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加色混色实验.doc_第1页
色光加色混色实验.doc_第2页
色光加色混色实验.doc_第3页
色光加色混色实验.doc_第4页
色光加色混色实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实验一 色光加色混色实验1实验二 色料减色混色实验2实验三 色彩管理实验3实验四 油水不相溶原理及乳化试验5实验五 油墨调配及堆纸操作6实验六 纸张印刷适性性能实验8实验七 油墨印刷适性性能实验10实验八 500系列光谱密度计使用12实验一 色光加色混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颜色匹配实验的过程并掌握其原理。2.理解色光加色的呈色原理。3.能够正确进行颜色的调配。4.理解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给定的三刺激值计算色品坐标。二、实验设备:计算机、Photoshop软件三、实验材料:预设待匹配PSD文件四、实验原理:模拟颜色匹配实验,即调节文件中下方色块的R、G、B值来混合形成待测光色(上方色块)。当视场中两部分光色相同时,视场中的分界线会消失,两个色块合二为一,近似认为混合色(下方色块)与待匹配色(上方色块)达到颜色匹配。五、实验步骤:1.打开预定PSD文件。2.通过“图像调整通道混合器”来调节R、G、B的数值,使图像文件中上下两个色块的分界线在视觉上消失,可近似认为达到色匹配。3.通过工具箱里的“颜色取样器工具”分别在上下两个色块进行颜色取样,并记录此时两个色块的三刺激值。4.根据三刺激值分别计算色品坐标。三刺激值色品坐标RGBrgb待匹配色(上色块)混合色(下色块)六、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二 色料减色混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色料减色法的呈色机理。2.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取用油墨。3.能够运用色料中的三原色进行正确的颜色调配,根据基本配色方案调配出尽可能多的间色与复色。二、实验设备:调色台三、实验材料:青、品红、黄色油墨、墨铲、玻璃片、玻璃棒、有机溶剂(清洗油墨)四、实验原理:色料减色法:色料从白光中选择性吸收其补色光,而由剩余的色光经过纸面反射后综合形成混合色。基本配色方案:Y + MR M + CB Y + CG Y + M + CBK五、实验步骤:1.用墨铲取原色油墨适量,分别置于实验用玻璃片。2.用玻璃棒以不同配比调和原色油墨,使其呈现出不同颜色,观察混合色随原色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色彩的变化规律。3.记录实验中由基本配色方案衍生出的其他配色方案。六、实验记录及分析:油墨型号 生产厂家 出厂日期 调墨日期 Y + MRM + CBY + CGY + M + CBK实验三 色彩管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应用软件中的色彩管理系统(CMS)控制功能进行简单的色彩管理操作。2.熟练掌握Photoshop中的显示器RGB与CMYK色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即分色功能和软打样功能。二、实验设备:计算机、Photoshop软件三、实验材料:预设数字原稿四、实验原理:Photoshop中的分色处理原理:图1-1 Photoshop的分色及其软打样流程原理从图1-1中可以看出两个设备空间的转换是经过L*a*b*绝对色度空间作为中转。这种转换是双向的。从显示器RGB空间向CMYK空间转换的过程属于分色过程,而相反的过程就属于软打样过程。五、实验步骤:1、 Photoshop色空间转换方法设置打开编辑/颜色设置对话框,选中对话框上方的“高级模式(Advanced Mode)”,在“转换选项(Conversion Option)”处,可以进行色空间转换的有关选择。要选择的是色彩管理引擎(Engine)和进行色空间转换时的颜色转换方法(Intent)。2、 Photoshop色彩管理的基本设置打开编辑/颜色设置对话框,改变色彩管理设置。3、CMYK工作空间的设置启动Photoshop软件,打开编辑/颜色设置命令,弹出对话框,在工作空间的设置中对CMYK工作空间进行设置。在这里可以选择Photoshop内置的CMYK色空间,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印刷输出条件进行用户设置。实验四 油水不相溶原理及乳化试验一、 实验目的了解油水不相容这一物理现象,利用乳化剂促使油和水产生乳化现象,理解油水乳化原理。 二、 实验原理 水油(a)油水分层 (b)乳化液图2-1 乳化示意图乳化:两种以上原本不相溶的液体,通过机械作用力或乳化剂的作用下,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液体内形成分散体系的过程称为乳化,此分散液体称为乳化液。三、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烧杯、玻璃棒、清水、油、洗涤剂、油墨、润版液。