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故事.doc_第1页
中国围棋故事.doc_第2页
中国围棋故事.doc_第3页
中国围棋故事.doc_第4页
中国围棋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国围棋故事1烂柯的传说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2 桔中棋仙在四川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片桔园,结了许多诱人喜爱的桔子。冬至,下了霜,桔子都蔫了,主人把它们摘了下来。但是有两个桔子长的特别大,和大西瓜那么大,非但不蔫,还桔红鲜艳,光彩照人,桔香四溢,主人舍不得摘它们,这两个桔子就还一直挂在枝头。一天夜晚北风忽起,越刮越大,主人从睡梦中惊醒。因为心里惦念着那两个大桔子,急忙起身出屋。来到院中,忽闻一阵清脆的叮咚声,和老者的说话声,随风从空中传来。闻声寻去,发现叮咚之声和说话声竟是从两个大桔子里发出的,而且大桔子在黑夜里还特别亮,就象两盏挂在树枝上的红灯笼。主人惊奇无比。天明之后,一切又平静如初。一连数日,皆如此。这一日,主人终于止不住好奇之心,在桔亮声起之时,将两个大桔子摘了下来。打开一看竟是空的,里边对坐着两对白发老者,正在下棋。虽桔开人现,尤旁若无人。直至下完棋局。此时,主人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其中的一个老者说,“我四人自离商山云游至此,幸得这一雅处,得以弈趣不减商山”。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传说秦末汉初时,有四个年已高长的“名人隐士”,在那里隐居。莫非此四老就是得道成仙的商山四老吗?另一位老者说“桔室虽好,仍被摘毁。其缘已尽,我等也该走了。”主人听吧,后悔莫及。此时鸡叫天明,四老随着一阵清风飘然而去。3王积薪仙师授艺王积薪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大国手,是著名的“棋待诏”,具传说他的棋艺完全是从神仙那里学习、得到的。 王积薪初时下棋并不出色,但他非常喜欢下棋,兴趣极大,白天泡在棋里,晚上睡觉梦见的都是围棋,各种变化在梦里直打转。有一天夜里,王积薪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条清龙盘旋于屋顶,龙嘴一张吐出了九部棋经,王积薪把九部棋经从前到后看了一边,九部棋经的内容就记下来了。后来龙走书没,王积薪一着急就醒过来了。原来是一个梦。不过棋经中的内容历历在目,王积薪就按照梦中的记忆把棋经中的内容记录成书。从此王积薪每天钻研棋经,学习研究,研究学习,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功夫,付出了极大的怒力),王积薪的棋进步飞快,水平迅速提高,不久成为唐朝的国手,被聘为“棋待诏”,听候黄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书。 “安史之乱”时,王积薪随唐玄宗一行入蜀避免。蜀道的艰难有“难于上青天”之说,到处高山峻岭,悬崖绝壁,然在青山绿水之中,白云缠绕山间,好一处人间仙境。一天王积薪独自外出,信步而行。不知走了多远,见到深山中有一户人家。因天色已晚,无法回归,只得前往借宿。王积薪拍门而进,一看这家只有婆媳俩人,本来指望借宿一晚,这会倒不好意思说了。那婆婆见王积薪欲言又止的样子,已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你是来借宿的吧?我给你备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休息吧。”夜深人静,山风呼啸,王积薪独自做卧在屋檐下,心中想着国家局势的动荡,忍不住哀声叹气,可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只能下好自己的围棋便是。想到这里,王积薪静下心来,思考着自己平时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变化。突然住在西屋的婆婆说“夜深人静,难以入睡,我们下一盘棋如何?”东屋的媳妇说“那好呵!深山夜寒,正好遣兴。”王积薪一听很是惊奇,没想到在这深山之中,还有会下围棋的人。再一看两个屋子都黑着灯,而且两人还不在一起,各在一屋,这棋怎么下呢?正在纳闷,东屋的媳妇说“我走东五南9路”。西屋婆婆说“我应东五南12路”。王积薪知道她们是在下盲棋。他赶紧拿出纸笔将婆媳说过的棋谱记录下来。王积薪发现婆媳俩人的招法,都是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招,下到第36着,婆婆说“这盘棋你已经输9路,不用再下了吧?”。媳妇过了一会回答说“是的,咱们不下了。”第二天清晨,婆媳俩人起来后,王积薪因为昨晚听了她们下棋,知道她们水平很高,就恭恭敬敬地向她们请教。那婆婆见王积薪诚心诚意,就教了他十来种变化。王积薪还想多学点,老婆婆说“你只要会了这一些,就能成为天下无敌的高手了。说完后,房子和婆媳两人都不见了。王积薪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后来,王积薪经常拿出婆媳二人下过的三拾六招棋进行揣摩,研究,始终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奥妙。由于这局棋是王积薪在入蜀的路上得到的,所以王积薪就给它起了“邓艾开蜀势”的名子。4 谢安下棋定军心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百万人马的前秦八十万大军。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凭借自己统一北方后的广袤天地,前秦的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各少数民族也臣服于他,此时的符坚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东晋的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急招宰相谢安进宫商讨御敌大计。谢安从容启奏道:符坚倾国出师后方空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军需粮草接应困难,内部又分离不团结。臣早将淮北流散之民迁往淮南,坚壁清野断其供给。另其势难立足。晋孝武帝大喜,令其统领八万人马抗击秦军。谢安在大军压境之际一如既往,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闭口不谈大战之事。