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_第1页
环境管理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_第2页
环境管理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_第3页
环境管理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_第4页
环境管理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台风 暴雨 洪涝 干旱 冰雹 大雾 3 目录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影响识别第四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第五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 第一节概述 一 大气环境污染所谓大气污染 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 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 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 扩散的能力 使大气质量恶化 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5 二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 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大气的自净过程 以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情况 6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是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 通过调查 预测等手段 分析 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生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 污染源设置 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7 四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大气流场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各种季节期间气候 气象的特征 规律以及主要气象参数与结构变化 其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效应 自然净化能力比较大 可以采用高烟囱排放或尽可能将污染源设置在远离人口密集或环境敏感的地区 8 为了调查或探测大气的运动规律 必将增加评价工作的难度和周期 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 如逆温层出现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限度 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风险事件及其影响程度与概率 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的大气污染混沌状态及其临界风险与敏感区 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9 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熟悉各等级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10 一 大气环境现有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区及界外区域已设有常规大气监测点 应尽可能收集和充分利用这些点的例行监测资料 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 超标值 变化趋势等 例行监测资料的价值在于能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 反映出评价地区大气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规律 11 二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 监测项目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 2 监测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标准方法进行 3 监测布点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布点 一级评价项目 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 三级评价项目 可布置1 3个点进行监测 12 4 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两期 夏季 冬季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 必要时也应作二期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 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天有效数据 每天不少于6次 北京时间02 07 10 14 16 19时 其中10 16时两次可按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 对二 三级评价项目 全期至少监测5天 每天至少4次 北京时间02 07 14 19时 少数监测点02时实施确有困难者可酌情取消 13 二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常采用大气指数法 包括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 1 单项指数法单项指数法 又成单项质量指数 但因子指数单元法 是目前国内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采用的主要方法 Ii Ci C0i 14 2 综合指数法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环境空气质量 其优点是将环境空气中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为单一地数值来表征空气质量装空与空气污染地程度 其结果避开了繁复地专业术语 简明直观 使用方便 更适用于分级表示环境空气质量 且更易于被非专业人士理解与接受 15 3 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目的 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为污染源的治理或制订治理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为统一不同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比较尺度 常采用等标污染负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其他参数进行评价 16 1 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ij oi Qij式中 Pij 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3 s ij 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mg m3 oi 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mg m3 Qij 第j种污染源中含有第i种污染物的介质排放流量 m3 s 17 若第j个污染源共有n种污染物参与评价 则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若评价区共有m个污染源含有第i种污染物 则该污染物在评价区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18 2 等标污染负荷比 为了确定污染物和污染源对环境的贡献 引入污染负荷比 在第j个污染源中 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j无量纲 它是一个确定污染源内各种污染物排序的参数 Kij最大者就是最主要的污染物 19 评价区内 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 式中 P 评价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Kj 无量纲 它可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源的排序 Kj值最大者为最主要污染源 20 实例 评价标准 CSO2 0 15 CNOx 0 1 CTSP 0 3 21 等标污染负荷 22 等标污染负荷的缺陷 容易造成一些毒性大 在环境中易于积累的污染物排不到主要污染物中去 在通过计算后 还应作全面考虑和分析 最后确定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3 第三节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识别 一 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识别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大致可划分 1 按影响时段划分通常以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来划分 1 建设阶段影响 指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 运行阶段影响 指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和使用期间产生的影响 3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指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后仍继续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4 2 按影响方式划分 1 直接影响 污染物通过大气环境产生的直接因果关系 2 间接影响 污染物通过大气环境产生的间接因果关系 二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随建设类型 性质和规模而变化 不同生产性质的工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 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能源工业 交通运输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制浆和造纸工业等 25 1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包括高速公路 隧道 高架快速道路 机场 航道 港口 码头的建设等 其中对大气产生影响比较显著的有高速公路建设 城市高架快速路的建设和机场建设 在识别交通运输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要注意几个特殊性 1 汽车尾气污染的特殊性 汽车排气量虽小 但汽车数量多 尾气成分复杂 2 汽车尾气排气口高度接近与人的呼吸高度 在一定范围内 污染物的地面浓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6 3 汽车的体积小 流动性大 汽车尾气污染具有流动性 不确定性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分为建设阶段与建成阶段 建设期间 大量的土地裸露 并且由于车辆的运输与开挖引起很大的扰动 车辆的尾气排放和地面扬尘是主要影响因素 公路建成阶段 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 机动车辆往复行驶 