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2.doc_第1页
背光模组-2.doc_第2页
背光模组-2.doc_第3页
背光模组-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光模组一、背光模组简介 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 panel)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发光,背光模组之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与分布均匀的光源, 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LCD面板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型电脑、位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之电子产品,因此带动背光模组及其相关组件的需求持续成长,在面板低价化的激下,又以笔记型电脑及LCD监视器等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为背光模组需求成长的主要动源,也是背光模组为LCD 面板第二大关键组件.背光模组为LCD 面板第二大关键组件二、背光模组别 : 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可分为前光式(Front light )与背光式(Back light)种,而背光式可依其规模的要求,以灯管的位置做分,发展出下三大结构: (1) 侧光式(Edge lighting)结构:发光源为摆在侧边之单支光源,导光板采射出成型无印刷式设计,一般常用于18吋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其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轻、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亦为手机、个人位助(PDA) 、笔记型电脑的光源,目前亦有大尺寸背光模组采用侧光式结构。 (2) 直下型(Bottom lighting)结构:超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侧光式结构已经无法在重、消费电及上占有优势,因此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型结构被发展出。光源由自发性光源(如灯管、发光二极体等)射出藉由反射板反射后,向上经扩散板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因安置空间变大,灯管可依TFT面板大小使用2至多之灯管,但同时也增加模组的厚、重、耗电、其优点为高辉、好的出光视角、光用效高、结构简化等,因而适用于对可携性及空间要求较挑剔的LCD monitor与LCD TV ,其高消费电(使用阴极管),均一性佳及造成LCD发热等问题仍需要求改善。 (3) 中空型结构:随着影像要求的尺吋增加,LCD也朝大尺寸的方向发展,现在这超大型的LCD被拿当作监视器及璧挂式电视,仅要求大画面、高及轻化,在电器上亦要求高功下的低热效应,近发展的中空型结构的背光模组,使用热阴极管作为发光源。此结构以空气作为光源传递的媒介,光源向下被镜片与反射板对方向调整及反射后,一部分向上穿过导光板并出射于表面,另一部分因全反射再进入中空腔直到经折反射作用后穿过导光板出射,而向上的光源或直接进入导光板出射,或经一哲反射作用再出射:导光板的形为楔型结构,目的在求均一化的效果。、背光模组关键之光学组件介绍 :背光模组主要系提供液晶面板一均匀、高的光源,基本原系将常用的点或线型光源,透过简洁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且均一辉的面光源产品。一般结构为用阴极管的线型光源经反射罩进入导光板,转化线光源分布成均匀的面光源,再经扩散片的均光作用与镜片的集光作用以提高光源的与均齐。在此我们就背光模组的几个基本构成组件做些介绍。三、背光模组组成:发光源(Light source)、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胶框(housing)、反射片(Reflector)、扩散片(Diffuser)、增光片(BEF、棱镜片)、黑白胶(Curtain Tape)等。由于背光要求越来越薄,所以有部份需加铁框(METAL FRAME)。附图为基本结构 首 页 | 行业动态 | 技术文章 | 供求信息 | 产品展示 | 企业推荐 | 招聘求职 | 专业书籍 | LED杂志 | 资源下载 | 论坛交流 | LED导航 收藏本站联系我们发布信息|技术文章首页|LED原料技术|LED封装技术|LED应用技术|基础讲座|LED行业的最新动态工艺技术讲解请发表讨论!kevin2007年3月15日背光模组技术介绍作者:未知 来源:wangluo 点击: 154 时间:2007-5-11 15:56:04 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是液晶显示器(LCD)光源的提供者,LCD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模块光源的表现便决定了显示器表现在外的视觉感,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厚度薄,质量轻且携带方便,近年来需求快速的增加,已能在CRT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消费电力、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开发、设计新型的背光模块及导光板成型的新制作技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及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背光模组各部件的用途 背光模块由光源, 导光板, 反射板, 扩散板, 增光片.组合而成. 品质上要求光的辉度愈高愈好, 平均辉度一般要求 70%以上, 当然愈高愈好喔。目前笔记型计算机所用的TFT-LCD来看,内部的背光模块是由导光板(Light Guide)、扩散片(diffuser)、反射板(Reflect Sheet)及冷阴极管(CCFL)等所构成的。 