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电子显微镜描绘神经回路.doc_第1页
如何用电子显微镜描绘神经回路.doc_第2页
如何用电子显微镜描绘神经回路.doc_第3页
如何用电子显微镜描绘神经回路.doc_第4页
如何用电子显微镜描绘神经回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用电子显微镜描绘神经回路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美国编码人员和神经学家正联手绘制出兔眼的超显微图像,此图像涉及每一个细胞,其大小可达20万亿字节。通过比较正常与损坏视网膜的图像,科学家从而揭示导致失明的原因,或许从中能找到治愈损伤眼睛的好办法。这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得借助专业软件、电子显微镜和特别锋利的刀才能完成。如果一切顺利,该科研组将成为第一个制作出哺乳动物眼睛的神经回路图。罗伯特马克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希望分享他们的技艺。在最新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杂志上,他们罗列了用特殊工具绘制感觉器官图并用特殊工具收集数据的方法。这个软件是免费的,最终将收入大量的数据,从而使它成为一种网络应用。下面是这些视觉探索家所利用的工具以及他们所制作的一些非常令人震惊的图片。1、老鼠视网膜的神经回路 马克的科研小组目前正在绘制兔子眼睛的显微图,但先前他们是用老鼠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这个老鼠的视网膜包含70多种神经细胞。研究人员利用三种抗体给它们染色,以便确定每一种细胞能感受到什么。2、超薄切片机神经学家为了准备各种组织样本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他们先用防腐剂戊二醛浸泡这些组织,然后再用一种固体树脂取代组织里的水份。这个过程跟“人体世界”展览上的干尸制作过程类似。等树脂成型后,研究人员用Leica超薄切片机把这些组织切成厚度仅为70纳米的薄片。超薄切片机是一种非常锋利的刀子,它能把物体切成比可见光最小波长还要细的薄片。3、透射电子显微镜微软公司工程师詹姆斯安德森是一位神经学研究生,他可以让透射电子显微镜每天拍摄3000张高度放大的照片。4、扫描样本三个组织样本放在此电子显微镜的基座上,每一个样本已经被扫描一千多次,以制作成30GB大的图像。经电子束照射几个小时后,这些组织样本由新鲜颜色变成了黄色,甚至从幻灯片上还能看到这些圆形烧伤印。这些印记表明此30GB图像的中心在哪里。5、成像室发绿光在组织样本的下面,成像室发出绿光。如果使用更陈旧的显微镜,研究人员会在这个部位放一张特制的照相胶片。这种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JEOL)利用一个电子探测器来帮助完成自动成像操作。6、兔眼视网膜的侧面每个组织样本的第一批图片是在低放大倍率下拍摄的。这张图片展示了兔眼视网膜的侧面。此图让我们能更好地将这个区域分成上千个微小版块,以便在高放大倍率下进行逐一扫描。7、兔眼视网膜侧面拼接图电子显微镜快速扫描这个区域后,自动放大到5,500倍来拍摄了上千张的图片。每张图片的边缘因放大散射现象而被扭曲了。也就是说,显微镜使每一张图片出现了变形,因此拼接起来特别棘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计算和成像研究所(SCI)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专用软件,用来纠正图片的变形现象,并将这些图片完好地拼成一张合成图。8、兔眼视网膜的双极细胞此部分合成图的中心是一个放大5,500倍的双极细胞。图片右侧则是一个普遍存在但是很神秘的无长突细胞,它看起来比其他细胞更亮。每个细胞里的暗色环是气泡囊,里面塞满了发送信号的化学物质。每个气泡囊就是一个神经传递素的储存室,直到一个细胞准备把信号传递给邻近的细胞时才会将这些化学物质释放出来。9、兔子视网膜合成大图在此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由24寸液晶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上,研究人员正在观看兔子视网膜的合成大图。他们能通过iPhone手机,用普通手势就能遥控放大、缩小或移动图像。从大屏幕上很容易看到每个神经元的突起这就是神经细胞彼此传递信息的微小连接。图片上的角落和裂缝是每张图片的重要部分,即使是最好的软件,也无法全部看到它们。因此,科学家得用手工一个个地标出来。10、专用浏览程序查看图片一般的台式机连一张30GB的图片的一角都不能下载到机器里,更不用说下载整张图片了。因此该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编写了一个浏览程序,利用类似锥形处理方法和谷歌地球浏览界面,就可以快速浏览数据,标注神经元突起和其他有趣的无名发现。11、不健康兔眼图像研究人员利用黑白电子显微镜就能轻易鉴别出每一个细胞,但染色的细胞能揭示更多的信息。此抽象图的鲜艳颜色能让研究人员弄清楚每个细胞在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分辨颜色,因此马克的小组用附着微小银粒子的抗体给每个细胞做标记,突现特殊化学物质的所在地,例如氨基酸谷氨酸盐。