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作图法解题例题1 五(1)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同样多。抽去18名男生和26名女生参加合唱队后,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五(1)班原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女生比男生多抽去2618=8名去合唱队,所以,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而这8名同学正好相当于剩下女生人数的2倍,剩下的女生人数有82=4名,原来女生人数是264=30名。例题2 同学们做纸花,做了36朵黄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还多12朵。红花比紫花多几朵?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花比紫花多的朵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36朵,另一部分是12朵,所以,红花比紫花多3612=48朵。例题3 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共植树45棵,如果甲组多植2棵,乙组少植2棵,丙组植的棵数扩大2倍,丁组植树棵数减少一半,那么四个组植的棵数正好相同。原来四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从图中可以看出,把丙组植的棵数看作1份,甲组和乙组共植了这样的4份,丁组也植了这样的4份。因此,我们可以先求出丙组植树的棵数:45(144)=5棵,从而得出甲组植了522=8棵,乙组植了522=12棵,丁组植了54=20棵。例题4 五(1)班全体同学做数学竞赛题,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使及格的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五(1)班有多少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也就是不及格人数减少5人。若不及格人数减少5人,及格人数也减少53=15人,那么及格人数仍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多4人。可事实上及格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15人,反而增加了5人,因此多了(1554)人不我出了(63)倍。所以第地次不及格的人数是(1554)(63)=8人,全班8(16)=56人。例题5 用绳子测井深,把绳了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也就是绳长比井深的3倍还多163=48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也就是绳长比井深的4倍还多44=16分米。把这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便可知道:4816=32分米正好就是井深。因此,绳长是32348=144分米。二、假设法例题1 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分析: 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人币民币中有的是10元的。拿一张5元的换一张10元的,就会多出5元,30元里包含有6个5元,所以,要换6次,即有6张是10元的,有146=8张是5元的例题2 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分析: (1)如果减少2张一元的,那么总张数就是48张,总面值就是114元,这样一元的和二元的张数就同样多了;(2)假设这48张全是5元的,则总值为548=240元,比实际多出了240114=126元,然后进行调整。用2张5元的换一张1元和一张2元的就会减少7元,1267=18次,即换18次。所以,原来二元的有18张,一元的有182=20张,五元的有501820=12张。例题3 五(1)班有51个同学,他们要搬51张课桌椅。规定男生每人搬2张,女生两人搬1张。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分析 : 假设51个全是男生,能搬251=102张课桌椅,比实际搬的多出了10251=51张。用2个男生换成2个女生就少搬3张,513=17,因此这个班有217=34个女同学,有5134=17个男同学。例题4 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分析: 根据“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可以知道,30242520=504元,504元中包含有252个2元,即这批货有252箱。假设18辆都是大汽车,则装货1818=324(箱),比实际箱数多324252=72箱。一辆大汽车换一辆小汽车可少运1812=6箱,72里面有12个6,所以,有12辆小汽车,有1812=6辆大汽车。例题5 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两人各中多少次?分析: 我们可以先算出每人各得多少分。甲得(15216)2=84分,则乙得15284=68分。甲投10次,假设10次都投中就该得1010=100分,而事实只得了84分,少得10084=16分,因为脱靶一次不仅得不到10分还要倒扣6分。因此甲共脱靶16(106)=1次,甲中了101=9次。再用同样的思路可以分析出乙中靶几次。三、用对应法解题例题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分析: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 (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 (2)比较(1)和(2)式,发现两式中荔枝的千克数相等,(2)式比(1)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例题2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分析: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 (1) 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 (2)我们把(1)、(2)两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条件相加还是相减,都不可能求出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因为这里没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可减去。再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把(1)式同时扩大2倍,得到6个足球和8个排球共380元,然后再与(2)式进行比较,发现足球个数相同,而排球多了6个,也就多了380230=150元,也就是6个排球是150元,一个排球为1506=25元,那么一个足球是(190254)3=30元。例题3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下列关系式: 红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21 (1) 蓝气球的个数黄气球的个数=28 (2) 黄气球的个数红气球的个数=29 (3)我们可将(1)(2)(3),即212829=78只,这里包含有2倍红气球的个数、2倍蓝气球的个数和2倍黄气球的个数,由此,可得出三种气球的总只数:782=39只。