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doc_第1页
《莫高窟》.doc_第2页
《莫高窟》.doc_第3页
《莫高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 激发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 教材分析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前接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视频和图片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莫高窟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莫高窟的图片,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 教学方法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请看视频:百度视频:/v/b/42307579-1854154972.html,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二、品析彩塑1合作交流:同学们,读课文你们知道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今天我们就看看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介绍了这些景物。(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3)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出示课件【百度文库:/view/8b3de907eff9aef8941e060e.html】(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百度文库:/view/8b3de907eff9aef8941e060e.html】(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学生评价,指导朗读)(5)【百度文库:/view/8b3de907eff9aef8941e060e.html】(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6)小结学法。找中心句 读文质疑 品读背诵3、学习第3自然段(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2)讨论合作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合作交流讨论的结果。)(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指名朗读,说说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老师请你欣赏宏伟瑰丽的壁画。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壁画图。 文中用一个特殊的句式写出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这种写法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改为“有有有还有”句子。【百度文库:/view/8b3de907eff9aef8941e060e.html】(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想象一下:这么美的飞天该有多少有人来欣赏啊!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前来参观的有人吗?(4)引读背诵。4、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3)指导朗读、背诵。5、学习课文第三段(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3)指导朗读。6、学习课文第一段。(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2)【百度文库/view/8120a8492b160b4e767fcf86.html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四、现在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2、练习、展示、评议。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百度百科:】/view/15125.htm【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4%AA%B8%DF%BF%DF六、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合作交流、情感合作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激发想象,感悟品味。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