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儿,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万分,急到谢安的帐中询问叔叔的破敌计划。谢安只是随便说了句“到时再说吧”,就什么都不说了。谢玄回去后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问,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谢安。三人进得府来,谢安就知三人是为大战之事而来。然而谢安却闭口不谈御敌之事。谢安从从容容,好象没事一样。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东山别墅游山玩水。山林间,小溪旁摆下了棋盘,谢安与兄弟和子侄轮流下棋,开始了车轮大战。谢玄暗自着急,但又不敢问。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有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问了。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下得潇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谢石、谢琰和谢玄这些人,一个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里掂记着战事,棋下的前后矛盾,不是昏招败招,就是漏招臭棋。一个个就都败下阵去。直到日落西山谢安才尽兴而归。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消息传到晋朝,谢安正在和宾客下棋,家人送上谢石谢玄的手书,他略瞟了一眼,心里已知里面要说之事,就随手把它放在旁边,好象没这回事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信里说些什么,谢安若无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辈已经破敌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地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5李世民一子定乾坤 在1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朝代唐朝,唐朝有个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他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两腮上长着拳曲的胡子)客张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争霸中原。他有一个中原的好朋友叫李靖,俩人性格不同却志同道合。一次他问李靖:当今时分,天下大乱,隋朝将完,群雄并起,谁是当今的真正英雄?其实他是在问李靖谁能当平定天下的开国皇帝。李靖回答说:太原李世民。虬髯客张三请李靖找个机会让他和李世民见上一面。李世民是隋朝重将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渊虽然有反隋的心,却没有那个本领。所有的事,都由次子李世民拿大主意,由李世民做主,还得由李世民去亲自干。李世民爱好下围棋,他经常以棋会友,聚商大事。这其中,他就经常以下棋为名,和晋阳令刘文静及其心腹一些人等,聚在刘府共商夺取天下的大计。这样边下棋边说事,可以掩人耳目。李靖知道李世民是刘文静的好朋友,而自己又与刘文静是末莫逆之交,就带着虬髯客张三去见刘文静。后来,刘文静、李靖等都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成了大唐的兵部尚书,刘文静是大唐的宰相。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的这些开国功臣,建造了一座凌烟阁,在里边画了三十六个开国元勋、大功臣的画像,其中就有刘文静、李靖二人。后人把建功立业喻为“登凌烟”就是指这件事。其实李靖也早想结识李世民,寻找一代开国的明君,好建功立业。李靖对刘文静说“虬髯客张三听说李世民棋艺高超,特地前来请教”。“人以群分,而物以类居”。刘文静知道,李靖是隋唐时代的大军事家,能和李靖志同道合的,决不是等闲之人。刘文静一看张三的像貌,一幅英雄豪杰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此人羿棋是假,想探测李世民的底细是真。于是笑迎贵客入坐,命人赶快去请李世民。为什么李靖和虬髯客张三要以下围棋为借口,和李世民相会呢?这就要知道围棋特有的四大功能:一 休闲娱乐性。它是一种高雅的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二 社会交往性。人们可以以棋交友,以棋会友,围棋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高雅工具和媒体。三 文明的载体。围棋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在其中体现了文化,军事,哲学,人文,教育,人生哲理,等各种内涵。四 竞技性。它能激发人们的争强好胜之心,奋发向上之志。而这次双雄会,就最能说明围棋的特有作用。过了一会,李世民应邀来到,虬髯客张三一看李世民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果真是“真龙天子”的模样,心里已知自己不可能再争霸中原了,但棋未下,话未说,于是仍请李世民在棋盘上一斗。此时,围棋的竞技性已无意义。虬髯客张三只不过想借着下棋,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看法说给李世民。张三是草莽英雄,豪爽的很。还没等李世民坐稳,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角上的四个星位上。嘴里还高声大呼:“老虬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一愣,还从未见过如此下棋说话的人,再看张三审视自己的模样,眼睛的余光一瞟刘文静,俩人的眼神一对,心里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虬髯客张三不是来找我下棋的,而是找我争天下的!李世民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顿挫道“小子一子定乾坤!”以此可见,虬髯客张三虽然比李世民岁数大,但棋比李世民要低的多,李世民如果是个业余高手,虬髯客张三不过只是会下棋而已。