然后再根据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可求出黄气球的只数:3921=18只;同理可求出红气球的个数是3928=11只,蓝气球的个数是3929=19只。例题4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分析:“72棵不是一班种的”,说明二班和三班共种树72棵;“75棵不是二班种的”,说明一班和三班共种75棵,“73棵不是三班种的”,说明一班和二班共种73棵。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三个班共种多少棵树:(727573)2=110棵。用11072=38棵就是一班种的棵数,11075=35棵就是二班种的棵数,11073=37棵就是三班种的棵数。 例题5 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等式:13李=2苹1桃 (1)4李1苹=1桃 (2)把(2)式代入(1)式得:13李=2苹4李1苹即9李=3苹,即3李=1苹 (3)把(3)式代入(2)式得:4李3李=1桃 即:7李=1桃例题1。如果,那么( )个。解: 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练习1已知,问( )个。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1515(1+)26(元)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2a6(元)练习2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思路导航】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则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米)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12002006(分)12002405(分)12001508(分)12002006(分)小王的平均速度为:4800(6+5+8+6)192(米) 练习3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B两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小王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42千米,那么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思路导航】题中没有男、女孩的人数,我们可以假设女孩有5人,则男孩有6人。总身高:115【5+5(1+)】1265(厘米)由于女孩平均身高是男孩的(1+10),所以5个女孩的身高相当于5(1+10)5.5个男孩的身高,因此男孩的平均身高为: 1265【(1+10)5+6】110(厘米)练习4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一个长方形每边增加10,那么它的周长增加百分之几?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例题5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思路导航】马跑一步的距离不知道,跑3步的时间也不知道,可取具体数值,并不影响解题结果。 设马跑一步为7,则狗跑一步为4,再设马跑3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5步的时间为1,推知狗的速度为20,马的速度为21。那么,20【30(2120)】600(米)练习5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猎人带猎狗去捕猎,发现兔子刚跑出40米,猎狗去追兔子。已知猎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狗跑4步的距离与兔子跑7步的距离相等,求兔再跑多远,猎狗可以追到它?狗和兔同时从A地跑向B地,狗跑3步的距离等于兔跑5步的距离,而狗跑2步的时间等于兔跑3步的时间,狗跑600步到达B地,这时兔还要跑多少步才能到达B地?答案:练1 1、82 、设戊是100厘米高,可推出甲是101厘米高。3、乙仓最多,丙仓最少,设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来各有100吨,可推出这时乙有115吨,丙有90吨。练2 1、设考试总人数为4人,70480340(分)2、设游泳池里原有学生总数是100人。【(100+20)4030】30603、设全年级男生总人数为50人。 三班的男生为:5020(人)二两班的男生,也是一个班的总人数为:502030(人)三班女生为:302010(人)(10+30)(303)练3 1、设一个单程是12千米 122(123+126)4(千米)2、设一个单程为30千米 302(3015+3010)12(千米)3、由于48和42的最小公倍数为336,设一个单程为336千米。 336(33624833642)56(千米)练4 1、设全班共有5人。 (13251382)3128(厘米) 2、设女生有5人,男生有4人,男生的身高为单位“1”,则女生的身高为(1+15) 男:130(4+5)【4+5(1+15)】120(厘米) 女:120(1+15)138(厘米) 3、【(1+10%)414】(14)10 【(1+10)(1+10)11】(1+1)21练5 1、解法一:设兔的步长为1,则狗的步长为,兔跑一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一步的时间为。26(1)144(步) 解法二:设狗的步长为1,则兔的步长就是,设兔跑一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一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一步的时间为。 26(1)144(步)2、设狗的步长为7,则兔的步长为4,再设过跑2步的时间为1,则兔跑3步的时间也为1,推出狗的速度是14,兔的速度是12。 12【40(1412)】240(米)3、设狗的步长为1,狗跑一步的时间也为1。600600100(步)倒推法解题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余下的,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第一天看后还剩下48120页,这120页占全书的1,这本书共有120180页。即 48(1)(1)180(页)练习1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打扫操场,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第二天走了余下的,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乙拿走了余下的,丙拿走这时所剩的,丁拿走最后剩下的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例题2。 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 ,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思路导航】从“还剩500米”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第一天修后还剩500700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全长的,还余下700+100800米,这800米占全长的1,这段路全长8001000米。