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障碍.doc_第1页
肉食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障碍.doc_第2页
肉食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障碍.doc_第3页
肉食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障碍.doc_第4页
肉食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障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吃肉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障碍 智光为了开拓光明的未来,人类需要从历史中学习。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就是这样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提供帮助的学科。美国卡萝琳M庞德博士在其所著的生命与脂肪一书中指出“转向食肉的时间正好与人科动物化石的颅腔迅速大的时间相吻合。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这种相互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食肉直接导致了智力的改善,从而为进化成为现代人铺平了道路。所以,从史前到现在,肉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直是一种比较宝贵的食物。”是人体获得完全蛋白、维生素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特别是肉类能提供锌、维生素B12、钙、铁和维生素A等基本营养素,而这些营养物质很难在素食中摄取。”依据卡萝琳M庞德博士的观点,素食不仅会是自己营养不良,而且还会使人类伟大的进化停止,智力减退。任何一个准备尝试一下素食的人看了这段耸人听闻的话都会对做一个素食者望而却步的,而一个喜欢吃肉的人看以这段话就会坚信素食者是自虐狂,而相信自己吃肉能帮助人类的进化功德无量。在我们这个科学的时代里,任何事只要被科学所证明,就是客观规律了,客观规律就如同宗教里神的意志一样,那是不由人的意志转移的啊!是了不得的事,是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服从的事。然而科学研究除了纯粹的数学外,必须受限于科学仪器的局限性、人的生命的局限性以及科学家先验观点的片面性等等。所以我们无法克服科学研究管中窥豹现象,我们只能逐步改善仪器、改进方法,一点点的扩展我们的视野,深入我们的研究。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名著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把科学的这种特性称为可证伪性。他说:“应该作为分解标准(指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分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言之,我不要求一个科学体系能一劳永逸地在肯定的意义上被选拔出来;我要求它据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被选拔出来:一个经验的科学体系必须能被经验反驳。”正因为这样科学研究中常有不同的观点在相互争论,要搞清事实的真相,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需要对个各种观点做辩证的分析,进行深入探究后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结论。生命的进化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最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事件,对这个事件科学还所知甚少,尽管已经发现的一些事实已经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生物进化框图,但是依据这些有限的事实的出结论时需要非常谨慎,因为还有太多的事实以及更为深刻的机理不为我们所知。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告诉大家,好的科学研究是离不开人文精神指导的,在研究关于人的进化这些问题时,科学研究如果离开了道德的指导极易得出荒唐的结论。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与此有关的各种观点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看科学关于肉食与进化的关系的结论到底如何。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人类进化方面一些公认的事实。 依据人类学的研究,人类进化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阶段(以下文字中的人类学资料来源于雅.雅.罗金斯基, 马.格.列义著的人类学,根据前苏联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修订版译出):1. 人的前驱(南方古猿)时代,南方古猿从其树硒的祖先那里所得到的重要遗产是能够使用物体的手以及大脑皮层的相应部分。在生活习性上,南方古猿的祖先传给他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是高度发达的群居性。南方古猿首先应该具有了作为用手动物和群居动物所具有的那些能力,它们具有寻找工具的能力,还不具备有意识地制造工具的能力。由于年代久远,南方古猿详细的食物结构很难从田园考古挖掘所得事实进行推断,我们智能粗略的推断南方古猿可能是杂食动物。不过依据美国人乔治.萨勒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山地大猩猩的生活和行为的著作以及英国科学家珍妮.