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放射专篇(初稿).doc_第1页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放射专篇(初稿).doc_第2页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放射专篇(初稿).doc_第3页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放射专篇(初稿).doc_第4页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放射专篇(初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专篇12.1 概述12.1.1评价目的本报告书涉及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四个X射线探伤室工程建设项目(己建好)。根据工艺要求,成品钢管需要通过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验是否合格,为了确保放射性X射线探伤系统的的正常运行,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要求,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运行,建设项目竣工后,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现状评价。现受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委托,特对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相关的X射线探伤室部分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12.1.2评价范围结合本项目特点将主要对以下部分进行评价:1.项目设置X射线探伤室4个(其中1号探伤室含一个拍片探伤室及一个实时成像探伤室,两者有部墙体是共墙),本项目设置X放射探伤机8台(其中一台备用),评价范围为相关放射性仪表所在场所;2.从事上述放射性料位仪相关操作的工作人员;3.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制定的辐射安全防护、职业健康管理和应急响应等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技术管理程序等。12.1.3评价内容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有辐射源项介绍、辐射源对工作人员操作部位及场所四周围X射线辐射水平的影响;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控制措施;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及其相关档案管理;防护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及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和准备,评价结论和建议等。12.1.4评估依据12.1.4.1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2001年10月27日颁布,2002年5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2003年6月28日颁布,2003年10月1日施行);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9月14曰颁布,2005年12月1日施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7月27日发布并施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2007年6月3日发布,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4.2评价标准(1)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3)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5)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98-2002(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2.1.5评价目标根据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针对本项目具体情况,防护设施要求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开展X射线探伤工作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及剂量限值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为2mSv/a;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为0.25mSv/a;有完整的个人剂量,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措施;制定和建立有效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制定放射事故应急响应处理预案;X射线探伤室周围的泄漏射线控制在2.5Gy/h以下。12.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2.2.1概况项目在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的5个探伤室里分别设置X射线拍片探伤机和X射线实时成像机探伤机,用以分析判断被检测钢管的焊接部分有无裂缝,以保证每一条出厂钢管的质量。12.2.2工程分析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一分厂4#RT房装有两台拍片射线机,编号为9239和8155,3#RT房装有一台X射线实时成像机,编号为A015,3#RT室和4#RT室的控制室夹在两个探伤室中间(见图1)。2#RT房装有一台X射线实时成像机,编号为A017,控制室在探伤室的入口门墙一侧(见图2)。二分厂的1#RT房有两个隔间,其中有部分是共墙,分别设置为X射线拍片探伤室(里面共两台设备,编号为9232和9242)和X射线实时成像室(里面一台设备,编号为A057),拍片探伤室的控制室在出料管门一侧,实时成像探伤室的控制室在入口门墙的一侧。(见图3)。