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 面瘫,西医称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指颈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又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激发因素可能为受风吹或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的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甚至轴突变性等,场起病较急。面瘫,中医又称“口癖”“吊线车”“歪嘴风”“口眼歪斜”。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络脉空虚,风邪夹寒,或夹热,夹暑湿等邪乘虚入中面部阳明、少阳等脉络,致使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致。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本组36例患者均来自孝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部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住院病人,均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47.3岁。病程最短者10小时,最长者18天。2.诊断标准 (1).发病期常有受凉、吹风史或咽痛上感史。 (2).起病急,数小时或一天内面部瘫痪的症状全部显现。 (3).临床表现常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目闭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流涎,面部被牵歪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有时伴有病前侧前2/3舌部味觉减失,听觉过敏。病侧乳突部疼痛等症状。 (4).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部分风湿性或经乳突孔的骨膜炎而至的面瘫,周围血象包细胞计数升高,血沉过快。 (5).面瘫的肌电图常见:失神经反应,主要为出现电压50-200V,时限1毫秒的纤颤电位;正锐波电位;多相波电位;单纯相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等。二、 病情分析1. 36例患者中,属风寒袭络型者25例,占69.4%;风热袭络者5例,占13.9%;风痰袭络2例,占5.6%;经虚络滞4例,占10.3%。2. 病因病机:风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当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风邪袭人,又每夹寒、热、暑湿等邪,邪客络脉,经脉失养,发为面瘫。一般起病急,病位在表、在经络、在筋脉、在皮肤腠理;有风寒、风热、风痰阻络之别,早期多为实证,病久不复,形成虚实夹杂之证。3、 辨证论治1.辩证思路 (1).正气亏虚是面瘫发病的前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气内虚,不能散布于经脉,以致经络空虚,是邪中经络引起面瘫的前提。 (2).风邪为面瘫的主因。手、族三阳经络的走向与头、面、颈、耳、口皆;联属之,六经营卫气血失调,风邪必犯之而病发。所以面瘫的病变主要在手、足三阳经。2. 辩证要点应辨明病因病位、标本缓急。一般来说发病初期风邪入侵多兼夹他邪致病,为表征实证。区别风寒痹阻、风热袭络、风痰阻络之别。病久不愈,正气亏虚,多为虚中夹实之证,应辨清标本孰轻孰重,还应注意少数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病久邪气伤正,顽痰死血淤阻而致面肌抽搐等变证。3. 治疗 (1).治疗原则 风邪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故以搜风化痰、活血通络、疏调筋经,针灸并用,平补平泻为主要治则。初期以疏散风邪行血通络为法;后期标本兼顾,以益气养血行血活血为主。(2)针灸基本处方 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主穴: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合谷。随证配穴:风寒症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鼻唇沟变平坦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额纹变浅或消失,眼闭合不全者,阳白透鱼腰;额纹上部未出现,阳白透头临泣;抬眉困难加攒竹;流泪取睛明、承泣、四白;耸鼻不能或无力取迎香透睛明;口歪、流涎、食物滞留取地仓透颊车;听觉障碍翳风、听会;偏头痛取完骨或风池;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筋经。4. 分证论治 (1)风寒袭络:因风寒袭络,肺气被遏,寒性凝固,寒则筋急,络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失于温煦濡养而致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可伴有恶风寒,发热,肢体拘急,肌肉关节酸痛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选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下关(患侧)、风池、合谷、外关。针法:下关穴进针后轻刺激,1寸为度,温针灸2壮,风池、合谷、外关用泻法,其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以疏风散寒,温经通络。(另可用远红外线进行患侧面部照射,每次1520分钟,至面部皮肤有温热感或皮肤微红润为度。)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痊愈,少数病人需要3个疗程。 (2)风热袭络: 以夏季发病为多见,多因风热袭表,络脉阻滞,经气不运,经脉失养,热则经纵致口眼歪斜,伴恶风、发热,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数,耳下有压痛等,舌微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选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翳风(患侧)、中渚、曲池、合谷、外关。针法:中渚、曲池、合谷、外关用泻法,其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以疏风散热,活血通络。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3)风痰袭络:风痰互结,流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阳明络脉壅滞不利而致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流涎。常伴有颜面麻木作胀,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或滑,脉弦或滑。选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下关(患侧)、足三里、阴陵泉、脾腧、风池。针法:下关穴温针灸2壮,其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以祛风化痰通络。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此类面瘫大多属久病不复,疗效缓慢。(4) 经虚络滞:久病失治或治疗不当,病邪入血入络,痰瘀痹阻络脉,失于濡养而致口眼歪斜,面部拘紧或有时抽动,舌淡黯,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选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底仓(患侧)、下关(患侧)、足三里、太冲、隔俞、血海、合谷。针法:下关、足三里温针灸2壮,太冲用泻法,膈腧、血海、合谷用补法,其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以益气养血,搜风通络。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此内面瘫多属久病不复,气血亏虚,愈后易有后遗症,总病程较长。四、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 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 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 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五、治疗结果(见下表) N 痊愈 有效好转无效加重 有效率130岁651000100%305050岁以上1292100100%N痊愈有效好转无效加重有效率风寒袭络型25232000100%风热袭络型541000100%风痰袭络型211000100%经虚络滞型412100100%六、典型病例:李某某,男,55岁,农民,于2011年11月16日初诊。