他和李世民的这盘棋,不过是自请让四子的让子棋,而李世民又是第一手下在天元上。既然如此,中盘过后,虬髯客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李世民吃掉三个。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老虬那边的最后一个角发起进攻时,虬髯课张三双手托住李世民的手,不让他把棋子放到棋盘上,嘴中道: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西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给我吧!我愿为公子平定西南,拱卫中华。张三借棋喻事,确是肺腑之言。后来,李世民打下大唐盛世,虬髯客张三自领十万大军平定了西南,当了扶余国的新王。6我国历史上的几位爱好围棋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个围棋昌盛的朝代,从前边我们讲过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子定江山”,王积薪蜀道“仙师授艺”,顾师言“一子镇神头”等故事,可以知道唐朝是一个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其随后的还有宋朝和明朝。在这几个历史朝代里,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开国的皇帝不但是文治武功,开国立业,统一中国,还都是围棋的爱好者,甚至说是棋迷。每个人都有流传后世的围棋轶事。也可能是应为开国皇帝喜好围棋的原因,所以在随后的历史朝代上,都出现了围棋发展高潮,出现了当代的围棋国手,出现了流传后世的围棋佳作。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都及大地推动了我国在这三个朝代里,围棋的向前发展。这三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分别是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宋朝的宋太宗赵光义,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其中的宋太宗赵光义是帮助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在他哥哥死后由他做了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并且由他最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就给同学们讲几个有关他们的小故事。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在前边提起过,讲了他“一子定乾坤”的故事。我们就不再说了。由此,盛唐也出现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大国手,当时叫“棋待诏”。王积薪和顾师言就是他们杰出的代表人物,同十他们也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相传流传千古的“围棋十诀”就是王积薪所作。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笔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其后的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帮助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一起打天下,在他哥哥死后由他做了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并且由他最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这样一位马上皇帝,也是喜好下围棋,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宋朝围棋又有了一个大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在围棋理论和围棋著作上,有了一个大发展。留传了几百上千年的,比较有名的几本围棋名著,比如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和玄玄棋经等,都是产生在这个历史朝代。这些名著不但在我国,而且还对海外的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我们学习围棋的围棋爱好者来说,应该知道这些最起码的历史知识。不要忘记祖先们为围棋事业所做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个宋太宗赵光义的围棋轶事。提起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几百年大宋基业。但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的决策人和领导核心人物,及导演者,大家却不在意是谁了,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由此可见后来接替他哥哥做了皇帝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他是大宋的两位开国皇帝之一。他的一大爱好就是围棋。在他当了皇帝以后,自然会有陪他下棋的人了,在那个时代,这个专职叫“棋待诏”。其时的棋待诏叫贾玄,他每次和皇上对局,总是不多不少仅输一个子,那时叫“一路”,以让太宗高兴。宋太宗赵光义知道贾玄故意让给自己,因贾玄的棋比自己高,自己肯定下不过,所以太宗也不点破,乐得大家都高兴。太宗老是赢棋,反而到没意思了。棋老是赢得不明不白,更是没有了兴趣,但是要让贾玄拿出真本事来和自己大战一盘,看看自己到底能输成什么样,贾玄又不敢,于是宋太宗赵光义就想了一个办法,故意让贾玄三个子,看他怎么下?然而,贾玄下来下去还是输了一路。太宗知道他还是在使诈,就警告他说“再下一盘,如果你再输了,我就解除你的棋待诏!你们大家想一想,贾玄这会该怎么办呢?我们下次在说。话说棋待诏贾玄,听了皇帝的“旨意”后,并没慌乱,要说这棋确实没法下,如果玩真的,把宋太宗杀的片甲不留,他自己也许会连命都保不住了。他要是再输了,就没有饭碗了。太宗皇帝心想:这下你该没着了吧!谁知这盘棋下来下去到中盘时,出现了一个“三劫循环”双方都不能退让,按规矩应该判为和棋。太宗皇帝哭笑不得,只得重开第三局。