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ppt_第1页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ppt_第2页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ppt_第3页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ppt_第4页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 2 一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心电图多是直接描记在印有许多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小方格纸上 小方格的各边细线间隔均为1mm 纸上的横向距离代表时间 用以计算各波和间期所占的时间 纸上的纵向距离代表电压 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 3 因为心电图纸移动的速度一般为每秒25mm 所以横向每1mm 一小格 代表0 04s 1s 25mm 0 04s mm 粗线间隔内有5小格 故每两条粗线之间代表0 2s 当输入定准电压为1mV使曲线纵向移位10mm时1小格为1mm 代表0 1mV 1mV 10mm 0 1mV mm 4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5 P波 0 04s 3 0 12s QRS波群 0 04s 1 5 0 60s T波 0 04s 5 0 20s P R间期 0 04s 4 0 16s Q T间期 0 04s 9 0 36s R波电压 0 1mV 10 1 0mV 6 二 心率的计算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6秒距离内 15cm 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 该数目乘以10测量P P或R R间距 测量5个或5个以上P P或R R间距 计算其平均值 60除以该平均值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7 心率 例如 在某一组心电图上测出5个是0 86s 0 82s 0 81s 0 90s 0 86s 60 P P 或R R 间距平均值 s 则其平均值为 0 86s 0 82s 0 81s 0 90s 0 86s 5 0 85s 其心率为 60 0 85 70次 分 8 为了节省时间 亦可在求得R R间距平均值后直接按下表查出心率 9 三 心电图各波 段 间期的测量 1 各波振幅 电压 2 各波时间3 室壁激动时间 VAT 4 间期5 S T段移位 Goon 10 Back 如测量一个向上波形的高度 应从等电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端 测量一个向下波形的深度时 应从等电线 基线 的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 测量一个双向的P波 应将等电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点 加上自等线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振幅算术和 Q波电压 R波电压 S波电压 11 Back 测量各波的时间应选择波形比较清晰的导联 从波形的起始部内缘测量至波形的终末部分的内缘 12 Back 13 Back 14 Back ST段下移 ST段上抬 基线为T P段 15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 各波期间的测量有如下新规定 测定P波 QRS波群 时间 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 QRS波群 起点至最晚的P波 QRS波群 终点测量P R间期 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Q T间期 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群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 16 P波 P波 P R P R P R Q T Q T Q T 17 四 心电轴的测定 概念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 称为QRS平均心电轴 简称心电轴 cardiacelectricaxis 一 测定方法 目测法 一般根据 导联和 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 可估计心电轴的大致方向 振幅法 分别测出 导联QRS波群振幅代数和 R为正 Q与S为负 查表法 分别测出 导联和 导联QRS波群电压差值 R波电压减Q波及S波 查心电轴表 P636 goon 18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19 back 20 先测出 导联QRS波群的振幅 R为正 Q与S为负 算出QRs振幅的代数和 再以同样的方法算出 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 然后将 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 导联轴上 作一垂线 将 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 导联轴上 也作一垂线 两垂线相交于A点 将电偶中心0点与A点相连 OA即为所求的心电轴 如图所示QRs 为 10 QRS 为 8 作两垂线相交于a 用量角器测量Oa与 导联轴正侧段的夹角为 19 表示心电轴为 19 back 21 二 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一般在0 90 之间 自 30 90 为电轴不偏 30 30 属电轴轻 中度左偏 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 肥胖 腹水 妊娠和轻度左室肥大 30 90 属电轴显著左偏 多为病态 见于左室肥大 左前分支阻滞 也可见于右室起源的室速 90 120 属轻 中度电轴右偏 常见于正常的婴 幼儿 垂直位心脏 肺气肿和轻度右室肥大等 越过 120 120 180 及 180 180 270 属电轴显著右偏及极度右偏 多见于严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 也可见于左室起源的室速 广泛心肌梗死等 22 平均心电轴 23 五 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P R间期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QT间期U波 24 P波 形态 呈钝园形 有时有轻度切迹成双峰 双峰间距 0 04s时限 0 12秒振幅 0 25mV 肢导联 0 2mV 胸导联 方向 窦性心律 avF V4 