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_ie手法培训课件_第1页
ie工业工程_ie手法培训课件_第2页
ie工业工程_ie手法培训课件_第3页
ie工业工程_ie手法培训课件_第4页
ie工业工程_ie手法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E手法 培訓教材 編寫 工程IE日期 2012年3月21號 改善 IE 七大手法 動改法 動作經濟原則 防呆法 防錯法 工作抽樣 抽樣法 抽查法 流程法 流程圖 人機法 人機圖 雙手法 左右手法 五五法 5次的5W1H 一 动改法定义 动改法 也叫人体动作经济原则 所谓动作经济原则 即人在操作作业时 能以最少的劳力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经济法则 对这个法则能好好的学习与使用 在工厂内 我们可在许多地方发现许多不合乎此法则的动作 当然工作效率会低 人员易于疲劳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二 动改法遵循的原则 省力动作原则 省时动作原则 动作舒适原则 动作简化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三 动改法分类 A有关人体运用的原则1 双手并用原则2 对称反向原则3 两手不应同时空闲原则4 降低动作等级原则5 物体的动量尽可能利用原则6 避免动作突变原则7 弹道式运动较轻快原则8 保持轻松节奏原则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原则9 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10 工具物料装置应以工作顺序排列并置于近处11 利用重力送料 愈近愈佳12 利用重力堕送13 照明通风原则14 工作台椅应适当与舒适C有关工具设备之原则15 尽量以足踏 夹具替代手之工作16 尽可能将二种工具合并17 工具 物料预放在工作位置18 以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19 手柄接触面积尽可能加大20 易操作尽可能少变更姿势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双手同时开始并同时结束动作 称为双手并用原则 如 双手同时开始插元件 在电子元件生产工厂内是常见的现象 如果两手同时作业 可以提高效率60 以上 一 双手并用原则 二 对称反向原则 从身体动作的容易度而言 同一动作的轨迹周期性反复是最自然的 双手或双臂运动的动作如能保持反向对称 双手的运动就会取得平衡 动作也会变得更有节奏 试举几种不同的双手运动方式 学员可自己试一试 便可了解双手对称反向原则的道理 A有关人体运用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双手在某一方向动作的话 会造成体重心的转移 而维持这种平衡的劳动将带来精神以肌肉的疲劳 双手反向对称动作是最省力的作业方式 三 除休息时间外 两手不应同时空闲 熟练运用双手同时进行作业 对提高作业效率大有好处 单手动作不但是一种浪费 同时会造成一只手负担过重 动作不平衡 从原则要求出发 两手除休息外不能闲着 双手的动作最好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这样会更加协调 如 双手同时开始插元件 在电子元件生产工厂内是常见的现象 如果两手同时作业 可以提高效率60 以上 A有关人体运用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四 降低动作等级原则 人身体的动作可按其难易度划分等级 具体如下 等级1 以手指为中心的动作等级2 以手腕为中心的动作等级3 以肘部为中心的动作等级4 以肩部为中心的动作等级5 以腰部为中心的动作等级6 走动动作等级越低 动作越简单易行 反之 动作等级越高 耗费的能量越大 时间越多 人也越容易感到疲劳 事实上 许多家庭用品的设计都体现了降低动作等级的原则 以电灯开关为例 使用接触式开关就比使用闸刀式开关动作等级低 而各种家用电器遥控器的使用 也都使动作等级大大降低 A有关人体运用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五 物体之 动量 尽可能利用原则 在工作现场应尽量创造条件使作业者 利用物体惯性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时 则应将其减至最小度 例如一般来说 以适当重量 质量 之铁锤以及较大幅度之 锤幅 产生大速度 所产生之动量较小 以适当重量 质量 以 小锤幅 小速度 所产生之动量来得多 因此也较易钉 钉子 时间也较短了 所谓 动量 即谷称 衡力 依物理学公式一个物体 动量 M 与 速度 V 之乘积 A有关人体运用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六 避免动作突变原则 动作的过程中 如果有突然改变方向或急剧停止必然使动作节奏发生停顿 动作效率随之降低 因此 安排动作时应使动作路线尽量保持为直线或圆滑曲线 七 弹道式运动较轻快原则 注 弹道式运动只有在下列情形下才会停止下来 1 反方向的肌肉制止力量2 碰到阻疑物3 运动的动量消失了 A有关人体运用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八 保持轻松节奏原则 音乐必须有节奏才能使人身心愉悦 如果节奏跳跃非常厉害 紊乱而无规则的话就会使听者觉得刺耳 同样 动作也必须保持轻松的节奏 让作业者在不太需要判断的环境下进行作业 