古道尔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客湖东岸对黑猩猩的研究著作,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关于猩猩饮食方面的详细资料,以弥补考古学的不足。依据这些现代动物学家的观察。在179个山地大猩猩的巢约有半数在地上,而黑猩猩的巢则通常建在树上;大猩猩是和平的动物,而黑猩猩则往往具有攻击性;大猩猩完全以植物为食(它实用约29种食物),而黑猩猩则经常食肉,它捕食的对象有疣猴、小狒狒、红尾猴和兰色的长尾猴等;2. 直立人,或远古人类。时代。远古人最重要的特点是能有意识地制造工具,远古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手斧。考古学家认为舍利时代的守护的主要用处是发挥最符合其形状与重量的功能,既用于砍砸与粗削;这些作用有两个目的:(1)制造原始的棍棒与带尖的木头工具,比如木矛等;(2)用于分解已经打死的动物的尸体以及敲开动物的头骨取髓等。所以远古人类也是杂食动物。远古人类的脑量比猩猩的脑量大幅增加(从435-650立方厘米增加到800-1225立方厘米)。美国卡萝琳M庞德博士在其所著的生命与脂肪一书中所采用的“转向食肉的时间正好与人科动物化石的颅腔迅速大的时间相吻合”观点可能就是基于关于直立人制作工具手斧等的功用提出的。3. 尼安德特人,或古人时代;对于古人文化,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莫斯特遗址的出土的工具作出判断,莫斯特工具的特点是加工更为精细、规整,形状更为多样。出现了简单的骨制品。根据在莫斯特遗址广泛分布的篝火、烧骨、灰烬堆的遗址看来,完全可以推断尼安德特人已经具有人工取火用火的能力。所以从尼安德特人时代起,人类开始熟食,尼安德特人也是杂食动物。尼安德特人的大脑比直立人不仅脑量更大而且结构也有较大变化,比如颅内模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是在顶骨部位)增大等。有人以此推断熟食对大脑进化的重要性。4. 现代人或新人时代就不必多说了。考古学家依据远古人类(或直立人)制作的石斧的石器的功用推断远古人类是吃肉的,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进一步推断吃肉是人类进化的必要条件那就有问题了。依据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吴汝康的古人类学的介绍,人科起源问题上达尔文的理论演变为多种假设(古人类学64-68页)。其中最著名的假设有:(1)食肉的假设达特(Raymond A.Dart)与1924年杂是南非汤恩(Taung)发现了大约是六岁小孩的化石头骨,其牙齿很像人的,而脑子很小,面部宽大,定名为南方古猿。随后在南非的其他地方发现了更多的南方古猿化石和大量的破碎动物骨骼。达特认为这些碎骨是人科成员带到洞里的,它们打破这些骨骼作为工具会武器。他说,动物骨骼的使用早于武器。他称这种骨、齿和角的破片为骨齿角文化(Osterodontokeratic culture),由此引起了许多争论。达特解释某些南方古猿的头骨和额骨的破裂是由于同伙的攻击。人类的进化是由于越来越多地依靠用来杀害的武器来获得肉食。一种史前的武器竞争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演化成现代人因而具有野蛮的凶杀者猿的倾向。达特的这种解释在人类学界是没有多少人相信的,但是肉食对人类起源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对人类的行为究竟有什么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草食的假设 乔利(C.J.Jolly)提出早期人科成员的适应想猕猴类中的狮尾猴(Theropithecus)。他看到狮尾猴与分布更为广泛的狒狒(Papio)属的差别正像早期人科与猿的差别。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有无对半干旱的空旷地区采集和食用草籽的一种特殊食物适应。狮尾猴的头后骨骼由于以坐的姿式长时间采集种籽,其头部在脊柱上的位置常比狒狒的较为垂直。这种坐姿产生角垂直的躯干,有助于形成直立行走。 至于咀嚼能力的强大,则是去多不吃草籽的哺乳动物的特征,而稀树干草原上的食物也不只是草籽,根和块茎也可能是早期人类人科成员的重要食物来源。狮尾猴用脚趾是不能挖出根、茎的,而早期人科人员的黑猩猩式的棍棒则易于获得这些食物。(3)杂食的假设 另有两种假设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华什伯恩(S.L.Washburn)等的草原黑猩猩模式假设与塔特尔(R.Tuttle)的小猿假设。这两种人科动物都是杂食动物。这两种人科动物的特点是会使用工具来获取和制备植物性食物,也猎取小动物为食。从上述经典的人类学家提出的关于人类起源原因的种种假说,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肉食对人类起源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仍然没有定论这一结论。田野考古与实验室里进行的科学试验不一样,我们无法把人类进化的历史放到实验室里重复演示给我们看,正因为这样在田野考古中提出的理论一般只能称为假设。田野考古的假设既不能象数学依据公理就可以保证绝对准确推断,从而被称为定理,也不能象物理与化学学科在实验室中经过反复观察、验证,从而被称为定律。但是我们可以从间接的方式推断它的合理性。对“肉食对人类起源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尤其对人类智力的发展有多大作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第一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考察。Taylor 等科学家比较了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婆罗洲与苏门答腊岛上生活的猩猩,发现,在婆罗洲北部生活的猩猩种群由于生活资源的匮乏,而导致脑量较小。Taylor认为资源的匮乏会影响大脑的生长的结论对人类也同样成立(LiveS,2006 年10月24日(/animalworld/061024_brain_diet.html)。营养不足会导致大脑进化或发育障碍。那么素食的营养是否全面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动物的相对脑量(大脑重量除以体重)与食物的关系如何。