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 风 格 论.doc_第1页
编 辑 风 格 论.doc_第2页
编 辑 风 格 论.doc_第3页
编 辑 风 格 论.doc_第4页
编 辑 风 格 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 辑 风 格 论一 编辑风格和风格的要素二 编辑风格与作者风格的关系三 编辑风格与出版的关系四 编辑风格的意义动态的编辑意为“收集材料,整理成书”(辞源)。界定为“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现代汉语词典)。苏联图书学词典解释为“编辑人员(通常同作者在一起)对原稿进行创造性加工,目的在于提高其思想、政治、科学与文字质量,为印刷出版作准备”。概言之,编辑为整理、加工、组织、审读、编选、采录、收集、纂修、选题、设计、选择、策划等多种多样的构成成分,本文不讨论编辑活动的对象和编辑活动的目的,也不阐述编辑活动的过程要素,而是探讨作为个性化自然人编辑的风格,编辑风格与作者、出版的关系,编辑风格的特征和意义。编辑,这里非编辑活动,而是指作为编辑活动的自然人编辑者。编辑为多种类型,本文更多以科技和专题类图书编辑为主体来进行研讨。一、编辑风格和风格的要素编辑风格,指编辑的思想特征、文化特征和个性特征。编辑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编辑对特定的作者的文稿通过加工活动形成可复制印刷发行的介体以给阅读者知识内容方面的产品(作品)。每部作品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作者的智慧劳动和个性特征;不同内容的创造性知识产权;出版者的独有标识(设计版式,图书印记,出版者唯一特性等);编辑的风格特征长期以来,编辑的风格,是被人们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的图书出版的要素。人们只把编辑当作一个简单的文字和内容的工匠,而忽略了一个编辑在一部作品中所起的灵魂作用,低估了编辑在整个出版业中的核心作用。编辑是个古老的职业。从编辑的作用和从出版物的地位的历史发展长河看,编辑的发展经过了四次大变迁。每次大的职能转换都与当时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广义上讲,人类有了语言交流和口头传诵就有了编辑活动,但成形的编辑应该是在文字可以记录在一定介质载体上以后产生的。初期的编辑,创作、整理、编辑活动通常是合而为一的,随着科技和印刷术的进步,随着人类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职的编辑。早期的专职编辑多数是为某个封建帝王的需要和个人好恶来对某些特定的文字内容进行归类整理,除了特殊情况外,通常是依据帝王的需要来对已存的出版物进行系统编篡,不得有丝毫个人的意志,但在这种编篡过程中,已经孕育了编篡者对编篡内容的个性化选择的特征。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言论出版自由,以及时代科技的发展,为出版物的大量复制发行提供的基础,而出版物的多元化,给社会提供的出版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出版物逐渐传化为一种商业社会可以作为交换并体现价值的精神商品,对编辑物内容的选择、包装的设计、商业社会的销售要求越来越高,编辑的功能被强化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时代发展,出版业也逐渐形成了企业化经营,而这时编辑个人的风格又显得不太重要,通常出版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利润需求确定了编辑的工作职能和风格要求。编辑风格往往会以风格团队和风格集体形式体现,就如同现行出版社许多编辑室一样,编辑个人风格被出版工作室或编辑室的统一需求所抑制。信息革命的结果是知识膨胀,而出版物除了传统的纸介载体表现外还以现代可以成果的方式显现,比如互联网。世界处于了消费时代,编辑的工作内容必将再次发生巨大变化,比如现在国际开始流行的一个新理念引导式消费(Curated Consumption),或称榜样式消费,意即由一些个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公司来引导的消费模式,比如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的家居装饰杂志和店铺,又如黑人脱口秀明星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和她的电视读书栏目推荐的图书。流行,从一开始就是有人引导的。又比如在英国,主张男性新生活方式的Microzine杂志就开始开了店铺,布置成一个生活空间,将经过其挑选过的各类物品摆放其中。杂志编辑和店员会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物品。而在美国,每个月有10万人会去看博客写手乔什鲁宾(Josh Rubin)在谈论什么“酷”玩意儿。MTV电视台则在一个栏目中让观众参观说唱明星们的家内装饰。编辑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内容,合理选择内容,如何进行加工修改,你是否对消费群体和市场更了解等等就具有了历史上从未有个的一个新的重要高度。因此,编辑风格成为了任何团体和个人选择出版物,如何进行编辑活动的重要因素。编辑风格和风格要素又有哪些必要的特点或可以界定的内涵呢?编辑风格是编辑个性化特征的表现,风格要素是一个编辑所编辑的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征因素。(一) 编辑风格的特征1、 编辑的思想特征 编辑活动的对象是作者的作品稿,编辑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编辑作者的作品稿以供复制或其他形式传播。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他的判断、决策和行为,因此,编辑的思想特征直接影响他对一个作品编辑活动的行为,对内容的把握和一部作品的鉴别识别能力。编辑的思想特征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次层次,对世界对社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想体系;第二层次,对编辑活动和编辑功能的思想认识体系;第三层次,对编辑作品的技术层面的思想认识水平。