第三局开使前太宗皇帝故意恶很很地说:这局棋如果你要是赢了,就赐你与徘衣(穿上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就象清朝皇帝赐黄马褂一样),如果你输了,就把你丢到污泥浊水之中。就这样等棋下完了数子还了棋头,又是和棋,太宗说,我让你三子还是和棋,应该算你输了,于是命人把贾玄给扔到荷花池里,贾玄大呼“皇上且慢!”话音未落人已掉落池塘之中,贾玄站在泥水之中,举手高喊:我手中还握着一颗子还没算呢!摊开手掌一看果然还有一颗子,皇帝大笑命人捞起贾玄,赐与他徘衣。贾玄不但整天陪同皇帝下棋,还经常研究一些“新图妙势”呈献给太宗皇帝。所谓“新图妙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新的死活题”。由于太宗皇帝长期与高手贾玄下棋,并且经常研究“棋势”既死活棋,所以太宗皇帝的棋还是很高的。他不但学习研究别人的“棋势”既死活棋,还自己钻研创造死活棋,其中有非常有名的精妙无比的三棋势既“天鹅独飞势”“对面千里势”“海底取明珠势”,用现在说就是三道有名的死活棋。过去古人把每一道死活棋都得起个名,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名子。这也说明古代死活题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太宗所做的三道死活题,在史诗中多有记载,其中“天鹅独飞”和“对面千里”两势,在宋人围棋国手、棋待诏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中记录在书,尚可看到。每当国运昌盛之时,围棋也会昌盛起来。经过唐末的动乱和五代(梁唐晋汉周)的战火,终于在北宋时期全国又得到了统一,国家得以恢复生产,经济得以稳步提高,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围棋又出现了繁荣和发展。我国又出现了以刘仲甫为代表的一代国手,其中尤以刘仲甫为高。刘仲甫还著有棋诀一书,被收录在忘忧清乐集中。在宋朝的围棋史上,围棋国手有刘仲甫,贾玄,李逸民等十余人,围棋名著有忘忧清乐集和棋经十三篇等书,还有元代的围棋名著玄玄棋经。在我们学习这段历史时,应该做为一般知识,有个了解。一提起宋代的围棋,我们因该知到这是一个历史上围棋发展的高峰,我们应该知到有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有这些重要的围棋名著。玄玄棋经成书于元代晚期。做者是严德甫、晏天章。成书后广为流传,被历代棋家奉为典范。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收入,至此已是国家级图书。历史前进到了元末,不到一百年的元朝统治,在红巾军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在各路豪强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领导的军队,最后扫平天下群雄割据,完成了中华的统一大业,开创了又一个封建王朝明朝。这位要饭出身的马上皇帝,竟然也十分好下围棋,他的两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明朝开国元勋和重臣也是棋坛高手。一个是明朝开国元勋第一大将“中山王”徐达,一个是活神仙刘基。在明朝,围棋又得以发扬光大。在明朝真可以称得上是“高手辈出,群雄并起”,史书上有记载的能够数得上名来的就有几十个,尤以明代晚期的著名棋手过百龄一枝独秀。在围棋著作上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是蔚为大观的棋艺著作。其中有一本书影响极大,流传甚广的书叫石室仙机,石室仙机刊有“十诀法”,这是当时其他棋谱未见著录的。十诀的原文是: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在宣传报道“围棋十诀” 上,石室仙机的首刊起了倡导作用。对“围棋十诀”的广泛传播,石室仙机功不可末。下回给小同学们讲大将徐达和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棋的故事。上回说道明太祖朱元璋喜欢下围棋,他依仗自己下“模仿棋”的绝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自持只要自己能占得天元,任凭你“孙悟空七十二变”,我依然“照葫芦画瓢”,总能赢你一子。大将徐达,自幼和朱元璋结拜兄弟,是朱元璋一伙起兵反元的十兄弟之一。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关系是不用说了。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徐达虽然经常和朱元璋一起喝酒下棋,但君臣有别不能再象过去那样随便了,平时下棋都要礼让三分,并不刻意求变,朱元璋照旧能赢一子。朱元璋总能赢棋,棋兴大发,有一次拉上徐达到南京城外的莫愁湖边下棋,戏言要跟徐达赌棋,如果徐达要是赢了自己,就把莫愁湖赐给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朱元璋要把他自己的莫愁湖做赌物,在他看来不是什么事,可是徐达是否敢要就得掂量掂量了。赢又赢不得,输也输不得。真象一道难解的“死活题”。如何解这“死活题”呢?面对着风景秀丽,美丽醉人的莫愁湖,徐达想出了解这“死活题”之法。因为徐达本身棋艺就高,又老陪皇帝下模仿棋,所以破解之法早已有之。徐达一路走开,朱元璋紧随模仿半点不差。可是走来走去,看不出哪块是活棋,哪块是死棋,乱七八糟和以往的棋不一样。一盘棋快下满了,朱元璋却一点也看不明白,看自己的棋是哪块也不活,看徐达的棋也不象活的样,这么一大盘棋总不能谁也不活的都摆在棋盘上,那可算什么?正在皇帝纳闷之际,就见徐达起身跪在身前道:请陛下细看盘上之字。朱元璋经徐达一提醒,才注意到原来棋盘上黑白之间乃是“万岁”二字,朱元璋大喜改赐徐达湖边小楼一座,名日“胜棋楼”。明朝的另一位开国元老就是刘基,此人是文韬武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能掐会算精明过人。是朱元璋的军师,为他平定天下出谋划策。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统一全国的漫长征战中,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险。一天深夜,朱元璋在中军营帐刚刚睡下,刘基却深夜造访,卫士一看是军师来到不敢阻拦,惊醒了朱元璋。朱元璋醒后听说是刘基深夜闯帐,不知有何要事。赶紧起床穿衣,请进刘基问其有何要事。刘基笑嘻嘻地说“我棋瘾犯了,睡不着觉,想和主上下盘棋。朱元璋听了后,真是哭笑不得,为了下棋竟然深更半夜将自己叫醒。但是朱元璋是个很英明的领袖人物,既然刘基已经吵醒自己,就有原因。