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非常简单,大家只要看一看附录中的荤素营养成份对比表即可。从表中可以看出素食不仅不比肉食营养差,而且比肉食营养好。如果再加上植物性中草药的调理,素食的营养远超肉类。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人完全可以不吃任何肉类食品,但决不可以只吃肉而不吃任何素食。美国卡萝琳M庞德博士认为的“肉类能提供锌、维生素B12、钙、铁和维生素A等基本营养素,而这些营养物质很难在素食中摄取”的观点是错误的。美国卡萝琳M庞德博士的书中还提供了一个案例。她发现让非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每天多吃2勺肉类食物,他们的体质和智力都有了变化。2年后,这些孩子的肌肉发育加快,智力上也有大幅提高,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加活泼,喜欢说话和经常参加活动。从而证明肉食的重要性。这样的论断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因为美国卡萝琳M庞德博士没有尝试给非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吃营养合理搭配的素食,只有把这两种情况进行严格的对比后的出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意义。关于第二个问题。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Georgf.Striedter在其关于大脑进化的专著大脑进化的原则(Principle of Brain Evolution, SINAUER ASSOCIATES,INC,Publishers Sunderland,Massachusetts,U.S.A 2005)中是这样概括食物与脑进化的关系的:“在食物与相对脑重的关系上,已经有重多的研究。比如在蝙蝠中,吃虫类的蝙蝠比吃肉类或吸血类或吃水果或花类的蝙蝠脑量小(Eisenberg and Wilson,1978;Hutcheon et al. 2002),而灵长类动物中是食虫类与食果类比食叶类一般有较大的脑量(Clutton-Brock 与 Harvey,1980)。进一步,用过滤方式(filter-feeding)进食的鲨鱼与鲸鱼比通过追逐方式捕食的鲨鱼与鲸鱼脑髓要小。初看一下,这些证据似乎表明相对脑量与食物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但是这个结论与蝙蝠的数据想矛盾,因为昆虫的营养一般要比花与果的营养要好。花与果缺乏蛋白质。所以一个更为合理的假设应该是:那些吃难以发现、大型食物的种群相对那些吃储量丰富小型食物的种群脑髓含量大。即使这个假设仍然有不足之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寄生类比如,楔齿七鳃鳗)或靠伏击捕食(比如,蛙鱼)生物的小脑量。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假设:具有高脑量的动物趋向与策略性捕食,而那些小脑量的种群捕食靠随机的运气。这个“聪明进食”假设(也有其他的学者认同这个假设,比如Parker 与Gibson,1977)不仅与蝙蝠也与灵长类的动物的数据相吻合。因为食果者必须学会那里去发现果树,何时水果会熟等等(Fleming等,1977;Clutton-Brock与Harvey,1988),也与鸟类的数据十分吻合,大脑发达(most encephalized)的鸟类倾向于用非常复杂的、基于个体学习的策略去获得食物(Volman等,1977;Clayton等2001)。”所以依据Georgf.Striedter教授的观点,在影响动物大脑进化方面,动物的智能行为比食物更为重要。尤其是社会性协作活动会有效地激励大脑增长。为了搞清气候的变化与大脑体积之间的关系,Geary对比了反应狩猎或采集食物难以程度的生物多样性的原始指标与反应社会交往复杂性的人口指标与大脑体积之间的相关性。Geary分析发现人口指标是大脑体积的最好预测指标,这意味着我们祖先为了生存与邻居开展的竞争是激励大脑生长的最主要原因(Human Nature, 卷 20, 页 67)。大脑的大小或者大脑在体重中站的比例(Brain-to-body mass ratio 或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or EQ)仅仅能粗率地反应动物的智力大小。如前所述考古学家依据远古人类(或直立人)制作的石斧的石器的功用推断远古人类是吃肉的,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进一步依据远古人类的的脑量大大超过猩猩的脑量的事实,就武断地认为吃肉是远古人类的的脑量的增加的必要条件就有问题了。我们看一看表一(资料来源/bb/kinser/Size1.html)中各种动物的大脑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表中排在第一位的猕猴基本上是食草类动物。鼹鼠的食物是蚯蚓等泥土中生活的无脊椎小动物,算得上食肉者。其余的几位人、老鼠、金色大颊鼠都是啮齿动物基本上以种子植物为食、黑猩猩、猫都是杂食的。豚鼠是食草的素食动物。美洲虎这典型的食肉动物的脑体比例比典型的素食动物山羊、亚洲象、大猩猩、驴以及袋鼠等小;但是食肉动物灰狼的脑体比例比兔子、山羊小,却比绵羊、驴子、大猩猩、亚洲象以及袋鼠这些素食动物大。所以从这张表中看不出肉食对大脑发育有独特的优越性。最多能说明杂食对大脑的进化有好处。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我们已经指出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素食优于肉食。所以杂食对脑体比重的贡献只能是: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植物类食物匮乏时,杂食的动物比纯素食的动物更能适应恶劣的气候。比如西欧的尼安德特人生存时代后期,地球上出现冰期,只有通过狩猎才能获得生存所需的足够营养。综上所述,生命进化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件,也是最复杂的事件,促使进化的因素众多,有多种理论解释进化机理。