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开口安全技术措施(1) 2.doc_第1页
避难硐室开口安全技术措施(1) 2.doc_第2页
避难硐室开口安全技术措施(1) 2.doc_第3页
避难硐室开口安全技术措施(1) 2.doc_第4页
避难硐室开口安全技术措施(1)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避难硐室开口安全技术措施本项工程为掘进上组煤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为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达到技术要求,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开口位置:1、皮带巷硐室安全出口位置距8201运输顺槽行人绕道联络巷口向东5m处(即距一部皮带中心220米),轨道巷安全出口位置在距8#车场斜巷风门96m处。二、开口施工顺序方法及要求:1、在皮带巷开口处搭建工作平台,防止放炮时崩倒。2、沿皮带巷开口处向南(方位角180),顶板距离皮带巷北巷道帮1米,以30向上挑顶拱形掘进,供基线以皮带巷底板标高留底1.5米,宽4.3米。挑顶6.8米后水平向南掘进,皮带巷底板标高留底1.5米向南以30坡掘进0.8m,沿水平向南掘进。巷道宽4.3米,高3.9米。(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格尺寸施工支护)3、掘进5米后根据实际尺寸制作接料溜槽,并铺设临时轨道,利用矿车人工推运翻车出渣。4、从开口处皮带巷南帮水平掘进10.9米向东(方位角90)以水平掘进24m为生存室中心,到位后向南(方位角180)与轨道巷贯通,形成Z字形。5、全断面一次掘进,先进行锚杆、锚索、金属网支护,掘通后进行喷浆,喷浆厚度150mm。6、完成全部掘进后,沿生存室直角边反向6.9米以30坡拉底并砌筑台阶。三、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要求1、周边眼布置在轮廓线200mm范围内,按250mm间距均布打眼。2、每隔一个眼留一个空眼不装药。3、每眼装药量不大于半卷。(75g)四、开口前准备工作安全技术措施:1.开口前,必须将各种工具和物料备齐、备足,整齐码放在不影响行人、运输及通风的地点待用。材料不足不齐严禁开工。2.开口前,必须对施工点附近 5.0m 范围内的电器设备及电缆、水管使用特殊加工的槽钢、破 木、旧皮带等物料进行保护,严禁损坏。3、开口前,必须对皮带巷的顶板进行支护,补打锚杆、挂网封口,间距800mm。支护范围在开口处前后10米,挂网打锚索,间距2米,开口处两边用槽钢锚索固定。4.开口前 2 个循环采用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落煤掘进,眼深 1000mm。5.每次响炮前后必须对迎头往后 5m 范围的顶板进行检查,有空帮漏顶现象必须及时处理。6.没有得到现场带班队长的撤岗命令,站岗人员严禁擅自撤岗、脱岗。炮工必须最后离开迎 头。7.炮后必须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工作。找掉时,找掉人员必须使用2.5m 以上的长柄工具 站在有支护完整的安全地点,按由外往里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找掉,找掉点正下方严禁有人,且必须设专人观察。8.因掘进工作面为上山巷道,必须保证及时通风,防止瓦斯集聚。 9.掘进 3m 后,必须使用好前探梁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10.掘进 3m 后,请生产技术科及时给上中腰线,掘进队必须严格按中腰线施工。 11.打眼必须在完好的支护或前探支护的掩护下进行,否则不准打眼。12. 打眼前,必须认真再次检查迎头煤(岩)壁内是否有拒爆和残爆,若有必须先处理,在 处理拒(残)爆时严格按如下规定执行: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可重新连线起爆;除此以外在 距拒爆炮眼 300mm 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严禁用风镐刨或从炮 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或用打眼 的方法往外掏药或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 炸落的煤、 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在处理拒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 工作;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带班队长的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若当班未能 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亲自向下一班爆破工交待清楚。13. 打眼工必须熟悉掌握该工作面规定的炮眼布置和放炮说明书,并严格按炮眼布置图和中 (腰)线结合迎头实际情况标定眼位打好眼,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不准用手直接扶、托钻 杆或用手掏眼口的煤、岩粉。14. 打眼必须在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 0.8%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严禁进行打眼工作。15. 打眼时,钻杆钻进要成直线匀速钻进,以保证钻杆钻进方向和打眼质量,钻杆下方不得 站人,以免钻杆折断伤人。16. 在打眼过程中,打眼工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进行打眼并随时注意迎头煤(岩) 壁情况,若发现有片帮、漏顶及顶、夹、卡钻现象和瓦斯异常时,必须停止打眼、切断电源、 撤除人员、汇报区、矿调度,待采取措施处理好后方准继续打眼。 