于是就和他摆上棋盘走起棋来。俩人刚走了十几着,突然外边大乱,有人来报,说太仓失火请令定夺。军中上下唯有粮草为大,如有意外军心不稳,战事不利。于是朱元璋马上要放下棋子,要起身前往,出营巡视。刘基急忙起身拦住,说道“我的棋兴正浓,主公却要离去,肯请主公与我走完了这盘棋再说吧。先派个特使做车前去察看便是了。朱元璋只得坐下,和刘基继续下棋。另派了一个人坐着朱元璋的车去现场察看。朱元璋和刘基的棋正下到激烈时,突然报来消息,说特使的车队在半路上中了埋伏,特使被杀。朱元璋听罢大惊,扔下手中的棋子深谢刘基。他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刘基深夜来此下棋,并非是为了和自己下棋而是为了救自己。对刘基非常感谢。并追问刘基是怎么回事。刘基说,“我夜观天象,发现主公今晚有一劫难,所以前来救驾”。朱元璋虚惊一场,躲过一劫自是十分高兴。他看着满天的星空,看着眼前和刘基下的那盘没完的棋,诗兴涌来随口作联一付,说道:“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辉”。这个对连充分反映出朱元璋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大志。刘基在文才上要比朱元璋高,政治报负上也是和这位开国皇帝志同道合,所以这个对联对于他来讲实在不算什么难题,刘基随口答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也知道他这位军师才华横溢,看他对的好,非常高兴。最后刘基终于和一班开国元勋扶佐朱元璋一统天下,开创了大明朝。明朝:13681644年。南京有两个皇帝,北京有十三个皇帝。清朝:16441911年。关外沈阳两帝,北京十帝。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关外的清军打败了李自成,镇压了全国的大小起义军,建立了新的一代封建王朝。清初的围棋中心仍在江南一带。康熙初年清王朝灭掉南明政权,统一了全国。同时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开始取得效果。社会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给围棋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机会。一批新棋手崭露头角,异军突起,先后称雄于棋坛,其中有清初时代的最著名的有黄龙士和徐星友,以及清朝中期的乾隆盛世时的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施定庵,范西屏。这些棋坛国手,由如灿烂的群星,照亮了古代围棋之空,把我国古代围棋推向了最后一个高峰。清初康熙年间的黄龙士,是我国古代围棋水平最高的一个代表人物,后来的人有称他为“棋圣”。在清初围棋发展的那个高峰时,黄龙士确实是天下无敌的高手,大家共认的天下第一。黄龙士生于1668年,死于何年不清(不知什么原因后来竟在历史上忽然消失了)。今江苏人。黄龙士天资过人,自幼爱好围棋,11岁既以善弈著名,其水平仅逊国手一筹。黄龙士的父亲为了他能在棋艺上能有所更进一步,则带着还在童年时代的黄龙士出门远游,带他寻师访友,开阔视野学习交流。父子二人来到北京,寻遍高手。大家对年幼的黄龙士十分欣赏,一位好围棋的满族将军更是喜欢黄龙士,对他特别钟爱,还带着他们父子二人到关外去找高手下棋。前后竟达一年之久。临别时厚赐重金。这次千里跋涉,万里远游,使黄龙士见识了通都大邑,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望无际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广阔的天地令他心境开阔。广泛的交流使他棋艺大增。从此胸襟愈广,境界愈大。到了16岁时,黄龙士已经达到了国手水平。康熙七年(1668年)在他18岁时,成了中华棋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这一年他同久负盛名的前辈国手盛大有对弈七局,凭借着高超棋艺七战七捷,七战全胜。其后又有当时的一批国手均败在他的手下。其时,诸多国手无不折服。黄龙士的棋轻灵多变,思路混元,局面开阔,气魄宏大。他还著有黄龙士全图等书。虽然古今之棋,已有巨大变化,但他中盘作战之力,仍今人叹为观止。有的日本棋手认为他的中盘实力具有“十一段”。黄龙士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盛年时突然从棋坛上消声灭迹了,史料中竟没能留下什么记载。连他何时去世的都一点不知道。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一个盛世,围棋也不例外,也出现了象王积薪那样的一代高手,并总结流传下“围棋十诀”这样流传千古,影响海内外,名垂青史的十诀。其时,和外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很频繁,在这之中,就有一段著名的中日围棋交流历史事件顾师言“一子镇神头”。初唐时,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日本国王子曾和当时的棋待诏顾师言下过一盘颇有影响的棋,以致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话说日本王子进贡给大唐厚礼之后,提出要和中国高手下围棋。宣宗心想,你小日本国围棋水平能有多高?就让二三流的棋手与日本王子对局,哪知日本王子连连取胜,这下宣宗不得不让棋待诏顾师言出马了。日本王子一看中国皇帝让棋待诏与自己亲自下棋,这正是等待以久的。于是,拿出了从日本带来的特产“楸木棋局”用楸木做的棋盘,这是那会最高级的木制棋盘之一。和“冷暖玉棋子”。先说那棋盘象是没怎么加工的但盘面却如镜子般光亮,连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再一摸棋子,手感极好,初时有点凉,过一会儿就与手的温度差不多,拈着真是舒服。日本王子拿出国宝后,介绍说:棋子和棋盘都不需要特别的加工,棋子产自集真岛上凝霞台的手淡池中,棋子黑白色自然生成,由尤其是此玉棋子冬暖夏凉。那棋盘是用上好的楸木做成,质地可鉴。这么好的棋具,又事关大唐的荣誉,棋待诏顾师言自是不敢怠慢。两人你来我往激战起来。猜先后,顾师言执白先行。日本王子因为先胜几局,下的颇为凶狠,对顾师言的小飞挂角以飞镇应对,当顾师言外靠时,采取强硬的顶断。此后双方谁也没有退路可走,谁也不能退让一点。一路走到底。当日本王子行至第42手时,顾师言已知是双征!自己的两块棋必丢其一!顾师言急得手心都冒汗了。再看日本王子得意洋洋的样,俨然已经取胜的样子。顾师言不为所动,脑子里想起前代棋待诏王积薪曾经下过一子解双征之局,再看眼前之棋,大喜过望。“啪”地落下第43着一子解双征!日本王子一看只得推盘认输。 王子输棋,请问顾师言是几品棋士,唐官回说“第三品”。