列式为: 【500(1)+100】(1)1000米练习2 1、一堆煤,上午运走,下午运的比余下的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用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多3公顷,还剩下35公顷,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一批水泥,第一天用去了多1吨,第二天用去了余下少2吨,还剩下16吨,原来这批水泥有多少吨?例题3。有甲、乙两桶油,从甲桶中倒出给乙桶后,又从乙桶中倒出给甲桶,这时两桶油各有24千克,原来甲、乙两个桶中各有多少千克油?【思路导航】从最后的结果出发倒推,甲、乙两桶共有(242)48千克,当乙桶没有倒出给甲桶时,乙桶内有油24(1)30千克,这时甲桶内只有483018千克,而甲桶已倒出给了乙桶,可见甲桶原有的油为18(1)27千克,乙桶原有的油为482721千克。甲:【24224(1)】(1)27(千克) 乙:2422721(千克)练习3小华拿出自己的画片的给小强,小强再从自己现有的画片中拿出给小华,这时两人各有画片12张,原来两人各有画片多少张?甲、乙两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甲拿出给乙后,乙又拿出给甲,这时他们各有90元,他们原来各有多少元?一瓶酒精,第一次倒出,然后倒回瓶中40克,第二次再倒出瓶中酒精的,第三次倒出180克,瓶中好剩下60克,原来瓶中有多少克酒精?例题4: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拿出与乙相同的钱数给乙;第二次乙拿出与丙相同的钱数给丙;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数给甲。这样,甲、乙、丙三人的钱数相等,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钱?【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由最后甲钱数是168356元可推出:第一次甲拿出与乙同样的钱数给乙后,甲剩下的钱是56228元,这28元就是原来甲比乙多的钱数。 1683228元练习4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44人,先从甲班调出与乙班相同的人数给乙班,再从乙班调出与丙班相同的人数到丙班。再从丙班调出与这时甲班相同的人数给甲班,这样,甲、乙、丙三个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比乙班多多少人?甲、乙、丙三个盒子各有若干个小球,从甲盒拿出4个放入乙盒,再从乙盒拿出8个放入丙盒后,三个盒子内的小球个数相等。原来乙盒比丙盒多几个球?甲、乙、丙三个仓库面粉袋数的比是6:9:5,如果从乙仓库拿出400袋平均分给甲、丙两仓库,则甲、乙两个仓库的数量相等。这三个仓库共存面粉多少袋?例题5: 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库运出到乙仓库后,又从乙仓库运出到甲仓库,这时甲、乙两仓库的粮食储量相等。原来甲仓库的粮食是乙仓库的几分之几?【思路导航】解题关键是把两个仓库粮食的和看作“1”,由题意可知,从乙仓库运出到甲仓库,乙仓库最后占两仓库和的。当乙仓库没有往甲仓库运时,乙仓库占两仓库和的几分之几?(1)甲仓库占两仓库和的几分之几?1甲仓库原来占两仓库和的几分之几?(1)原来甲仓库时乙仓库的几分之几?4(94)练习5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库运出到乙仓库后,又从乙仓库运出到甲仓库,这时甲、乙两仓库的粮食储量相等。原来甲仓库的粮食是乙仓库的几分之几?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库运出到乙仓库后,又从乙仓库运出到甲仓库,这时甲、乙两仓库的粮食储量相等。原来甲仓库的粮食是乙仓库的几分之几?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库运出到乙仓库后,又从乙仓库运出到甲仓库,这时乙仓库的粮食是甲仓库的。原来甲仓库的粮食是乙仓库的几分之几?答案:练112(1)(1)56人250(1)(1)1200千米15(1)(1)(1)120个练21 (14+6)(1)(1)42吨【(35+3)(1)+2】(1)117公顷3 【(162)(1)+1】(1)44吨练3小华:【12212(1)】(1)10张 小强:1221014张甲:【90290(1)】(1)75元 乙:90275105元3、 【(60+180)(1)40】(1)750元练41443224人82412个(400+4002)(96)(9+6+5)4000袋练5a:把甲、乙两仓库粮食总吨数看作“1”,先求甲原来占两仓库和的几分之几? 【1(1)】(1) b:原来甲仓库是乙仓库的几分之几?3(83)2、a:【1(1)】(1) b:5(125)3、 a:【1(1)】(1) b“6(196)例1 有一张5元、4张2元和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取出9元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分析: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就可能出现遗漏或重复的取法。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从少到多的顺序,先排5元的,再排2元的,最后排1元的,把可以组成9元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取9元钱共有7种不同的取法。练 习 一1,有足够的2角和5角两种人民币,要拿出5元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2,有2张5元、4张2元、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拿出12元,有几种拿法?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去涂下面的圆,每个圆涂一种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 例2 有1、2、3、4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3张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奇数?分析 要组成的数是奇数,它的个位上应该是1或者3。当个位是1时,把能组成的三位数一一列举出来:321,421,231,431,241,341共6个;同样,个位是3的三位数也是6个,一共能组成62=12个。练 习 二1,用0、1、2、3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2,用3、4、5、6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两张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偶数?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和王老师站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例3 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1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小块?分析:我们把所画直线的条数和分成的块数列成表进行分析: 112310=56(块)练 习 三1,在下面的长方形纸中画出5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块?请你动手画一画。