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语言、教育、婚俗.doc_第1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语言、教育、婚俗.doc_第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语言、教育、婚俗.doc_第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语言、教育、婚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方语言比较汉语西方语言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由图画演变为象形文字(视觉型)符号化、流线型拼音文字(听觉型)语序灵活、词语意合,偏重心理、略于形式。形义融合、意在则形达、句子结构严谨。受汉文化在哲学上重“悟”,在艺术上重“神似”,不重形似。西方的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自然时空观,尤其偏重空间的真实性。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露与含蓄的差异。1. 模糊与精准汉语“模糊性强”,是汉语语义型特征决定的;相比之下,西方语言精准性强,这又是西方语言语法型特征决定的。这两点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形成精准与模糊的不同修辞风格。精准与模糊的差异在诗歌语言里更为突出。“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比喻还是象征,汉语无须指明,而印欧语若是比喻必有“like”一类喻词。如: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2. 简约与周严西方语言周严、汉语简约的原因,根据王力的观点是法治与人治语言的差异:“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就是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3. 含蓄与直露西洋语言比起汉语来,显得罗嗦,用字多。英语比汉语明确,但铺开。就做诗而论,西洋语言都不如汉语简练、含蓄。中西方教育差异比较1. 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差异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差异进行一些比较。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因此,我们经常在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好几个学位。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还有,中国有些教育方面的语言也跟西方存在差异。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是一种歧视。2.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差异不只是在学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差异。中国人习惯为孩子们“铺路”,决定他们学习的东西。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而西方国家的父母则是任由孩子自由发挥,小小年纪就可以选择他们的爱好。西方人对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饮食文化差异中国悠久历史5000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社会历程。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融化为全人类文明起到了填补和着彩的作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1. 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过分注重饭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具有粗放型思维特征的中国人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却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西方人在烹饪时自始至终坚持着饭菜的实用性基本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落足于食物对人的健康,他们不讲究花样、轻视了饭菜的其他功能,致使除了一些吃西餐烦琐的规矩之外,并没有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在西方,烹调则是一种劳动。2. 中西餐具的差异餐具的差异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饮食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了一团和气: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使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3. 中西进餐礼仪的差异进餐礼仪的差异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要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庄。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之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变流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中西婚姻观差异之比较1.结婚目的不同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即“继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传宗接代。对于一般人来说,男女结合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女人嫁男人只是为了找一个生活依靠;男人找女人只是为了某种需求。因此,中国人的婚恋更多的是理性的选择。虽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的依然屡见不鲜。在西方,崇尚爱情至上,男女双方都会为爱情舍弃一切。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是为了找一个情投意合、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交上获得满足。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因此才会有金婚、银婚之类的说法,显得非常浪漫。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追求真爱乃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2.婚礼仪式不同在中式传统婚礼上,强调喜庆。新娘穿红色礼服,象征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红红火火。夫妻拜天地、拜父母、互相跪拜,宾客要随礼,表示对新人的祝福。婚礼婚宴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宴席方面,东方人以稻米为主以及品尝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丰富美味的中国菜,来宴请宾客,有些浪费。至今,一些礼仪依然存在。在西方婚礼上,强调神圣。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在西方人眼中,白色象征欢庆,富贵,更是纯洁的代表。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婚礼重在礼而不在乎排场,一切都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下进行,最庄严的应属婚礼进行曲中,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新郎,以及新人面对神父所进行的庄严宣誓。一般不收礼金。宴席上,西方人以小麦以主,主食面包、牛奶及各种肉类。多以自助餐的形式进行,以求节约。3. 婚姻中夫妻地位不同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婚姻结构是由“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造成的。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和我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人则认为婚姻中的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西方,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男女双方在各项事务上,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共同商量决定。对于纷繁的家务琐事,夫妻也共同承担。如果去西方人家里做客,便不难发现,男士下厨房是常有的事,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