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教育概述_第1页
创造力教育概述_第2页
创造力教育概述_第3页
创造力教育概述_第4页
创造力教育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造力教育概述 章丘四中李昌旺 创造发明教育始于美国 在美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发明家叫爱迪生 一生有1200多项发明 他本身学历不高 小学没毕业 他以后成立了著名的 爱迪生实验室 员工里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并不多 但发明成果累累 举世闻名 在爱迪生实验室的基础上 成立了一个大公司 即通用电气公司 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 实力雄厚 公司陆续从大学吸收了不少毕业生 然而新的发明 新产品 新技术的开发 新专利的申请 却大大少于爱迪生实验室时代 这一直接关系到公司兴衰存亡的现象 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经过认真地分析 他们发现 并非公司吸收的这些大学生都是成绩不佳的平庸之辈 原因在于这些大学生在学校时都没有学过怎样进行创新思考 对怎样提出创意 怎样从事创造发明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很少 更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切身体会 因此造成他们创新意识薄弱 创新能力不强 更习惯于一些按部就班 机械模仿的工作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公司组织人员总结了爱迪生生前从事创造发明的方法和经验 并编写成教材 创造发明培训班 就这样开办起来了 经过培训后 员工的创新热情和敏感大大加强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申请专利的数量比培训前平均增加了三倍 这不仅震惊了美国的企业界 引起了美国企业家的重视 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其他各界从中看到开展创新思维和创造技法培训活动的重要性 创造学之父 美国是创造学的发源地 在介绍美国的创造力教育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人 这个人被称为 创造学之父 他提出的被称为 智力激励法 的创新技法 至今仍对现在的创新活动有着指导作用 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的创造学者奥斯本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奥斯本这个人 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下岗再就业 奥斯本从小表现平平 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学毕业后 他在一个小报社任职 但不久就下岗了 为了生计 他和所有失业人员一样 忙着投简历 参加应聘活动 终于有一家报社慧眼识珠 发现并启用了他 说起来 还有点像笑话 主考问 你从事写作几年了 答 只有三个月 主考看了他的文章 评价如下 1 无写作经验 2 无写作技巧 3 文笔不通顺 如果当记者 有这三个结论 基本上就知道结果了 然而主考非常欣赏他文章中的创新之处 便录用了他 2 一天一创新 奥斯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认真研究本报社其他的工作并积极建议 他在大量阅览了报纸广告后 向主编建议降低广告价格 广泛招揽广告 并将广告分类刊登 主编采纳了他的建议 结果广告费迅速增多 他又建议降低报纸售价 结果报纸发行量大大增加 现在西方一些分类广告以及免费赠阅的报纸 就是从他的做法得到的启发 由于他的积极努力 报社工作不断改进 仅两年时间 他所在报社就发展成为一个实力相当雄厚的报业集团 他在这期间也获得多项专利 并成为报社的副董事长 拥有巨额股份 3 辞职 他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 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职 虽经公司董事长多次挽留 但他主意已定 执意辞职 原因很简单 他在工作的同时 发现研究人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同时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他决定集中精力研究 创造者的思维方法 他认为这个新的领域很有发展潜力 4 创造学之父 1941年 他完成了 思维的方法 一书 这本书专门研究创新性思维 反映了他的创新思想 极具创造精神 书籍出版后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也被称为 创造学之父 美国除了奥斯本之外 还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对创造学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1931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发明 特性列举法 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 创造性开发 课程 1949年奥斯本在布法罗大学开办 创造性思考 夜校 讲授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 此后 加利福尼亚大学 哈佛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开设了创造学或创造力培训课程 推动了创造力教育的发展 并且美国的中小学从小学三年级起到高中毕业 几乎都要接受创造力教育 几十年来 创造学研究除在美国 日本和前苏联迅速发展之外 国际上现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研究创造学 创造学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 军事 经济 教育 文化等各个领域 日本的创造教育 将创造教育发挥到极致 堪称典范的则是日本 2005年世界专利申请排名前十名的企业是 IBM 佳能 惠普 松下 三星 镁光 Intel 日立 东芝 富士通 其中四家是美国企业 五家是日本企业 一家是韩国企业 在世界申请专利排名前一百名企业中 唯一看到的一家中国企业是华为 日本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日本概况 