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看懂体检化验单.doc_第1页
专家教你看懂体检化验单.doc_第2页
专家教你看懂体检化验单.doc_第3页
专家教你看懂体检化验单.doc_第4页
专家教你看懂体检化验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家教你看懂体检化验单春天到了,正是体检好时光。不管您有多忙,都应该抽个时间对身体做一个全面检查。 前不久,小王的单位安排职工做了一年一度的体检。但当体检结果下来,面对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化验单上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小王和同事们就像读天书一般,如坠五里云雾。 冬去春来,各大医院门诊就 医病人增加。就诊时,医师也常会让患者做“三大常规”化验。 怎样才能看懂这些化验单呢?本版特邀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医学博士郝洪岭教授为您介绍三大常规化验单中的主要项目和意义,当您再次面对它们时,就可以一目了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了。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您可以给编辑发短信问,我们将就此请专家解答。尽管目前有PET、CT、MRI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但“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三项基本检验(简称“三大常规”化验)不能省,这些化验简便、快速、经济、信息量丰富,可以给医师判断疾病提供最基本的线索,以便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防止误诊、漏诊,少走弯路。 血常规化验单 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血常规检查简便、快速、易行,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 血常规化验包括很多项目,但主要有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3项。看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以下几个方面。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温馨提示: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时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诊治。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病因。正常成人WBC总数为(4.010)109/L;分类百分比:中性粒细胞(Gran)占5070,淋巴细胞(Lym)占2040,单核细胞(Mono)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某些细菌、原虫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以及严重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某些药物及化学试剂及放射线影响,如磺胺药、氯霉素、抗肿瘤药、化妆品、不合格装修材料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阑尾炎、白喉等。明显的白细胞升高应警惕白血病的可能。某些肿瘤可致白细胞升高。外伤或组织坏死,如大面积烧伤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温馨提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波动,如餐后、剧烈运动等,另外也可能出现仪器测量误差。因此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时不必过于惊慌,至少要复查一次。 血小板计数(PLT) PLT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温馨提示: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医生也会根据你的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诊疗处理。 尿常规化验单 尿液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基本指标。尿常规化验单的项目可能因各医院的仪器设备不同而不同,大致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以及尿沉渣分析等。我们选择主要的项目加以介绍。 尿液酸碱度(pH值):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pH约5.58.0。其改变受疾病、用药及饮食的影响。尿pH值减低(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发烧、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食用大量肉类等;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频繁呕吐、泌尿系感染、肾小管酸中毒、应用利尿剂等。 比重(SG):尿比重用于估计尿的渗透压及病人的水化状态,也可大致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正常参考值为1.0051.030。尿比重增高多见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降低见于肾小管坏死、慢性肾衰、急性肾衰多尿期、尿崩症等。 尿胆红素(UB)与尿胆原(URO):正常人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阴性或弱阳性。胆红素阳性见于黄疸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药物等因素所致胆汁淤滞。尿胆原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尿隐血(或潜血)(BLD):正常人尿隐血为阴性。阳性(+)常提示泌尿系统有出血,如同时伴有尿蛋白者要重点考虑肾脏病。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也可出现一过性尿潜血阳性。 尿蛋白(PRO):正常为阴性(-)或仅有微量。尿蛋白阳性多数为病理性的,最常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以及药物影响等。膀胱炎、尿道炎以及尿中混入阴道分泌物时,尿蛋白也可呈阳性。另外,剧烈运动、发热、受寒等也可有轻度蛋白尿,多为一过性。 尿糖(GLU):正常人尿中可含有微量葡萄糖,但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性糖尿)、妊娠期等。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后可出现暂时性尿糖阳性。 尿酮体(KET):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严重妊娠反应、腹泻以及摄入某些药物等。 白细胞(WBC):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不超过5个/HP。尿中白细胞增多说明有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时可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导致尿白细胞增多。 尿红细胞(RBC):正常人为阴性或偶见。阳性提示有泌尿系肿瘤、各种肾炎、肾结核等。某些血液病可引起泌尿系统出血,尿红细胞增多甚至肉眼血尿。 尿液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多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黄绿色、乳白色、酱油色或洗肉水样等均属不正常现象。 医生会在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化验单的各项数据综合分析病情。尿常规化验中以尿蛋白、尿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等项意义更大。 温馨提示:应遵照医生要求留取尿液标本,一般以清晨首次尿为好,最好在半小时内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女性应避开月经期留取尿样。 便常规化验单 正常粪便是食物在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大便常规化验可为医生判断人体消化道及肝、胆、胰腺等与肠道相通的器官有无病变及了解其功能状况提供重要线索。