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温室效应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温室效应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温室效应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温室效应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人类生存的气候上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明天”的确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温度正在逐年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关键词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气温升高 控制措施前言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温室效应会导致许多的可怕的后果,包括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所以说温室效应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全球的德环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努力。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1.温室效应的简介及特点 温室效应简介名称: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温室效应示意图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3)海平面上升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6)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如今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到100年我国气温还将继续升高。 根据我国百余位科学家共同编制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随着气候变暖,近50年来,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不断上升,年均上升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科学家们预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20到100年,我国的气温还将继续升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可能变暖0.5-0.7摄氏度。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预计我国降水量也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到2050年将增加2%-5%,到2100年将增加6%-14%。海平面也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约上升12-50厘米。 科学家们还预计,未来10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大,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加重;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冰川将消失。预计到2050年,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将显著减少。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关键字:全球变暖,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果背景:1: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在该国水下6米处的海底主持一次内阁会议。届时,马尔代夫内阁将在水下讨论通过一项决议,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步伐。对平均海拔只有1.5米高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来说,这条消息并不轻松,因为气候变化关乎它的生死。根据科学家最新发布的在研究报告,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这个由1192个小岛组成的国家将在本世纪消失12:从1993年迄今的16年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这个数字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这对图瓦卢就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23:英国科学家经过3个月的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结论:10年后北极夏季将变成无冰的海洋。今年早些时候,由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卡特林北极调查队乘雪橇或徒步跋涉穿越了北极波弗特海北部地区,测量了冰层的厚度。经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地区大部分的冰只有1.8米厚。而历史上这里有更厚的多年冰层,这样的冰层就不那么容易融化。3 受全球变暖影响,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阿莱奇冰川正在不断后退 一千年内北半球温度变化趋势(1000年-1950年每50年一刻度,1950-2000每10年一刻度)1.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由于海洋温度增加, 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川会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海拔地区,例如大洋洲岛国图瓦鲁已被水淹没。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陆地面积缩小会极大地影响人类居住环境,甚至可能导致战争。河、海堤的建立,可降低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保护地势低的地区。冰川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挑战2. 影响交通:温差增大,道路、机场跑道、列车线、管路(包括输油管、污水管、食水管). 将更容易损坏,需要更频密的维修、替换,在冻土地区,更可能出现沉降3. 洋流受到影响:气候变暖并不是平均的,会改变在阶段全球海洋的冷人分布,同时海水的增加也会改变海盐的浓度分布,因此改变洋流。4. 极端灾难天气频发:由于海洋温度增加,水蒸发加快,大量水气被输送进入大气,会导致局部地区短时间内降雨量突然升高,这样暴雨天气就会导致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频繁的发生,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于河流下游的广大地区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胁,水灾面积因为短时的强降水而迅速扩大,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过去更加严峻。5. 农业的衰退:虽然在一些地区可以预见局部的受益(如在西伯利亚),但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更大范围的实验显示,天气温度的升高、更长时间的干旱及其二者的副作用。6. 疾病扩散:由于大气温度升高,导致热带传染病向高纬扩散,目前已有热带传染病扩散的迹象。而过去在低温下难以存活的病毒随着冬季温度上升,有全年活动的可能,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控发现,过去已经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结核病等有再度爆发的可能。7. 水资源减少:虽然冰川的融化是海水大量增加,但是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却因此严重减少,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淡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蒸发作用的增加使得水库的作用减少。极端气象的上升致使更多的水降落在变硬而无法吸收它们的泥土上,造成更多猛烈的洪水,而没有起到润湿土地或恢复地面水位的应有效果。在一些地区,残退的冰川威胁到水的供应。有关的国际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o 京都议定书o 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议定书结束语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2月19日上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谢幕,大会虽然中途遇到了许多阻力,但最终还是艰难达成了协议,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以及资助方面的顽固立场,该协议并没有达到原来各方预期的效果,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已经能够尽力了。