四、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5ml清水和2滴油,观察液体的状态。2、 使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液体状态3、 加入洗涤剂,静置5分钟,观察液体混合液的状态。4、 使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体,观察液体状态。5、 在烧杯中加入5ml油墨和2滴清水,观察液体的状态。6、 使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液体状态7、 加入润版液,静置5分钟,观察液体混合液的状态。8、 使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体,观察液体状态。实验五 油墨调配及堆纸操作 一、 实验目的理解油墨混色原理,掌握专色油墨调配方法;掌握单张纸堆纸操作。 二、实验原理1、调配油墨就是利用色料三原色Y、M、C按一定的比例能混合出黑色的原理来进行的。2、三原色油墨Y、M、C按等比例混合能混合出黑色,再加上不同比例的冲淡剂,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中性灰。3、三原色油墨Y、M、C以不同比例混合能得到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Y、M、C三原色油墨的间色为R、G、B,Y、M、C是复色,注意一点是调配出来的色相偏于比例大的油墨的色相。4、二个原色的油墨等量混合,得到标准间色。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四色油墨、调墨油、冲淡剂、取墨器、调墨刀、色谱色标板、玻璃板、调墨台、16开白纸10张、对开幅面印刷用纸5000张。四、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标准光源、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五、 实验步骤(一)油墨调配1、色谱色标比较法。如彩稿上的实地满版专色,通过从色谱、色标上面就有配该色的油墨量的比例。从色谱上可以查找到半色调带网点的颜色呈现的Y、M、C各版的百分比的网点数。首先要认真观察、分析墨样或印样,判断出该印样可能由哪几种颜色的油墨组成;再用带刻度的铜吸墨管,按比例粗调;观察粗调的油墨印样(刮后)与标准样是否接近,并记录下用墨配比和墨量。若接近,则把比例换算成百分比,然后用分析天平细调;若不接近,则应更改各色墨比例,继续调配。2、颜色三属性的比较法分别比较彩稿试样配出来的油墨颜色的明度、色相、饱和度。(1)如果明度上有差距,可以通过加冲淡剂来纠正。(2)如果色相有差距,偏某色,可以利用互补色规律纠正,但由此会增加中性灰,降低黑色的明度。(二)堆纸操作在输纸前的准备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手工操作便是堆纸,堆纸工作一般分为:敲(压)、抖、整(撞)几个步骤:1、 敲(压)纸:将纸张的叼口、拖梢(后口)和侧规边,经正面或反面敲压成等距离且呈扇形的挺而硬的折痕。2、 抖纸:将一叠纸捻开,双手配合抖动,使每张纸与每张纸之间存留有空气。其目的是消除纸张中的沙粒、纸屑等杂物,以方便整(撞)纸。3、 整纸:把散乱不齐的白纸、半成品或成品用人工的方法,整理整齐。4、 装纸或垛纸:经过敲(压)和整(撞)的纸张,一摞一摞按一定要求堆放在堆纸台上。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实验六 纸张印刷适性性能实验 -纸与纸板物理性能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纸张试样取样器操作方法;2、 掌握纸与纸板的厚度测定方法及厚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 掌握纸与纸板的定量测定方法。通过对纸与纸板的厚度的测定,了解试样的厚薄均匀程度;通过对纸与纸板的定量的测定,了解试样的定量误差;以及得出试样的紧度,而紧度能影响纸张的各种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因此,通过对纸与纸板的厚度及定量的测定,能了解试样的基本性能。1-上防护罩;2-座体;3-底座;4-操作手柄;5-上刀(防护罩内);6-下刀图3-1 取样器外形图图3-2 厚度测定仪外形图二、 实验原理利用纸与纸板厚度测定仪测定试样厚度;定量为单位面积的纸或纸板具有的质量,以g/m2表示,已知试样面积,通过称量试样重量,得出试样定量。而纸张的物理性能之一紧度为单位体积的纸张的重量,以g/m3表示。三、 实验仪器与材料纸与纸板厚度测定仪、定量测定标准试样取样器、电子秤、纸张试样若干四、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五、 实验步骤1、 根据试样厚度,确定一次冲切的层数。2、 将无压痕平直的试样平放在定量测定标准试样取样器的下刀上,快速按下操作手柄。3、 从取样器下部取出试样,按有关标准规定,五张或十张为一组称重。