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 倒置 或双相 25 P R间期 PR正常值0 12 0 20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年龄越大 心率越慢 P 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 心率越快 P R间期越短P R间期的正常最高值可查表 P347表20 1 26 QRS波群 时限 0 06 0 10秒 0 12秒R峰时间 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时限 0 03s 在V1 V2 0 05s 在V5 V6 27 波形和振幅 胸前导联 正常人V1 V2导联可呈qR qRs Rs或R型 R波多在1 2 1 8mV之间 最高不超过2 5mmv 在V3 V4导联 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 所以自右至左 自V1至V6 R波逐渐增高 S波逐渐减小 R S的比值逐渐增大 V1小于1 V5大于1 V3近于1 28 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顺钟向转位 V3 V4波形出现在V5 V6导联 明显的顺钟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厚 逆钟向转位 V3 V4波形出现在V1 V2导联 显著逆钟向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 29 心脏循长轴转位 30 肢体导联 QRS波群的形态与振幅取决于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投影的角度 若最大向量接近90 并作顺钟向运行时 avF 导联呈qR型 而avL 导联呈rS或RS型 此时RavF不应超过2 0mv 当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接近0 并作逆钟向运时 avL 导联呈qR型 而avF 导联呈rS或RS型 此时RavL不应超过1 2mv 31 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 R S或Q R 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 5mv或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1 0mv 称为低电压 lowvoltage 常见于心包积液 肺气肿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 32 Q波 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 4 时间不超过0 04s V1 V2导联不应有q波 但可以呈QS型 V5 V6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q波 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 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 过宽的Q波 称为异常Q波 abnormalQwave 常见于心肌梗死 33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34 S T段 S 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 无明显偏移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 T段下移 0 05mV所有肢导联及V4 V6导联S T抬高 0 1mVV1 V2导联S T段抬高 0 3mVV3导联S T段抬高 0 5mV 35 S 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的征象 也可见于低血钾 洋地黄作用 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S T段上抬超过正常范围且弓背向上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若为弓背向下则见于急性心包炎 S T段上抬亦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 室壁膨胀瘤 36 T波 形态 两支不对称 上升支平缓 下降支陡方向 正常情况下T波方向与QRS波一致 即I II V3 V6导联直立 avR倒置其余可直立 平坦 倒置 双相 但若V1导联直立 V3导联就不应倒置 37 振幅 QRS波群直立的导联 T波电压应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胸前导联中 T波较高 V2 V4导联可高达1 5mv 但不应超过1 5mv V1的T波不超过0 4mv 但若胸导联上T波均直立 V5导联T波就不应低于V1的T波 38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 T波低平 双向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低血钾或洋地黄作用 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T波轻度增高无临床重要性 显著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与高血钾 39 ST T共同反映心室复极情况 其改变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凡心室除极程序正常而ST T异常者 称为原发性ST T改变 心室除极程序异常而ST T随之相应改变者 称为继发性ST T改变 不一定有心肌的损害 40 Q T间期 Q 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终了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 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 心率越快 Q T间期越短 反之则越长 女性的Q T间期略较男性的为长 心率在60 100次 min时 Q T间期正常范围应在约0 32 0 44秒 心率在70次 min时 成年男性Q T间期 0 40s 0 361 0 395s 女性 0 41s 0 371 0 405s 由于Q 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 所以常用校正的Q T间期 即Q Tc Q T Q Tc就是R R间期为100ms 心率60次 min 时的Q T间期 正常Q Tc的最高值为0 44s 超过此限即为延长 P637附录表 2 Q T间期延长伴T波异常可出现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Q T间期缩短可见于高血钙和洋地黄效应等 41 U波 U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