动作必须停下来进行判断的作业 实际上更容易令人疲乏 顺着动作的次序 把材料和工具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是保持动作节奏的关键 A有关人体运用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九 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原则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说明 使工作人员都能在相同的地点拿到所需要的工具或零件 是改善动作效率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地点因定可以减少无谓的 寻找 浪费同时有助于动作习惯的养成 以后能很快地自动取到所需的东西 因此不但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可以减少因找寻时所引起的精神集中需求 焦虑烦躁而产生的不良副作用如产品做坏 意外灾害等等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十 工具物料装置依工作顺序排列并置于近处原则 说明 常看工作台或机器上将工具一线排开放置使用 这是不正确的方式 因为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的动作范围及路径是呈圆弧的状态而非直线的状态 一线排开不但有违前述之动作原理并使工作距离加长 以平面来说下沉的工人工作范围有一定的界线 此称之为 正常工作范围 右手之正常工作范围以右手扫过桌面的圆弧面积 即使左手之正常工作范围也是类似 左 右手重叠之工作范围即是双手均可操作到之工作范围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一 利用重力送料 愈近愈佳零件物料之借给 应利用重力喂料及各种盛具送至工作点 愈近愈佳 说明 零件盒底部设计成倾斜面使零件能以重力方式自动喂料到前缘地方而减少动作之距离及方式如果零件太重不易自动喂料时也可采用震动喂料的方式来达成此目的 产品做好之后 最好能以重力方式自然落至成品盒处 以减少手之搬运或移动而减少疲劳及缩短时间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二 利用重力堕送动作经济原则追求的就是以最少的动作投入 获取最大的动作效果 如果能利用惯性 重力 弹力等进行动作 自然会减少动作投入 提高动作效率了 例 搬运滑道要把二楼仓库内的成品搬运装车 如果从楼梯使用人工搬运 则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如果使用电梯搬运 则可能路线迂回 而且投入较大 若能设计一搬运滑道 利用重力使成品从二楼直接滑到车上 另一个人在车上进行整理 效率必可大为提高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三 照明通风原则 作业场所的灯光应保持适当的亮度和光照角度 这样 作业者的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倦 作业的准确度也能有所保证 此外 良好的通风 适当的温湿度也是环境布置上应重点考虑的方面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四 工作台面 桌椅高度适当原则 作业场所的工作台面 桌椅的高度应该处于适当的高度 让作业者处于舒适安稳的状态下进行作业 工作台面的高度还会因操作的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 使用打字机的工作台面高度大约为60CM为宜 而进行组装时工作台面高度大约为85CM较为适当 此外 椅子的高度应与工作台面的高度相称 而且椅子最好有靠背 必要的时候还应配备脚踏板使作业环境尽可能舒适 B有关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五 尽量以足踏 夹具替代手之工作 C有关工具设备之原则 说明 在工厂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机器设备的设计 都是单手操作 另一支持住东西或空闲着 没有发挥双手及双脚的全部功能 我们可以考虑设计夹具或治具来解除以手持物的工作并可设计各种足踏的方式来控制操作机器的运转 以充分利用人的双手及双脚 就如开汽车一样 足踏的正确之地必须考虑之因素有 踏板面积之大小 对踩踏时身体重量负荷之大小 设计之方式 不要使操作者在操作时产生身体重心不稳的现象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六 工具合二为一原则 说明 将工具从一端转换到另一端来使用 其所需时间比放下手中工具再取另一手工具所需时间来得短 因此 应常将二种以上之工具尽可能合并在一起 常见的有两用钉槌 双头板手 附橡皮之铅笔 C有关工具设备之原则 十七 工具 物料放于适当位置原则 工作所需的材料 工具 设备等应根据使用的频度 加工的次序 合理进行定位 尽量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以往将元件容器直线排列 使得部分元件的位置超出标准工作范围 而且取元件的节奏也不统一 现在将元件容器以弧形排列 都放置在标准作业范围之内 不仅动作距离缩短了 节奏也更顺畅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十八 依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原则 