排放废气 公路成为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线污染源 27 2 能源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识别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能源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等开发利用 火力发电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火力发电厂建成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煤炭燃烧后的排放 因此 煤炭的种类和排放的条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不同的排放方式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产生作用 28 1 排放量都大 以120 104kW的发电机组为例 锅炉蒸发量为4000t h 耗煤量为660t h 若煤的含硫量0 49 则排二氧化硫约为5 3t h 2 一般都以高架点源的形式排放污染物 为提高扩散能力 根据发电容量和当地的地质和气象条件烟囱高度从60m到240m 3 影响范围大 由于高架点源排放 虽然污染物被稀释扩散 但影响的范围大 有时会造成跨区域的影响 如酸雨的形成及其造成的影响 29 3 矿业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矿业建设对大气的环境影响识别 主要是对煤矿工程建设项目与金属矿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分析 开采过程中的影响识别是矿业建设项目的重点 矿山开采的方式不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在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常用炸药爆破 露天矿山的爆破产生的粉尘气体可飘浮10 12km远 特大型矿山在数公里直径范围内降落的粉尘达数百吨 煤矿的粉尘中含有1 12 的硫份时 在空气中氧化遇水能产生酸性降水 矿区的公路可能对公路两侧的土地造成矿尘污染 由于运输车辆的运行 矿石的散落 矿尘随风迁移 对周围的居民和农田造成严重影响 30 第四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教学任务 1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判别方法 2 熟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 31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划分评价等级是为了确定适当的评价工作量 以便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节约经费和缩短时间 32 1 评价工作的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T2 2 19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的规定 评价工作的分级要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 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 二 三级 33 2 等标排放量的确定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 选择1 3个主要污染物 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i 下标i为第i个污染物 Pi的定义为 5 1 式中Pi 等标排放量 m3 h Qi 单位时间排放量 t h C0i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mg m3 掌握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34 划分大气评价工作等级时 Coi取值 1 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和 关于发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修改单的通知 中各污染物一小时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 2 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 可以参照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 79 中的相应值选用 3 如有地方标准 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地方标准为国家标准的补充 4 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 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 但应作出说明 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 35 36 37 38 3 项目周围地形特征划分 等级调整说明 项目的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总投资和产值 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 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 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 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39 其他说明 40 41 例5 1 某拟建厂位于丘陵地带 新增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一组燃煤是一组燃煤锅炉 日耗煤720t 约80 90MW机组 煤炭含硫量为0 8 试确定其评价等级 42 解 1 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每小时燃煤量 720t 24h 30t h每小时燃硫量 30t h 0 008 0 24t h每小时SO2排放量 因为32 64 1 2 所以Q 0 24t h 2 0 48t h 43 2 计算判别参数GB3095中SO2的1小时评价质量浓度限值 二级标准 为0 5mg m3 则Pi Q C0 109 0 48 0 5 109 9 6 108Pi 2 5 108 因为其复杂地形 故应按二级评价 44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 总投资和产值 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 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 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 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 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 如果Pi 2 5 107 其评价内容可按下述有关规定进一步从简 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45 二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46 47 二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 根据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评价范围 对于一 二 三级评价项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 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 20km 10 14km 4 6km 平原取上限 复杂地形取下限 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 二级项目 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48 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 对于地形 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 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 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 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 5倍 49 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 包括大中城区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 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 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 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护敏感区 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50 此外 核设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以该设施为中心 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 51 例5 2 位于大城市工业区内某工程 经初步工程分析 除尘脱硫后的SO2排放量为40kg h NOx排放量为500kg h TSP排放量为20kg h 请问该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多少 并确定其评价范围 52 分析提示 Qso2 40kg h Cso2 0 5mg m3 则Pso2 8 107m3 h QNOx 500kg h CNO2 0 15mg m3 则PNO2 4 3 109m3 h QTSP 20kg h CTSP 0 3mg m3 则PTSP 6 7 107m3 h 53 答 由于该工程位于大城市工业区内 属于复杂地形 根据计算结果Pmax 2 5 109m3 h 所以该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由于是复杂地形 取一级评价范围的下限 即评价范围为16km 16km 54 第五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一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了解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污染分担率 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 从景观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敏感对象上 预测和评估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影响及出现的频率与风险程度 寻求最佳预防对策方案 55 二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1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主要内容 1 一次 30min 和24小时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2 不利气条件下 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 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 风速 稳定度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