2,请你算一算,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2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块?3,在一个圆形纸片上画三条横着的平行线和三条竖着的平行线,把此圆分成了多少块?例4 有一张长方形的周长是200厘米,且长和宽都是整数。问:当长和宽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当长和宽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小?分析 因为长方形的周长200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宽=100厘米。由于长和宽都是整数,我们可以举例观察。可以看出:当长与宽都是50厘米时,它的面积最大;当长与宽的差最大,即长99厘米,宽1厘米时,面积最小。练 习 四1,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81。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2,有一段竹篱笆全长24米,现把它围成一个四边形,所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3,a、b、c三个数都是自然数,且abc=30。那么abc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例5 从1到400的自然数中,数字“2”出现了多少次?分析:在1400这400个数中,“2”可能出现在个位、十位或百位上。(1)“2”在个位上:2、12、22、92;102、112、122、192;202、212、222、292;302、312、392。共:104=40(次)(2)“2”在十位上:20、21、29;120、121、129;220、221、229;320、321、329。共104=40(次)(3)“2”在百位上:从200到299共100次。所以,数字“2”出现了104100=180(次)。练 习 五1,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数字“1”出现了多少次?2,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完全不含数字“1”的数共有多少个?3,123100,这100个数乘积的末尾有几个连续的0?一般应用题例1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分析与解答: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人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8(人)。例2 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 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8(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5650=6(个)。因此,原计划加工的天数是2886=48(天),实际加工了5048120=1520(个)零件。例3 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 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5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5天,所以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由于甲每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620=120(个)。这120个零件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25-20)=24(个)。乙一共加工了24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2=1200(个)例4 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分析 由于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15天就比原计划的15天多加工6015=900(件),这时已超过计划件数350件,900件中去掉这350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所以,原计划每天加工上衣(900350)(2015)=110(件),原计划加工11020=2200(件)。例5 王师傅原计划每天做6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20个,结果提前5在完成任务。王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分析 按实际做法再做5天,就会超产(6020)5=400(个)。为什么会超产400个呢?是因为每天多生产了20个,400里面有几个20,就是原计划生产几天。40020=20(天),因此,王师傅一共做了6020=1200(个)零件。例1 工程队要铺设一段地下排水管道,用长管子铺需要25根,用短管子铺需要35根。已知这两种管子的长相差2米,这段排水管道长多少米?分析 因为每根长管子比每根短管子长2米,25根长管子就比25根短管子长50米。而这50米就相当于(3525)根短管子的长度。因此,每根短管子的长度就是50(3525)=5(米),这段排水管道的长度应是535=175(米)。例2 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多拿24千克。结帐时,甲和乙都要付给丙24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分析 三人拿同样多的钱买苹果应该分得同样多的苹果。2423=16(千克),也就是丙少拿16千克苹果,所以得到242=48元。每千克苹果是4816=3(元)。例3 甲城有177吨货物要跑一趟运到乙城。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跑一趟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5升。用多少辆大卡车和小卡车来运输时耗油最少?分析 大汽车一次运5吨,耗油10升,平均运1吨货耗油105=2(升);小汽车一次运2吨,耗油5升,平均运1吨货耗油52=2.5(升)。显然,为耗油量最少应该尽可能用大卡车。1775=35(辆)2吨,余下的2吨正好用小卡车运。因此,用35辆大汽车和1辆小汽车运耗油量最少。例4 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北京日报34份,江海晚报30份,电视报22份。那么订江海晚报和电视报的共有多少家?分析 这栋楼共订报纸34+30+22=86(份),因为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所以一共有862=43家。在这43家居民中,有34家订了北京日报,剩下的9家居民一定是订了江海晚报和电视报。例5 一艘轮船发生漏水事故,立即安装两台抽水机向外抽水,此时已进水800桶。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8桶,另一台每分钟抽水14桶,50分钟把水抽完。每分钟进水多少桶?分析 50分钟内,两台抽水机一共能抽水(1814)50=1600(桶)。1600桶水中,有800桶是开始抽之前就漏进的,另800桶是50分钟又漏进的,因此,每分钟漏进水80050=16(桶)。例1 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分析 二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20700=320(个)。