C有关工具设备之原则 十九 手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原则 说明 任何依赖手来操作之部位 其力量之来源是藉手掌与物体之接触面及摩擦力而传达到工具或机器 若接触面积及摩擦系数愈大 而且手掌之单位面积之受力愈小 可使操作较轻松愉快而且皮肤较不易受伤 此乃为何大多数的工具其手柄或握把之部分均设计成曲面状之原因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二十 易操作尽可能少变更姿势原则 工具最终要依赖人才能发挥作用 在设计上应注意工具与人的结合的方便程度 工具的把手或操纵部位应做成易于把握或控制的形状 如 螺丝刀手柄太细就不好把握 而且使用时转矩不够 电烙铁的手柄不会使用金属材料 茶杯有把手就易于端取 开关最好采用按钮式或接触式开关 例7 钳夹代替蝶形螺丝如下图 要把A和B固定在一起 以往采用蝶形螺丝要拧六圈才能固定好 现在改用弓形钳夹 操作简单而迅速 用一个动作完成机械操作 C有关工具设备之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上面说了这么多 归纳起来也就是动作经济四原则 1 减少动作的次数 2 减少动作的距离 3 双手并用 4 保持轻松愉快的作业节奏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动改法 动作经济四原则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定义防呆法 即是防止呆笨的人做错事 亦即 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设计方法 故又称为愚巧法 狭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 使错误绝不会发生 广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 而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的程度 作用 防呆法意味着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 提升产品品质 减少由于检查而导致的浪费 消除返工及其引起的浪费 品质靠防呆保证 防呆必须融入工序中 防呆法 定义及作用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更具体的说 防呆法 是 1 不需要注意力并且作业要轻松 2 不需要經驗與直覺 3 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 昨天的韩剧真好看 防呆法 基本原則 4 使作業不會有危險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失误与缺陷 产生失误的一般原因 忘记 对过程 作业不熟悉 缺乏工作经验 故意失误 疏忽 行动缓慢 缺乏适当的作业指导书 突发事件 防呆法 Poka Yoke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防呆八法 5 范围防呆 2 数量防呆 8 连动动作防呆 7 作业顺序防呆 1 重量防呆 3 形状防呆 6 组装防呆 4 尺寸防呆 防呆法 基本八法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限载 吨 当重量超过3吨时 自动报警 地磅 防呆法 重量防呆 120kg 防呆法 重量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電梯超載 門關不上 電梯不能上下 警鐘鳴起 190kg 240kg 310kg 430kg 500kg 430kg 限載450千克 防呆法 数字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地铁进口 坐地铁 地铁出口 Lable凹槽 Label标签 防呆法 形状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Lable凹槽 之前 不防呆 可以顺贴 倒贴 之后 在凹槽及Lable上各设计一倒角防呆 贴Lable于底壳凹槽上 防呆法 形状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加挡板 之前 不防呆 工件安装反 之后 在工件安装处加一挡板防呆 防呆法 形状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电脑组装时 网线 电源线等依据特有的形状设计 起到防呆的作用 使用者不会插错 防呆法 尺寸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限高 米 防呆法 范围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需手动调节 温度达26度时 空调自动制冷 温度达20度时 空调自动停止制冷 温度范围 20度 26度 防呆法 范围防呆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三防中心 三防中心预警系统 水位超过黄色线 黄色预警 超过红色线 红色预警 水位 防呆法 组装防呆 套装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不經過扫描位不能买单 現場改善初级概念 防呆法 买单扫描 结束 贴条码 Y N Y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