日本 亚洲 太平洋 特点1 国土小而碎 日本国的领土由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州等四个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 根据日本海上保安厅水路部2000年公布的调查结果 日本共有海岸线在100米以上的岛屿6852个 如果加上海岸线在100米以下的岛礁 日本大概真可以号称 万岛之国 了 面积 37万平方千米人口 1 2亿多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特点2 山多坡陡 日本列岛上可谓群山叠嶂 国土当中约有61 是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 18 是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 二者相加将近占国土的80 特点3 平原狭小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 关东平原是日本社会 经济 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首都东京 横滨等大城市都位于这个平原 特点4 地灾 频生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 不仅台风等 天灾 经常前来光顾 地灾 即地震 火山喷发 山体滑坡 海啸等地质灾害出现得也比较频繁 日本 与其频繁的火山活动相关联 日本更是一个以地震多而著称的国家 世界上里氏6级及以上的地震大约20 发生在日本 2011年3月11日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 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点5 自然资源贫乏 日本的自然资源非常贫乏 尤其是矿产资源极端贫乏 现代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料 燃料 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例如石油 煤 铁矿石 小麦 大豆等全部或绝大部分靠进口 特点6 战败国 日本在二战中是战败国 连年的战争让日本疲惫不堪 国库空虚 广岛和长琦还遭受到了原子弹的袭击 当年 驻日美军的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讥笑日本为 四等国家 成年人的智力只相当于美国13岁的少年 如果你生在这样的国家 你会怎么样 以你的眼光来看 这个国家有多少前途 像日本这样的国家 在资源 地理自然环境 国土的构成上都处于劣势 想要发展靠什么 日本是1955年从美国引进了创造学 专门为企业培训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从此以后 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研究与普及 日本的企业 都把培训职工的创造才能看作是头等大事 把发动职工的提创造性提案看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例如 日本的日立公司 当时共有职工7万人 平均每2 8人就有一个进过创造发明学校 据1983年的统计 该公司职工这一年的申请专利的发明就有2 5万件 他们的一项有效做法是 在工厂的许多地方都设置了 提案箱 箱子上印着 企业的活力来自每个员工的智慧 的醒目口号 并摆放着提案纸 1982年一份调查资料表明 当时日本有大约40 的企业对职工进行了关于创造性思维和技能的教育 与企业相对应 日本的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也日益重视 相继开设了 思维技巧 创造技巧 一类的课程 尤其引人注目的事 不少学校都建立了学生自愿参加的 思想俱乐部 学生们定期聚会 各自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设想 互相切磋 共同或分别申请专利 思想俱乐部 的参与者 竟然一半以上是文科生 而且女生占了1 3 1986年我国领导人访日 在谈到日本的经济腾飞时 当时的日本首相说 日本土地狭小 资源短缺 靠什么在世界上立足 靠什么与人竞争 靠的是开发国民的创造力 专利 日本专利申请的数量 从60年代后期开始 逐年猛增 1976年已居世界第一位 此后 每年一般都约占世界专利申请总量的1 3 1985年 全世界专利申请总量为120万件 日本一个国家就占了40 1994年的统计 日本申请的专利为319938件 美国申请的专利为107233件 德国申请的专利为38377件 从人数来看 全世界的发明者 大约每三个就有一个是日本人 在世界500强排名中 有170家是美国企业 数量第一 其次是日本 有70家 英国各法国38家 德国35家 位居第五 当今 日本在经济方面拥有许多 世界第一 然而这些经济 世界第一 的原动力却是创造发明世界第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 195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英国的1 29 法国的1 38 美国的3 8 但经过40多年的努力 日本就由被当时的美国驻日最高统帅麦克阿瑟讥讽的 四等公民国 一跃而成为一个被世人公认的 超一流的经济大国 在取得这种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经济成就的众多原因中 高度重视全体民众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不能说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两点体会 1 真正的财富在人的头脑之中 2 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性 日本滑稽的小发明 安全省力菜刀 说一说那些改变世界的日本发明 电饭锅20世纪40年代末 三菱开发了第一台电饭锅 1955年 东芝试制了一款附设定时功能的电饭锅 在2005年 中国的电饭锅产量约6000万台 小型电子计算器1957年 卡西欧Casio发明第一台相对小型的全电动计算器 至2006年为止 单是Casio 在全球各地已卖出10亿部计算器 录像带1969年 Sony发布第一盒录像带的原型 两年后连同第一部播放机及第一部录像机推出市场 卡拉OK1971年 井上大佑发明了第一部卡拉OK机器 由麦克风 扩音器和投币箱组合而成 但井上大佑先生没有申请专利 因此没有从中得过一分一毫 美国 时代周刊 对他评价甚高 如果甘地改变了亚洲的白天 井上大佑则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随身听一种便携式立体声录音带个人播放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