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阳信一中静心斋 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语 文命题人: 易小平 印道红 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22题,满分150分,时量150 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缱绻(jun) 蛊惑(g) 窸窣飘零(s) 精雕细镂 (lu)B僭称(jin) 伫立(zh) 溘然长逝(h) 蹉跎岁月(cu)C赧然(nn) 赊酒(sh) 清风夜唳(l) 野有饿殍(pio)D嗜杀(sh) 稗官(p) 妍媸毕露(ch) 独存孤迥(ji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琤。浣沙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暄闹着归来,渔人分开荷叶摇舟远去。B. 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 言传的慰籍和快乐。C. 阿Q便要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D.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拔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此表达内心的感动。3下列句子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乌龟是愿意用精致的竹箱装着,用丝绸的巾饰覆盖着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B屋子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引人瞩目的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C 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D生命在于体验。说也不信,生活中的痛苦(只要这种痛苦是真挚的,善良的),一俟到了回忆中,往往也会觉得它有淡淡的甜美,化成深沉的诗。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人类离不开幻想,然而,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 广泛流传。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 的表现,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就像春天来了,种子破土发芽不可抗拒一样。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 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的路;从此决不能望有白盔白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 了A不宜 根深蒂固 进而 一笔勾销 B不宜 根深叶茂 进而 一笔抹煞C不易 根深蒂固 从而 一笔勾销D不易 根深叶茂 从而 一笔抹煞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父亲一边跺着脚,一边挥动着手杖和报纸,要把格里高尔赶回他的房间去,他百般努力也无济于事,况且他们之间根本无法沟通。B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警句。渊博与睿智,二者缺一,那就不是钱钟书了。C同时,作为一代伟人,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D教材改革也不能走得太急,把一些时尚却不健康的元素直接嫁接,如“呕像”、“霉女”、“MM”等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网络语言。 6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 ,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A 大约怕惊走了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B 大约怕惊走了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那么做C 他没有这么做,大约怕惊走了游荡试探在鱼钩边的鱼D 他没有那么做,大约怕惊走了游荡试探在鱼钩边的鱼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7“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8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9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B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C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10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114题。后赤壁赋苏 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十五B顾安所得酒乎? 顾:回头看看C掠予舟而西也 掠:轻轻擦过D予亦惊寤寤:睡醒过来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俯冯夷之幽宫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B予乃摄衣而上 思援弓缴而射之C以待子不时之需 以筒水灌之D听其所止而休焉 不知其几千里也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曾日月之几何反而登舟,放乎中流于是携酒与鱼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4对这篇赋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段简要的交代了重游赤壁的时间、人物和准备情况,意境清新,人物活动写得有形有声而饶有情趣。第二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末段写缥缈的梦境,忽而孤鹤忽而道士,孤鹤是超尘出世的形象,道士则是飘然而去的“客”的化身。从全篇来看,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是很苦闷的,因而以孤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 第卷(共108分)四(21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短文中划线的语句(9分) 太康六年春,正月,戊辰,以王浑为尚书左仆射,浑子济为侍中。浑主者处事不当,济明法绳之。济从兄佑,素与济不协,因毁济不能容其父,帝由是疏济,后坐事免官。济性豪侈,帝谓侍中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之,如何?” 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召济,切让之,既而曰:“颇知愧不?”济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愧之。他人能令亲者疏,臣不能令亲者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资治通鉴晋纪三)后坐事免官。 译文: 我将骂济而后官之,如何? 译文: 他人能令亲者疏,臣不能令亲者亲,以此愧陛下耳。译文: 16文学常识、名篇名句默写(6分)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17阅读下面李商隐写落花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 花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晴暖感余芳,红苞杂绛房。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注:落花诗作于因娶王茂元之女构怨于权贵令狐淘之后,诗人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和张秀才落花有感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落第而颓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这两句诗不过是写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但妙处就在于 。 两诗都有一“扫”字。前诗之“扫”是写扫前之意,既表达出诗人怜花惜花之情,又蕴含了断肠人逢落花倍觉凄伤之感。后诗之“扫”是写 五(2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黎明的眼睛端木蕻良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了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侯,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窗子,自从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层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屋子了。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睛睛凝望过窗子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到的芳香和养分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18文章以窗子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写了窗子的 、 和 。(4分)19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说“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是因为:(4分) 20文章结尾作者说“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4分) “迎进”一词表达了作者 “迎接”一词表达了作者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虚实的结合-谈谈黎明的眼睛的构思特点哲理的感悟-谈谈黎明的眼睛的主旨表达诗意的诉说 -谈谈黎明的眼睛的语言特征六(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滴水只是一个微小的点,但它能反映出整个太阳。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 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语 文答 卷第1卷(选择题,共42分)题号答案 第卷(共108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短文中划线的语句(9分) 后坐事免官。 译文: 我将骂济而后官之,如何? 译文: 他人能令亲者疏,臣不能令亲者亲,以此愧陛下耳。译文: 16文学常识、名篇名句默写(6分)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17阅读下面李商隐写落花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这两句诗不过是写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但妙处就在于 。 两诗都有一“扫”字。前诗之“扫”是写扫前之意,既表达出诗人怜花惜花之情,又蕴含了断肠人逢落花倍觉凄伤之感。后诗之“扫”是写 18文章以窗子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写了窗子的 、 和 。(4分)19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说“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是因为:(4分) 20文章结尾作者说“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4分) “迎进”一词表达了作者 “迎接”一词表达了作者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虚实的结合-谈谈黎明的眼睛的构思特点哲理的感悟-谈谈黎明的眼睛的主旨表达诗意的诉说 -谈谈黎明的眼睛的语言特征长郡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卷(选择题,共42分)1. C(A绻qun;B溘k;D稗bi ) 2C(A沙纱 暄喧;B籍藉; D拔拨)3A 4C 5 B 6A7 A(参看并理解第一段中“意境”“韵味”两个词的含义;B、C、D三项中的“对象”,“产生的共鸣”“技巧”不妥)8 B(“逐步转向主观感情”判断有误)9 B(为了说明“情境”是诗人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诗人“以情附物”)10A(艺术创作源泉应该是现实社会生活)11B(作副词,表轻微转折,相当于“不过”“只是”)12. C(表目的的连词,来;介词,用。A均为结构助词,的。B均为顺接连词,可不译。D均为代词,它)1314C(最后一段写夜半时所见缥缈的“孤鹤”,梦境中虚无的“道士”,实则是同一形象,都表现作者想要超尘出世的心境。) 第卷(共108分)15后坐事免官。 译文:(王济)后来因为(犯)事情而被罢免官职。(得分点:补上省略的主语得1分;“坐”1分,“免”的被动用法1分)我将骂济而后官之,如何? 译文:我将要责骂王济(一通)然后再任命他(做官),(你看)怎么样?(得分点:“骂”译为“责骂”1分,“官之”译为“让(使)他做官”1分,译出语气1分。)他人能令亲者疏,臣不能令亲者亲,以此愧陛下耳。译文:别人能让至亲之间疏远,而我(却)不能让至亲之间更加亲密,在这个方面(看)我是愧对陛下的。(得分点:第一、二两个分句间为转折关系,1分;“愧”应解释为“惭愧”,不能理解为“为陛下感到惭愧”,1分;语气“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