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促进效应.doc_第1页
社会促进效应.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社会促进效应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大凡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寺门扁额上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这件书法杰作龙飞凤舞,灵韵非凡,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凝视,观赏盘桓。说起这副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传说。大约两百余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庙里的和尚就请他写这四个字。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却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无讳的人。洪川的每一勾一捺,只要有一点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和尚这么批评:“这幅写得不好。”“那这一幅呢?”和尚摇头说:“更糟,比刚才那幅还差。”在一边的香客悄悄地对方丈说:“大师不在状态,会不会是因为大师嫌润笔费给的少了呢?”于是方丈向洪川委婉地提出了增加润笔费。洪川本来是位一丝不苟的人,见此情景,也不说话,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遗憾的是,但却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和尚的赞许。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和尚离开如而的空隙,洪川松了一口气,在心无所羁的心境下,自由自的写出了第85幅“第一议谛”四个大字。那位和尚从厕所回来一看,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神品!”在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很好解释的:这是社会促进效应在起作用。所谓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应。最早进行研究的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他有一次偶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的时候,单独训练时骑车的速度要比和多个运动员共同训练时慢百分之二十。后来,他又找来一些小孩,让他们干一种活:绕鱼线。干的时候分成两组,一组是一个人单独绕,另一组是集合起来一起绕。结果发现,一起绕线比单独绕线的效率要高百分之十。他据此得出结论;个人在集体中活动的效率要比单独活动的效率高。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注意到活动效率升高这一方面。心理学家孟斯特伯和莫德相继做了类似的实验,又注意到,社会促进作用下活动效率有时也会降低。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单独一个人效果好一些。如果和别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时候旁人盯着看,反而会感到心慌意乱,从而降低活动效率。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活动效率会提高,什么情况下会下降呢?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总有熟练的地方,也总有不熟练的地方。如果熟练的成份占优势,那么社会促进作用就表现为活动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不熟练的成份占优势,就表现为效率的降低。比如,我们小时候学写字,有的字写得很熟练,写得也挺好了,还有些字则写得还不太熟练。如果熟练的成份占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大部分字都写得很熟练了,那么旁边有人看的时候,我们会受到鼓舞,从而极力表现自己,结果越写越快,越写越好。但是,如果不熟练的成份占优势,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字写得半生不熟,那么旁边有人看时,就会觉得尴尬,着急,紧张,而越是这样,手和脑子就越不听使唤,平时略想一想就能写出来的字,这时也会想不起来,平时提笔就能写的字,也会忘得无影无踪,就是勉强还记得的字,也因为紧张而写得歪歪扭扭了。基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学会利用社会促进效应的好处,同时克服它的副作用。当我们的某种活动能够进行得比较熟练时,就可以大胆在人前显示一番,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培养起我们的信心。如果觉得还不熟练,那就且慢“献丑”,还是独自埋头学习、苦练为好。当然,有时候不得不出去“献丑”,比如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