X射线实时成像探伤的工作步骤如下:1查管号 2进管3调整焊缝4关闭铅门5开机检测6翻管7出管。X射线拍片探伤的工作步骤如下:1换铅字码2调整焊缝3打磨贴片位置4贴片5关闭铅门6开机拍片7打开铅门8出管。除了二分厂1#RT房的拍片室,其余探伤室都设有供人员进出的防护铅门,门上都安装了门机连锁装置,工作警示灯。图1图2 图312.3 辐射源项分析本建设项目的放射部分,共配置7台X射线机,分布在5个探伤室中,均采用X射线管球作为辐射源,辐射源被置于铅作为屏蔽材料的防护壳体中。按照X射线发射的方向和窗口范围定向探伤。7台机子中用于实时成像探伤室的共三台(每个探伤室一台),用于检测钢管中部的裂缝,型号都是XYD-225,最大容量225KV,10mA,其中3#RT房和2#RT房主射束方向打向后墙,1#RT房的实时探伤室主射束打向顶盖。其它4台探伤机用于两个拍片探伤室中(每个探伤室两台),用于检测钢管两端的裂缝,型号是XXG-3005,最大容量300KV,5MA,其中4#RT房的探伤室主射束打向后墙,1#RT房的拍片探伤室主射束打向地下。所有7台探伤仪生产商都是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该厂有放射仪器生产许可证。12.4 防护措施评价12.4.1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分区3#RT房、2#RT房及1#RT房的实时探伤室部分的探伤仪均安装在实时成像探伤室中部的位置,见图1,图2,图3中实时探伤成像室的红点位置。4#RT房和1#RT房的拍片探伤部分的探伤仪一台安装在拍片探伤室的中部位置,一台安装在出料管口附近位置。详见图1,图3的拍片探伤室红点位置。建设项目的放射部分对探伤室附近地域,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中,关于探伤室场所和相应的泄漏射线控制量的规定,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以尽量减少射线造成的影响。12.4.2 屏蔽防护设施工业X射线探伤仪运行过程中会发射不同能量的X射线,将对人体造成外照射损害,为此必须将放射源放置于具有良好屏蔽防护效果的专业探伤室内,对于本建设项目的放射部分(即探伤室)使用的600毫米厚的混凝土进行屏蔽,在人员出入门及出入料管门上加装铅板进行防护。在机子所在位置的主射束方向上,除4#探伤室外,均在探伤室内部加装了相当的铅板进行防护。12.4.3辐射安全控制12.4.3.1放射源的安全控制本建设项目放射部分的探伤仪运行过程采取以下辐射安全控制措施;(1)探伤室内装有摄像头,探伤室操作人员在开机时,可通过控制室内的视频实时监控探伤室内有无停留人员。(2)探伤仪进入开机准备后,探伤室各门均缓缓关闭,相关工作警示灯开始闪动。(3)所有探伤室均设有“门机联锁”装置,可防止探伤室未关门时有人启动探伤仪进行作业,即可防止探伤室工作期间有人误闯。(4)探伤仪运行异常可立即在主控台发现,并及时得到处理。(5)在射线发射定向窗口部位,设置闸阀启闭,只有当探伤仪处于运行状态时,射线发射定向窗口部位的闸阀才处于开启部位,否则闸阀一直处于关闭部位。12.4.4核实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经对现场检测检查及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得到以下结果:(1)核查由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表明,放射源均有编号;(2)经核查由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表明,所有七台探伤仪均有相应的合格标志;(3)经对各探伤仪及相应探伤室的工作现场核查,确认均有明显放射性标识。安装有相应的门机联锁装置。有部分探伤门口未安装相应的工作指示灯或工作指示灯损坏。12.4.5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公司已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了3套放射防护用品,每一套防护用品均包括铅衣、铅眼镜、铅围脖及铅手套,同时还购置有1台 X、射线放射仪,每月监测标准中要求的相应各点空气比释动能率一次,均未出现超标情况。12.4.6检修、维修状态的防护措施公司未设定专人对探伤仪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维修,如有问题时,一般由仪器厂家上门提供相应的服务。12.5 辐射监测与评价工程建设项目放射部分竣工后,开展了对该建设项目放射部分的辐射防护现状评价工作。防护评价工作委托深圳市天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主要针对该工程项目中探伤室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进行检测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当各探伤仪正常运行时,在探伤室相关的各参考点处,采用经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的451P型X、剂量仪(监测仪器相关技术参数如下列表12-4所列)在探伤室外围30厘米处进行X射线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如表12-5所列)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规定,如表12-6所列限值,对建设项目防护效果作出评估。表12-4监测仪器部分相关参数仪器名称X、剂量率仪仪器型号451P制造厂商FLUKE时间响应05Sv/h 5s、050Sv/h 2s、0500Sv/h 1.8s、05 mSv/h 1.8s、050mSv/h 1.8s量 程050mSv/h检定证书编号:2010H00-20-012001(有效期:2011年11月06 日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表12-5放射源使用场所外照射剂量率检测结果1、二分厂1#RT探伤室(拍片探伤)外墙周围30厘米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条件采样点位置项目名称检测结果(Gy/h)接触限值(Gy/h)单项结论200KV10mA探伤室前墙(入料管门)30厘米处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入料管门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后墙(出料管门)30厘米处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出料管门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左墙30厘米处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天车人行道位(项盖正上方3米)X射线漏射线0.19-符合天车岗位(顶盖侧上方10米)X射线漏射线0.17-符合探伤室操作位X射线漏射线0.10-符合2、二分厂1#RT探伤室(实时成像探伤部分)外墙周围30厘米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条件采样点位置项目名称检测结果(Gy/h)接触限值(Gy/h)单项结论150KV5mA探伤室前墙(人员入口门墙)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人员出入口门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后墙(共墙部分未测)X射线漏射线0.27 