在这类图像中,每个银粒子就是一个亮点,电脑很容易用彩色装饰这些亮点。再通过鉴别每种颜色,科学家就能确定这些无长突细胞到底释放了多少信息传递素。这张特殊图像显示的是不健康兔眼图像的部分区域。如果此彩色样式与健康兔眼的模式不一样,科学家就能断定其病变出在哪里。马克的科研组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计算分子显形。 (来源:搜狐科学 元元) (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doi:10.1371/journal.pbio美观测到131亿光年外迄今最遥远天体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伽玛射线暴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玛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Swift)观测卫星于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玛暴,该伽玛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 090423”。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开始利用架设在夏威夷岛上的英国红外线望远镜以及双子星北座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对该伽玛暴的红外线余辉进行研究。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玛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玛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为了计算090423伽玛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玛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玛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玛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玛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同时也在智利利用双子星南座望远镜进行余辉观测。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玛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玛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玛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玛暴那样的爆炸事件。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玛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1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雨燕”卫星是美国宇航局2004年11月发射的,实际上是一颗专门用于确定伽马射线暴起源、探索早期宇宙的国际多波段天文台。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从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光波四个方面研究伽马射线暴和它的耀斑。目前,“雨燕”卫星可以检测到120亿光年以外单独的恒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2-27 11:9:32天体物理学杂志:借助X射线找回部分宇宙丢失物质计算机模拟的部分宇宙丢失物质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加州大学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协同国际性研究小组发布报告称,他们借助X射线探测到部分宇宙丢失物质,这些是宇宙“失踪家族”中的普通物质,由常规的原子构成。目前新的观测数据显示其十分符合宇宙学的标准模型。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宇宙物质中有5%由重子组成,其余有23%是难以捉摸的暗物质,另72%是更难以捉摸的暗能量。而仅仅这么小的重子百分比中,尚有一半下落不明。在对宇宙年龄的十分之一处(即星系刚形成时)的星系间原子氢进行观测,可以估计出当时重子物质的量,要远多于现在的量,其他的重子物质就此丢失。而目前所有可见的恒星、星系和气体的总值,其实比这丢失的一半还要小。此次研究观测到的对象即属于丢失的这一部分。星系形成的流体动力学模拟显示,现今大量的重子物质可能存在于温度介于几十万摄氏度到100万摄氏度之间的温热星系际物质(WHIM),而不是位于恒星或者星系中。但这种气体云高温且极其稀薄,就算被检测到,证据也很模糊。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探测比氦重的元素的高电离吸收线。