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套电气安装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新在线电气安装二次布线工艺 合肥新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 2 使用材料BV 单股铜线 BVR多股铜线 绝缘套管 标记号 线夹 尼龙扎扣 塑料线 垫圈 TO TU TI 铜接头 绝缘塑料带 异形套管 号码印 标签 缠绕管 3 工具斜口钳 剥线钳 尖嘴钳 或圆头钳 扁嘴钳 剪刀 螺丝刀 扳手 塑料圈 冷压钳 万用表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4 工艺准备4 1按图样要求检查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 规格 数量 质量 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 生锈 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 2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号线号码管 导线控制回路一般采用1 5mm2 电流回路采用2 5mm2 导线截面当图纸有规定时 应按图纸所规定配线 特殊情况另与技术部 品质部议定 4 3必须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 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 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 4按照图样要求 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 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4 5将导线套上 标号套 打一个扣固定套管 然后比量第一个器件接头布线至第2个器件接头的导线长度 并加20cm的余量长度后 剪断导线并套上 标号套 后打扣固定套管 标号套长度控制在13 0 5mm 特殊标号较长规格以整台柜内容定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5 工艺过程及要求5 1 线路敷设布置时 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 竖直 牢固 清晰美观 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 且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与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5 2 每根导线配线顺序从上到下 从里往外 导线两头必须剥去绝缘层 不得损伤导线 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过垫圈1毫米为准 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 5 3 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 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 不能与其它回路混合 强制闭锁装置的 220V电源线要与a b 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 防止可能由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5 4 过门线束还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 过门线束1 5mm2不超过30根 1mm2不超过45根 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 可将线束分成2束或更多 以免因线束过大 影响门的开 关不自如 过门接地线低压柜不小于2 5mm2 高压柜不小于4mm2 指门与骨架之间 5 5 连接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每一个端子不允许有二个以上的导线端头 并应确保连接可靠 元件本身引出线不够长 应用端子过渡 不允许悬空连接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6 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6 1 端子排应无损坏 固定牢固 绝缘良好 6 2 端子应有序号 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 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6 3 回路电压超过400V者 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6 4 强 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 当有困难时 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6 5 正 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 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6 6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 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 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6 6 潮湿环境宜采用防潮端子 6 7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 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6 8 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在施工中时有发生 安装困难且接触不良 故建议可用两根小截面的导线代替大截面的导线 作为目前的过渡措施 6 9 端子排的始末必须装以挡板 同一端子排不同安装单位之间也要装以挡板 以示隔开 6 10 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都要有标号 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 二次回路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7 1 按图施工 接线正确 7 2 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 插接 焊接或压接等牢固可靠 7 3 盘 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7 4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 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7 5 配线应整齐 清晰 美观 导线绝缘应良好 无损伤 7 6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 不得超过2根 对于插接式端子 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对于螺栓连接端子 当接两根导线时 中间应加平垫片 7 7 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 其截面不应小于2 5mm2 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 5mm2 对电子元件回路 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 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 可采用不小于0 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7 8 强 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 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 9 平面排或圆形排的导线采用尼龙扎丝或尼龙扎带捆扎牢固 每节相距30 50毫米 在线束始末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 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 一般情况下 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 纵向不超过600毫米 线束不得晃动 应与骨架垂直或平等 层次分明 整齐美观 7 10 行线时 可按具体情况做到平面排或扎成圆形排 上 下 左 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 以屏前为准 有曲折的放在后面 然后再分路 7 11 分路部分导线束的弯头处 应弯成圆角 每根导线到各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圆势裕度连接 同一屏 柜 内圆势应力求一致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 9 平面排或圆形排的导线采用尼龙扎丝或尼龙扎带捆扎牢固 每节相距30 50毫米 在线束始末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 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 一般情况下 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 纵向不超过600毫米 线束不得晃动 应与骨架垂直或平等 层次分明 整齐美观 7 10 行线时 可按具体情况做到平面排或扎成圆形排 上 下 左 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 以屏前为准 有曲折的放在后面 然后再分路 7 11 分路部分导线束的弯头处 应弯成圆角 每根导线到各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圆势裕度连接 同一屏 柜 内圆势应力求一致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 12 分路部分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 检修方便前提下行走 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 7 12 1 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 原则上以圆势连接 尽量避免直接接入 7 12 2 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 可用从中间分线的布置方法 7 12 3 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 