2.5符合探伤室右墙(入料门墙)X射线漏射线0.272.5符合探伤室入料门X射线漏射线0.262.5符合探伤室左墙(出料门墙)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出料门X射线漏射线0.262.5符合天车人行道位(项盖正上方3米)X射线漏射线0.17-符合天车岗位(顶盖侧上方7米)X射线漏射线0.15-符合探伤室操作位X射线漏射线0.14-符合3、一分厂2#RT探伤室(实时成像探伤)外墙周围30厘米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条件采样点位置项目名称检测结果(Gy/h)接触限值(Gy/h)单项结论100KV5mA探伤室前墙(人员入口门墙)X射线漏射线0.212.5符合探伤室人员出入口门X射线漏射线0.19 2.5符合探伤室后墙X射线漏射线0.262.5符合探伤室右墙(出入料门墙)X射线漏射线0.222.5符合探伤室出入料门X射线漏射线0.202.5符合探伤室左墙X射线漏射线0.202.5符合探伤室操作位X射线漏射线0.14-符合4、一分厂3#RT探伤室(实时成像探伤)外墙周围30厘米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条件采样点位置项目名称检测结果(Gy/h)接触限值(Gy/h)单项结论150KV5mA探伤室前墙(人员入口门墙)X射线漏射线0.262.5符合探伤室人员出入口门X射线漏射线0.20 2.5 符合探伤室后墙X射线漏射线0.302.5符合探伤室右墙(出入料门墙)X射线漏射线0.212.5符合探伤室出入料门X射线漏射线0.212.5符合探伤室左墙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顶盖X射线漏射线0.252.5符合探伤室操作位X射线漏射线0.13-符合5、一分厂4#RT探伤室(拍片成像探伤)外墙周围30厘米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条件采样点位置项目名称检测结果(Gy/h)接触限值(Gy/h)单项结论200KV5mA探伤室前墙(人员入口门墙)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人员出入口门X射线漏射线0.20 2.5符合探伤室后墙X射线漏射线0.492.5符合探伤室右墙(出料门墙)X射线漏射线0.262.5符合探伤室出料门X射线漏射线0.242.5符合探伤室左墙(入料门墙)X射线漏射线0.262.5符合探伤室入料门X射线漏射线0.232.5符合探伤室顶盖X射线漏射线0.312.5符合探伤室操作位X射线漏射线0.14-符合注:1.以上数据均引自检测报告 XXXXXX;表12-6检测仪表的使用场所和相应的泄漏射线控制量X射线探伤室正常工作下的监测位置限值墙外围30厘米处2.5Gy/h门,观察窗外表面30厘米处2.5Gy/h探伤工作操作位2msv/a 探伤室周围岗位0.25msv/a由表12-5所列监测结果数据,对照表12-6所列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仪表的使用场所和相应的泄漏射线控制值表明所有参考点所在部位处的外照射剂量率,均低于相关限值,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可对探伤室操作工、探伤室项上的天车工及周围的其它工位操作人员可能接受的剂量进行估算。按每天8小时计,以上工位一年可能接受的剂量不超过0.1mSv。其中X射线实时成像探伤岗位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三班,每班3人。步骤如下:1查管号 2进管3调整焊缝4关闭铅门5开机检测6翻管7出管。每天8小时工作X射线拍片探伤岗位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三班,每班2人,工作步骤如下:1换铅字码2调整焊缝3打磨贴片位置4贴片5关闭铅门6开机拍片7打开铅门8出管。以上操作均为自动化操作,员工只需呆在控制室操作仪器即可,以每天8小时计(实际每天每班开机4小时),一年内可能接受的剂量远远小于0.1mSv。而其它岗位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达探伤室周围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探伤室操作工,因此其一年可能接受的剂量也不会超过0.1mSv。由此可见,对本建设项目的放射部分而言各类人员可能接受剂量均将低于本评价报告书确定的剂量管理目标值。12.6辐射危害综合评价本工程建设项目的放射部分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产品出厂检测需要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裂缝,有利于监控产品质量,保证出厂的每一条钢管都是合格产品。但因探伤仪工作时会不断发射X射线,会对人员造成外照射影响,引起放射损伤。电离辐射对人体作用所致生物效应包括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两类,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的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明显的有害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生育障碍等。12.6.1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辐射危害X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由体外照射引起的,本项目主要采用铅挡板和专用探伤室对放射源发出的X射线进行屏蔽防护。根据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专用探伤室的水泥墙体达到了良好的屏蔽防护效果。