王子想向一品棋手请教,唐官回说“只有胜了三品才能与二品下。”王子长叹说“小国第一不如大国的第三,看来确实如此啊!”7.李远的围棋故事自隋唐以来,朝廷便设置了科举制度,一则为笼络人心,一则为广揽人才。川东巴蜀小县云阳由于文化落后,消息闭塞,直到唐朝末期的唐文宗(628-649在位)时,才有李远高中进士。当时,云阳城乡甚是轰动,一股好学之风,方兴未艾。飞凤山麓的张飞庙一时香雾缭绕,书声琅琅。后来,云阳的张飞庙便成为了三峡地区的一方胜景文澡胜地(这也是武庙里为什么文化气息浓厚的原因吧!另据草堂杂志第一期考证:杜甫大约在大唐籍籍无闻?)话说李远怀着李太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心情辞别三峡,畅游洞庭湖,饱览岳阳楼。转而北上长安,意欲施展才华,大展宏图,以效经国安邦之志。那料到“长安米贵,居之何易?”经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朝廷录而不用。李远看着光阴飞逝,青春不在,心急如焚。于是,他整日里借酒消愁,终日贪恋围棋。于是 “青山不厌三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便是他生活的写照。他的这两句诗就象长了翅膀的风一样,在同病相怜的侯缺的官员中散开了。当然也被后来的宣宗皇帝李忱(846-869在位)所熟悉。只不过他的好友令狐兄宰相大人了解他,并一起吟诗,饮酒,对弈。卢尚书也与他有时闲钓北浦,有时约局西斋共品木越狐。于是,他的才华,他的酒量,他的棋瘾,他的诗赋;再加上生为三峡人的耿直,豪爽,热情,使他成为当时朝廷除了棋侍诏之外的一流棋士,超级棋迷。他有天纵之才,他渴望太白遗风;他更希望自己有谢玄的机遇,在“淝水之战”中临敌手谈的雅士风度。这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江南富裕繁荣鱼米之乡的杭州正有一个空缺。宣宗皇帝问宰相令狐:“爱卿,可有人选?”令狐宰相说:“臣有一最佳人选。为人爽直,性情淡薄。臣愿举荐此人。宣宗皇帝李忱急切地追问到:“是谁?”宰相说:“李远!”“不可?不可!” 李忱摇头摆手,长叹一气,“青山不厌三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啊”令狐宰相连忙叩首奏到:“能写出青山不厌三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这样的佳句,说明他有经国安邦之才,胸罗万卷之书。平日里,他常以谢玄自居。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饮酒,说明他为人爽直;坐隐,表明他心高而沉稳;实为上上之选。”宣宗皇帝:“不,不?不!不可!” 宰相令狐见宣宗口气有些松动,便走前一步:“浆声灯里秦淮河,十年一觉扬州梦。在这个地方正是需要象李远这样稳重聪明的人才。臣愿以一品宰相之职担保。”说罢,伏地不起。就这样,闲赋经年的李远就这样“侧身西望长嗟叹”去了。自古以来,贾商云集的苏杭两州就是富贵乡,温柔地。李远在杭州作刺史,精于勤务,政绩颇佳。特别是为杭州市民解决了饮水的大问题。他运用故乡云安的凿井取卤的方法在地下又开凿了六口水井,自今,还保留着。有的现在还能取水饮用。当然,作为京城的超级棋迷,到了这里更是大过围棋饱瘾。一到空暇时间,他或与棋友在小巧玲珑的花园,或与贾商在典雅堂皇的楼船,或与同僚在秦淮河边饮酒赋诗、围棋手谈,到也惬意无边。这棋力自然大大的长了。只是他的心中,还在感激宰相大人的伯乐之情,聊以自慰的是他没有辜负令狐兄的竭力保荐。当杭州的好消息传到长安,宰相大人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是后话。后来,李远解甲归田,仍然是棋性不改。他在闲居一诗中这样写到:“尘事久相弃,沉浮皆不知。牛羊归古巷,黄雀依疏篱。买药经年晒,留僧尽日棋。唯忧钓鱼伴,秋水隔波时。”在朝时,一轮明月,两肩清风,三任刺史,四季纹枰。告老后,一颗痴心,两箧玉子,参透玄天,肆酒快活。他死后,卢尚书专门写了一首悼亡诗,名曰哭李远:“昨日舟还渐水湄,今朝丹欲何为?才收北埔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不堪旧日经行处,风下萧萧邻笛声。”到了宋朝的时候,又有好事者把李远比作围棋。典出于陈与义的诗句:“长日无公事,闲围李远棋。”就这样,李远就和谢玄一样成了好围棋而又不误事的代名词。只不过,一个用在勤政,一个用在打仗。真所谓儒将风度,文帅风采。正是:川江酿造三峡酒,风流才子一生棋。8.两个徒弟 大约在战国初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围棋高手名字叫弈秋,他的棋艺相当精湛,打遍当时的棋界无敌手,是当时的围棋第一高手。想跟弈秋学习围棋的人很多,可是,弈秋很认真的挑了两个有天赋的徒弟。他们都非常聪明。大徒弟憨厚、老实、做事情非常认真;二徒弟天生聪明过人,不过,有时候爱耍点小聪明。弈秋开始认真教两个徒弟,大徒弟学棋很认真,一心一意学习奕秋讲授的内容。每次听课都专心致志,甚至窗户外面有锣鼓奏琴的声音都不能让他分神,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领会老师所教的棋艺中了。而二徒弟总觉得老师教的太简单,听一便,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领会了。随意上课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的,有一次上课,他看到窗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的鸟落在树枝上,那只鸟欢快的在树枝上唱着美妙的歌,不时还抖动几下绚丽的羽毛,头不停的来回摇看,似乎是在对二徒弟说:“你出来与我玩呀!”二徒弟看着树上的鸟非常入迷。心里想如果这只漂亮的小鸟能够是我的就好了,可以让它每天给我唱歌听,还可以看着他扭动美丽的羽毛,就忘记了弈秋老师正在上课。他随手拿出身上藏着的弹弓,装上一个石子,用一只眼睛认真的瞄着那只鸟,这时候,弈秋老师大声问到:“你在做什么!”二徒弟被这声音吓了一跳,手突然一斜,石子射了出去,可惜打偏了,小鸟受到惊吓,扑打着翅膀飞走了。弈秋狠狠的批评了二徒弟,二徒弟看到老师生气了,就说一定改一定改。可是二徒弟总是改不掉爱溜号的坏习惯,逐渐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水平就拉开了。后来,虽然弈秋很尽心地教授两个徒弟,但由于两个徒弟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取得的成绩也不一样。认真学习的大徒弟成为了一代大师,那个三心二意的二徒弟却一事无成,只会对着别人吹嘘自已是弈秋的徒弟。却始终不敢真的去与高手下棋。这个故事说明,学好围棋的先决条件是态度要认真,要专心致志。