病史:患者左侧面瘫半个月,经西医地塞米松、利巴韦恩、维生素类药以及中药汤剂治疗无效。半个月前乘公交车时未关紧窗户而当风受凉,第二天晨起后洗脸时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左眼睑完全不闭合,流泪,漱口漏水,饮食含颊,不能鼓腮吹气,不能皱眉、蹙额。查体:除上症外,BEII氏征(+),左侧乳突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四肢功能活动无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玄紧,头颅CT检查示无脑梗塞及脑出血。西医诊断:左侧急性面神经炎(周围型);中医诊断:面瘫。辩证:风寒袭络、气血亏虚。治法:疏风散寒,益气养血。取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颊车(患侧)、合谷为主穴,下关、攒竹、迎香、足三里为配穴。方法:采用毫针,阳白、攒竹透鱼腰,底仓与颊车相互透刺,下关、足三里温针灸2壮,其余穴均直刺,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广泛地向面部扩散,留针30分钟,结合红外线照射患侧20分钟。每日1次,治疗10天后面瘫明显恢复,乳突后压痛消失,休息1天后继续治疗12天,查其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肌力完全恢复,双侧鼻唇沟、额纹相等,无口眼歪斜,BELL氏征(),所有症状消失而痊愈,无任何后遗症。7、 讨论面瘫患者是由于风寒之邪入侵面部经络,导致面肌瘫痪的病证。绝大多数为一侧性,极少数为双侧性,发病以2040岁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面部两侧的发病率大致相同,无明显的季节性,复发者极为少见1。(1) 病因分析及调护 灵枢经筋首次阐明了面瘫的病因病机,并载有治疗方法:“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能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喝候提出正气虚则易感受风邪致病的基本病机:“偏口风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紧急而不调,故今口喎僻也”。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若壮盛之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者,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症。经络为风邪阻滞,气必不上达,气不上达头面,亦能病口眼歪斜。”可见本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是风邪,多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风邪袭人,又每夹寒、热、暑湿等邪,邪客络脉(主要是阳明、少阳络),经脉失养,发为面瘫。本组中风寒证25例,占总数的69.4%,风热证仅占5例。由此可见,本病发病急,发病后面容不正,致使患者生活不便,心情紧张,焦虑不安,我们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之沟通,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我们在面瘫病人的治疗与调护上,要注意患者面部的防风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患病期间忌冷水洗漱,避免风寒之邪的再次入侵而加重病情,另外要饮食清淡,适当营养,食后多漱口,避免因食物滞留于患侧口腔而致使细菌感染。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2)针灸处方方义分析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属,因此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祛风清热,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内侵之功效,故可治疗面瘫。风邪侵袭面部,风中面部经络,气血阻滞,面部筋脉失养,纵缓不收所致,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疏通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翳风疏散风寒之邪;“面口合谷收”,取合谷为远部取穴之一。主穴地仓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和颊肌神经末支有面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为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攒竹穴系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以上主穴均有主治口眼歪斜、颊肿之效,临床取以上主穴配太阳、下关、合谷等穴具有加强主穴的作用。(3) 结果分析 纵观36例患者治疗结果,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在预后方面,也是青壮年的预后良好。这是由于青壮年正处于生命旺盛时期,机体内部正气充沛,正邪相争,正胜邪负,邪去病除,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相反,在五十岁以上的患者中预后则相对较差,这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机体内部正气相对不足,抗邪乏力,当邪气入侵时则正邪势均力敌或邪胜于正,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预后较差,体现了祖国医学“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从分证上看,在面瘫早期,风邪在表,及时治疗,疗效显著,且少有后遗症;而久病不复或治疗不当,病久邪气伤正,或风痰互结,流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病邪入血入络,痰瘀痹阻络脉,变为表里证,邪难以祛除,疗效缓慢,且易遗有后遗症。八、 体会 (1)面瘫的治疗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尽早尽快的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及方案,以免耽误良好的治疗时机,尽量减少后遗症。(2)中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前景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连锁药店市场格局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药食同源产品消费升级与渠道变革报告
- 2025-2030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完善与风险管理报告
- 2025-2030中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数据安全与法律责任界定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准入策略及商业化前景报告
- 2025-2030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演进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细胞治疗产品监管审批路径报告
- 2025-2030中国精酿啤酒商标保护策略及知识产权纠纷案例数据库
- 2025-2030中国粗粮饮料市场开拓与消费者接受度研究报告
- 高教版中职物理(类)电子教案402第二节 全电路欧姆定律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习、上课课件)
- 2025届广东六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DL∕T 860.4-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
- DL-T5745-2021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MOOC 英文学术写作实战-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
- 悬挑工字钢验收表
- 宝马5系GT说明书
- 追究刑事责任的控告书范例(标准版)
- 讲义配电房可视化管理标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