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本工程项目放射部分的放射屏蔽防护设施是按放射源能量及剂量大小,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的泄漏辐射剂量限制量为依据,并按偏保守的原则进行设计的。因此,当探伤放射仪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人员可能接受的剂量都不会超过探伤仪操作人员的剂量限制值。12.6.2异常和事故情况下的辐射危害当探伤室相关设备运行过程中,因技术原因发生故障时会影响探伤室检测的自动化控制,会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只要门机联锁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探伤室水泥墙没有损坏,一般不会对探伤室周围工作人员造成放射影响,不会导致对人员的直接损伤。如若因管理失误,特别是在设备运行期间,如人员误入探伤室或吊车运输物质(钢板或钢管)过程中砸坏探伤室,则将会造成严重后果。部分人员可能受到放射性损伤。相关人员由此受到的损伤严重程度与其所受照射剂量直接有关。为此,必须对相关人员及时作出剂量估算,对受超剂量照射人员应由专门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及时诊治。12.7 应急准备与响应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已制定了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1、 发生放射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放射事故发生时(如火灾),立即切断电源,暂停产生放射危害。2、发生或者发现放射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3、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当讯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冶疗,同时对射线装置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4、应急控制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讯速开展维修与检测。(2)对可能受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急救措施,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学救冶及处理措施。(3)机器尚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开机工作。5、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必须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6、探伤仪被盗事故应急方案:如发现探伤仪被盗后,立即向第一责任人报告,在向公司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并于2小时内向当地公安局“110”、环保部门“12369”和卫生部门“96301”报告。公司应急小组于2小时内赶到现场,保护现场并着手调查第一手材料,配合公安等部门进行侦破工作。12.8 辐射防护管理12.8.1 辐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成立辐射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公司的放射安全防护的自主管理工作。12.8.2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实施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辐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防止潜在照射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该公司就核技术应用工作已制定了射线装置防护管理规定,规定包含以下规章制度及预案:(1)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2)射线装置安全操作规程;(3)个人剂量计佩戴和管理须知;(4)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公司制定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切实可行。12.8.3职业人员健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公司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法律法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上岗。1 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与本项目相关的放射工作人员含拍片探伤操作工,实时成像探伤操作工共50多人,放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由卫生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己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个人剂量管理公司根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已对本项目相关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3个月。职业健康检查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后定期(两次检查间隔不超过2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公司已于2010年12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在岗期间放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单位为宁波市第一医院。检查结果均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个人剂量、健康监护和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分别建立个人剂量、健康监护和教育培训的档案。个人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