食肉的假设理论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种理论,由于肉食动物比素食动物更为凶残好斗,所以很自然地会推断出人类的进化是越来越多的依靠用来杀害的武器来获取肉食,一种史前的武器竞赛促进了脑的发展的结论,故很少有人认同该理论(古人类学吴汝康著,文物出版社,1986)。人们比较认同的理论是社会协同、工具制作促进进化的理论。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素食反而比肉食更有优越性。从动物的脑体比例与食物的关系上看,似乎支持杂食有助于脑量比例增大的假设。不过从营养角度考虑,杂食主要帮助了早期人类祖先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性食物不足的困境。我们上面探讨人类的进化与食物的关系,完全局限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实际上,如果不把人文科学纳入研究的探讨的范畴,我们绝无可能回答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到今天,未来的合理方向应该是如何这类问题。有些科学之上主义者可能会不同意这个观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二战时期法西斯德国纳粹与日本的731部队那活人做科学试验这个案例。从科学的角度看拿人做试验比那动物做实验所得的数据从医学角度看当然更为科学,但是从道德角度可以知道这种非人道的方式会毁灭人类。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人的智慧与人的心态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人类的心态改变应该能促进脑量增加。科学在这方面也开始有了证据。根据2006年一月27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马萨诸塞州立技术学院的一份研究报道(/news10312.html),研究人员Sara Lazar与她的合作者发现禅定能是大脑变大(People who meditate grow bigger brains than those who dont. Researchers at Harvard, Yale, and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ve found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meditation can alte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our brains.)。Sara Lazar小组的研究考察了20个有禅定经历者与15 个无禅定经历者的大脑。有禅定经历者任然从事日常工作,但是每天联系瑜伽禅定40 分钟,而无禅定经历者仅仅是放松。仅仅瑜伽禅定40 分钟的禅定就使大脑一个与思考有关区域的灰质组织变厚,而且年长者比年轻人更为明显,而这个区域在通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薄。瑜伽禅定的核心就是让我们混乱的思绪有序化,变得越来越清静安宁。而造成我们思绪混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贪婪、仇恨与嫉妒”这些负面的心态。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整天都可以处于瑜伽禅定的状态。所以道德的提升对大脑进化的意义从这个科学实验看来应该比食物更大。面对未来,如果说早期的人类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当今人类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在地球上已经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有高度发达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体系,难道我们还应该继续沿着自然选择的进化轨迹继续前进吗?德日进是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本名泰亚尔德夏尔丹,德日进系其中文名字。长时间在中国进行古人类学、地质学考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从事教学和科研。他是“北京猿人”的发现者之一。他对进化问题有着特殊的兴趣。在他的名著人的现象里突破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把宇宙的一切演变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探讨,他的进化论的视野囊括了精神与物质、智慧与肉体等各个方面。从宇宙的基本物质开始,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到生命和思想的出现,德日进全给予有机的综合。他从考古发现出发,大胆的提出关于宇宙、生物、人类、精神逐层进化的观点。他认为世界是进化的,从物质到生命,再到人类和精神,最后将走向上帝之中的统一,即俄梅戛点人的现象。依据这种大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进化的等级越高以慈悲博爱和智慧为核心的道德也就越是重要。道德在整个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大家。在过去进化论里几乎没有涉及动物的道德方面的内容,大家以为只有人才有道德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依据2009-05-25 09:54新华网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生态学家马克贝科夫走遍世界各地,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探究它们是否具有公正、同情、互助等“品质”。贝科夫在新书荒野正义中写道,哺乳动物头脑中有道德这根“弦”,因此同一族群中,较强大、较富进攻性的成员更倾向于聚在一起。英国每日电讯报日援引他的话说:“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以为人类有道德观而动物没有。