4、 按下纸与纸板厚度测定仪拨杆抬起测量头,将被测试样放在测量与梁砧之间。5、 缓慢放松拨杆,使测量头均匀下落至与试样接触,松手。6、 读取量表示值(小指针表示mm整数,大指针每格0.01mm,大小指针示值相加即为被测试样厚度值)。7、 按下拨杆,抬起测量头,取出试样。8、 重复以上47步骤,进行同一试样不同部位测定。9、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不同试样测定。七、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七 油墨印刷适性性能实验 -油墨流动度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测定油墨的流动度,验证油墨的流动度与粘度的关系;2、 验证不同类型油墨之间的流动度的差别;3、 验证加入调墨油的油墨与原墨的流动度的差别;二、 实验原理图3-3 流动度测定仪1-金属固定盘 2、4玻璃片3测试油墨 5砝码流体的流动与自身的内聚力即粘度有关,粘度越大则流动也越慢,即流动度与粘度成反比的关系。而油墨的流动度可以通过一定体积的油墨样品在规定的压力下,经过一定时间,所扩展成圆柱体直径大小来表示(以毫米表示之)。三、 工具与材料调墨刀、取墨器、玻璃板、清洗剂、棉布四、 实验仪器1、流动度测定仪 由质量为200g五等砝码一个;玻璃两片;金属固定盘一个组成。2、透明度量尺3、计时器五、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六、 检验步骤4、 油墨试样及流动度测定仪应事先至于恒温室内保温20min。5、 用调墨刀取油墨试样2ml,在玻璃板上调动15次(往返为一次)。用吸墨管吸取试样0.1ml,将管口及周围余墨刮去,使试样与管口齐平,管内油墨不得含有气泡。6、 将吸墨管内油墨挤出,用调墨刀把墨刮置于金属固定盘内的玻璃片中心,并将吸墨管芯的余墨刮掉,抹在玻璃片的中心。7、 将上玻璃片放在金属固定盘内的玻璃上,使中间有墨部分重叠,立即压上砝码,开始计时(注意金属固定盘保持水平)。8、 15min时移去砝码,用透明度量尺测量有墨圆体直径,交叉测量两次。9、 清洗平板流动度测定仪的玻璃片、吸墨管,擦拭干净。10、 重复第25步测定其他类型油墨的流动度。11、 在原墨中加入0.1ml、0.5ml调墨油,依次重复第25步测定加入调墨油后的流动度。12、 记录测定数据。13、 清洗所有接触有油墨的器具。七、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交叉测量之平均值为流动度数据。如交叉测量相差大于等于2mm,则试验必须重做。比较所测的数据,得出结论。实验八 500系列光谱密度计使用一、实验目的了解光谱密度计的基本菜单,了解光谱密度计的主要按键操作;掌握光谱密度计的校准、印刷品油墨密度值的测量、印刷品油墨色彩值的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二、实验仪器500系列光谱密度计、印刷品样本三、实验条件标准光源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500系列光谱密度仪仪表说明及特点上翻键下翻键主菜单键图形显示取消键电源输入I/O口仪器底座回车键目标窗图4-1 500系列光谱密度仪仪表说明(1)主菜单仪表通电后,主屏幕显现,屏幕的左侧列出所有功能,当主菜单名称变亮其右侧列出仪表信息,当某一功能变亮则列出特定的可选信息。(2)按键下翻键 将光条(可逆视频终端)移动到下一个选项;上翻键 功能与下翻键同,只是将光条上移;回车键 选择强光选项;取消键 仪表屏幕回到上一层菜单;主菜单键 将仪表屏幕恢复为主菜单,是任何功能的快速退出键;2、500 系列光谱密度仪的快速校准每天对仪表进行校准可确保最佳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在正常情况下,至少每天校准一次。须知:每个白色校准参考都有一套特定的反射值,仅当反射值与校对仪表存储值相符时使用校准参考,应确保参考底部序列号与仪表底部序列号相符。校准步骤:(1) 使用前要保证校准参考是干净的。用干燥的脱脂棉布仔细清洁参考和白色陶瓷盘,避免使用任何溶剂或清洁剂;(2) 按上翻或下翻键到“校准”,按回车键进入白色校准功能;(3) 将仪表置于校准参考上,仪表与白色陶瓷盘中心的目标窗紧密接合; (4) 将仪表压回底座,保持静止不动直到用户对话框显示校准完成;(5) 将校准参考储存在干燥,无尘之处,避免直接日照。3、仪表的完全校准 除了常规的白色校准外,500系列仪表偶尔需要黑色校准,如环境温度变化或仪表复位时。校准步骤:(1)使用前要保证校准参考是干净的。用干燥的脱脂棉布仔细清洁参考和白色陶瓷盘,避免使用任何溶剂或清洁剂;(2)按上翻或下翻键到“配置”,然后按回车键; (3)按上翻或下翻键到“校准选项”:24小时,然后按回车键;(4)完全校准应该已经选中,按回车;(5)将仪表置于校准参考上,仪表与白色陶瓷盘中心的目标窗紧密接合。将仪表压低回底座,保持静止不动直到用户对话框显示校准完成,仪表会提示操作两次。(6)将三角形的塑料片安装在仪表背部,电源和通信口底下,旋转此塑料片,可使仪表底座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