这320个零件中,有100个是甲多生产的,那么320100=220(个)就是乙日产量的1倍,即乙原来的日产量,甲原来每天生产700220=480(个)。例2 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求竹竿的长。分析 因为竹竿先插了一次,湿了40厘米,倒转过来再插一次又湿了40厘米,所以湿了的部分是402=80(厘米)。这时,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说明竹竿的长度是(8013)2=134(厘米)。例3 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分析 设这15段中有X段是8米长的,则有(15X)段是5米长的。然后根据“8米的总长度比5米的总长度多3米”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例4 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甲、乙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分析 (1)在后4小时内,甲一共比乙多加工了4200+400=4600(个)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46004=1150个零件。(2)在前4小时内,甲实际只加工了42.5=1.5小时,甲1.5小时比乙1.5小时应多做11501.5=1725个零件,因此,1725400=2125个零件就是乙2.5小时的工作量,即乙每小时加工21252.5=850个,甲每小时加工8501150=2000个。例5 加工一批零件,单给甲加工需10小时,单给乙加工需8小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分析 因为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8小时就比乙少做38=24(个)零件,所以,24个零件就是甲(108)小时的工作量。甲每小时加工24(108)=12(个),这批零件一共有1210=120(个)。抓“不变量”解题例1将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某数后得,求所加的这个数。解法一:因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加上了一个数,所以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不变,仍是18,所以,原题转化成了一各简单的分数问题:“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少18,切分子是分母的,由此可求出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母:(61-43)(1)81分子:8163 81-6120或63-4320解法二:的分母比分子多18,的分母比分子多2,因为分数的 与分母的差不变,所以将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82=)9倍。 的分子、分母应扩大:(61-43)(9-7)9(倍)约分后所得的在约分前是:所加的数是81-6120练习1: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是,那么减去的数是多少?2、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加上一个数后得,那么同加的这个数是多少?3、 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个数并约分后得,那么加上的数是多少?4、 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是,那么减去的数是多少?例2: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2得,如果将它的分母加上1,则得,求这个分数。解法一:因为两次都是改变分数的分母,所以分数的分子没有变化,由“它的分母减去2得”可知,分母比分子的倍还多2。由“分母加1得”可知,分母比分子的倍少1,从而将原题转化成一个盈亏问题。分子:(2+1)()=12 分母:12-117解法二:两个新分数在未约分时,分子相同。将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且使分母相差3。,原分数的分母是:18-117或15+217练习2: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加上2得,分母加上3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加上2得,分母加上2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加上5得,分母加上4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9得,分母减去6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例3:在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它的分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求原来的最简分数是多少。解法一:两个新分数在未约分时,分母相同。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即=,=。根据题意,两个新分数分子的差应为2的倍数,所以分别想和的分子和分母再乘以2。所以,故原来的最简分数是。解法二:根据题意,两个新分数的和等于原分数的2倍。所以 (+)2 答:原来的最简分数是。练习3:1、 一个最简分数,在它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它的分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求这个分数。2、 一个最简分数,在它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它的分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求这个分数。3、 一个分数,在它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它的分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求这个分数。例4: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加3得,分母加5得。原分数是多少?解法一:两个新分数在未约分时,分子相同。将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即,。根据题意,两个新分数的分母应相差2,而现在只相差1,所以分别将和的分子和分母再同乘以2。则,。所以,原分数的分母是(543)51。原分数是。解法二:因为分子没有变,所以把分子看做单位“1”。分母加3后是分子的,分母加5后是分子的,因此,原分数的分子是(53)()42。原分数的分母是4279-3=51,原分数是。练习4:1、 一个分数,将它的分母加5得,加8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2、 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3,约分后得;若将它的分母减去5,则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做)3、 把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2,约分后等于。如果给原分数的分母加上9,约分后等于。求原分数。