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先前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观察发现,大象不仅会陪伴、照料受伤或生病的同伴,还会对其它动物产生同情心。南非一头大象曾于年松开铁门闩,摇开羊圈入口帮助羚羊逃跑。另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老鼠分为两组,每次给第一组食物,第二组就得承受电击之苦。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老鼠宁可不吃食物,也不愿同伴遭受电击。研究人员曾训练长尾猴把代币投入自动售货机购物。有一只长尾猴因年纪太大,无法把代币投进投币口,同伴就会捡起它掉在地上的代币投进售货机,把食物送给它。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已经开始超越肉体进化的阶段,进入了道德进化的新时代。”因此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进化的意义实际上是道德的完善过程。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人类需要反思过去的经验与教训,要全面负起从生态环境的改良到社会道德的进步的责任。在野蛮时代看起来是合理的一些行为,在未来道德进化的新时代就不在合理了。饮食对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在过去的蛮荒时代,人类没有像今天那样的高科技技术,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食物的匮乏,人们不得不靠狩猎,来补充食物的不足。那个时候肉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肉食会使人类变得更为凶残好斗,而且现代化的狩猎、渔业与养殖业,在给动物造成巨大毁灭性痛苦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与地球生态带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肉食使我们当今世界的生态不堪负重。我们当今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是畜牧业迅速发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一公顷土地可以养活22个吃土豆的人和19个吃大米的人,但是只能养活一个吃牛肉的人或两个吃羊的人。世界上近30%的谷物,74%的大豆不是给人吃得,而是用来喂牲畜的。在美国,牲畜就吃掉了70%的谷物收成。目前全世界用于喂养牲畜的谷物足以供20亿人口食用!全球吃素可以每年省掉全球粮食的一半,也就是7亿吨谷物,省出土地超过34亿公顷。一年全球死于饥荒的人口起码有一千万,也就是说每天死于饥荒的人口高达三万之多。而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本来可以养活这些人,支援这些人的食物被拿去养牲畜,让那些比他们富裕的国家的人民有肉吃,想起来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而且环保部 BAT专会透露畜禽养殖成农村最大污染源, 我国 94 万多个农村、9万多个乡镇因经济、地理等要素各具环境问题,但总体形式严峻。在农村,畜禽粪便的排放量远远要大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村水体的最大污染源。据相关部门预测,35年后,畜禽粪便污染将超过化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成为农业环境的最大污染来源。目前,在湖南和河南的一些农村地区,主要的污染源并非是工业,而是农业。太湖污染的很大一部分也源于农业污染。在安徽一些农村地区,养猪的数量大,而猪粪便成分复杂,当地又缺少处理设施,直接造成了水体污染。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09-04-22)。更有甚者,当前气候变迁的情势十分严重,比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所预测最糟的情况,还要严重。我们已经看到它造成的破坏,往往是致命的冲击,例如飓风、水灾、旱灾、热浪等天灾 即使世界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地球要自大气现有的污染中恢复,仍需一些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先减少留存期短的温室气体,也就是甲烷。以廿年平均值计算,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七十二倍,而甲烷最大的来源就是畜牧业,所以畜牧业是全球暖化最大的元凶应该被遏止。英国查尔斯王子在2008年2月14日的布鲁塞尔出席欧洲议会时,就气候变迁提出警告,表示世界还有18个月可以扭转全球暖化的大灾难,如果不采取行动,他说:最后我们将看到更多大规模的干旱和饥荒,气候模式变的更可怕,且降雨会越来越少,我们正招致更可怕的后果,除非我们现在真正了解这种浪费要由砍伐热带雨林而开垦的耕地来弥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研究小组表示,少吃肉、骑自行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止全球暖化。领导人帕卓里呼吁全球民众,他呼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不吃肉类,加入到绿色地球的行动,抑制食肉的冲动;并表示肉是排碳量高度密集的商品。他警告说:现实是很严酷的,如果人类什么都不做,气候的改变会带来极大的冲击。肉食不符合新时代慈悲、博爱与永续环保的要求,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是人类进一步进化的最大障碍。正因为这样,许多有识之士都反对这种野蛮的饮食方式。我们在这里列举若干。只要人们持续无情摧毁低等动物的生命,他就永远不能体会健康或和平的真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