氧元素的O5+、O6+和O7+离子(天文学家称其为O-、O-和O-)是非常重要的候选目标,这些氧离子的谱线只能在紫外线和X射线波段才能被观测到。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与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X射线太空望远镜使得这些观测成为可能,利用X射线与星系间的O-,天文学家最终在4亿光年外一个大型星系中捕获到部分丢失的物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积极分析相关数据,理论上,更多的宇宙丢失物质可以用此方法被寻回。也许此前关于宇宙密度的任何理论估计都是不可信的,如今终于有望一步步走向清晰,而天文家们也可由这次观测推演出宇宙的演化历史。物理评论D:创建新模型解释宇宙起源试图解释产生密度和温度波动幅度差异的原因宇宙微波背景(图片来自NASA)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宇宙似乎是不均衡的,美国科学家创建的一个旨在解释这种不均衡性的新模型,让人们有机会一瞥宇宙诞生前发生了什么。在天文学家观察宇宙时,不同方向的观察结果存在差异。在宇宙的其中一侧,理论中的大爆炸遗留下的被称之为“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密度和温度波动更大,这一点令人非常奇怪。新模型显示,这种不均衡性可能由宇宙开始前即体积瞬间从不到一个原子暴涨为大约高尔夫球大小,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膨胀”出现的巨大波动导致的。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表示:“膨胀理论预言了密度和温度波动,但这种现象在宇宙任何一个区域应该是一致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人认为,宇宙其中一侧出现的波动幅度更大,我们的工作就是试图解释这种差异。”卡罗尔参与了新模型创建工作,具体细节刊登在12月16日出版的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上。科学家认为,膨胀理论预测的温度和密度正常波动成为当前我们看到的宇宙结构的“种子”。膨胀发生后不久,密度更大的区域吸收了更多物质并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团和星系,密度较少的区域成为通常情况下星系、恒星和行星“缺席”的空白区。然而,正常的膨胀模型无法解释宇宙的不均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卡罗尔、加州理工学院另一位天体物理学家麦克卡米科维斯基(Marc Kamionkowski)以及研究生阿德里安娜埃里科克(Adrienne Erickcek)测试了一项新的膨胀理论,这一新版本认为两个场与宇宙早期扩张有关。在标准的膨胀理论中,一个名为“暴涨场”的场导致宇宙快速扩张以及密度波动。但卡米科维斯基及其小组发现,如果膨胀由两个场而不是一个场导致,密度波动将呈现出不均衡性。在新模型中,与宇宙体积膨胀挂钩的是暴涨场,另一个此前提出的被称之为“curvaton”的场则与密度波动有关。新模型同样暗示膨胀之前可能存在的情形,宇宙的不均衡性可能是膨胀开始前出现的巨大波动导致的一个结果。卡米科维斯基说:“所有的一切都被蒙上一层面纱。如果我们的模型成立,我们就有机会揭开这层面纱,研究面纱之下的世界。”卡米科维斯基等人的下一步工作是收集更多与宇宙微波背景有关的数据,以证实当前发现的不均衡性成立。卡罗尔在接受太空网采访时说:“迄今为止,我们还只是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不均衡性结论,也就是说,这并不代表宇宙真的拥有这种特征。因数据中的错误而得出不均衡性结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2009年,欧洲航天局将发射一颗新卫星“普朗克”,在设计上,它能够以空前的灵敏度和解析度为宇宙微波背景绘图。如果普朗克发现这种辐射的密度失去平衡,宇宙学家必须在膨胀表现出的这种令人迷惑的特征面前作出妥协。虽然需要对当前理论做出一些大的修正,但很多物理学家一定愿意接受这种挑战。卡罗尔说:“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做的事情,整个过程一定非常有趣。”新科学家评出08年10大宇宙科学文章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人类首次举目看天,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特性就成了人类的目标。在过去的十年里,人类努力的结果导致我们能回答许多问题,从而使宇宙学从理论领域变成实验科学。以下是新科学家评出的2008年10大宇宙科学文章:1、为何爱因斯坦搞错了相对论?(英文)爱因斯坦确立其狭义相对论时认为无论观察者是静止不动还是以异常速度行进,光总是以同样的速度前进。然而,一群物理学家现在认为爱因斯坦搞错了。其中,两名德国物理学家声称他们可以使光量子的前进速度超过光速,这对狭义相对论中所说的“没有任何物体在任何环境下可以超越光速”的说法提出了直接挑战。科学网相关报道梅晓春:提出八条基本原则证明爱因斯坦时空 引力和宇宙学理论基础存在严重缺陷2、巨大宇宙空洞是另一宇宙留下的印记么?