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化原教案.doc_第1页
(制药)化原教案.doc_第2页
(制药)化原教案.doc_第3页
(制药)化原教案.doc_第4页
(制药)化原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药)化工原理教案第 1 讲绪 论内容提要: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内容二、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三、过程衡算、平衡与速率1、过程衡算 2、过程的平衡与速度四、单位换算1、国际制 2、工程制 3、物理制目的要求:1、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2、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构成、单元操作的内容与分类以及研究内容;3、熟练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步骤;4、掌握量纲与量纲一致性、单位与单位一致性以及相互换算。重点难点:重点: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两种衡算、过程平衡与速率、研究方法。难点:单位换算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习题与作业:作业题:习题集0-2、0-3、0-7思考题:习题集0-8授课情况:第 2 讲 第一章 流体流动内容提要:1.1 流体流动概述一、流体流动考察方法 二、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三、流体流动中的机械能 四、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1.2 流体静力学一、静压强在空间的分布 二、压强能与位能三、压强的表示方法 四、静力学原理的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以及流体流动中的的各种作用力;2、熟练掌握静压强在空间的分布和流体静力学方程;3、熟练掌握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强差测量上的应用重点难点:1、重点:静压强在空间的分布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推导2、难点:静力学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习题与作业作业题:P75:1-1、1-3、1-5、1-8、1-9(选两题)思考题:P77:D1-3授课情况:第 3 讲 第一章 流体流动内容提要: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基本概念1、流量与流速 2、稳定流动与非稳定流动 3、总衡算二、物料总衡算连续性方程三、总能量衡算柏努利方程式1、流动流体的能量形式 2、能量的其它交换形式 3、总衡算四、机械能衡算式实际流体流动过程总机械能衡算1、机械能衡算的形式 2、机械能衡算式的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流量与流速、稳定流体与非稳定流体、总衡算2、理解并掌握连续性方程、总能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方程3、熟练掌握连续性方程和机械能衡算方程在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重点难点:1、 重点: 物料衡算质量守衡定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的推导机械能能量守衡定律2、难点: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在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习题与作业作 业:P77 1-11、1-12、1-14、1-15思考题:P77 D4-6授课情况: 第 4 讲第一章 流体流动内容提要:1.4 流体流动现象一、流体粘性与牛顿粘性定律1、牛顿粘性定律 2、剪应力与动量传递二、流动的型态1、流体的流动型态 2、流动类型判据三、圆管内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1、层流的分布速度 2、湍流的速度分布四、边界层及边界层脱体目的要求:1、掌握牛顿粘性定律和剪应力与动量传递;2、掌握流体流动的型态及其流动类型判据;3、掌握圆管内流体作层流层流的分布速度和湍流的速度分布;4、了解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边界层以及边界层脱体。重点难点:重点: 流体的流动形态、流动类型判据 圆形直管内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难点: 管内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层流分布速度和湍流速度分布 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的关系习题与作业:作业: 1-21、1-23、1-24实验:雷诺实验;机械能转换实验授课情况:第 5 讲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内容提要:1.5 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一、两种阻力损失二、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的实验研究方法三、直管摩擦阻力损失通用表达式四、局部阻力损失目的要求:1、 掌握直管摩擦阻力损失的通用表达式;2、 因次分析法3、掌握流体作层流或湍流流动时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4、掌握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和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处理方法。