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资源公报1998.doc_第1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1998.doc_第2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1998.doc_第3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1998.doc_第4页
淮河水资源公报199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淮河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根据水利部关于编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的通知(水政资199846号文)精神,淮委从1997年度开始编制淮河片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淮河片水资源情势,以便群策群力,共同保护好、用好水资源。公报是按照水利部的工作大纲要求,在流域各省报送的水资源公报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流域综合汇总和调整补充编制而成。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蓄水量、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及重要水事等。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淮河流域1998年面降水深1072.2mm,折合降水量为2856.7亿m3,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增加21.2%,较上年增加54.4%,属偏丰年份。流域内豫、皖、苏、鲁、鄂五省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增加19.6%、20.1%、24.9%、20.6%、10.4%。山东半岛1998年面降水深724.5mm,折合降水量为452.6亿m3,较常年增加5.5%,较上一年增加20.8%,属平水年份。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降水量计算成果见附表1及图1,1998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附图2。图1 降水量年际变化(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淮河流域1998年天然年径流深347.4mm,年径流量927.0亿m3,较常年增加55.0%,较上一年增加172.1%。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上游王家坝以上面平均径流深563.6mm为最大、南四湖区163.2mm为最小,上游大于中下游、下游大于中游。山东半岛1998年天然径流深172.6mm,年径流量107.8亿m3,较常年增加2.7%,较上一年增加89.2%。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附表3。(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源于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 根据汇总分析,淮河流域1998年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71.9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8.8亿m3,两者重复计算量为8.6亿m3,则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462.1亿m3,较上一年增加55.2%。山东半岛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4.2亿m3,山丘区为38.5亿m3,两者重复计算量为3.3亿m3,则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9.4亿m3,较上一年增加71.7%。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附表5。(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淮河流域1998年地表水资源量927.0亿m3,地下水资源量462.1亿m3,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为119.4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69.6亿m3。较上年增加132.6%。山东半岛1998年地表水资源量107.8亿m3, 地下水资源量59.4亿m3,两者重复计算量34.0亿m3,水资源总量133.2亿m3。较上一年增加68.2%。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水资源总量、产水系数、模数见附表6。二、蓄水动态(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1998年由于石漫滩水库的蓄水,淮河流域大型水库增加1座。全流域37座大型水库和159座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17.7亿m3,比上年末增加11.8%。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99.06亿m3,比上年末增加6.2%;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8.64亿m3,比上年末增加55.5%。 山东半岛15座大型水库和83座中型水库1998年末蓄水总量为21.86亿m3,比上年末增加14%。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3.32亿m3,比上年末增加13.3%;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8.54亿m3,比上年末增加15.1%。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大中型水库1998年蓄水情况见附表7。(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1998年淮河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增加21.2%,较上年增加54.4%,属偏丰年份;山东半岛较常年增加5.5%,较上一年增加20.8%,属平水年份。由于今年降水偏丰,淮河流域片地下水补给量增大,流域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比上年增加154.4亿m3,其中淮河流域增加148.2亿m3,山东半岛增加6.2亿m3。淮河流域除江苏省部分地区外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地下水储量较上年增加26.2亿m3。 流域片平原地下水漏斗区98年末与上年末比较,淮河流域片漏斗面积减少2077.5km2,无新增漏斗,江苏省新沂双城15km2漏斗被填平,仅江苏省新沂邵店漏斗面积增加6km2。河南省淮河平原浅层漏斗面积比上年减少29%,漏斗中心水位最大上涨3.74m,山东省南四湖湖东、湖西平原漏斗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52.5%、18.9%,漏斗中心水位分别上涨1.6m、2.74m。三、供用水量(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主要按地表水、地下水两种水源及蓄、引、提、水井四类工程进行统计。有的省估算了污水处理回用量,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对海水利用量作了估算。 1998年淮河流域总供水量为480.8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51.12亿m3,占总供水量的73%,安徽、江苏、湖北各省地表水供水量均占总供水量的80以上;地下水源供水量129.70亿m3,占总供水量的27%,河南、山东两省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50左右。另外,污水处理回用量有1.65亿m3。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46.5%,引水工程供水量占36.2%,提水工程供水量占17.3%。在地下水供水水源中,浅层水占76.1%,深层水占23.8%,微咸水很少,仅占0.02%。跨流域调水量为30.88亿m3,其中江苏引长江水10.73亿m3,河南、山东两省引黄河水分别为6.96亿m3、13.19亿m3。 山东半岛1998年总供水量为86.98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为39.40亿m3,占总供水量的45.3%,其中引黄河水13.49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47.58亿m3,占总供水量的54.7%。另外,污水处理回用量为0.73亿m3,海水利用量为19.20亿m3。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供水量及组成见附表8及图3、图4。 