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doc_第1页
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doc_第2页
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doc_第3页
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 朱雪利文人物一:近20年的保险从业经历,曾任某寿险分公司总经理。买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好办法投保自述:我认为保险主要是寻求保障,所以我买的保险主要是为了转嫁风险、寻求保障。我于1991年参加工作,1995年买了平生第一份保单,这是一份兼有养老和生死两全的保险。我每年交500元保费,交满20年,60周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500元的养老金。这是高利率的保单,现在已经没有了。到了1997年,我又追加了养老险,这样我60周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就增加到了2500元。2003年,我又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这个产品我买了10万元的保额,年缴保费3000多元。如果我万一得了相关重大疾病,一旦确诊,就可以拿到大部分钱作为医疗费,而不是要等到医疗费用实际发生以后再去报销。这样可以减轻治病时的经济压力。2004年,为了转嫁意外伤害和死亡的风险,我购买了一份20年的定期寿险产品,并附加了医疗和伤残。在这20年内,万一身故,我的家人就可以拿到50万元的赔偿金。目前,我个人的总保额已将近100万元,对于目前拥有的保险种类我觉得已经基本齐全,但在保额方面以后仍有可能追加。我认为买保险需要早规划早安排,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不断追加,以便更好地转嫁风险。保险建议:沿海地区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比较高,但同时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这样的人群更加需要购买保险。保险的根本功能是保障,所以我们应当把保险看作是转嫁风险的好办法和一种理财工具。人物二:某寿险分公司副总、高级会计师保障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追加投保自述:事实上,我从事保险的时间并不长,2001年初才进入这个行业。在进入这个行业前,也碰到有保险代理人来推销保险产品。因为那位业务员推销的是当时热销的新型投资产品,我认为这个产品有一定风险,所以就没有买。一般来说,很多人买的第一份保险可能是意外险,目前公司已经给我投了40万元的团体意外险,但凡是公务出差还必定会再买航空险、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增加保障。我真正给自己买的其实只有一张保单。那是2005年10月,我们公司推出一款大病保险,当时我给自己保了20万元,同时也给夫人保了20万元,受益人都是儿子。虽然我们都有社会医疗的保障,但是万一生了大病,社保的补偿远远不够用。如果我健健康康活到80周岁,还可以拿回所有本金并有少量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笔投入还是可以收回的。眼下我们家的保障并没有完全保足,主要是目前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养老险种。相比之下,购买时间可以再提早一些。我觉得一个人在30岁左右成家立业后就应该考虑买养老险,年纪太轻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年纪太大就有点不划算。今后,我的投保计划主要是给15岁的儿子增加保障,如为他准备大学教育金和婚嫁金等。保险心得:一般来说,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每年的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20,保险保障达到年收入的20倍左右。目前我和夫人总的年缴保费为1.2万元,不足年收入的20,我们两人的保障也没有达到年收入的20倍。但是我认为上面这个准则只是普遍原则,具体的家庭要具体分析。比如一些年轻人近期有购房及其他理财计划,那么他在保险上的支出可能也要相应作合理安排。人物三:某寿险分公司副总经理,法学硕士。养老险买得越早越划算投保自述:跟许多人相比,我的保险意识可能强一点,因为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保险。大学毕业才半年,我就买了第一份保险,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200多元。但是,那个时候国内保险业才起步,保险产品很少。