重点难点:1、 重点:直管中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2、难点: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的实验研究方法因次分析法习题与作业: 1-34、1-35、1-40、1-41实验:流体流动过程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授课情况:第 6 讲第一章 流体流动内容提要:1.6 管路计算一、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1、简单管路 2、分支管路 3、汇合管路二、管路计算1、简单管路的数学描述 2、简单管路的设计型计算 3、简单管路的操作型计算 4、分支与汇合管路、并联管路的计算三、可压缩流体的管路计算1、无粘性可压缩气体的机械能衡算 2、粘性可压缩气体的管路计算目的要求:1、理解流体在管路上流动时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2、掌握简单管路的设计型计算(据工艺要求,设计经济上合理的管路)和操作型计算(对已有的管路,据某些已知条件去核算其他有关参数);3、掌握分支与汇合管路、关联管路的计算;4、了解可压缩流体的管路计算。重点难点:1、重点:简单管路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分支与汇合管路管路的计算、并联管路计算2、难点:粘性可压缩气体的管路计算习题与作业管路计算(P81):1-25、1-27、1-28、1-29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要求授课情况:第 7 讲第一章 流体流动内容提要:1.7 流速和流量的测量一、毕托管1、毕托管的测速原理 2、毕托管的安装二、孔板流量计1、孔板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2、孔板流量计的安装和阻力损失3、文丘里流量计三、转子流量计1、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转子流量计算的特点(恒速、恒压)3、转子流量计的刻度换算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流量计的工作原理;2、掌握各种流量计的特点和安装要求;3、了解各种流量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各种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安装要求习题与作业流量测量(P84):1-40、1-41、1-43实验: 授课情况:第 8 讲第一章 流体流动内容提要:单元总结一、流体静力学原理分析与处理化工中的实际问题二、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Bernoulli方程)进行流体流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分析三、流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计算目的要求:1、能灵活运用流体静力学原理分析与处理化工中的压强测量、液封、稳压高位槽等实际问题;2、掌握用流体流动过程基本方程分析与解决化工流体流动问题的基本方法;3、学习如何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Bernoulli方程)进行流体流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分析;4、了解化工计算中试算问题的起因及试算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静力学原理的应用、Bernoulli方程的应用和阻力损失的计算2、难点:Bernoulli方程的应用时,机械能衡算截面和位能基准面的选择习题与作业:习题讲解:1-17、1-20;1-31、1-33、1-34、1-35实验: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授课情况:第 8 讲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内容提要: 概 述一、输送流体所需的能量 二、流体输送机械的主要指标三、流体输送机械的分类2.1 离心泵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1、离心泵主要构件 2、液体在叶片间的运动3、离心力场中的机械能守恒 4、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1、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3、液体粘度、密度以、叶轮转速和叶轮直径对特性曲线的影响目的要求:1、了解流体输送机械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离心泵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性能参数;3、掌握和理解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以及影响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因素分析;重点难点:1、重点: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2、难点:离心泵的理论特性习题与作业:离心泵工作原理,(P129):2-2、2-3实验:授课情况:第 9 讲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内容提要:2.2 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一、工作点与流量调节1、离心泵的工作点 2、流量调节二、离心泵的组合操作1、并联操作 2、串联操作3、泵组合方式的选择三、离心泵的安装高度1、吸上真空度与汽蚀现象 2、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和校正四、离心泵的类型和选用1、离心泵的类型 