(英文)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洞,那里的恒星和星系远远比宇宙其它地方。那么宇宙空洞是什么?一种说法称是另一个宇宙的首个证据,且还能说明弦理论这可是我们用最小尺度来描述宇宙的最大希望所在。情况是这样的:美国天文学家惊奇地发现宇宙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洞,这个大洞距地球约60亿至100亿光年,位于猎户星座以南的波江星座的众多星系之中。它的直径竟有10亿光年,它并不像黑洞一样,拥有着小体积和高密度。相反,在这个巨大的空洞中没有星体、气体和其他正常的太空物质,并且缺少弥漫在宇宙之中的神秘的暗物质。科学网相关报道天体物理学杂志:宇宙发现直径约十亿光年的巨型空洞3、搜寻非宇宙(英文)深入钻研所谓的量子场论,奇怪问题就会跳出来。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华德乔治(Howard Georgi)提出了一种“非粒子”理论,能够很好的对暗物质进行解释。乔治认为这种新东西可能形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如果它们真的存在,那我们也被它们完全包围。科学网相关报道PRL:哈佛科学家提出“非粒子物理学”4、2008年:时空旅行开始了么?(英文)科学家9月10日在靠近法国和瑞士边境的地下实验室开启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此开始高速粒子对撞系列实验。如果成功,这一系列实验将模拟宇宙大爆炸发生时的初始状态或宇宙诞生后的第一时刻,有助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起源之谜。这也可能产生另一个更大的惊奇:这也可能成为世界首个时空旅行者的出发之地。科学网相关报道科学家准备迎接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数据雪崩”5、暗物质之谜被解开了?(英文)宇宙中大量的暗物质很难看见,我们也不能发现它们,但一组新实验可能改变了这一景况,暗物质可能被发现了。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称,他们最近首次观测到了暗物质发出的伽马射线,未来两年有望使得暗物质彻底现身,寻找暗物质的工作也有可能会因此结束。科学网相关报道自然:中外科学家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6、暗能量可能只是宇宙幻想(英文)十年前,天文学家有了重大发现,引发了天体物理学中一个最麻烦的问题。他们发现宇宙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膨胀,这主要是源于一种假想力暗能量。暗能量正在渐渐证实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如今一些研究人员怀疑它是不是一个宇宙幻想。科学网相关报道自然:万余星系研究揭示暗能量奥秘;PRL:新西兰科学家称暗能量说法毫无根据7、黑洞可能潜伏在意料不到的地方(英文)我们对黑洞已经有所了解,但一种理论违反常理地称黑洞可能潜伏在巨大的恒星里面。如果是真的,那么它能解开宇宙中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网相关报道科学:神秘恒星群漂浮在银河系中央的黑洞附近8、宇宙膨胀缩水:大爆炸的最艰难测试(英文)在宇宙诞生的第一时刻,宇宙像气球一样猛烈膨胀了。这是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出的结论。然而,来自宇宙大爆炸残余信号的最新观察结果表明宇宙大爆炸理论似乎不成立。科学网相关报道迄今最遥远星系被发现 距离地球2400亿光年9、锂: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漏洞(英文)科学家认为当宇宙刚刚诞生时,所引发的原始核聚变反应导致地球上存在大量的锂。然而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发现大量的锂距离其标记处很远,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有关宇宙起源的理论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科学网相关报道自然物理学:用“试管宇宙”解释超弦理论10、等待来自多元宇宙的信使(英文)近年来,我们有一个想法,认为我们的宇宙是更大的多元宇宙的一部分。这听起来是一个疯狂的投机想法。然而,如果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发现了长寿的超胶子胶子的假设超对称伙伴,它将支持“我们的宇宙不独有”的理论。事实上,一支科学家小组强烈认为它能被看到,且是“来自多元宇宙的信使”,这理论上表明我们的宇宙是许多中的一个。科学网相关报道李淼: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事实和神话;大型强子对撞机有望撞出“金苹果”更多阅读拍到两个即将互相碰撞的星系美望远镜拍到两个将互相碰撞的星系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到十分罕见的景像两个星系内核即将发生碰撞合并,他们当中都包含数百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两个星系内核位于一个叫做“NGC 6240”的复杂星系,位于距离地球4亿光年之遥的蛇夫星座。