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瘿蚊发生及防治意见.doc_第1页
稻瘿蚊发生及防治意见.doc_第2页
稻瘿蚊发生及防治意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瘿蚊发生及防治意见一、为害状: 为害状:以幼虫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侵入生长点为害,使生长点不能发育。稻苗受害初期无症状,中期基部膨大成“ 大肚秧”,后期叶鞘愈合成管状伸出,称为“ 标葱”。重者不能抽穗,轻的虽能抽穗,但多扭曲而不结实。 二、发生规律:稻瘿蚊第1、2代发生数量少,为害早稻轻,第3代数量激增,为害中稻和单季晚稻秧田,以79月第46代数量多,为害迟熟中稻和晚稻秧田(4代)、本田(5、6代),造成损失最大。三、生活习性:1、习性(成虫)寿命短,雌虫产卵期12d,平均寿命36h。卵散产于叶片,卵多产于近水面的嫩叶背面,少数产在叶鞘上,每处13粒。有趋光性,扑灯多是已交配未产卵的雌虫。成虫白天栖息在稻株基部,飞翔力弱,常借风力传播,故近虫源田的顺风田比逆风田标葱多。2、习性(幼虫)初孵幼虫必须借助露水才能爬行;经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不能到达生长点的幼虫处于停育状态,直至到达生长点后才开始生长。.标葱形成过程:幼虫侵入生长点为害后,心叶停止生长,在生长点周围的叶鞘间形成虫室(虫瘿,此时外部症状不明显); 进入2龄时,叶鞘开始愈合(外部表现为大肚秧);随后叶鞘伸长成管状(即出现“标葱”),这时管里幼虫已化蛹。化蛹、羽化:幼虫化蛹于葱管底部。羽化前,蛹体头部向上移动到葱管顶端,用额刺破管壁钻出,半悬于羽化孔处,羽化飞走,出口处留下白色蛹壳。 3、为害过程的的主要表现症状:a、即“大肚秧”,表现为无心叶或心叶缩短,顶叶角度增大,叶色暗绿,叶质变硬,节间缩短,分蘖增加,茎基部膨大;b、“葱管”抽出,幼虫已老熟化蛹,但成虫尚未羽化;c、葱管有羽化孔,成虫已羽化。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稻瘿蚊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适宜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80%以上。冬春温暖、夏多雨。58月降雨多,有利产卵、孵化和幼虫侵入,中稻78月常大发生。如成虫盛发期遇阴雨、浓雾、重雾天气则下代发生重,山区、半山区往往是常年严重发生区。 五、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铲除越冬寄主游草、野生稻等,减少越冬虫源;减少单、双季混栽,消灭桥梁田;2、选用抗(耐)虫品种;3、改进栽培技术,适时早栽,避过成虫产卵期,晚稻推广旱育稀植及提倡集中统一播育晚稻秧苗。 (二)、 药剂防治:防治指标:移栽返青至分蘖初期,带活虫的标葱率为2%3%的稻田,应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策略:压3代,控4代;治秧田,保本田。药剂选用与施药方法: 1、药剂拌种 可用5%吡虫啉、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种子处理剂拌稻种。2、秧田防治 防止秧苗带虫移栽,播种后48d(秧苗起针期)施药。可选用4%二嗪磷颗粒剂、3%克百威(富美实的呋喃丹)颗粒剂,48毒死蜱乳油拌细土撒施。注意施药后稻田保持2cm左右水1周以上。3、本田防治 移栽返青至分蘖初期,4%二嗪磷颗粒剂、3%克百威(富美实的呋喃丹)颗粒剂,48毒死蜱乳油拌细土撒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