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调研.doc_第1页
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调研.doc_第2页
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调研.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调研 来源: 上传日期:2005/10/17 阅读次数:1553 根据今年上半年蔬菜产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及广大市民的反映,发现我市蔬菜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产业办重点对赛罕区、玉泉区、新城区蔬菜基地农户、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个种植公司、两个重点种植村、三个批发市场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情况 呼和浩特市地处中温内陆地带,水、热、光等自然条件适合蔬菜生长,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很大潜力。根据市政府2004年批准印发的呼和浩特市20042010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蔬菜产业是我市确立的农业产业化6大主导产业之一。200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四市区种植面积),其中赛罕区5.6万亩,玉泉区1.6万亩。全市共有明地菜7.3万亩,保护地菜1.2万亩。保护地菜平均亩产15000斤,明地菜平均亩产8000斤,预计2005年蔬菜产量38.2万吨。呼市蔬菜栽培品种主要有南瓜、洋葱、豆角、黄瓜、西红柿、大白菜、胡萝卜、甘兰、大葱等。保护地蔬菜已通过国家认证的品牌有新城区保合少的“大窑牌”无公害蔬菜、赛罕区前不塔气的“汇东牌”、哈林的“赛罕牌”无公害蔬菜。 (二)加工情况 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2个:清水河蔬菜脱水厂、内蒙古蒙川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设备加工能力为15万吨。2004年蔬菜加工量为9万吨(其中保鲜菜6万吨、脱水菜3万吨),加工量为总产量的20%,且均以粗加工为主。 (三)流通情况 市区内共有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个: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泉区馨芳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赛罕区惠东农贸市场。年交易量为62万吨,交易额为7.5亿元。赛罕区惠东农贸批发市场全部销售地产菜,年交易额为1.4亿元,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泉区馨方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中地产菜不足20%,80%的菜靠外调,外调地区主要是山东、河北、天津、甘肃、包头、巴盟等地。地产菜只能决定呼市610月份的蔬菜价格,其它时间的菜价由外地菜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的引导,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倾斜,很多近郊菜农弃菜从牧,放弃种菜而转向养奶牛,原有的菜田种了玉米;另外,呼市原有菜田大部分在近郊,这几年呼市城市建设扩展很快,近郊菜田被城区扩建蚕食了大部分。如五里营、前后巧报、帅家营、讨号板、大小台等原来都是呼市的一类菜地,现全部被改造为城市用地;远郊农民种粮收入较低,虽愿意种菜,但由于不掌握种菜技术、农田不配套、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制约了远郊菜田的发展。2004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11.27万亩,根据市政府2004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要达到13万亩,而2005年实际播种面积仅为8.5万亩。但从全自治区的整体发展情况看,总播面积呈增长趋势,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递增。 (二)菜价偏高 由于农资涨价,使种菜成本加大,菜价高出往年。如呼市产尿素由68元/袋、72元/袋涨到现在的107元/袋,二氨由130元/袋、148元/袋涨到现在的151元/袋,有机肥鸡粪、牛羊粪也由原来的10元/M3 涨到3050元/ M3。 另外,呼市地产菜供应严重不足,外调菜成本增加,使菜价居高不下。全市年食鲜菜90万吨,每年调往周边大白菜、胡萝卜等约15万吨,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为15万吨,全年共需蔬菜120万吨,而2005年预计蔬菜产量为38万吨,蔬菜缺口为82万吨。呼市80%的菜源靠外调,运输部门限制超载、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加大了外地菜的运输成本,使菜价上涨。 2003、2004年,年平均菜价分别为0.66元/斤、0.83元/斤,2005年17月份平均菜价为0.92元/斤,比2004年上涨10.1%。呼市的菜价平均比包头高出3050%。 (三)后备菜田培育不足,菜田不稳定,单产较低 蔬菜基地建设受“围城”思想的影响,只注重近郊,不注重中、远郊的建设,城市扩张占用了部分菜地,而后备菜地培育建设又跟不上形势发展,菜田不稳定。另外,由于1999年区划后原郊区的蔬菜发展基金也随之取消,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种菜技术落后等使蔬菜单产较低。 (四)销往外地蔬菜量锐减 地产菜供应严重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使销往外地菜量锐减。 三、几点建议 (一)从指导思想上突破“围城”现象,发展中、远郊菜田 发展中、远郊菜田不受城市建设影响,能使蔬菜基地稳定、长期存在;其次也不加大城市开发成本;另外还可以解决中、远郊农民种粮收入低的问题。为满足市区蔬菜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呼市的中、远郊菜田东部要以太平庄乡为发展重点,带动周围有条件的榆林镇、巴彦镇、黄合少镇的部分村,南部要以桃花乡为发展重点,西部重点是毕克齐镇,主要发展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豆角等蔬菜。这几个乡镇远离城区,人多地少,耕作精细,且有一定的水利条件,同时又解决了中、远郊农民种粮低收入的问题。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综合计算评价,露地菜每亩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是大田作物加权平均收入的5-6倍,保护地每亩平均收入10000元左右,是大田作物加权平均收入的近20倍,蔬菜加工增值5倍左右,种一亩保护地菜相当于养两头奶牛。因此,在中、远郊地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保护地蔬菜种植,是解决呼市地区蔬菜供应不足的重要出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应以土默川平原为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加工增值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胡萝卜、甘兰、洋葱等蔬菜品种。 为满足区外需求,应发展秋白菜、胡萝卜等蔬菜品种。 (二)加大投入,解决菜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政府一方面要建立新菜田发展基金,直接投入资金;另一方面要健全担保体系,协调金融部门在农民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菜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因为建设一亩露地菜田需投入水利及基础设施1000元左右,建设一亩保护地菜田需投入15000-20000元,单靠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所以要多方筹资,尤其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形势下,建议市政府恢复原来的菜田发展基金。 (三)强化蔬菜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蔬菜优良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普及。建立以农业局、蔬菜局为骨干,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为补充的蔬菜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报社、电视台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普及蔬菜科技知识。 四、政策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科技部门应加强领导和技术扶持。人事部门从各农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调一批技术人员充实到行政村或自然村担任一定职务,保障农村科技人员队伍的稳定,同时要保证正常业务经费的拨付。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为农户提供有效的生产技术服务。 2、大规模连片开发基地,形成一地一品的规模化种植格局。 3、组建蔬菜协会。组织近郊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