2、离心泵的选用目的要求:1、掌握离心泵工作点的确定以及流量的调节方式;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要求,确定离心泵的组合操作方式;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要求,进行离心泵安装高度的确定;重点难点:重点:离心泵的流量调节方式、离心泵的组合操作和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习题与作业:带泵管路的流量及调节,P129:2-4、2-5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2-6、2-7;离心泵的选型:2-8、2-10实验: 实验二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授课情况:第 10 讲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内容提要:液体输送机械小结一、离心泵在管路中的流量、压头和功率计算;二、根据输送任务确定所需的管径和相应离心泵;三、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应用与流量调节方式;四、离心泵的组合方式(并联、串联)的选择和离心泵安装高度的确定目的要求:1、能够应用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结合管路特性进行离心泵及管路的操作因素分析及计算;2、掌握离心泵的组合方式(并联、串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注意由于为防止离心泵发生汽蚀现象而需要考虑的一些工程问题。重点难点:1、重点: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应用与流量调节、离心泵的组合方式(并联、串联)的选择和安装高度的确定2、难点:应用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结合管路特性进行离心泵及管路的操作因素分析及计算;习题与作业:2-9、2-15实验:授课情况:第 11 讲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内容提要:2.2 往复泵一、往复泵的作用原理和类型1、往复泵作用原理 2、往复泵的类型二、往复泵的流量调节1、往复泵的流量曲线 2、往复泵的流量调节方法2.3 其它化工用泵一、非正位移泵1、轴流泵(结构原理及特点) 2、旋涡泵(结构原理及特点)二、正位移泵1、隔膜泵 2、计量泵 3、齿轮泵 4、螺杆泵三、各类化工用泵的比较目的要求:1、掌握往复泵的作用原理和类型和流量调节;2、了解其它化工用泵的结构、原理及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往复泵的作用原理和类型和流量调节习题与作业:往复泵:2-11、2-12、D2-1实验:授课情况:第 10 讲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内容提要:2.4 气体输送机械一、通风机1、离心式通风机 2、轴流式通风机二、鼓风机1、罗茨鼓风机 2、离心鼓风机三、压缩机1、往复式压缩机 2、离心式压缩机四、真空泵1、往复式真空泵 2、旋片真空泵 3、喷射真空泵目的要求:1、了解气体输送机械设备的结构;2、掌握气体输送机械设备的主要特性;3、掌握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性能参数。重点难点:重点:各种气体输送设备的主要特性、通风机的特性曲线、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性能参数。习题与作业:作业:气体输送机械 2-12、2-13实验:授课情况:第 11 讲 第三章 机械分离内容提要:3.1 颗粒的沉降一、概 述二、沉降运动理论1、固体颗粒沉降中的阻力2、颗粒沉降速度(1)重力沉降速度 (2)离心沉降速度3、影响沉降速度的其它因素三、沉降分离设备1、重力沉降室(降尘空) 2、旋风分离器(构造、操作和性能)目的要求:1、了解沉降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2、理解和掌握沉降运动理论(重力沉降速度、离心沉降速度);3、掌握旋风沉降的分离效率和旋风分离器的压降;4、了解重力沉降设备和旋风分离器的结构。重点难点:重点:沉降运动理论(重力沉降、离心沉降)、沉降分离设备的效率和压降;习题与作业:P158 3-19(选两题)实验: 旋风分离器演示授课情况:第 12 讲 第三章 机械分离内容提要:3.2 过滤一、概述1、过滤介质、过滤推动力和过滤过程的特点2、滤饼的压缩性和助滤剂二、过滤基本方程1、过滤过程的数学描述(物料衡算方程、过滤速率方程)2、微分式过滤速率方程3、积分式过滤速率方程(恒压过滤方程和恒速过滤方程)4、过滤常数(qe、K)的测定 5、滤饼洗涤(洗涤速率、洗涤时间)目的要求:1、了解过滤过程的特点、推动力以及滤饼的压缩性和助滤剂;2、掌握过滤过程的基本方程(物料衡算方程、过滤速率方程、洗涤速率、洗涤时间);3、了解过滤基本方程中涉及到的参数qe、K等具有的物理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过滤基本方程(物料衡算方程、过滤速率方程、洗涤速率和时间)2、难点:过滤速率方程的微分表达式习题与作业:过滤物料衡算:4-3;过滤设计计算:4-4实验:授课情况:第 13 讲 第三章 机械分离内容提要:三 过滤设备1、叶滤机 ; 2、板框压滤机 ; 3、厢式压滤机;4、回转真空过滤机 5、离心机; 6、刮刀卸料式离心机四 过滤计算1、间歇式过滤机的生产能力及最佳操作周期(1)洗涤时间;(2)最优操作周期2、连续过滤机(1)生产能力;(2)滤饼厚度3、加快过滤速率的三种途径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过滤设备的构造和特点;2、掌握在不同过滤操作方式(间歇、连续)下过滤的计算方法;3、掌握加快过滤速率的三种途径。