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讲授、提问、组织讨论、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一、讲授法(一)讲授法及其适用条件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放电影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讲授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人批评讲授法只能向学生传递信息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进行机械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等等。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美国当代认知学派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le)认为讲授法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机械学习,只是某些教师对讲授法的误用才导致了机械学习。奥苏伯尔特别强调通过讲授法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他指出,一堂有效的讲座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学生自己花数小时也未必能收集到的。他反问到“一堂讲座就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获得大量知识信息而后转入应用或解决问题,为什么还非得强迫学生自己去搜寻信息呢?”当然,讲授法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一些研究者(Gage&Berliner,1984;Henson,1988)建议讲座法适于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当目标是呈现信息时当信息不容易获得时当学习材料需要以特殊方式进行组织时当有必要唤起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时在学生自己阅读前需要先介绍有关的主题时当从不同来源的信息必须被加以综合时当讨论后需要总结时当教材内容过时需要更新时当教师需要在讨论前向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观点或明确要讨论的各种问题时当学生自己学习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对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解释说明时(二)有效运用讲授法的技巧尽管在上述情况下,讲授法是一种适当的方法,然而,讲授法是否有效还依赖于教师对讲授法的准备和运用技巧。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运用以下技巧:提供先行组织者提供信息加工时间提供总结1.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简称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Ausuble,etal,1978;Corkill,1992;Mayer, 1979)。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由奥苏伯尔最早提出来的。作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新旧知识发生职系的桥梁。按照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出之前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奥苏伯尔提出两种类型的组织者即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的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是指以概括性的语言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介绍的组织者。它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段概括性的说明文字。说明性组织者适用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和呈现说明性组织者,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上位观念,用来同化(消化、理解、吸收)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实践指导专栏8-1说明性组织者的教学实例1.在英语课上学习字母G的发音时,教师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字母G的两种不同的发音,有时G发“guh”音,而有时它又发“juh”音。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一些例子”2.在生物课上学习脊椎动物时,教师说:“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们将讨论脊椎动物。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它们都有一个背骨(脊椎)。我们将说到五种类型的脊椎动物,它们是哺乳动物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而且我们将分析这些动物之间彼此有何不同。例如,它们是热血的还是冷血的,它们是否长有头发、鳞或羽毛以及它们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3.在历史课上,老师布置学生预习时说:“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请大家回去后阅读历史课本中的第110页到124页。这些页数描写了路易士和克拉克的探险。这是一次对圣路易斯西部大陆的早期探险,包括密苏里河上游、岩石山、黄石河及俄勒岗地区。”(采自JEOrmrod,1995)比较性组织者是指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的组织者。这种组织者适用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某些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它们对新旧知识的关系辨别不清时。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和呈现比较性组织者,目的是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外在联系,以利于学习新知识。实践指导专栏8-2比较性组织者的教学实例1.学习课文雷达时,教师说:“雷达有点像回声。雷达和回声一样都从某一源头发出一种波(雷达波或声波),波反弹到远处的一个物体后,返回到它们的源头。”(Mayer,1984)2.在历史课上,教师说:“如果我们将地球的历史想像成一天的24个小时,那么,我们人类生存的历史仅仅是那一天的最后一分钟。”3.在生理学课上,教师说:“人类的循环系统类似于包裹的传送系统。红血球的工作象卡车,将必要的物质从中心分配站传送到全身各部位。动脉和静脉就象道路,连接着可以抵达各个传送点的路线。心脏就象仓库或中心站,卡车从这里装载物质并出发,空车返回后仍旧在这里重新装载物质。”(Stepich& Newby,1988)(采自JEOrmrod,1995)奥苏伯尔主张要使用具有较高抽象性、普遍性和涵盖性的先行组织者。但是梅耶(REMayer,1979)主张具体的模型化的先行组织者在提供先备知识方面比较有效。这类组织者包括实物演示,物理模型、图片、图表等。实践指导专栏8-3具体模型组织者实例梅耶(1983b)让一组被试在倾听题目叫雷达的一篇约千字的短文之前先看60秒如图8-1的具体模型组织者:雷达有五个步骤:1.传送:脉波从天线发出2.反射:脉波被遥远的目标物反弹3.接收:脉波返回接收器4.测量:从发出到返回原处的时间差就是脉波旅行的全部时间。 发出 返回 5.