大便常规化验包括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测及便潜血试验(OB)等。正常成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褐色成形的,婴儿粪便可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出现下列情况应视为异常。 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痔疮等。但一次吃大量的番茄、西瓜等时大便可呈红色,要注意区分开来。 柏油样便:呈粘稠、漆黑类似铺路沥青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或者服用活性炭、铁剂等药物之后。食用过多动物血、肝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 白陶土样便:粪便颜色呈白色或灰白色。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患者。 脓血便:主要见于肠道下段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 温馨提示:建议读者自己平时在解大便之后冲厕之前,要注意观察大便性况,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早就医、送检大便。 大便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大便中的有形成分,帮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大便中出现红细胞,见于结直肠癌、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出血、过敏性紫癜等。大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肠道炎症时增多,数量多少与炎症程度及部位有关。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肠道寄生虫病、过敏性肠炎等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直肠癌患者的血性大便中可以找到成堆的癌细胞。肠道寄生虫病时,镜下可见到相应病原体或虫卵。 大便隐血(或称潜血)试验:大便中混有少量血液,外观无异常,用肉眼无法看出,称为隐血。使用特殊的化学试剂进行检测即为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出血。如结果时阴时阳则消化道溃疡可能性大;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肠伤寒、出血热等均可呈阳性。便潜血试验简便易行,个人可在家中完成。有资料报道,通过大规模便潜血普查,可使结直肠肿瘤的死亡率降低15%33%。 温馨提示:在留取粪便标本时应用干燥清洁器皿。粪便有脓血者,应当挑取脓血部分送检。标本应当及时送检,放置过久可出现假阴性结果而贻误病情。文/郝洪岭 怎么样看各种化验单(比如血常规等)复制地址推荐给朋友收藏本帖 1.便常规 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 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 如果粪便的颜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 如果粪便是柏油样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铁剂等药物; 如果粪便是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或肛门有病的人,粪便有时 呈红色。 大便中验出有红、白血球在“”以上,就可以认为是菌痢;只查出白血球,说明是肠炎;只查出红血球,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验虫卵可以从大便中查出蛔虫卵或绦虫卵。 2.肝功能 1.胆红素定量试验:用这种试验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的深浅情况。胆红素的正常值是100毫升的血清含量不超过1毫克。含量超过1毫克的为异常,表明有黄疸;胆红素含量越高,表明黄疸程度越深。还有一种试验方法是“黄疸指数”,正常值为8单位以下,如果超出正常值也表示有黄疸。 2.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也称T.T.T):用这种试验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正常数值为06单位;如果超出6单位为不正常。还有一种类似的试验方法是硫酸锌浊度试验,正常值为12单位以下。 3.谷一丙转氨酶活性试验(也称G.P.T);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一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G.P.T浓度增高。目前,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谷一丙转氨酶正常值的规定也不同。 GPT俗称谷丙转氨酶。其正常值为546IU/L.若高于正常值,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肝癌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亦可见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急性胰腺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广泛的肌肉损伤等。 HBsA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若检验报告为阳性,可能是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肝功及乙肝病毒五项,俗称二对半。 BuN 即尿素氮。正常值为2.97.2mmol/L.超过正常值则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发生障碍。 FBG 即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若高于正常值,应复查或查餐后2小时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以便确诊有否糖尿病。 TCH 即总胆固醇,正常值为3.26.4mmol/L.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 TC即甘油三酯,正常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HOLP即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1.01.8mmol/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LDLP即低密度脂蛋白,它的正常值为 1.53.1mmol/L.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AFP即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值不超过25NG.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400以上,则提示有可能为肝癌。 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 蛋白球蛋白3.84.8克。 3.血常规 .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 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 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 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 钟。 4.一般报告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不同地区不同方法测出的检验参考值略有差异,参考值不等于正常值,只是一个正常范围。 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00000000000/L,女性为3.55.01000000000000/L,新生儿为 6.07.01000000000000/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00000000/L,新生儿为15201000000000/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 1000000000/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