应考虑到行线方向一致 导线与元件接点之间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7 12 4 分路部分到按钮 信号灯 熔断器 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布置 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线 但如受到位置上限制 允许直向对称行线 7 12 5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7 13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 其线长不得超过3米 7 14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7 15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 12 分路部分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 检修方便前提下行走 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 7 12 1 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 原则上以圆势连接 尽量避免直接接入 7 12 2 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 可用从中间分线的布置方法 7 12 3 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 应考虑到行线方向一致 导线与元件接点之间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7 12 4 分路部分到按钮 信号灯 熔断器 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布置 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线 但如受到位置上限制 允许直向对称行线 7 12 5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7 13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 其线长不得超过3米 7 14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7 15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 16 所有电器元件名称及母线 序号标记 相序符号用不干胶纸标签 按照行线图标上清晰正确的元件代号和编号 一般可直接牢固地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 不可直接贴在元件上 标签粘贴应力求整齐一致 位置要易于观察 不得被线束盖住或档住 7 17 柜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 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 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 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 7 18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1 5牙 以2 3牙为宜 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 7 19 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 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一般性要求 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 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模拟母线的标志颜色电压 kV 颜色电压 kV 颜色电压 kV 颜色交流0 23深灰交流13 8 20浅绿交流220交流0 40黄褐交流35浅黄交流330白交流3深绿交流60橙黄交流500淡黄交流6深蓝交流110朱红直流褐交流10绛红交流154天蓝直流500深紫注 模拟母线的宽度宜为6 12mm 设备模拟的涂色应与相同电压等级的母线颜色一致 不适用于弱电屏以及流程模拟的屏台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布线工艺欣赏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线号管示意 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 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 可水平架空跨越 但必须属于走线合理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电缆芯线拉直 排列整齐 1 导线与接线端子或线桩连接时 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 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2 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整齐划一 布线应横平竖直 变换走向应垂直90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整齐划一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仪表门布线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仪表室二次总布局 板前明线布线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 整齐 紧贴敷设面 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端子排示意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端子排示意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进线铜排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进线铜排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进线铜排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 一般电抗器 变压器需要接地 断路器不需要接地 下图中为电压互感器外壳未接地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 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 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 标号应完整 清晰 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 醒目 2 安装于面板 门板上的元件 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 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 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 或者破坏绝缘层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 一次配线应尽量选用矩形铜母线 当用矩形母线难以加工时或电流小于等于100A可选用绝缘导线 接地铜母排的截面面积 电柜进线母排单相截面面积 1 2接地母排与接地端子 2 螺栓连接端子 接线宜为1根 不得超过2根 当接两根导线时 中间应加平垫片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 电缆连接在面板和门板上时 需要加塑料管和安装线槽 柜体出线部分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绝缘层 必须加塑料护套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螺栓紧固标识 注意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 螺栓紧固标识 注意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 2 铜排冲孔应注意去毛刺 尤其是方孔时 3 大截面积铜排联接后要用塞尺复检 注意平垫的使用 4 电流大于800A时接触面必须均匀涂导电胶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 铜排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卫生系统面向毕业生招聘备案制高层次卫生人才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合肥市口腔医院招聘工作人员8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百合的种植技术
- 2025年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公开招聘编外人员4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医卫岗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广东云浮市罗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用青年见习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户外面罩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2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甘肃陇南事业单位预计将于5月中旬发布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四川省情省况考试复习题库题库(含答案)
- 科学教育:未来启航
- GB/T 46134-2025天然酯在电气设备中的维护和使用导则
- 金太阳九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 地质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GB/T 45963.2-2025数字政府架构框架第2部分:架构设计
- 现代农业装备与应用课件
- 土工压实度试验规程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化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售电招聘试题及答案
- 酸碱平衡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