我买的第一个保险是一种兼有储蓄和一定保障功能的产品,每月缴20元,连续缴5年,若5年内没有出险就连本带利还给投保人。这个产品对我而言最大的功能倒不是保障,而是强制储蓄。在签下第一张保单过后不久,我又买了一份纯粹的意外保险,大概是100元一年,保额有10万元。虽然那个时候我才刚工作,也没有成家,但是我想万一发生意外,至少有一笔钱留给父母。再后来,随着收入增加,同时市场上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我又陆续买了一些保险,包括养老险和健康险。其中第一份缴费金额比较高的是1996年买的养老险,当时我才26岁。之所以考虑买养老险是因为当时保险公司推出的保单预定利率较高,我觉得很划算。而且养老险的费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轻越便宜。所以,现在回头看看,我26岁那年买这份养老险比现在开始购买要合算很多,并且可以早一些享受到保障。按照1996年的生活水平,我觉得一个月有1000元的养老金已经不错了,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还不到1000元。但是现在来看,1000元还是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在2004年,我又买了一份养老险,年缴7000多元,等到60周岁时可以差不多每个月领1000多元。这样加起来,我退休后每个月除社保外会有固定2000多元的收入了。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未来还可能不断加保。买养老险更多体现了保险储蓄的功能,但我认为保险的真正意义仍在于它的保障功能。2001年,我在杭州市中心买了一套中意的房子,有一部分是按揭的。为免万一,我又为自己买了一份纯粹的保障型产品,保额50万元。加上公司为我投保的以及我后来为自己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我个人的寿险保额已近200万元。此外,我妻子也投保了不少险种,但是我们暂时没有给孩子买保险。我认为对孩子最大的责任就是父母有足够的保障。保险原则:很多人会以保费支出占年收入多少比例来衡量保险是否足够,但是我考虑的是保额与年收入的比例。我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所拥有的保险金额应该是其年收入的5到10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是20万元,那么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应该拥有的保障至少是100万元。万一这个经济支柱发生风险,至少可以保障该家庭在5年内没有经济上的困难。人物四:某寿险分公司副总经理用交通工具险替代航意险投保自述:我是1994年到保险公司工作的,1996年买了第一份保险,那是一份高预定利率的养老险。那个时候我刚结婚,还没有孩子,风险方面的考虑还很少,买那份保险更多的是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考虑。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出现下调的趋势,而保险产品的利率变动要滞后一步,我感觉到这个高预定利率的养老险很划算,就给自己和太太都买了一份,每个月每人缴费100元,缴费20年,60周岁起每人每月可以领1000元。现在周围很多人说错过了投资楼市的机会,其实我们错过的机会很多,保险也是一个。我现在想想,当时要能多买几份养老险就好了。后来我有了孩子,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于是开始有规划地购买保险。1999年,我为自己买了一份纯保障的消费性保险,20万元的保额,受益人是儿子。2003年又给自己投保了大病保险。2002年到2003年,市场上陆续推出一些储蓄型的银保产品,我也购买了一些。这些纯粹是为了合理调整我的理财规划,我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保险也是其中一个篮子。后来,我渐渐意识到1996年买的那些养老保险不够用,退休后两个人每月总共只有2000元。于是我决定再补充一些养老保险。这次我只为太太投保,没有给自己买。一来是给太太买等于给自己买,这笔钱以后是一起花的,二来是因为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万一我比她早走,至少这笔钱她还可以继续领下去。而在选择险种上,我挑了分红型养老险。对于分红的认识,很多人有误区,把它看成是投资功能。其实,分红的作用是应对长期的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就举我自己的例子,1996年的时候,我认为退休后两个人每个月有2000元领已经很知足了,可是现在看来这笔钱还是太少。因为现在2000元能买到的东西和1996年能买到的有很大差别,而这个风险可以通过分红险来解决。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产品,我另外还有很多短期的保险。