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doc_第1页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doc_第2页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 桐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高安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10月8日,Senning首次将起搏器植入到一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体内。此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例被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起搏器在人类治疗心律失常的道路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巨大作用,上述的首例植入起搏器的医生及研发首台体内起搏器的工程师以及接受首例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病人,这三人因对医学巨大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我国1962年10月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心外科医师率先安置了全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经心外膜起搏治疗)。1973年我国成功植入了第一台经静脉起搏器,几十年来心脏起搏器在我国各级医院得到了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 时代的进步和电子科学以及起搏器植入术式的进步使心脏起搏器得到了飞速发展。1962年,经静脉导线应用于临床,植入心脏起搏器无需开胸手术。1964年,出现了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避免了固定频率起搏器不同步性可能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978年植入了第一台双腔起搏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愈趋完善,出现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参数的体外提取和程控、起搏器对心律失常事件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并可根据病人的不同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起搏参数使起搏器能更好地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和不同的病人。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心动过缓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非心动过缓病症。上世纪70年代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个技术目前仍应用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中。1995年Bakker等证实了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益处,对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特别是左束支阻滞,双心室起搏可使心室收缩再同步化,心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这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三腔起搏器)现已得到广泛应用。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系以下三类:一.严重的心跳过慢。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患者,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类型如AAI,VVI,DDD等。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迄今为止,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手段。这一伟大的技术已使逾2百万人在过去的50年中受益。正是有了起搏器,患有心动过缓的病人可以象正常人一样地生活。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三腔起搏器),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脏扩大,心肌收缩无力,伴有室内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严重心衰的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使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心室、心室肌肉之间的收缩、舒张协调有度,张弛有序,可有效提高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寿命。过去,用于救命的CRT及CRTD因价格昂贵不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新农合医保政策的实施,尤其是近年CRT及CRTD纳入大病救助的范畴,新农合的病人只需自付30%即可接受上述起搏器植入手术。三.预防恶性心律失常,防止心跳骤停(ICD 埋藏式心脏除颤仪)。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就能致死,一些疾病可引发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能心内以极小能量电击除颤,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有些患者对安装起搏器感到担忧,其实安装起搏器很安全,总体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在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中,如果能够规范化治疗并规律随访,则对这些患者来说,是能够大大获益的。我院心内科自2000年开始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学习、经验积累,拥有两名具备国家颁布起搏器植入资质的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