再聪明如果不认真,也会一事无成。9. 弈仙说的是四川有一户人家,种有一片桔园。冬至下霜,桔子摘得就剩下两个又红又大的挂在枝头,主人见这两个桔子鲜艳照人,不忍摘下,于是就像是两个红红的大灯笼一样悬挂高空,非常诱人。一晚北风忽起,主人梦中惊醒,挂记着桔子,出门观看,没想到听到丁冬之声和有人在说话的声音。循声过去,居然是从两个大桔子里发出来的。主人悄回到自己的房间,一连数日都是如此。主任终于经不起诱惑,在桔子想起声音时把它们从枝头摘了下来,打开一看:居然是空的!里边坐着两对白发老者,鸡皮鹤发,正在下棋!虽然桔子已被打开,但他们依然旁若无人直至棋局终了。主人目瞪口呆,这时有人说话:“我们四人离开商山云游至此,幸得这一雅处,弈趣不减商山。”(商山是陕西商县,传说秦末汉初有四位年高的“名人隐士”)。难道就是这四人吗?另一人说:“桔室虽好,仍被摘毁。其缘已尽,我等也该走了。”主人听了,后悔莫及。待鸡叫天明,四人随清风飘然而去。10.玄奘解棋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自幼喜爱下棋,家中收集有历代密谱,他曾潜心研究,并能推陈出新。当时,有一位国手曾问他有关围棋的问题,他精辟地说道:“棋盘象征宇宙。天体由360部分组成,所以棋盘纵19道,横19道。棋盘共361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为太极,表示宇宙的本体。361是古代日历全年的天数,四个角分别为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别表示白昼和黑夜。棋盘和棋子就是这样象征着天地。”那位国手听到对围棋的这番新颖和透彻的解说,不由十分钦佩玄奘的学识。11.天技从前有四兄弟,分别叫伯仁、仲义、叔礼、季智。伯仁希望将来学有所 成做老师,仲义希望学习辅佐别人成就大业,叔礼希望学习为别人看相算命,而唯独季智希望学习天技。父亲问他:“天技是什么技艺?”季智说:“下围棋就是天技!”于是四个儿子各自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十年之后季智的学问取得了大成就,他凭一手棋艺独步天下。而伯仁、仲义、叔礼三个的学业却越来越困难,于是他们向父亲求教说:“为什么我们所学习的东西这么难以成功呢?”父亲也百思不得其解,只是狐疑地说:“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因为你们所学的技艺,比不上季智的棋艺那么能启发人的智力吗?”于是伯仁、仲义、叔礼退下去与季智一起讨论起下棋的道理来。又过了三年,伯仁、仲义、叔礼在各自的学问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2.中日围棋外交故事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两国民间往来与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间交往过程中,围棋界的交流早在50年代就开始进行,而且卓有成效。本文作者作为翻译,亲身经历了中日围棋交流的一些重大事件。 中方副团长棋盘前“露馅”中日建交之前,民间交流非常多,中国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周总理就说过,“民间要先行”,“照国民外交的方式搞下去,日本团体来的更多,我们的团体也多去,把两国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只剩下两国总理外长签字、喝香槟酒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日本两次派围棋代表团访华。著名九段棋手、日本围棋名人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宪作首先率团来访。在中日备忘录贸易达到一定规模、需要进一步发展时,日本自民党元老松村谦三请中国派一个围棋代表团访日。鉴于日本内阁更迭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中方考虑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于是中央决定派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李梦华做团长,负责对日工作。1962年,以李梦华为团长,后来担任我国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的“日本通”孙平化为副团长的中国围棋代表团首次访问日本。出发前夕,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召见孙平化。周总理嘱咐他说:“如有机会见到松村、高奇两位老先生,请转达我和陈毅副总理的问候,并欢迎他们来中国,就发展中日关系和长期贸易交换意见。”陈毅副总理和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还具体交待:“随团家属,要搞两套活动,即围棋团的活动和你个人的活动。不过,后者要顺乎自然,见机行事,不要操之过急。”孙平化是个“围棋盲”,对围棋一窍不通。可作为访问团的副团长,必须坐在围棋盘前,象征性地走几招,所以闹了不少笑话。访问期间,日本棋院组织了一场颇为有趣的集体对局活动,称之为“联棋”。由日方棋院负责人和中方代表团正副团长,各自先后置子。孙平化在路过香港时听中国棋手说过,围棋是“金角、银边”,所以孙平化把第一个子下在了棋盘的三三线点上,使周围人大为惊异,他们都投以赞叹的目光。等到第三个子落盘时就露了馅,他下出了缺乏起码常识的“大败着”。日本棋院把这次活动拍了照,留下了副团长“出丑”的记录。不过,大家都能会意,笑声掌声不断,气氛非常活跃。日方授予陈毅“名誉七段”围棋最早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后来传到日本并逐渐发展起来。日本号称“围棋人口”有500万之多,其中拥有众多的围棋高手,青少年学围棋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两国围棋的交流有着雄厚的基础,受到双方的重视和期待。1963年九十月间,应中国围棋协会的邀请,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联合派团访华,在围棋界的交往史上可以说起到了“里程碑”的意义和作用。这次代表团由著名九段棋手杉内雅男任团长,团内都是高段名手和有潜力的“棋才”。像当时在大阪关西棋院的八段棋手宫本直毅以及后来担任日本棋院理事长的年轻新秀加藤正夫等都是首次来华。代表团此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授予精于棋道、热爱围棋的陈毅副总理为日本名誉七段棋手,以表彰他对围棋事业的开展和对推动两国围棋交往所做的贡献。