重点难点:重点:间歇式过滤机和连续过滤机的过滤计算习题与作业:作业:过滤设计计算:4-6;过滤操作计算:4-7、4-8、4-9实验:实验三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授课情况:第 14 讲 第三章 机械分离内容提要:3.5 固体流态化技术一、流化床基本概念: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颗粒输送阶段二、实际的流化现象:散式流化、聚式流化 三、流化床的主要特性:固体混合、气流不均匀分布、恒定的压降四、流化床的操作范围:起始流化速度、带出速度五、提高流化质量:增加分布阻力、采用内部构件、采用直径和宽分布颗粒、采用细颗粒和高气速流化床3.6 气力输送一、气力输送装置:稀相输送、密相输送、粉粒捕捉二、稀相输送的流动特性:水平输送的沉降速度、垂直输送的噎噻速度目的要求:1、了解流化床的基本概念和流化现象;2、理解和掌握流化床的主要特性和流化床的操作范围;3、了解稀相输送和密相输送的界限、稀相输送的流动特性。重点难点:重点:流化床的主要特性和流化床的操作范围、稀相输送、密相输送习题与作业:流态化:4-9、4-10、4-11实验: 流化床实验(演示)授课情况:第 讲 第三章 机械分离内容提要:单元演习三一、运用沉降、过滤的基本理论进行沉降过程、过滤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二、间歇式和连续式过滤机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三、确定过滤机的主要尺寸及生产能力四、旋风分离器的效率和压降计算目的要求:1、能运用沉降、过滤的基本理论进行沉降过程、过滤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2、掌握间歇式和连续式过滤机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如确定过滤机的主要尺寸及生产3、掌握重力沉降速度和离心沉降速度的计算。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沉降、过滤基本理论分析沉降过程、过滤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间歇式和连续式过滤机的计算方法,过滤机的主要尺寸及生产能力的确定。习题与作业:习题讲解:过滤设计计算4-6;过滤操作型计算:4-10、4-11 沉降:4-7实验:授课情况:第 17 讲 第四章 传 热内容提要:4.1 概述一、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二、传热基本概念 三、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4.2 热传导一、傅里叶定律 二、 导热系数三、 热传导微分方程 四、稳态传热五、 非稳态传热 六、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目的要求:1、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以及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2、掌握传热有哪三种方式以及各自有什么特点;3、掌握平壁、圆筒壁以及球壳壁的热传导问题;4、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导热系数、热传导微分方程、平壁和圆筒壁以及球壳壁的热传导问题2、难点:热传导微分方程和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习题与作业:热传导:4-1(选两题)实验:授课情况:第 18 讲第四章 传 热内容提要:4.3 对流传热一、对流传热概述 二、对流传热过程描述方法 三、关联式的建立方法 四、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1、圆形直管内湍流传热 2、圆形直管内过渡流传热3、圆形直管内层流传热 4、圆形弯管内的传热五、管外强制对流传热1、流体横向流过单管 2、流体横向流过管束3、流体在管壳间的对流传热目的要求:1、掌握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方法;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建立方法(因次分析法在对流传热中的应用)3、掌握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因素重点难点:1、重点: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应用范围和影响因素2、难点:利用因次分析法建立对流传系数关联式的基本方法习题与作业:对流给热:5-8、5-9、5-10、5-11实验:授课情况:第 19 讲第四章 传 热内容提要:4.4 冷凝与沸腾传热一、冷凝传热过程1、坚壁上层流时冷凝传热系数 2、坚壁上湍流时冷凝传热系数二、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和冷凝传热的强化1、不凝气体的影响 2、流体的物性及液膜两侧的温差3、蒸汽流速与流向 4、冷凝传热过程的强化三、流体沸腾传热过程1、沸腾传热机理 2、沸腾曲线 3、沸腾传热系数四、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及强化途径1、液体性质与操作压力的影响 2、加热表面性质的影响3、加热面的布置 4、沸腾过程强化途径目的要求:1、掌握冷凝传热过程的分析方法以及膜状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公式的应用及适用范围;2、掌握液体沸腾传热的机理以及沸腾传热过程的几个阶段;3、了解影响冷凝传热、沸腾传热的因素和强化途径。重点难点:1、重点:冷凝传热的对流传热系数和沸腾传热机理,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2、难点:冷凝传热过程的分析方法以及传热系数关联式的建立习题与作业:冷凝给热:5-12、5-14实验:授课情况:第 20 讲第四章 传 热内容提要:4.5 热辐射一、基本概念1、斯蒂-波尔兹曼定律 2、克希霍夫定律二、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1、两无限大平等灰体壁面之间的相互辐射2、一个物体被另一物体包围时的辐射;3、任意形状、大小并任意放置的两物体表面间的相互辐射三、影响辐射传热的主要因素及给热系数四、气体辐射传热的特点 五、辐射、对流的联合传热目的要求:1、掌握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律2、掌握两物体间辐射传热问题的处理方法3、了解气体辐射传热的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影响辐射传热的主要因素。