编辑的思想特征的不同层次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构成编辑在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灵魂。2、 编辑的文化特征所谓文化,欧美有一百六十多种解释。中国所谓文化更偏重精神方面。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广义文化被视为某一特殊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狭义的文化指以民族精神和气质(ethos)为核心的价值形态。文化自身的差异性和价值冲突决定了编辑文化特征的个性。编辑的文化特征,包括编辑所经历的文化背景,所受教育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积累,对物资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感知和认知。每个编辑有其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通过编辑活动体现在对作品的认识和编辑过程中。编辑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编辑的理论基础,这是对一部作品进行编辑的理论大厦的基石;编辑的专业知识水平,编辑对作品内容专业知识的水准决定了一部作品的知识和理论学术水平;编辑其他知识储备和知识掌握水平等。编辑的文化特征体现在作品的风格特征:作品选题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包含作品的理论水准和市场需求的把握;作品稿内容的整理和文字的编辑;作品稿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型式。3、 编辑的个性特征编辑的个性特征集中体现在编辑活动全过程。编辑的个性特征体现在: 编辑基于思想和文化特征形成的独自的编辑个性,包括对内容的偏爱,熟悉和认识程度,对选题的理解,甚至作品形式的特殊爱好等。 编辑对选题独到判断和对读者群的个性化理解。 编辑的个性化批评和批评的方法。编辑批评,指以编辑智识水平的眼力和职业阅历的眼界对稿件的价值评价。编辑的批评眼力、眼界和方法,形成了编辑个性的风格。(二) 风格的要素风格的要素通过作品稿的编辑加工过程形成完成的出版物体现。作品的风格要素通过一部作品给读者的综合反应而集中反馈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风格的要素为:1、 作品所体现出的理论价值体系和独有的个性化的内容。作品是否有其理论价值和独有的内容体系,取决于作者对稿件选题的独创性、创新性。2、 作品稿经过同一编辑的编辑活动,完整地体现出作者或某一类型作品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这里既包括作品内容在选题上的一贯风格,编辑对一类作品的统一要求上,同时,也体现在一部作品内在的逻辑性和编辑过程所体现的编辑个性与同一编辑在其他选题方面的一致性上。 3、作品的文字习惯、装帧设计,色彩运用,外形包装的个性化和编辑个性化编辑过程达到的作品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一致。二、编辑风格与作者风格的关系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说到底是编辑与创作的关系问题。不可否认,从历史上看,在许多历史时期,在某些特定的作品中,编辑与创作是相同的。历代创作之大成而编撰者,虽然也有个对材料的选择问题,但对完成作品的质量起最关键性作用的是加工整理:或是对材料加工整理、融会贯通后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材料选编类的新的精神创造产品,或虽保留原始材料的面貌或基本面貌但经过加工整理使增、删、注、订成为新的精神产品的可以独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梁萧统编纂的文选,似乎不太好确定其是编辑成果还是著述成果。出版业作为一个正式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编辑通常是与创作分开的。排除编辑与作者关系相似或同一的状况,仅就职业编辑的风格与创作作者风格的关系看,双方是相辅相承、互动互补的关系。(一) 创作的内容影响作品的价值,编辑的风格决定作品的风格一切作品自身的价值,又创作者的创作内容决定。作者理论知识、文字水平、写作技巧渗透在所有作品稿中。因此作者创作的内容直接影响作品的价值。但任何作品稿如果没有被编辑列入选题,没有被编辑后列入出版计划并正式出版,作品稿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文字堆砌而已,而编辑选题和经过编辑进行出版又无不体现出每个编辑的个人认知、判断、决策,花费大量编辑活动,编辑的个性特征在选择编辑稿中予以体现。经过这种过程而出版的作品稿,完全体现出编辑的个性化行为特征,编辑的风格决定了作品的风格。现实中因为经济效益和出版竞争的压力,采取合作出版或作者补贴出版,甚至行业内自我消化的作品出版,因为往往编辑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如内容、整理、设计包装等不完全由编辑来自主决定,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二) 编辑与作者互不可少,作品是编辑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综合体现一部作品稿,无论是应编辑选题而邀请作者创作还是作者原创交编辑进行加工,最终是在作者和编辑的双重创作合作过程中成为完成的作品。一部作品的诞生作者和编辑都不可缺少,作品是编辑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综合体现。毫无疑问,作者永远是作品的源泉,但“编辑有他们自己的创造力,而这种能力是作者很少具备的”。(美国资深编辑格罗斯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珀金斯在19世纪发现和团结了菲兹杰拉德、海明威、伍尔夫等一批名作家,造就了美国一代文学新人,被誉为“天才的编辑”。因此,编辑一种创作性工作,作者的创作与编辑的创造性工作有机结合,才可能产生伟大的真正有独自风格价值的作品。 (三) 出版业的发展,编辑风格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出版业的发展,出版物成为现代传媒的一种方式和载体,传播技术的发展,知识信息量的无限扩大,编辑在出版传播业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特征是更加尊重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但信息量大量扩大的状况和传媒介质越来越多元化的现状,对知识和信息整理和编辑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作品的细分和读者市场的分割,让个性化服务成为必然,因此,编辑的风格所代表的对内容的选择、加工、整理、推介和传播,越来越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主流。三,编辑风格与出版的关系出版,通常指对作品的复制和发行。从作品出版来看,编辑只是出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编辑活动中,个性化的编辑的风格与出版一致但也充满矛盾。进入现代出版业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资本完全渗透到出版行业之中,以利润为中心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潮流,出版短时间内没有多大销量的思想类、学术类、社科类图书的出版社或被其所属集团关闭,或者转而疲于奔命地经营畅销书,这使大众出版的图书品种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单一化。而这正是希夫林 一个美国出版人眼中的美国出版业忧虑之所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新观念的社会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见:出版业(美)安德烈希夫林著)。中国出版业不同于美国,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出版社不得不首先考虑经济效益也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种背景下,编辑的风格和出版社的关系将显得复杂和不确定。(一) 出版决定作品的市场决策,编辑逐渐引导作品主体和消费我国出版机制决定了在相当长时间内作品主要又出版部门决定市场需求和作品内容。随着出版体制的改革,编辑作为内部承包主体逐渐成为作品选题和出版发行主体。虽然现阶段多数出版社根据出版范围和出版专业编辑队伍,主要根据现有编辑条件来选择作品稿件,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实行编辑中心制,编辑的责任制和经济挂钩使得编辑不仅要关心作品的理论价值,还得考虑作品进入市场的经济效益,编辑的个性风格从表面上看是相对减弱了,但总更深层意义上看,恰好证明编辑逐渐引导读者消费主体,编辑风格更多地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出版的市场主导决策位置让位于编辑,使编辑有了更大的风格体现的空间,但在许多环节,由于传统的出版社是以出版发行为主体而不是以内容为主体,所以在现阶段,出版的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编辑和编辑风格的更好拓展。如何处理好出版和编辑风格的关系,成为了下一步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二) 编辑风格是市场需求和出版业调整变化的核心以编辑为主体,意味着过去依据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出版为中心的体制的变革,许多可以社会化的环节可以细化和市场化,比如设计、发行、印刷等都可以通过更专业化的社会机构来承担,而出版单位更多的以作品为中心来组织选题组稿和编辑加工整理,同时强化某些机构只能,比如市场策划,选题调研和论证,集中专业队伍进行重点作品的组织等。编辑的个人风格组成一个出版团体的出版作品的总体风格,但出版者有责任承担那些相对市场读者群小,而学术理论水平较高的作品,或那些不太热销的作品,作为个人编辑所构成的作品总体中的必要补充。编辑风格为主体,将要求出版管理者对出版作品整体策划包装和作品内容进行有效管理,让个性化风格在不断弘扬时能够沿着总体出版方向来进行。四,编辑风格的意义编辑的宗旨在于为社会提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作品。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产品,就要保持创作作品的百花齐放和个性化,编辑个性风格的存在就有其必要性和发展规律性。作为选择、编辑、整理和加工、策划和包装精神作品的编辑,自然需要每个独立个体的充分编辑自由和编辑风格。尤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多彩,保质量,高水准的精神作品,强调编辑风格和增大编辑的功能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 编辑风格首先体现在编辑对选题的完全自主性选择是编辑要遵从的第一个条件。美国的编辑大师马克斯珀金斯把作者的作品稿与读者、传媒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归结为质量如何与是否切题这两项,他认为只有通过“编辑”的“选择”工作才能解决矛盾。他是认为:“出版界的理想是要提供一个讲坛,各界人士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他们的目的是进行说教,还是提供消遣,还是制造恐怖然而,还是存在着某些质量和切题规则的,这些只有通过某种选择才能确定,而代表广大人类的出版人正是试图来从事这种工作的当然会犯许多错误。”在珀金斯的眼里,编辑就是从事选择工作的人。编辑自主的选择必然会通过出版和社会反馈达到对编辑自身的淘汰和选择,而可以充分相信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定是风格突出,个性分明的编辑可以完成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二) 编辑风格的提出和体现可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编辑队伍广义讲,新形势下编辑的编辑活动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编辑活动领域的扩大;编辑活动的过程大大加快;编辑活动由单向向双向、多向交互式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