17. 若迎头有淋水,必须用油布遮盖好电钻,避免电钻因淋水漏电伤人。18. 在工作面移动电钻时,要一手提电钻手把,一手提电缆,严禁用电缆拖拉电钻或手拿电 钻硬拉电缆。 19. 打完眼后,切断电源,应从电钻上拨下钻杆,并将电缆、钻杆和电钻撤至距迎头 20m 以外 无淋水和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并将电缆盘放好。20. 煤电钻综保必须灵敏可靠,且每班试跳一次,并填写好试跳记录。煤电钻必须完好,杜 绝失爆。 五、装药、联线、放炮操作的安全措施 1)放炮工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专职人员担任,并持证上岗。2)爆破母线不准出现明接头,放炮完毕应及时将爆破母线从发爆器上取下并扭结成短路。 3)爆破母线与电缆、信号线、电线应分别吊挂在巷道两侧,若挂在同一侧时,爆破母线必须 挂在电缆下方,并保持 0.3m 以上的距离。4)炸药、雷管要分装分运,电雷管要装在坚硬的非金属容器内,并上锁;爆破材料运到施工 地点后,放炮工必须把炸药、电雷管分别存放在专用的炸药箱内,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 药箱必须放在顶板完好,支护完整,避开机械、电器设备的地点,药箱必须放在放炮警戒线 以外的安全地点。 5)电雷管必须由放炮工亲自运送,炸药应在放炮工监护下由熟悉炸药性能的其他人员运送。 6)爆炸材料必须装在耐压和抗撞冲、防震、防静电的非金属容器内,电雷管和炸药严禁装在 同一容器内,严禁将爆炸材料装在衣袋内。领到爆炸材料后,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严禁中 途逗留。 7) 从成束的电雷管中抽取单个电雷管时, 不得手拉脚线硬拽管体, 也不得手拉管体硬拽脚线, 应将成束的电雷管顺好,拉住前端脚线将电雷管抽出,同时必须将其脚线末端扭结成短路。 8)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护完整、避开电器设备和导电体的爆破工作地点附近 进行,严禁在迎头装配引药或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装配起爆药卷。装配起爆药卷必须防止电雷 管受震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电雷管必须由药卷顶部正中装入,用木质或 竹质小棍扎眼 ,严禁用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电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内。严禁将电雷管 斜插在药卷的中部或捆在药卷上。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电雷管 脚线扭结成短路。装配起爆药卷数量以当时当地需要数量为限。 9)必须采用正向装药爆破,严禁反向装药爆破。炸药采用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煤矿许用乳化炸 药,雷管使用 14 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 130 毫秒。 10)放炮前、爆破母线与连接线、电雷管脚线与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与脚线之间的接头必须 相互扭结并悬空且用绝缘胶布包好,不得同皮带管架、风水管、金属网、刮板输送机、铁棚 等导电体相接触。 11)爆破前,瓦斯检查工必须严格检查迎头往后 20m 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只有爆破地点附近 20 米范围瓦斯浓度小于 0.8%时方准放炮。且爆破前、后,出货时迎头往后 20 米必须洒水灭尘。班组长必须检查迎头往后 10m 内的支护情况。12)爆破前,带班队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放炮警戒区内的所有通道上站 岗截人,撤人和站岗截人点距迎头距离:按煤矿安全规程管理要求执行。设置放炮警戒 前,必须安排每个岗哨点去两人,将放炮警戒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警戒线之外,然后一人留 下站岗截人,另一人沿原路返回向带班队长汇报,带班队长只有得到所有传信人员的汇报和 确认放炮警戒区内无人后,方可下达放炮命令,没有得到带班队长的撤岗命令,站岗人员严 禁私自撤岗。站岗位置并拉线,挂警戒牌。 13)爆破工和瓦检员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爆破工必须在警戒线之外的安全地点起爆。 14)每个工作面只准使用一台发爆器起爆,发爆器的钥匙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不得转交他人, 不到起爆时,不得将钥匙插入发爆器内,爆破结束后,必须立即将钥匙拨出,摘掉放炮母线 并扭结成短路。 15)爆破前,必须先发出放炮警号,至少等 5 秒钟后,方可进行爆破; 16)爆破后,至少等 30 分钟后,首先由爆破工、瓦检员和带班队长巡视爆破地点,由外往里 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17)通电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发爆器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 再等 30 分钟后,才可沿线检查,找出拒爆原因。 18)放炮母线必须在地面做导通试验合格后,方可入井,严禁在井下做放炮母线导通试验。 19)爆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六、质量管理及文明生产1、加强质量管理由当班验收员负责工程质量,跟班干部要对工程质量严格监督,整修工作严格按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标准及规格1)巷道为拱形巷道,光面爆破,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