冷阴极荧光灯,英文名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简称CCFL。它其实就是霓虹灯,不过管径更小而已当然,管径小于6mm的“霓虹灯”跟普通霓虹灯的工艺已经完全不同。霓虹灯是一种线光源,那如何把它“转化”成液晶显示器所需要的背光源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复杂而考究的光线处理机构,如图1、2,其中导光板是呈锲形的平板,它负责把线光源雾化成均匀的面光源。 可见,背光模组的作用无非就是把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漫反射使之成为面光源。但这个背光源大有学问,在搭配不同数量的灯管时其表面的纹理会有不同的变化,背光板的设计涵盖了光学设计、精密模具以及蚀刻、印刷等精密科技。 背光模组里的反射板用于将没有直接散射出去的杂乱光线再次引入导光板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它上面的扩散膜同样具备把光线形成漫反射并均匀扩散的能力;而作为背光模组另一重要组件的棱镜片(垂直和水平相间隔)则负责把光线聚拢,使其垂直进入液晶模块以提高辉度,所以又称增亮膜。 经过上述处理,冷阴极荧光灯组成的线光源就可以形成亮度均匀并垂直射出的面光源。 导光板是背光模块的心脏, 既然要导光. 当然要选择光折射低. 穿透性高的材料喔. 玻璃是不错的, 可是太重又易碎唷.所以有 PMMA, PC, COC等等塑料材质来选择. 为了将测面光引导到正面, 于是各种光学设计纷纷出笼. 有人用射出的. 有用印刷的. 还有用滚压的(韩国三星听说有用喔).网点的设计有凸的. 凹的. V型槽的.只要辉度亮又均匀就好啦.各位大哥大姐们瞧瞧下面的照片是不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呢.导光板是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成表面光滑的楔形板块,然后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用网版印刷印上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导光板主要功能在于导引光线方向,提高面板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冷阴极管位于导光板厚侧的端面,冷阴极管所发的光以端面照光(edge light)的方式进入导光板,大部份的光利用全反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在底面碰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破坏全反射条件而自导光板正面射出,利用疏密、大小不同的扩散点图案设计,可使导光板面均匀发光。扩散片的作用是让射出的光分布更加均匀,可也在扩散片上加上有聚光作用的棱镜片(prism / lenticular sheet),增加出射光的方向性,达到提高正面亮度的目的。反射板将自底面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防止光源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 反射板(reflector)也有人叫它反射片, 顾名思义就是将侧投光反射到面板. 既然反射效率要好, 想当然耳就是白色最棒喔. 有谁会选一种有色材质的来吸收可见光波呢. 况且, 液晶面板底下还有彩色滤光片呢, 总不能选个颜色来干扰吧. 反射板的材质以 Polyester 为大宗, 加一些无机填充料, 像是二氧化钛或是硫酸钡这类的 白粉 . 如果你还嫌我的白不够白, 偷偷加点萤光蓝, 把不可见光区的波偷偷转换一点过来, 或者在里头加一点发泡剂之类的充充胖子 ( Toray的 E60L就是这样搞, 还有专利呢), 3M还有把它压成菱纹呢, 动这么多手脚, 花这么多脑筋, 其实就是要证明-还是我的白厉害. 增光板是背光模块化妆师. 光线由导光板侧边投入. 经过反射板, 网点, 扩散板层层消耗及散射漫射. 损失惨重. 3M发展的增光板利用V型细条纹让侧光经过折射使漫射的光集中角度, 达到辉度增加的目的. 依光波的特性(水平波与垂直波),用一片增光板是不够的啦.一片垂直一片水平, 保证有最佳效果,这玩意这么神奇,一定很多油水 ,你可以用全像方式做, 你也可以开一付 V 型槽电铸模仁压出来,也可以切一些V槽涂上UV树脂硬化后转印下来, 还有用液晶顺向排列方式想达到相同功能喔.嘿嘿嘿 .不管你用啥方式去COPY,你最好乖乖在实验室玩玩就好, 3M 的专利厚厚一叠唷,比六法全书还厚呢.扩散板(Diffuser)也有人叫它扩散片, 主要功能就是要让光线透过扩散涂层产生漫射, 让光的分布均匀化. 基材需选择光透过率高的材料如PET/PC/PMMA. 既然扩散效果要好, 扩散层的表面处理就是一门学问, 从铭板工业压花处理的 PC材料到内加扩散剂的薄膜材料或涂布式的扩散材料或是结合增光膜功能的复合型扩散材料不一而足. 主要就是要雾里看花嘛 : 遮掩导光板上网点与光分散. 本网站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影响版权所有请告知,本站一定纠正。 其他网络若从本站转载非本站原创的内容所造成的后果,本站不予负责。 本站注明原创字样的必须经过本站同意后方可转载。 欢迎您对本文章进行发表评论。 中国LED技术论坛欢迎您的交流和信息发布: 进入论坛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 LED背光灯极 下一篇文章: 升压式高亮度LED背光驱动电路设计窗体顶端本站 网络 窗体底端 推荐信息组图白光LED发光的原理105组图光度学&计算公式976组图LED不良品分析流程图369新LED用芯片试作承认指导220什么是半导体材料?351组图LED品质的影响因素397LED使用静电敏感注意事项229图文DoctorWho展采用新型照明设计140白光LED发光光度学&计算LED不良品分 热门信息组图LED电性及并联相似线路277组图光度学&计算公式976图文LED产品外观不良部分图片展示223组图LED不良品分析流程图369新LED用芯片试作承认指导220图文lamp-led的结构组成557LED固晶银胶的使用要求263图文LED封胶站技术参数一览表(参考)368图文LED焊线站技术参数一览表(参考)240组图LED固晶站技术参数一览表(参考)280高亮度白光LED封装技术研究241图文白光LED颜色分级标准与色温的关系479绑定技术焊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