气候变暖是今后的一个大的趋势,不会因为我们在碳排放量上的限制而取得立竿见影那个的效果,图瓦卢,马尔代夫,斐济等国家的沉默是不可改变的,我们救得了他们的人民,却救不了他们的国家,正如大会上斐济代表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牺牲是全体人类造成的,我们都应该为其道歉。也许现在全球变暖的威胁对我们来说还仅仅是未来的威胁,但如果我们人类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了发展,破坏自然,那么早晚都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全球有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沿海区域,海平面的上升对这些人来说早晚会是灭顶之灾。不过还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人与自然一定能和平相处,我们的地球也会越来越美丽参考文献12009年10月18日齐鲁晚报2/20091201/n268587159_1.shtml3/hqbl/2009-10/16/content_8803522.htm42009年12月7日齐鲁晚报5/view/146638.htm?fr=ala0_16/zh-cn/%E5%85%A8%E7%90%83%E5%8F%98%E6%9A%96%E7%9A%84%E6%95%88%E5%BA%947全球变暖作者:皮尔斯 (Pearce Fred) 译者:陈钢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 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关键字:全球变暖,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果背景:1: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在该国水下6米处的海底主持一次内阁会议。届时,马尔代夫内阁将在水下讨论通过一项决议,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步伐。对平均海拔只有1.5米高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来说,这条消息并不轻松,因为气候变化关乎它的生死。根据科学家最新发布的在研究报告,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这个由1192个小岛组成的国家将在本世纪消失12:从1993年迄今的16年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这个数字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这对图瓦卢就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23:英国科学家经过3个月的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结论:10年后北极夏季将变成无冰的海洋。今年早些时候,由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卡特林北极调查队乘雪橇或徒步跋涉穿越了北极波弗特海北部地区,测量了冰层的厚度。经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地区大部分的冰只有1.8米厚。而历史上这里有更厚的多年冰层,这样的冰层就不那么容易融化。3 受全球变暖影响,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阿莱奇冰川正在不断后退 一千年内北半球温度变化趋势(1000年-1950年每50年一刻度,1950-2000每10年一刻度)8.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由于海洋温度增加, 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川会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海拔地区,例如大洋洲岛国图瓦鲁已被水淹没。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陆地面积缩小会极大地影响人类居住环境,甚至可能导致战争。河、海堤的建立,可降低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保护地势低的地区。冰川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挑战9. 影响交通:温差增大,道路、机场跑道、列车线、管路(包括输油管、污水管、食水管). 将更容易损坏,需要更频密的维修、替换,在冻土地区,更可能出现沉降10. 洋流受到影响:气候变暖并不是平均的,会改变在阶段全球海洋的冷人分布,同时海水的增加也会改变海盐的浓度分布,因此改变洋流。11. 极端灾难天气频发:由于海洋温度增加,水蒸发加快,大量水气被输送进入大气,会导致局部地区短时间内降雨量突然升高,这样暴雨天气就会导致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频繁的发生,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于河流下游的广大地区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胁,水灾面积因为短时的强降水而迅速扩大,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过去更加严峻。12. 农业的衰退:虽然在一些地区可以预见局部的受益(如在西伯利亚),但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更大范围的实验显示,天气温度的升高、更长时间的干旱及其二者的副作用。13. 疾病扩散:由于大气温度升高,导致热带传染病向高纬扩散,目前已有热带传染病扩散的迹象。而过去在低温下难以存活的病毒随着冬季温度上升,有全年活动的可能,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控发现,过去已经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结核病等有再度爆发的可能。14. 水资源减少:虽然冰川的融化是海水大量增加,但是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却因此严重减少,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淡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蒸发作用的增加使得水库的作用减少。极端气象的上升致使更多的水降落在变硬而无法吸收它们的泥土上,造成更多猛烈的洪水,而没有起到润湿土地或恢复地面水位的应有效果。在一些地区,残退的冰川威胁到水的供应。有关的国际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o 京都议定书o 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议定书结束语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2月19日上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谢幕,大会虽然中途遇到了许多阻力,但最终还是艰难达成了协议,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以及资助方面的顽固立场,该协议并没有达到原来各方预期的效果,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已经能够尽力了。气候变暖是今后的一个大的趋势,不会因为我们在碳排放量上的限制而取得立竿见影那个的效果,图瓦卢,马尔代夫,斐济等国家的沉默是不可改变的,我们救得了他们的人民,却救不了他们的国家,正如大会上斐济代表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牺牲是全体人类造成的,我们都应该为其道歉。也许现在全球变暖的威胁对我们来说还仅仅是未来的威胁,但如果我们人类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了发展,破坏自然,那么早晚都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全球有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沿海区域,海平面的上升对这些人来说早晚会是灭顶之灾。不过还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人与自然一定能和平相处,我们的地球也会越来越美丽参考文献12009年10月18日齐鲁晚报2/20091201/n268587159_1.shtml3/hqbl/2009-10/16/content_8803522.htm42009年12月7日齐鲁晚报5/view/146638.htm?fr=ala0_16/zh-cn/%E5%85%A8%E7%90%83%E5%8F%98%E6%9A%96%E7%9A%84%E6%95%88%E5%BA%947全球变暖作者:皮尔斯 (Pearce Fred) 译者:陈钢目前,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及森林燃烧等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简介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 海平面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