2 、难点: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习题与作业:热辐射:5-71、5-72、5-73实验: 实验四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授课情况:第 21 讲第四章 传热内容提要:4.6 传热过程的计算一、传热过程分析二、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1、热量衡算方程 2、传热速率方程 3、传热系数和热阻4、污垢热阻 5、壁温计算三、传热过程平均温差计算1、不同传热方式下操作线与推动力的变化规律 2、逆流传热过程和并流传热过程的对数平均温差 3、折流传热过程和错流传热过程的对数平均温差目的要求:1、掌握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方程、传热速率方程的建立以及传热过程中总传热系数的计算;2、掌握传热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冷热流体形式下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热量衡算方程、传热速率方程、传热系数和热阻、对数平均温差;2、难点:冷热流体作不同形式流动时,传热过程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习题与作业:传热过程计算:5-18、5-19、5-20、5-21实验:授课情况:第22讲第四章 传热内容提要:4.6 传热过程的计算四、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1、传热效率的定义 2、传热单元数的定义3、传热过程中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NTU之间的关系五、换热器的设计型与操作型计算1、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命题方式、计算方法以及参数的选择2、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命题方式、计算方法以及传热过程的调节六、非定态传热过程的拟定态处理七、变系数的传热过程计算目的要求:1、理解和掌握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NTU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2、掌握换热器的设计型与操作型计算的命题方式、计算方法;3、了解非定态传热过程的拟定态处理和变系数的传热过程计算。重点难点:1、重点:传热效率的定义、传热单元数的定义和传热过程中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NTU之间的关系2、难点: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NTU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建立习题与作业:作业:传热过程计算:5-22、5-23、5-24;传热操作计算:5-28、5-29、5-30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四章 传热内容提要:单元总结一、对具体对流给热过程,正确选用关联式并计算值二、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和热阻的计算三、运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NTU)解决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四、运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NTU)解决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目的要求:1、对具体对流给热过程,能够正确选用关联式并计算值,能够进行的影响因素分析;2、掌握在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和热阻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NTU)解决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重点难点:重点:传热系数和热阻的计算、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处理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习题与作业:传热过程强化:5-25、5-26;传热操作型计算:5-31、5-32、5-33实验:授课情况:第 23 讲第四章 传热内容提要:4.7 换热器一、换热器的类型:直接接触式、蓄热式、间壁式二、间壁式换热的类型和结构夹套式、沉浸式、喷淋式、套管式、管壳式三、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1、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时考虑的的问题2、管壳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四、板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及空气冷却器结构和特点五、换热器强化途径:扩展换热面积、增大传热平均温差、提高传热系数目的要求:1、了解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2、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原则;3、掌握换热器的传热强化途径。重点难点:重点: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原则、传热强化途径。