例5: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1,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这个分数是多少?根据“分子加1,这个分数等于”可知,分母比分子的2倍多2;根据“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可知,分母比分子的3倍少1。所以,这个分数的分子是(1+2)(3-2)=3,分母是32+2=8。所以,这个分数是。练习5: 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3,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加上1,这个分数等于,这个分数是多少? 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5,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减3,这个分数等于,这个 分数是多少?3、 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减1,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加11,这个分数等于,这个分数是多少?答案:练11、 41 2、17 3、 37 4、 16练21、 2、 3、 4、 练31、 2、 3、 练41、 2、 3、练51、 2、 3、一题多解例题1 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思路导航: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所以,一共有:8262=28棵。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例题2 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思路导航: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花生油和瓶的重量油800克变为550克,是因为吃掉了一半油,半瓶油的重量是800550=250克,一瓶油的重量是2502=500克,油瓶的重量是800500=300克。方法二:根据条件可知,半瓶油连瓶重550克,从550克中减去半瓶油的重量800550=250克,550250=300克即为瓶的重量,油的重量为:800300=500克。方法三:根据“并瓶油连瓶共重550克”可求出一瓶油和两个瓶共重5502=1100克,所以瓶重:1100800=300克,油重800300=500克。例题3 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思路导航: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求出转来了25位同学后的总人数为:423525=102人,再求出平均每班为1022=51人,再根据甲班乙班原有的人数分别求出甲班分了:5142=9人,乙班分了:5135=16人。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先求出乙班比甲班少4235=7人,那么25位新同学中我们可先分7人给乙班,使乙班和甲班一样多,这样就剩下257=18人。剩下的18人,我们再平均分给两班,每班各分182=9人。所以,甲班共分了9人,乙班共分了97=16人。例题4 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方法一:从小青家到学校有450米,到小强家有390米,说明小强家到学校有450390=60米,又因为小红家到学校有320米,所以小红家到小强家有32060=260米。方法二:根据上面线段图和已知条件可知:从小青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说明小青家到小红家有450320=130米。又因为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所以小红家到小强家有390320=260米。方法三:根据上面线段图和已知条件可知: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我们可求出小青家到学校与小红家到小强家的距离为390320=710米,从中减去小青家到学校的距离450米,就是小红家到小强家的距离:710450=260米。例题5 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思路导航:方法一: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由于每个间隔所用的时间无法直接求出,因而只有从时间关系上加以考虑,24分钟正好是12分钟的2倍,就相当于小青先走12分钟,又继续走12分钟。注意第10根(图中A处)既是前12分钟的终点,又是后12分钟的起点,显然被重复算了一次。因此,小红如果走24分钟,应走到1021=19根电线杆处。方法二: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由图可知,12分钟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走了101=9个间隔,24分钟正好是12分钟的2倍,那么24分钟就走了92=18个间隔。要求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我们要加上起点B点那根电线杆,因而应走到第181=19根电线杆。行程问题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 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例题2: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了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工程方案(3篇)
- 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优化2025年技术升级与创新报告
- 工厂搬迁工程外包方案(3篇)
- 粮食公司面试题库及答案
- 篮协部门面试题库及答案
- 矿产资源面试题库及答案
- 科技生面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抗旱救灾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分布式新能源在光伏发电与储能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无线充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能源管理优化报告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脱硝培训试题一及答案
- 两人合伙贷款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全套课件下载
- 美容护肤产品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高压造影剂注射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终止妊娠药品规范化管理
- 护理输入过期液体不良事件
- 全面了解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语言知识与应用第四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 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真题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