教学课程认证,重视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高。2008年共有24门次多媒体课件参与认证,其中有17门次多媒体课件通过认证,合格率为71%。三、强化质量监控与管理,确保教学运行与教学质量(一)强化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强化督导督察委员会工作。 协助评估办,加强我校督导督察委员会专家督察、督导力度。按类别随机课堂听课;抽查533门次的课程考核试卷、抽查400余份毕业论文(设计)、抽查62门实验课程;参与师生座谈(对17个学院、17个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进行了检查、发放了近480份调查问卷调查学情情况);参与期初教学秩序检查、期末巡考等工作。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根据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检查制度的要求,及时发布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的要求,并根据学院检查总结、教学督导督察意见和抽查情况,及时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在总结中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整改要求和解决办法,积极建言献策,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根据前几年课堂教学评估的经验,在网络评教中,根据课程性质,综合各学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细化了评教类型,分为一般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实验课四种指标类型,保证不同性质的课程用不同的指标评教,使我校评教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客观和公正。2008年对全校4000余门次课程进行了网上评教,评教学生达31万余人次,学生参评比例达90%,在评教过程中,及时发布、整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意见和建议信息10000余条,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根据网上评教情况,对评教进行了全面梳理、对课堂教学评教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汇编了重庆工商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教材料,供领导决策和参考。有序开展校级“教考分离”工作。学院申报、教务处审核,在全校确定了校级“教考分离课程”34门,对这些课程的命题、考核成绩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重庆工商大学校级“教考分离”课程考核奖励办法的要求,统计有关数据,对20072008学年“教考分离”的34门课程排名前30%的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班级进行了奖励。教学事故调查。根据学生、教师、督导专家反映及教务处教学检查发现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缺课及考试作弊、试卷命题、监考、专业培养方案、通识课授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16次有关调查,并按重庆工商大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4名教师按重大教学事故进行了处理,对3名教师进行了全校通报批评。其余不构成事故的,责成学院和有关部门进行了相应回复。教学信息员工作。按照重庆工商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实施办法文件规定,定期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及时总结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学院完善信息站工作。对全校认真履行信息员工作职责的410名学生教学信息员给予“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加分,并评选了57名优秀学生信息员;确定551名学生为2008-2009学年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各学院设立教学信息站,并对2008级164名“新生教学信息员”进行了全面培训;从2008年9月起,通过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位信息员设定权限,并建立信息员QQ群,使学生信息员工作网络化,学生通过网络和QQ及时提交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教学运行秩序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在2007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文件基础上,2008年完善了重庆工商大学本科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学年制本科学生学籍补充管理规定、重庆工商大学学年制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重庆工商大学教材管理改革方案、重庆工商大学实验软件管理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实验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及时沟通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到目前为止,共召开了10次教学工作例会,同时召开了多次其他专题的教学工作会议。定期编印教学工作动态,对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数据都在教学工作动态里面反映,便于各学院及时了解情况。严格审核教学执行计划。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核对学院上报的教学执行计划,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学院进行交流、沟通,凡教学执行计划发生变更的,做到了手续齐备、有案可查。对于调停课,坚持按制度、程序办事,从严控制,以保证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认真组织各种类型的考试。本着公平、公正、求实、严谨的原则,组织、安排考试考务管理工作,从建设和维护优良的考风、学风出发,严肃考纪,端正考风,进一步规范考试工作, 通过“考试简报”等形式向全校公布相关考试情况,接受监督;注重对考试中的违纪作弊现象进行分析、通报,提供考风、学风建设的依据。高度重视学籍、学位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学籍档案的保存、整理与上缴。我校荣获“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完成了19809名普通本科、1715名应用本科和1606名高职专科学生的数据比对、校核工作,做到了不漏报一人,按时按要求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了注册;同时,还对学籍异动信息进行了清理,在平台上完成了504项学籍异动信息的处理。两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校学籍数据全部纳入了“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成功开始在平台上进行学籍学历的管理工作。成绩管理。成绩的录入、提交以及确认、发布、查询,全部通过正方教学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对未进行选课就听课且参加了考试的学生,通过手工添加的方式完成了成绩的补记。学籍异动。完成了1595名学生的学籍异动处理和112名学生的学籍处分。学历学位。按学校学位条例,严格复核,2008届本科学生毕业率93%,学位授予率80%。结业生返校重修及申请毕业证补发工作。2008年,组织了374位结业生涉及793门课程的重修考。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严格审核集中实践教学计划、经费预算和开支;修订了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完成了2008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评选、表彰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06篇。加强实验教学,规范实验运行管理,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上报工作高等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完善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教材订购与结算工作。按照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严把教材质量关。2008年完成了50万册、867种教材,共涉及550余个班级的教材订购、发放工作。顺利完成了全校通识课教材的订购及发放工作。本年度完成了2004、2005、2006、2007和2008级全日制本科学生教材个人帐户的结算和管理,完成30余万数据的录入工作,2004级毕业生教材结算非常顺利。同时,完善了学校教材样相书库建设。四、教学工作中的成绩、亮点及存在的不足(一)成绩与亮点1、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又有进一步的突破。获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贸易经济”、“统计学”、“应用化学”三个专业被评为市级特色专业;“商务策划原理”、“大学英语”、“化工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学”等4门课程成为重庆市精品课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获准立项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体育英语网络课程全国第八届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10项教学成果获得第二届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有新的进展。成功举办教育部2008年财经类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暨第二届校长论坛;“改革开放30年与重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学术论坛暨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我校12篇论文全部获奖,获奖数、质量都区全校前列;2008年我校有38个项目获重庆市高等教育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完成了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西南地区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该成果受到国家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专家委员会主任逄锦聚教授的高度评价,以该成果为基础申报了重庆市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我校由王崇举校长主持申报其中的“地方本科院校校长办学理念研究 ”和“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2项课题,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审批并获准立项,并如期结项。4、学分制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学分制下的辅修第二专业。5、学生竞赛有新突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等大型学科竞赛活动取得好成绩,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项,在重庆名列前茅,再创2006年财经院校第一名以来的最好成绩。6、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