习题与作业: 5-35、5-37、5-38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五章 蒸 发内容提要:5.1 概 述一、蒸发操作 二、蒸发操作的特点5.2 蒸发设备一、蒸发器:循环型蒸发器、单程型蒸发器二、蒸发器的传热系数:管内汽液两相流动型式、管内沸腾给热三、蒸发辅助设备:除沫器、冷凝器、疏水器5.3 蒸发操作的经济性和操作方式一、加热蒸汽的利用率多效蒸发、额外蒸汽的引出、二次蒸汽的再压缩、冷凝水热量的利用二、蒸发设备的生产强度:真空蒸发、提高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三、蒸发操作的最优化目的要求:1、了解蒸发操作过程以及蒸发操作的特点;2、了解蒸发器的结构、辅助设备以及影响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因素;3、掌握提高蒸发器操作的经济性的方法和蒸发器的最优化。重点难点:重点:提高蒸发器操作的经济性的方法和蒸发器的最优化方法习题与作业: 6-1、6-3、6-5授课情况:第 讲第六章 蒸 发内容提要:6.16.2 单效蒸发的计算一、单效蒸发过程的数学描述1、物料衡算 2、热量衡算 3、蒸发速率与传热温差二、单效蒸发过程的计算6.3-6.4 多效蒸发计算一、多效蒸发过程分析1、各效温度和浓度分布 2、多效蒸发中效数的限制二、多效蒸发的数学描述1、物料衡算式 2、热量衡算式 3、传热速率式三、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目的要求:1、能够运用单效蒸发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完成单效蒸发过程的计算;2、掌握多效蒸发中各效温度和浓度的分布以及效数的限制;3、掌握多效蒸发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以及多效蒸发计算步骤。重点难点:1、重点:单效蒸发过程的计算、多效蒸发过程分析和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2、难点:多效蒸发过程的计算步骤习题与作业:作业:温差损失:6-2;单效蒸发计算:6-4;多效蒸发计算:6-6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内容提要:7.1 概述一、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传质过程1、气(汽)-液系统 2、液-液系统3、液-固系统工程 4、气-固系统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1、质量分率和摩尔分率 2、质量比和摩尔比3、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7.2 分子传质一、费克(Fick)定律二、扩散系数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2、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3、生物物质的扩散系数 4、固体中的扩散系数目的要求:1、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传质过程;2、掌握传质过程中相组成的表示方法和分子扩散模型及费克定律;3、理解和掌握各种传质条件下的扩散系数。重点难点:重点:传质过程中相组成表示方法、费克定律和扩散系数习题与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内容提要:7.3 一维稳定分子扩散一、无化学反应的一维稳定分子扩散1、通过恒定截面积的等摩尔反向扩散2、通过恒定截面积的单向扩散 3、通过变截面的单向扩散二、伴有化学反应的稳定分子扩散1、伴有非均相化学反应的扩散过程2、伴有一级均相化学反应的扩散过程7.4 三传类比物质传递与动量、热量传递的类比 7.5 对流传质一、 一、膜模型理论的讨论分析; 二、溶质渗透模型理论的讨论分析三、表面更新模型理论的讨论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一维稳定分子扩散理论和对流传质理论;2、能够通过三传类比对推动力的认识和理解、相际传质速率方程;重点难点:1、重点:无化学反应和有化学反应的一维稳定分子扩散,对流传质理论2、难点:无化学反应和有化学反应的一维稳定分子扩散习题与作业:实 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八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8.1 概 述一、工业吸收过程 二、溶剂的选择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四、吸收操作的经济性及吸收过程中气、液两相的接触方式8.2 气液相平衡一、平衡溶解度1、溶解度曲线 2、亨利定律二、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1、吸收过程的传质方向 2、吸收过程的传质极限分析3、吸收过程的传质推动力分析目的要求:1、了解吸收过程在化工中的广泛性、吸收过程分类、气液两相的接触方式;2、平衡溶解度的概念及稀溶液定律(亨利定律);3、吸收质量传递的方向、传质推动力分析及传质极限分析;重点难点:1、重点:平衡溶解度概念、传质过程的分析和讨论2、难点:传质方向、传质推动力及传质过程极限习题与作业:气液相平衡:8-1、8-2、8-3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八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8.3 传质阻力一、 一、传质阻力的理解和认识; 二、气液两相传质阻力的控制 8.4 低含量气体吸收一、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1、低含量气体吸收的特点; 