每年我都会给自己买一些卡式的一年期意外险,尽管如此,我在每次坐飞机前都坚持买5份航意险。每份航意险的保额是20万元,也就是我万一发生意外,光是航意险就可以赔100万元,另外还有定期寿险以及其他意外险的赔付。后来,我们公司推出专门的交通工具险后,我才开始用这个一年期的产品替代每次5份的航意险。投保建议:如果把保险看作是一个同心圆,那么在最里面的是意外、医疗和养老,而在外圈的是理财和资产规划。不同的人群会选择不同层次的保险。一般的工薪阶层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内圈,因为意外、大病和养老的风险对这个人群而言显得更加明显。而一些老板或许对内圈不感兴趣,但是却很需要保险为他们进行资产规划,如资产转移、合理避税等等。人物五:某寿险分公司,从事保险行业27年。买保险只是为了满足需求投保自述:对我来说,买保险是安排幸福生活的一个低成本手段,我希望我未来的生活水平不会因为出现什么变故而下降。比如我2001年的时候买房子,在银行按揭100万元,我就买了超过100万元保额的意外险,目的就是万一我出现意外,我的房子不会因为无力还贷而被银行收回。当我的收入不断上升,我不断追加保额,因为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维持这样的水平所需要准备的风险金也要提高。我买保险的历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刚工作,保险产品相当少。有一种简易人身险,每个月缴费1块钱,连续缴60个月,如果缴费期间出险,可以拿到63元的赔偿金,如果不出险,60个月后也可拿到63元。这个产品相当于现在的储蓄型险种。到了1995年,我才投保了第一份生死两全保险。那个时候我孩子才3岁,我首先给孩子买了这个保险作为教育金。其实,买保险的原理是应该给家庭的经济支柱投保,但是中国的常情却是首先考虑孩子,在这方面我也一样。两年后,我和太太才各自投保了这款保险。后来我和太太又陆续买了养老险和健康险,同时每年定期购买高额的意外险。虽然我的保险已经很多了,但是我依然继续在追加。我发现买保险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市场上有新产品出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新产品恰好符合我的需求,我就会像赶时髦那样购买新产品。比如以前我坐飞机要买航意险,出去旅游要买短期的旅游意外险,但是现在有了一年期的卡式保单,很方便而且也很划算。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那些产品的保障也渐渐觉得不太够。比如很早以前就买了养老险,但是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费用远远高于10年前,所以我必须增加养老险。按照国际惯例,为了保证生活品质不发生大的变动,退休后每年能领到养老金应当是退休前三年平均生活费用的70。 投保心得:我买过上个世纪的那些高预定利率产品,保单的年预定利率接近8,也买过眼下低利率保单,年利率只有2.5。我并不会因为眼下的利率低不划算而不买保险。我认为,买保险是出于实际的需求,买到符合我需求的产品就是合算,买了不符合需求的产品就是不合算。人物六:某寿险分公司总经理助理,15年的保险从业经历。健康险和意外险是首选投保自述:我开始买第一张保单是在1995年,当时刚进入保险行业,对保险的了解还很浅,后来才逐渐明白,我的第一张保单买得并不明智。 因为那张保单的被保险人是我3岁的儿子,那是一份少儿险,主要为儿子储备教育基金和养老金。事实上,买保险的原则应该是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投保,也就是说应该给我自己和老公买保险。因为作为家庭支柱的人可以比喻为“印钞机”,一旦发生不幸,等于中断了家庭经济来源。因此,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者买保险,是为家庭建立第二个经济支柱。无论未来如何改变,都能保证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教育、生活的稳定。其实,即使想为少儿购买保险,除去安排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金外,也应搭配一些保障型少儿险,主要是解决少儿的医疗问题,同时也提供意外保障。一般来说,特别是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保险不宜连子女的“养老”都包办。 在后来的十多年从业经历中,随着工作职务和收入的提升,以及对保险意义的不断深刻领悟,我和先生又陆续购买了多份保险,除了各自拥有一张养老险保单外,基本上都是健康险和意外险的保单。目前,我个人拥有三张健康险保单,总保额超过20万元;我先生的健康保障类险种的保额有10多万元,意外险保额则超过50万元。再加上我们都有社保,基本完成了现阶段的家庭保障。作为保险公司的员工,公司会给员工投保团体保险作为福利,我的意外险就无须自行购买了。至于家中老人,由于年岁已高,适合他们的险种很少,但是他们这一类人群却是处在高风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