转换:这个时间可以转换为距离,因为雷达脉波以固定的速度行进秒=里图8-1雷达短文的具体模型组织者看完具体横型组织者的被试和另一组没有组织者的被试在听完短文后要接受内容相同的测验,包括回忆测验、问题解决测验和逐字在认测验。结果发现,先看具体模型组织者的一组被试比没有组织者的被试能够多回忆50%的全部信息,尤其是在有关此文的概念性信息方面。此外,看组织者的一组在问题解决测验上的得分是没有组织者一组的二倍,但具体模型组织者的一组在逐字面认测验上的成绩稍逊于控制组。(采自Mayer,1987)有关组织者的实证研究发现:阅读有关冶金术的文章前提供说明性组织者(冶金的基本概念)的一组比控制组(冶金历史介绍)在随后的记忆保持测验中有较好的成绩(Ausubel,1960);阅读有关佛教的文章前提供比较性的组织者(佛教与基督教的关系)的一组比控制组在随后的测验中有较好的记忆保持(Ausubel等,1963);先行组织者对于不熟悉的课文(学习者缺乏有关的背影知识)比较有效(West等,1976;Mayer,1979);具体模型组织者比控制组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上的成绩要好(Mayer,1986b;1979)。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含义概括如下:第一,在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设计并呈现先行组织者,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二,当学生缺乏与新学习有关的先备知识,或者面对比较陌生的、不熟悉的学习内容时,组织者的作用尤为突出。第三,当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式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时,具体模型组织者尤为有效。第四,在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说明性组织者或比较性组织者与具体模型组织者相结合,依次呈现给学生,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2.提供信息加工时间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学生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我们知道,信息加工是需要时间的,而且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以有限的速度学习有限的信息。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呈现的新信息的速度、节奏应该满足学生对信息加工的时间需要。学生需要时间去思考新信息与他们已有知识的联系、自己生成新概念的实例、理解所学材料的实际含义等等。提供必需的加工时间的教学策略是在讲座中建立信息的冗余度,换句话说,对于讲授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不是只呈现一次,而是几次,每次用不同的话说出基本相同的意思。比如,我们可以首先陈述一个观点,然后举出一个例子去证明这个观点,然后再重述这一观点,最后去描述该观点与学生自身生活的联系。如果我们将同样内容的信息多次呈现之后,相信学生至少有一次机会抓住并领会该信息。提供信息加工时间的另一个方法是一次连续讲座的时间不宜过长。比如,讲授10分钟后,有一两分钟的间歇时间,在这段间歇时间里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比较他们的笔记、相互问问题、分享他们的看法。研究表明,当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小组中去加工讲座中学到的知识,他们能做出更有用的课堂笔记、在复杂的测验问题中表现更好,而且能更长久地记住有关信息(Rowe,1987)。3.提供总结在上课开始前,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样,在教师的讲座或课文学习结束时,给学生提供总结,也将使学生获益非浅。研究表明,当学生听到教师讲授内容的概要总结时,他们学习得更加有效(Hatrley&Trueman,1982)。提供总结在三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1)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材料作了一次回顾或即时复习:(2)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重点;(3)通过总结使学生将一些关键概念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二、提问(一)提问及其作用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的教学方法。提问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交流信息的主要形式,并被教师经常使用。一些研究(史蒂文斯,1912;贝拉克等,1996;霍克尔等,1969)发现,整个课堂谈话的60%80%是用来提问题、回答问题、教师对回答进行评议。教师提问题的频率是平均每分钟提两个问题。提问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教师提出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是在某些特殊的知识点上没弄明白;第二,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使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呈现的信息,是否需要帮助;第三,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二)有效提问的技巧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提问的方法,但不同的教师的提问效果却差异很大。要想使课堂提问行之有效,教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有效的提问要具备如下特征:要把握所提问题难度水平要学会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1.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问题的难度水平是根据学生是否能够回答问题确定的。不论问题本身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的记忆还是理解,如果多数学生都不能回答,该问题就是难的。另外,如果多数学生都能立即举手回答,该问题可能是容易的;如果多数学生不是立即举手而是经过思考才能回答,该问题可能是难的。有人(Brophy&Evertson,1976)研究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全部问题的75%能够被学生正确回答,这时的问题难度是比较适当的。但这个最佳的百分比并非是一成不变5的,当教师提出的是和新的学习材料有关的问题时,正确回答的百分比可能会有所下降,而当教师提出的是和熟悉的学习材料的复习有关的问题时,正确回答的比例可能会接近100%,这都是正常的。2.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许多研究者运用布鲁姆(1956)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六级目标对问题的认知水平进行划分,如认为知识方面的问题是较低认知水平的问题;理解和运用方面的问题是中等认知水平的问题;分析、综合和评价方面的问题是较高认知水平的问题。也有人认为事实性的问题是低水平的,思维性问题是高水平的;或者认为要求辐合思维(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答案的)的问题是低水平的,而要求发散思维(有许多可能的答案)的问题是高水平的。表8-1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各级目标所提的不同问题的例子。表8-1给认知领域各目标所提出的课堂问题类别所期望的思维类型例子知识回忆或再认所学的信息定义?某国的首都在?课文说?领会显示对材料的理解、转换、重新组织或解释用你自己的话解释?