2、物料衡算微分表达式;3、质单元与传质单元高度物理意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二、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1、操作线与推动力的变化规律;2、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平衡线的要求、对数平均推动力的认识和理解3、吸收因数法:平衡关系的简化、吸收因数、脱吸因数的理解和认识三、传质单元数的数值积分法目的要求:1、传质阻力的正确认识和理解;2、低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和物料衡算关系式;3、传质单元与传质单元高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重点难点:1、重点:传质阻力、低浓低气体吸收的物料衡算关系式、传质单元和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2、难点:传质阻力、传质单元及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的计算习题与作业:吸收过程数学描述:8-10、8-13、8-14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八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8.4 低含量气体吸收四、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1、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问题和设计型计算问题分析2、设计型计算问题的命题(1)流向选择(2)吸收剂进口含量的选择及其最高允许含量问题的提出及分析讨论(3)吸收及用量的选择和最小液气比(4)解析塔的最小液气比分析和讨论(5)塔内返混现象的分析和讨论(6)吸收剂的循环问题及分析目的要求:1、吸收塔设计型计算问题的提出及要求;2、吸收塔设计型计算问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3、吸收塔设计型计算问题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问题2、难点:设计型计算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计算习题与作业:吸收过程设计型计算:8-15、8-16、8-17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七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8.4 低含量气体吸收五、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1、吸收塔操作型计算问题的命题;2、操作型计算问题的计算方法(1)气、液两相出口含量的分析、讨论及计算方法;(2)吸收剂用量及其出口含量问题的分析和计算3、吸收塔的操作和调节问题的提出及调节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分析目的要求:1、吸收塔操作型计算问题的提出及要求;2、吸收塔操作型计算问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3、吸收塔操作型计算问题的计算方法;4、吸收塔的操作和调节重点难点:1、重点: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问题2、难点:操作型计算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计算,吸收塔的操作和调节习题与作业:吸收过程的操作型计算:8-19、8-20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八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8.5 高含量气体吸收一、高含量气体吸收的特点1、气液两相流量沿塔高的变化 2、物料衡算关系式的构建3、非等温吸收过程的分析和讨论 4、传质系数的分析和讨论二、高含量气体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1、物料衡算 2、热量衡算 3、传质速率方程三、高含量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1、逐段计算法 2、传质单元的近似计算法目的要求:1、高含量气体吸收的分析和讨论;2、高含量气体吸收计算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高含量气体吸收过程特点及数学描述2、难点:高含量气体吸收过程的衡算关系式习题与作业:实 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八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8.6 化学吸收一、化学反应对相平衡的影响1、化学吸收的优点 2、反应对相平衡的影响二、化学吸收速率1、反应加快吸收速率的原因 2、化学吸收速率3、不同反应速率下的化学吸收速率 4、增强因子三、化学吸收塔高的计算方法1、按化学吸收速率计算塔高 2、按物理吸收方法计算塔高7.7 其它类型吸收一、多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的特点和简捷计算方法二、非等温吸收:影响气液平衡关系、影响吸收速率目的要求:1、了解化学吸收的特点和化学反应对相平衡的影响;2、掌握化学吸收速率关系式及其在化学吸收塔高的计算中的应用;3、了解多组吸收的特点及简捷计算、非等温吸收的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吸收速率关系式、化学吸收塔高的计算2、难点:化学吸收速率表达式、多组分吸收的简捷计算习题与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八章 气体吸收内容提要:单元演习五一、运用气液相平衡原理分析与解决吸收过程中的方向、极限问题及计算过程推动力;二、吸收操作线方程式的意义及其应用;三、理解填料层高度基本方程中各项的意义,能熟练计算传质单元数;四、低浓度气体吸收塔(吸解吸塔)的设计计算方法。