正因为活动意义重大,所以中方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把当时的高段棋手陈祖德、吴淞笙(当时为五段)和罗建文、王汝男(现为中国棋院负责人)等年轻棋手以及一些老顾问都召集在一起。我当时是从外交部借调到国家体委担任翻译工作。我们大家在广州集训了一段时间。正是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习了一些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用语,像“金角、银边、稻草肚”,“长”、“挂”、“补”、“虎”及如何贴子、补氧等,还有什么“仙鹤大仲腿”等术语的日文译法等等,收获颇丰。棋手们对双方对弈也做了实战演练。代表团抵京后,住在靠近人民大会堂的北京饭店,吃住条件都很好。授名誉段位的仪式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周总理陪同陈毅副总理出席并会见了日本代表团全体成员和我国新老棋手。周总理说:“虽然围棋源于中国,但到了现代,日本围棋的发展超过了我们,但我们要拜高手为师,迅速提高。”周总理指出,围棋界的交往不仅有助于我国棋手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周总理还感谢日本围棋界授予陈毅副总理日本名誉段位。当杉内雅男团长在仪式上把烫金荣誉证书交给陈毅副总理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大厅。仪式上,陈毅副总理发表了讲话。他感谢日本围棋界和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并愿以此为契机推动中日围棋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陈毅副总理还讲述了他下围棋的一些故事。他说,他热爱围棋,是在战争期间培养起来的。当时下围棋都是利用打仗的空隙。作为消遣,他和战友们用黑白石头作棋子,在简陋的自制棋盘上玩上一通。没有时间的时候,多半是下快棋和五子棋。陈毅说:“围棋理论高深得很,毛主席著作中不少文章就引用了围棋的理论和术语,我国古代和革命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因围棋理论的运用而制胜的实例不胜枚举。”仪式结束后,陈毅副总理和日方团长杉内雅男下了“让子棋”。杉内让四子,由陈副总理先在四角摆上四个黑子。不知是陈毅的棋艺高明,还是杉内谦虚礼让,陈毅副总理赢了棋,大家都很开心。这以后陈毅副总理就担任了中国围棋协会的名誉会长,对推进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和两国围棋的交往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后,陈毅副总理还忙里偷闲,找陈祖德等棋手下棋。后来聂卫平等年轻棋手成长起来,并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战胜了日方,这和陈毅经常和这些棋手对弈,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商讨如何提高和普及中国围棋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对于中国围棋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陈毅副总理功不可没。中国棋手“手下留情” 随着两国国民间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开展,围棋项目成为了重点之一。围棋交流成为日中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经常组织的活动。他们特别把组织青少年交流对弈作为优先的考虑,让两国的年轻选手、业余爱好者乃至“娃娃棋手”更多地参与比赛和交流切磋,以提高技艺,增进友谊。这样的活动也受到孩子家长们的欢迎。有人宁愿自己出路费也在所不惜,因为那时友协和交流协会经费并不宽裕,组织交流活动还是需要资金保证的。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不能直航,往来要绕道香港,费时、费钱。许多家长和许多热心日中友好事业和交流的人就解囊或募捐赞助和支持。1965年春暖花开之季,由业余高段棋手安永一老先生率领一大批日本少年棋手来华访问、对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也派人随队照料。这些小选手虽然都是业余下围棋的好手或尖子,而我们派出的选手都是由国家出资、在体委围棋班下棋的专业棋手,至少是在围棋俱乐部经过专业训练的,水平自然高过对方一头。但是比赛总要有胜有负才有看头,如果一方全赢,另一方全输这种“一边倒”现象,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更何况那些自费来华的小棋手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一场都赢不了,信心和情绪就会受影响。比赛在上海棋院拉开帷幕。两国小选手抽签对局。他们聚精会神,兴致极高。不过,没过多久,场上的形势就明朗化了:我方选手处于压倒性优势,而对方没有一个看好的。在场观战的日方团长安永一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随队负责人紧锁眉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针对这种情况,我方及时进行了研究。最后,教练把几个小棋手叫出来“解手”。在洗手间告诉他们,要手下留情,友好为重。可是他们说“随便怎么下都能赢”。于是,教练只好“命令”他们下“大恶手”。回到棋盘后,几个小棋手就闭着眼睛下了“败着”。于是有几盘棋的形势开始大变,日方观战的人一看有了胜机,随之笑逐颜开。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每当想起它,心里总是充满感慨。13. 段祺瑞 一个好胜的棋迷 段祺瑞平时喜欢念佛经、搓麻将,再就是下围棋。而对围棋入迷的程度,连他的心腹徐树铮也每有微词,认为他玩物丧志。他怎么会迷上围棋,今已无从查考,兴许是同他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有关。 段本人生于安徽六安,童年跟随祖父在江苏宿迁读书,稍长便移居合肥。晚清到民国初,合肥一带围棋颇为兴旺。比段祺瑞稍大的合肥人刘铭传,是清代官僚中屈指可数的围棋高手,他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