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马说教案 放生乡初级中学 黎冬丽【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怀才不遇、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2 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展示同学们熟悉、喜爱的人物-刘翔,被邓海平相中,后成为奥运冠军的事例。 启发学生思考:这匹千里马最终得到了伯乐的赏识,但是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被赏识,被重用呢? 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知道了。 一 自主学习 (完成导学案一)二 展示交流1、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韩愈(768824),唐朝著名文学家,自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也就是中唐时期。其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毛遂自荐,可惜不得重用。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 解题 请同学们看看标题,我们以前有学过与马说这个标题相类似的文章吗?(爱莲说、师说)。 谁来说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3、朗读课文 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组织朗读 学生范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由朗诵,互读(同桌之间互读,指出彼此的好与不足) 老师范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齐读4对学,疏通文意,圈画出疑难点1、 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之间讨论,共同翻译。 2、 分小组比赛,谁能提出问题把对方难倒?(就自己不理解的或认为重要的问题来提问) 3、 派代表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指出翻译不足的地方,并补充。三 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二)5、按原文回答:(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2).描绘千里马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3).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原因是什么?(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运用反问句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与愤慨的语句:(6). 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语句:(7).“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发出的叹息是:(8).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6、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7、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8 揭示“托物言志”的写法 明确:本文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任,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的境遇的描叙表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四、拓展延伸 (完成导学案三) 讨论:在韩愈那个时代,没有伯乐,那我们这个时代呢?有没有这种现象?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该怎么办? 明确: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放过任何机会,并创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五 反馈练习 (完成导学案四)1本文作者_,字_,_代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为_之一。是唐代_的领袖。2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1.)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是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含义是 (3.)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是 (4.)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4、原文理解: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那些不公平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在那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 (7)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 28马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以听读、速读、自读等形式为主。2 .读懂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词句。3 .读出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一 自主学习(15分)1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2.解释:说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4.对学,疏通文意,圈画出疑难点二 合作探究(15分)按原文回答:(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2).描绘千里马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3).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原因是什么?(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运用反问句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与愤慨的语句:(6). 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语句:(7).“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发出的叹息是:(8).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6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7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8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三 拓展延伸(5分)讨论:在韩愈那个时代,没有伯乐,那我们这个时代呢?有没有这种现象?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该怎么办?四 反馈练习(10分)1本文作者_,字_,_代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为_之一。是唐代_的领袖。2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1.)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是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含义是 (3.)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是 (4.)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原文理解:(1)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庆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阿勒泰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一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北京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全国2025年4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自考试题
- 社区表格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6月份)-自定义类型(含答案)
- 北京现房交易合同范本
- 关于典当标准合同范本
- 林地树木出售合同范本
- 医用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
- 2024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中医护理教案
- 创业大赛承办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6章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 数据安全重要数据风险评估报告
- 四害消杀培训
- 伐木工安全培训
- 旅游业行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