目的要求:1、能熟练运用气液相平衡原理分析与解决吸收过程中的方向、极限问题及计算过程推动力;2、根据吸收操作线方程式的意义及其应用;3、理解填料层高度基本方程中各项的意义,能熟练计算传质单元数;4、掌握低浓度气体吸收塔(吸解吸塔)的设计计算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低浓度气体吸收塔(吸解吸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操作计算方法习题与作业:、实验:习题讲解:吸收过程数学描述:8-11、8-12;设计型计算:8-18 操作型计算:8-21、8-22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九章 液体精馏内容提要:9.1 蒸馏一、塔板上过程的数学描述1、单块塔板的物料衡算2、单块塔板的热量衡算及其简化;3、理论塔板和板效率的理解和认识4、进料热状况分析和讨论5、恒摩尔流率模型的分析和塔板上的物料衡算二、蒸馏过程的解析方法1、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构建方程组的解析法2、基于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的逐板计算法目的要求:1、精馏塔塔板上气液传质过程的数学描述;2、掌握精馏过程的解析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进料热状况分析和讨论、恒摩尔流率模型的分析和塔板上的物料衡算、精馏过程的解析方法2、基于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的逐板计算法习题与作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操作线方程:9-8、9-9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九章 液体精馏内容提要:8.4 精馏五、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1、物料衡算构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物料衡算构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3、x-y相图上操作线的描述 4、理论板的增浓度9.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一、理论板数的计算1、精馏设计型计算的命题2、逐板计算法确定塔板数及每一层塔板上的汽、液组成3、最优加料板位置的确定 4、x-y相图的图解计算法目的要求:1、物料衡算确定操作线方程及x-y相图上操作线的描述2、设计型计算问题的认识和理解3、理论板数的计算及每一层塔板上汽液相组成的确定重点难点:1、重点: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2、难点:操作线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在设计型计算中的应用习题与作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操作线方程:9-10、9-12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九章 液体精馏内容提要:9.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二、回流比的选择1、全回流与最少理论塔板数;2、最小回流比的分析、讨论及计算;3、吉利兰关联图的理论板数捷算法三、精馏过程加热状态的选择1、进料热状况对精馏操作线的影响和分析;2、加热状态的选择的确定原则四、双组分精馏的其它类型1、直接蒸汽加热过程的描述和关系式的构建2、多股进料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侧线出料问题的分析和讨论3、回收塔的概念及过程的计算目的要求:1、回流比在极限状态下的问题分析和参数计算2、加热状况的影响和确定3、双组分其它类型精馏的分析和过程计算重点难点:1、重点:回流比的极限状态及参数确定2、难点:全回流、最小回流比原理的认识和计算习题与作业:回流比:9-11;精馏塔设计型计算:9-12、9-13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九章 液体精馏内容提要:9.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五、平衡线为直线式理论板数的解析计算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构建理论板数计算关联式9.6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一、精馏过程的操作型计算1、操作型计算的命题;2、回流比增加对精馏结果的影响;3、进料组成变动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二、精馏塔的温度分布和灵敏板1、精馏塔内温度的分布2、灵敏板的概念及在问题分析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理论板数的解析计算方法2、精馏操作型计算问题的提出和计算方法及讨论3、精馏塔内温度分布、灵敏板在精馏操作中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精馏操作型计算2、难点:利用物料衡算、相平衡分析解决精馏塔操作型计算问题习题与作业:作业:精馏塔设计型计算:9-15、9-16精馏塔操作型计算:9-19、9-20实验:授课情况:第 讲第九章 液体精馏内容提要:9.7间歇精馏一、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间歇精馏过程的分析和讨论二、保持流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精馏理论塔板数的确定和精馏时间三、保持流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精馏1、回流比保持恒定时间歇精馏过程的分析;2、回流比保持恒定时间歇精馏过程的计算9.8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一、恒沸精馏双组分、三组分恒沸精馏及恒沸精馏挟带剂的选择二、萃取精馏流程分析、操作特点、萃取剂的选择及与恒沸精馏的比较目的要求:间歇精馏、恒沸精馏过程分析、处理剂选择及过程计算简介重点难点:1、重点:间歇精馏、恒沸精馏过程的分析和讨论2、难点:间歇精馏、恒沸精馏分析和计算习题与作业:间歇精馏:9-24、9-26实验:授课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