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博物馆.doc_第1页
金坛区博物馆.doc_第2页
金坛区博物馆.doc_第3页
金坛区博物馆.doc_第4页
金坛区博物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金坛区博物馆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金坛区博物馆,我是本馆的讲解员,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金坛博物馆的总体概况:金坛博物馆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共设有六个展厅,这六个展厅共展出文物藏品一千余件。首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序厅,它展出的是金坛的历史与文化。隋朝末年,金坛建县,当时的地名叫金山,一直到了武则天垂供四年才改金山为金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金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处在宁沪杭三角的中枢地段。全市总面积为975平方公里,人口54万,全市分8个镇区。金坛西依茅山,南临洮湖,依山濒水,风景秀丽,境内以平原、丘陵为主,河网密布。金坛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舒适宜人,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江东福地”的美誉。金坛胜迹众多,全区有23处文物保护点,其中省级保护单位有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在金坛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的文人豪杰,我们从中精选出12位文化名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就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各位来宾,请随我参观第一个展厅,这里展出的是璀璨的三星村文化。1985年在我市西岗镇三星村发现了三星村遗址,年代久远,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现存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从1993年开始,南京博物院联合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连续六年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640平方米,共清理出新石器时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个,房屋遗址4处,出土了玉、石、陶、骨等各类文物四千多件。这项考古成果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5月25日三星村遗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三星村遗址墓葬复原处。三星村遗址发掘出的墓葬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分布密集,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遗址中,人骨架大都保存完好,人骨标本骨质坚硬,这在长江下游地区同时代遗址中也是较为罕见的,是什么原因是这些骨架到现在还这么有型呢?据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三星村土壤比较特殊;第二,墓区地势比较高;第三,在墓葬比较集中的土层下面,有一层螺蛳壳,它对这些人骨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些都是当时发掘现场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墓坑里这些人骨架排列得非常密集,如果把2万平方米的墓地全部发掘出来的话,人数肯定超过2万,如此推测,在马家浜文化中晚期,金坛已形成最早的人口高峰。三星村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文物,有骨器、玉器、石器、陶器。古代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陶器火候高、质地是人们必不可少,大量使用的生活用具,三星村遗址中陶器出土的数量最多,它以烧制火候高、质地坚硬、器形较小、形态规整而独树一帜。常见的器形有鼎、罐、斧、盘、豆等。各位来宾,请随我去参观馆藏文物。金坛区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一万余件,这里展出的是工艺价值高、观赏性强、有代表性的器物。这批文物有玉器、金器、银器、铜器、瓷器、漆器等,品种较多,制作精良,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这些馆藏文物跨越年度比较大,从先秦至明清均有涉及,根据时间顺序大致把它们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位来宾,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张律均先生捐赠的文物。张律均先生是江苏金坛人,当代的银行家,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于1901年1月9日生于金坛县的金城镇,21岁时到了上海,银行工作,建国后被选为上海市普陀区政协委员,1988年2月3日病故,终年八十八岁。张律均先生平生酷爱文物,每见精品,不惜重金购买,多年积累,收藏颇丰。1987年底,他在身患重病之际,毅然把自己精心收藏了半个多世纪的136件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家乡金坛,这批文物有瓷器、书画、铜器、杂件等,经国家和江苏省文物专家鉴定,一级文物就有7件,二级文物22件,其余多为三级文物。这批文物现在市值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张律均先生捐赠的一级文物有7件,其中扬州东园图刚刚在书画厅已有介绍。还有一件是周芷若的爱鹅笔筒,五件是明代的官窑青花瓷器。这里展出了其中的四件一级文物。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件青花岁寒三友盘,是明朝宣德年间的官窑器,明朝宣德年间是青花的鼎盛时期,也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这件青花岁寒三友盘是当时官窑器中的精品,它的器形硕大,构图精雅,在盘心绘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即是松、竹、梅。它的胎质非常细腻,触摸器物表面,就犹如摸在刚出身婴儿的肌肤上一样,有一种滋润舒适的美感,经专家鉴定,这件青花瓷器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隋代的双龙耳青瓷瓶,上面是两条对称的龙作为瓶耳,龙嘴张开紧紧地衔往瓶口,双眼瞪向瓶内探视,瓶的颈部有五道格,瓶体圆滑,像一个鸭蛋,器表施以淡青釉。大家注意看,它的釉只施到一半,也就是只到腹部,这是隋唐时代瓷器的典型风格。这件器物年代久远,保存完整,为二级文物。明代宣德三年,明宣宗命令工部和礼部的官员,利用泰国进贡的数万斤“风磨铜”,参照古代的铜器和瓷器,铸造成鼎彝之器,用来祭祀,这就是宣德炉的由来。自明代宣德炉问世以来,仿制品大量出现。后世的仿品中也不乏精品,张律均先生捐赠的这件宣德炉就是明朝晚期的仿制品,它的造型敦厚,制作精良,并配有荷叶形的红木盖,是同类器物中的上佳之作。经鉴定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大家再看这一对乾隆年间的景德镇青花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始建于宋代,发展到清乾隆年间时,造型已非常丰满艳丽,这件玉壶春瓶通体绘了三组图案。第一组在颈肩部,绘的是蕉叶纹和缠枝纹等;第二组在腹部,绘着缠枝菊花纹,大家注意看,菊花千姿百态,每一朵都不相同;第三组在下腹及胫部,分别是仰莲瓣纹和缠枝纹。整个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