比较?某文的中心思想是?描述你所看到的?应用使用信息去解决一个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在中提示了什么原则?计算的面积?应用什么规律去解决?分析批判性思维,区别理由和动机,以具体材料为基础进行推理,分析结论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据支持什么影响了对的描述?为什么北京被选为?下面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根据你的实验,生物制品是什么?综合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计划、建议、设计或故事给这的一个好名称是什么?如果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成功,那将意味着?评价判断观点的质量、提出观点应用标准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为什么?你为什么支持? (采自陈琦、刘儒德,1997)是不是低水平的问题(如知识性的、事实性的)就一定不如高水平的问题(如综合性的、思维的)好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提出低水平的问题(如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的知识方面的问题)与经常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如应用或综合的问题)一样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的正相关(G00d&Brophy,1994)。上述表面上似乎矛盾的结果又一次提醒我们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一方面,如果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的基本技能熟练化、自动化,那么,低水平的问题可能就是最有效的;另一方面,如果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导致战争的各种因素,那么,高水平的问题就是最有效的。可见,教师首先应该关心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不是提一个什么水平的问题。一旦目标明确了,适当的问题自然就会跟着产生了。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记住问题是面向全班学生提出的,而不只是对举手的几个学生提出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由班上的几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则很少回答,结果教师可能习惯于为少数学习好的、爱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教师应该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机的或轮换的,而不是固定的提问学生;另一方面,对于有多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回答。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对问题作出反应的方法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教师随机抽查提问。4.控制等待时间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而,研究表明,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等待不到1秒就让学生回答,学生被叫到后,通常等待其说出答案的时间也仅仅是1秒,如果1秒后,学生还未说出自己的答案,那么教师就要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自己提供答案线索(Rowe,1974)。经典研究与实验专栏8-1训练教师增加提问等待时间的研究尤威(Rowe)训练一些教师将其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秒至5秒。令人惊讶的是,多数教师发现这很难做到,其中一些人从未成功过。然而,在那些成功地增加了等待时间的教师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如下一些可喜的变化:(1)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长度增加了(2)不需要教师诱导的、适当的学生回答增加了(3)回答失败的情况减少了(4)深思熟虑的回答增加了(5)学生之间在回答问题时的相互比较和借鉴增加了(6)从证据推导出结论性的回答增加了(7)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增加了(8)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贡献增加了一些后继研究证明,增加等待时间导致了学生更长和更高质量的回答而且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也增加了(Rowe,1986;Swift等,1988)。研究也同时发现,许多教师对增加等待时间感到困难。即使经过训练,教师们的平均等待时间也不会超过1.8秒(DeTure,1979)。原因在于教师有来自维持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注意力方面的压力。教师担心等待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失去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采自TLGood等,1995)等待时间长短对学生的成绩有何影响?一项研究发现在3年级和4年级学生中,等待时间长或短在学习科学课的成绩上并无差异(Anshutz,1975)。另外的研究报告说,对于低水平的问题,等待时间的增加会导致成绩下降,而对于高水平的问题,等待时间的增长可以导致成绩提高(Riley,1980)。根据上述研究,我们认为,等待时间的长短应该与所提的问题相适应,并最终与问题所要实现的目标适应。如果在复习课上,目标是让学生从记忆中检索有关的信息,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的问题,较快的进度和较短的等待时间或许就是适当的;如果问题的设计的目的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并创造性地回答问题,那么,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去产生期待的结果。5.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当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得到教师的适当反馈。通过反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反馈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反馈的上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有时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并没有给任何反馈,因为他们的回答常常不够全面或不够正确。教师的反馈最好根据生学的回答是否全部正确、部分正确或全部错误而区别对待。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而且迅速,就给以肯定的反馈,告诉学生“对”以确认他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但有些犹犹豫豫,那么,首先肯定他的答案正确并向学生解释他的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的。