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间疗法的足底按摩技术.doc_第1页
作为民间疗法的足底按摩技术.doc_第2页
作为民间疗法的足底按摩技术.doc_第3页
作为民间疗法的足底按摩技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为民间疗法的足底按摩技术已经流行几十年了。目前,这种保健按摩的方法正日益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但是,这种按摩的理论却一直为神经反射学说所独占。虽然每一本足底按摩的书籍都会提到中医的十二经脉与足底有联系,但是其中并没有介绍相关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操作技术。因此,欲将足底按摩归入中医领域就有些牵强。可是正当各种理疗方法努力向中医(经络穴位)靠拢之时,我们也不好将足底按摩推出中医之外。为了确立足底按摩的中医地位,我进行了一年多的十二经脉通足底部的经络感传研究。虽然只是个人的经络感传结果,但希望能以此来抛砖引玉,为有兴趣的学者提供一点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也为临床提供一点治疗的依据。 一、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的足底穴位图 附图是我所作的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足底穴位图。图中的椭圆点就是十二经脉感传到达足底并扩散成穴位的部位(实际范围比图中还要大一些)。其中肺经和心经的足底感传范围还要向前方扩散一段。感觉的性质一般是麻和胀。图中用不同的颜色和形式表示不同的经络。 二、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中足底穴位的命名 为了方便的使用和称呼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中发现的足底穴位,我们用以下方法命名: 1)总体称之为“十二经脉足底穴位”,或简称为“经足穴”。 2)各穴称之为“某经足底穴位”,或简称之为“某(经)足穴”。具体名称是:脾足穴、肝足穴、肾足穴、心足穴、肺足穴、心包足穴、小肠足穴、三焦足穴、大肠足穴、胃足穴、膀胱足穴、胆足穴。 3)足底穴延长线的命名有:心足线、肺足2线(肺足穴通2趾根联线)、肺足3线、肺足4线。相应的线端则称之为2趾根、3趾根和4趾根。 三、经足穴在足底的分布规律 仔细观察附图后,我们就会发现经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如下: 1)手足经络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各有区域。如从后外1/5 处向前内2/5 处画一条斜线,则线内下方为手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线外上方为足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 2)阴阳经络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各有区域。如从后内1/10 向小趾尖画一斜线,则线内上方为阴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线外后方为阳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 3)足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与相应足六经的某些经典穴位接近或重叠。如:脾足穴与脾经的太白接近;肝足穴与肝经的太冲接近;肾足穴与肾经的涌泉重叠;胆足穴与胆经的足临泣接近;膀胱足穴与膀胱经的京门接近;胃足穴与胃经的冲阳接近。 四、经络感传的方法 全息穴的经络感传方法与传统的经络感传方法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1)需要找到经络感传高度敏感人。 2)入静后将需要探知的部位(如足底)完全放松,集中精力体验需要探知的部位。 3)从需要探知部位的远端刺激十二经脉,刺激的手法要轻,可用内气催促气行经脉。 4)需要反复多次以求得到稳定的感传线路。 五、十二经通达足底的具体路径 足六经通达足底的具体路径比较简单,具体如下: 1)脾经通过太白穴向下扩散至脾足穴。 2)肝经通过太冲学向下扩散至肝足穴。 3)肾经的涌泉穴与肾足穴重叠。 4)胆经通过足临泣穴向下扩散至胆足穴。 5)膀胱经通过京门穴向下扩散至膀胱足穴。 6)胃经从冲阳穴向外下方发出一条分支到胃足穴。 手六经没有通达足底的直接通路,它们是借用足六经的通路来到达足底的。具体如下: 1)心经的感传经心脏至肝经,再下行至中封穴,再从足内侧向前下行到足底的心足穴。感传再向前行进约两寸。 2)肺经的感传经中府穴进入胸腔,下行过膈肌到达结肠,沿结肠下行,从腹股沟出盆腔,经脾经的冲门穴沿脾经下行,经商丘穴到达足底的肺足穴。从肺足穴发出三条分支到达2、3、4足趾根部。 3)心包经的感传从天泉穴,经前胸上部内表面到达肾经的俞府穴,经肾经下行至照海穴,再沿足内侧下行至足底的心包足穴。 4)大肠经的感传经肩髃穴内行,从缺盆进入胸腔,沿乳中线下行,过膈肌后进入大肠,经腹股沟出盆腔,再经气冲穴进入胃经,下行到达踝部,经解溪穴从足外侧到达足底的大肠足穴。 5)三焦经的感传经肩髎穴通过前后腋皱襞进入胆经,经胆经下行至丘墟穴,向外、后、下绕至足底部的三焦足穴。 6)小肠经的感传经臑俞穴横行至心俞穴,再沿膀胱经下行至昆仑穴,再向下、向后、向内行至足底部,到达小肠足穴。 六、十二经足底穴的应用 知道了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的足底穴位后,我们就可以将系统的中医理论用于足底按摩了。具体内容如下: 1)用于十二经络的诊断 如果某足穴局部发凉,皮肤枯萎,肌肉瘦削,按之酸痛,为相应的经络偏虚,同时也应具有该经络偏虚的其他症状。 如果某足穴局部发热,皮肤色红,肌肉厚实,按之胀痛,为相应的经络偏实,同时也应具有该经络偏实的其他症状。 2)用于十二经络的治疗 如果某经络偏实,可以应用相应经络的某足穴按压以泻其经气;如果某经络偏虚,可以应用相应经络的某足穴揉摩以补其经络的经气。 3)用于治疗足底部的疾病 如果足底部发生了病变,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判断所病经络,并在该经的其他部位选穴治疗。 4)应用举例 民间疗法中有一种用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