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02.doc_第1页
201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02.doc_第2页
201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02.doc_第3页
201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02.doc_第4页
201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0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诗词五首饮酒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二)教学重点: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积累诗词名句。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品味诗词的意境。二、教学过程饮酒(一)导入由对联引出陶渊明,回顾陶渊明的相关资料。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三)读诗韵1自读课文2指名朗读3品味诵读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学生自己体会,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4.听读录音与名家的朗读相互对照,用心体会情感的表达。5.再读有学习,有指导,学生再读此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录音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听读、以及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投入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中。(四)析诗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五)品诗情请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设计说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六)悟诗道1.明确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追求。2.再读诗歌(七)绘美景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春望(一)导入时光隧道图片,让大家回到唐安史之乱时期,体会当时的心情(二)作者介绍1.幻灯片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三)初读诗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感受朗读的抑扬顿挫。2.再读诗文,解决生字词音、义问题。如重点字溅()抵()搔()浑()胜()簪()(四)诗文学习1.生字词解决的情况下,感知全诗内容。2.逐句剖析诗文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首联作者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3.合作探究诗文的艺术手法。(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种注解为:诗人因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是以花、鸟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的主体不同,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4.整体把握诗文。主题探讨(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5.试比较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风格。雁门太守行(一)导入:1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行。2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明确:季节秋天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地点塞上、易水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4师生交流后,老师擦去黑板上多余的字。具体如下: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霜重鼓寒、报君黄金、玉龙为死(三)感悟情感: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2师生交流时,明确: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3指导感情朗读。(四)品味想像,体会主旨1.引导:李贺是一个特别善于使用浓郁色彩的人,他用的色彩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完全不同。很像西方的油画,用得太浓了,下笔太重。短短二十七岁的生命,不用如此浓烈的色彩,不足以和这个世界抗衡。他没有太多的光阴足够从容,他留下的是那样一种与众不同的不朽。2.教师示范首联内容:“黑云压城城欲摧”,起笔这一句让我们蓦然心惊,很少有人这样起笔。这是什么时间?这夜将尽天将亮的时刻,这是出征之前。这是什么气氛?是面对强敌的压抑氛围。沉沉的黑云压下来,压得城池几乎要坍塌了。这七个字给我们心上压了多重的分量!“甲光向日金鳞开”,将士们穿上铁甲,面向东方,准备出征,忽然间,一股力量升腾而起,铠甲反射出道道金光,冲破黑云。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大军齐整,片片铁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耀,斗志昂扬。3.请同学们描述品味颔联颈联的画面,。要求:生动再现画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方式:小组成员先各自写出,然后选出最佳在全班交流。4.示范小结尾联: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这首诗不能归入边塞诗同,但这首诗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画卷,有些墨重,有些墨轻,疏淡与浓郁这间,挥洒出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容颜。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五)延伸拓展: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投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赤壁(一)导入:由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赤壁(二)解题并简介作者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即东坡赤壁。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三)朗读古诗赤壁。听音频朗诵,老师强调生字戟(读音:j)的读音,学生朗诵。(四)词义和诗句的翻译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地名,在今湖北省。【折戟】指折断的戟。【销】锈蚀。【将】拿起。【前朝】以前的时代。【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喻。【参考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五)分析古诗:1.前两句是写兴感之由。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2.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诗人他认为周瑜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偶然的东风,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3.诗人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这样写有何用意?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六)这首诗的亮点: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1)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2.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七)小结: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导入: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1.他,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李白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词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反映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5.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二)整体感知: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3.学习生字:谩(mn)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三)细读品味: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下阕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