图3 淮河流域供水比例 图4 山东半岛供水比例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按农田灌溉、林牧渔、城镇工业、农村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六类用户进行统计。农田灌溉用水包括水田、水浇地、菜田用水;林牧渔用水包括林果、草场灌溉及鱼塘补水;城镇工业用水包括火电和一般工业及乡镇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而不包括工业企业内的重复利用量);农村工业用水指村及村以下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县镇、乡镇的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包括村民用水和牲畜用水。 1998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为480.53亿m3,其中农业用水354亿m3(农田灌溉占92.8%),占总用水量的73.6%;工业用水75.94亿m3,占总用水量的15.8%;生活用水51.1亿m3(城镇生活用水占33.9%),占总用水量的10.6%。按城乡划分,农村用水量为398亿m3,占总用水量的82.7%;城镇用水量为83亿m3,占总用水量的17.3%。 山东半岛总用水量为85.11亿m3,其中农业用水55.51亿m3(农田灌溉占95.3%),占总用水量的64.6%;工业用水19.26亿m3,占总用水量的22.4%;生活用水11.14亿m3 (城镇生活用水占52.1%),占总用水量的13%。 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用水量及其组成见附表9及图4、图5。 图4 淮河流域用水组成 图5 山东半岛用水组成四、耗水量用水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灌溉耗水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水量(含下渗补给地下水)之差。工业和城镇生活耗水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之差。耗水量主要为农田灌溉耗水量、工业耗水量及生活耗水量。1998年淮河流域总耗水量为292.7亿m3,耗水率为61%。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226.7亿m3,耗水率为69%;城镇工业耗水量为17.4亿m3,耗水率为27%;农村工业耗水量为3.01亿m3,耗水率为29%;城镇生活耗水量3.85亿m3,耗水率为22%;农村生活耗水量为32.6亿m3,耗水率为97%;其它耗水量99.1 亿m3,耗水率为36%。山东半岛总耗水量为54.5亿m3,耗水率为62%。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38.4亿m3,耗水率为71;城镇工业耗水量为6.83亿m3,耗水率为39%;农村工业耗水量为1亿m3,耗水率为51%;城镇生活耗水量为2亿m3,耗水率为35%;农村生活耗水量为5.16亿m3,耗水率为62%。 淮河流域各分区及山东半岛1998年耗水量及其组成详见附表10。五、水质概况根据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评价,淮河流域枯、丰水期评价河长分别为5610km和5471km,无一河段水质符合类水质标准。枯水期水质较好的类水河长占5.3%,水质尚可的类水河长占24.8%,水质已受到污染的类水河长占13.7%,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类、超类水河长占56.2%。丰水期水质较好的类水河长占9.9%,水质尚可的类水河长占28.2%,水质已受到污染的类水河长占17%,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类、超类水河长占44.9%。全年期水质较好的类水河长占6.2%,水质尚可的类水河长占26.2%,水质已受到污染的类水河长占18.3%,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类、超类水河长占49.3%。从评价结果来看,98年水质比97年有所好转。山东半岛枯、丰水期评价河长分别为1286km和1425km,无一河段水质符合类水质标准。枯水期水质较好的类水河长占7.2%,水质已受到污染的类水河长占2.4%,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类、超类水河长占90.4%。丰水期水质较好的类水河长占13.7%,水质尚可的类水河长占6.5%,水质已受到污染的类水河长占8.8%,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类、超类水河长占71%。全年期水质较好的类水河长占8.6%,水质已受到污染的类水河长占16.9%,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类、超类水河长占74.5%。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河流受到污染及严重污染的河长已达到评价河长的80%以上,而枯水期则达到92.8%,比去年同期污染加重。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各河流1998年水质概况见附表11、图6、图7及附图3。图6 1998年淮河流域水质概况 图7 1998年山东半岛水质概况六、重要水事(一)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石漫滩水库是淮河流域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在“75.8”特大洪水中垮坝失事。1992年5月,国家计委批准了石漫滩水库复建的可行性报告,1993年开始主体工程施工,到1997年12月底,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已按设计内容完成。1998年1月8日9日,国家“八五”重点工程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河南省副省长张洪华、淮委主任赵武京、河南省水利厅厅长马德全以及各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验收委员会经认真讨论认为: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满足水库的正常运用,工程建设资料基本符合档案管理规定,工程质量总体基本优良,历次验收提到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工程具备运行条件。同意竣工验收,移交管理单位运行。石漫滩水库总库容为1.2亿m3,具有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可减轻下游洪涝灾害,每年可提供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3300万t(P95),灌溉农田5.5万亩(P65)。(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破土动工“八五”期间,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洪泽湖大堤虽然都进行了加固,但洪泽湖的洪水出路并没有增加,仍只有1300016000 m3/ s ,相当于50多年一遇的标准,对于保护下游3000万亩耕地、2000多万人口安全的巨型水库来说,这个标准远远不够。设计泄洪流量4710 m3/s的怀洪新河工程竣工后,将加重淮河下游洪泽湖地区的洪水压力。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的骨干工程,对提高洪泽湖及其下游的防洪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在“八五”末起步,“九五”期间完成近期工程。1998年10月28日,江苏省省委书记陈焕友宣布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并为奠基石揭牌,副省长姜永荣主持开工仪式,淮委主任赵武京、副主任宁远及国土资源部的同志应邀出席开工典礼。入海水道工程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并与之平行,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工程总投资达41.17亿元,规划工程分二期完成。先行实施的近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为2270 m3/s。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配合现有的入江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等工程,将使洪泽湖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使沿线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还兼有灌溉、航运、环境等效益。近期工程计划于2005年建成。入海水道工程远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为7000 m3/s,使洪泽湖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三)重大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