几百万年之后,在星系内核碰撞之前,它们将是星系内最密度的区域。目前,这两个星系内核正在高速彼此接近,准备进行最后的剧烈碰撞合并。它们将在未来的几百万年后碰撞,这一时间对于星系生命历程而言非常短暂。相关的研究报告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新拍摄的照片结合了来自哈勃望远镜的可见光和斯皮策望远镜观测的红外线。这张图片之所以罕见是由于拍摄正值两个星系内核处于朝向碰撞进化的短暂时期,这两个相互影响的星系内核虽然正在彼此快速接近,但仍清晰可见。 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斯蒂芬妮布什(Stephanie Bush)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她说:“在这项研究中,令人感到兴奋的一件事情是该景象非常罕见。”她指出,星系内核合并是一个很快的进程,在银河系周边的星系中并不常见此类现象。目前,NGC 6240星系正在释放着大量的红外线,这是恒星爆炸式形成阶段的明显指示,当两个星系内核相互作用,灰尘和气体从喷射红外线的新恒星簇形成碰撞过程中释放出来,这两个交互影响的星系之间会出现额外的红外线喷射。像这样的星系叫做发光红外线星系,即使它们的可见光受周围浓密灰尘云影响模糊不清,斯皮策红外线等级摄像仪也能够拍摄到新近形成恒星释放的额外热量。NGC 6240星系的水滴状外型是由于剧烈持续性碰撞形成的,数百万颗恒星构成的恒星流从该星系分离开来,该恒星流形成束状“潮水尾”使NGC 6240星系以不同方向散射。这种现象将随着两个星系内核逐渐接近合并而变得更加剧烈。在NGC 6240星系的中心,星系内核中的两个巨大黑洞将激发狂乱的辐射物,加剧两个星系内核的合并进程,很可能会使它们合并成为一个超明亮的红外星系,其红外线亮度是银河系的数千倍。据悉,这张图片的红外线部分是由探测3.6和8.8微米波长范围的斯皮策红外等级摄像仪拍摄的,红外线部分显示了恒星形成时冷却灰尘和放射物状况;可见光部分是哈勃望远镜探测到的炎热气体和恒星。(来源:新浪科技 魏冬) 每日一天文圖 (成大物理分站)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2009 年 4 月 20 日 火星的流動的新月丘 影像提供: HiRISE, MRO, LPL (U. Arizona), NASA 說明: 什麼時候火星的行為會像是流體?在火星稀薄的大氣環境下,液體會凍結和快速蒸發。不過在風連續吹襲下,大型的沙丘像是在流動,有時候的行為甚至像是滴落之液體。上面影像右側的二座平頂高原位在火星南半球,拍照的當時季節正由春季轉為夏季,而影像左側則可見到一座淡色的圓錐丘。隨著風由右向左吹,積在丘頂或流過丘側的流沙,形成了生動的流線。暗色弧狀的細沙液滴稱為新月丘 (barchans),基本上是地球類似沙丘的行星際同類。新月丘有時會整座移動,甚至穿過對方。在過去的數星期之中,火星南半球的風揚起了沙塵,科學家正在密切注意,看它們是否會進一步提昇為火星著名的全球性沙塵暴。 每日一天文图(成大物理分站)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天文图片日 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并由专业天文学家的简短解释和说明,带你遨游迷人的宇宙。 2009 年 3 月 27 日 2009年的年3月27日 海鷗星雲 海鸥星云 Credit & Copyright : Frank Barrett , Steve Davis 信用与版权 : 弗兰克巴雷特 ,史蒂夫戴维斯 說明:這張影像來自於不同的相機,一種是數位的 SLR ,另外是天文的數位電荷耦合器,結合兩種相機所拍攝的彩色影像。兩台相機皆裝置在相同的望遠鏡上,觀測的地點為靠海的區域( Winter Star Party )在佛羅里達珊瑚群島。這個地點很巧妙地結合這張海鷗星雲 。廣角鏡頭涵蓋 4x3 度,包含銀河系,在天狼星的方向 ,是大犬座的亮星。當然,這個區域包含其他的星體 。其中有NGC 2327 ,這是一個緊緻、佈滿塵埃發光的區域,裡頭有顆重星,構成海鷗的頭部。 IC 2177 ,構成一道圓弧,是海鷗的翅膀。這複雜繽紛的宇宙雲氣充滿了氫原子的紅色發光,其中亮的年輕星球散布在250光年內,距離我們3,800光年。 说明:这张影像来自于不同的相机,一种是数位的单反相机,另外是天文的数位电荷耦合器,结合两种相机所拍摄的彩色影像。两台相机皆装置在相同的望远镜上,观测的地点为靠海的区域( 冬季星空党 )在佛罗里达珊瑚群岛。这个地点很巧妙地结合这张海鸥星云 。广角镜头涵盖4x3度,包含银河系,在天狼星的方向 ,是大犬座的亮星。当然,这个区域包含其他的星体 。其中有星系2327年 ,这是一个紧致,布满尘埃发光的区域,里头有颗重星,构成海鸥的头部。 集成电路2177年 ,构成一道圆弧,是海鸥的翅膀。这复杂缤纷的宇宙云气充满了氢原子每日一天文图(成大物理分站)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天文图片日 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并由专业天文学家的简短解释和说明,带你遨游迷人的宇宙。 2009 年 4 月 29 日 2009年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