如果学生的回答部分正确,要肯定他回答正确的部分,并通过提示鼓励学生校正另外一部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全部错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线索、简化问题鼓励学生重新回答或者提供正确答案。6.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提出问题后,有时学生会对问题本身不理解而存有疑问;学生或教师对问题做出回答后,一些学生仍会对答案本身存在疑问。学生自己有了疑问并想解决疑问,恰是教学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以回答或引导学生自己回答。教师不要只顾自己提问题,而忽略了让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听起来是多么幼稚可笑,教师都不要讽刺控苦或不予理睬,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勇气、精神和能力。三、组织讨论(一)讨论法及其适用条件讨论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某个议题,在集体中或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的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要提出事实和论据,有效地说服他人,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讨论法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不能盲目使用。一般来讲,讨论法适于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某些高度不一致的学科领域,如历史、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等,其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存在着争论,比较适合用讨论法。在学习中,某些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的答案的问题。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查时。当教学目标不是传授新知识,而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时。要完成态度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时。当班级纪律较好,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时。在新知识的传授阶段,或学生的准备不充分时,以及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些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等技能时,不适宜于用讨论法。(二)有效地组织讨论的技巧有效地组织讨论的要点如下:讨论的议题要明确讨论前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进行中的作用讨论结束后要适当小结1.讨论的议题要明确由教师提供一个要讨论的议题,通常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本身要明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且有言可发的。讨论进行中要始终围绕着这一议题进行,要防止谈论与此议题无关的话题。2.讨论前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讨论的议题确定后,教师要在讨论前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议题,并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的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作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学生的背景知识不充分,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有很大的随意性,发表一些空洞的、无价值的议论,而且常常跑题,更多的时候是无话可说,这样的讨论无异于浪费时间。3.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进行中的作用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讨论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与讲授法相比,教师在讨论中应扮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教师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提供信息、不要对学生的回答作权威的正误判断,也不一定非得将讨论引向一个预先确定的结论。在讨论中,教师经常要做的事情是鼓励,邀请学生大胆发言,参加讨论,将学生的发言要点记录在黑板上(但不评论)、要求学生进一步论证或澄清自己的观点,指出学生发言的相同论点以及不同点,总结已经取得的进步。实践指导专栏8-4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指南 (1)邀害羞的儿童参与“你有什么看法,张?”“我们需要听听其它同学的意见,你怎么想,李?”不要等到有死一般寂静时要求害羞的儿童回答。大多数人,甚至那些善于言谈、自信心强的人,都有点怯于打破沉寂。确保给害羞儿童的问题比较容易回答。(2)引导学生评论和回问另一个学生“那个观点不同凡响,张,你怎么看李的想法?”“那是一个重要问题,李,张对你刚才回答的,你是否还有其他想法?”鼓励学生相互交谈,而不是等待你的看法。(3)确保你理解学生所说的,如果你都不能肯定,其他学生就更不能肯定了。要求第二个学生总结第一个学生所说的,然后,第一个学生解释第二个学生的总结是否正确。“张,我想你说的是,对吗?我是不是误解了?”(4)探求更多的信息“让我们看看,我们正在讨论,张提了一个想法,其他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在向下讨论之前,让我们作一下小结。”(5)让学生作出反应之前给以思考的时间。有些学生如果事先写下几个观点,发言就比较容易一些“如果没有发明电视,你的生活将会有哪些不同?快速记下你的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攀枝花市东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招聘(二)(3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检测核酸考试题目及答案
- 嘉兴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眉山市青神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滁州市琅琊区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2025年全科医学综合知识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物理》试题预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广安安农发展集团有限公2025年度第五批次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水库管理处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华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诗经整本书阅读课件
- (2025年标准)预售小麦协议书
- 2025年院感测试题及答案
- 承包商全流程安全培训
- 养生店国庆节活动方案
-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桩基质量管理制度
- 口腔颌面外科缝合技术要点
- 2025至2030中国军用导航仪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