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话资料.doc_第1页
孩子听话资料.doc_第2页
孩子听话资料.doc_第3页
孩子听话资料.doc_第4页
孩子听话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搜索资料时很难找到关于孩子究竟该不该听话的内容,而千篇一律地全是如何让孩子听话的,真是感到悲哀,同时也更加意识到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性。还有就是非常多因为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的讨论。1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 文/孟迁/s/blog_49534b9b0100i0i2.html?retcode=0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 文/孟迁一个“叛逆”的孩子一定是一个“饥饿”的孩子,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关注、被允许、被欣赏等没有得到满足;一个“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太“听话”,孩子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展,未来俯仰随人,不能独立;太任性、太叛逆,父母的教导不能够传递给孩子,孩子社会适应又将困难重重。两者都是让人担心的,我们想要的是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可是发现很难做到,难道这真的是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么?之前,我对这样的问题通常从“教养的平衡”、“收放适度”或者“规则和自由”方面去探讨,后来我发现从些角度去探讨,很容易陷入“说起来很对,做起来很难”的窘境,因为那个所谓的“适度”、“平衡”很难确定。那么,有没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呢?我的答案是:有。请看下面两句话: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到底要成为孩子什么样的父母?这是两个相连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两个角度。按照前者的逻辑,“我们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能“要”出来的,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孩子有他先天的气质,有他自己的选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们将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比如想让孩子“听话”,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那么,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达成“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孩子自然就愿意听我们的话:1 言出必践不轻易许诺(如礼物或出游),许诺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兑现不了,要真诚的道歉,就像对我们的朋友一样怀有歉意;规则明确,允许就是允许,不许就是不许,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那么,孩子买完一个还要再买,就要鲜明而坚定的拒绝(不必生气,只拒绝就好了)。同时,无论孩子想买的那个玩具性价比多么低、多么不适合孩子,我们都不能否决,要让他来决定(其实,孩子一定能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习)。2确切地让感到我们为他着想这个要点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数。很多父母用心良苦为孩子不惜代价,可是孩子却跟父母不亲,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父母想给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孩子就想跟妈妈一起玩,妈妈认为花高价报班或者请家教是“爱”,却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认为这个不重要,这种情况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感受不到“爱”又被强给,孩子内心压抑,就会反叛或者疏离。教导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让孩子感到是“为他着想”。比如不能玩电器插座,要让他感到是为他的安全,怎样感到呢,就是把危险展现给他看;比如“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路”,这种话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为他太小对“将来”没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成绩的成就感”和“学习本身的快乐”。3 让孩子信服我们自己说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们的建议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们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给他、帮到他,他就信服我们。反之,孩子就不信不服我们。比如我们教导孩子“要诚实”,其实“诚实实话实说”,别人请我们吃饭,我们不愿意去,会客气地说“今天没空,以后再约”,这就不是“实话实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诚实。我们或许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这么多,可是孩子很敏感很认真,这些都看在眼里,内心就冲突就怀疑。再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我们这句话就没有力量,因孩子相信他看到的远远多于相信他听到的。总之,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到我们说的话算数、有用,又为他着想,又不强加,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听我们的话呢?孩子其实很依赖、很看重父母的,他不听话,往往是我们的话不那么让人家爱听。如果父母的话人家孩子不爱听,父母又非要人家听,会是什么结果呢?看看身边那些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就知道了。让孩子有主见也不难,只要我们的期望在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怎样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呢?下面几点值得注意一下:1 允许孩子做他自己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重要”、“值得”这两个词小孩子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孩子很难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是大人可以通过学习、观察来理解孩子,如果看到这些客观上的不同,那么我们能不能就让孩子做那个两岁的需要大人操心和陪伴的孩子?此外,尽管孩子是我们生下的,有遗传在孩子身上,但孩子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我们的地方,包括他的性格、喜好、习惯等,我们允许孩子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来做他自己吗?如果孩子的兴趣和我们大相径庭,我们能够放下我们对孩子的期待而去为他的兴趣买单吗?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我们欣赏的,我们能够尊重这就是他的性格么?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孩子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总之,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纳;如果我们能够欣赏孩子的不同,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养,亲子关系就更亲近而另人感激。2 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孩子”,指日可待。怎么叫“不放心”呢?请看:a“孩子,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b“今天冷,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c“你还不会呢,我来吧”d“这样不行,你得”e “学习不管不行,不管他就知道玩”难道孩子连吃饱穿暖也不懂么?饿一次就知道吃了,冻一次就知道穿了,问题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孩子经不起那一次饿或者一次冻;孩子不会正需要学呀,有谁天生会呢?“这样不行”,他要做过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错误都不犯,从何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尝试来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呀!对于学习来讲,最主要两个动力就是自主性“他在学”、成就感“他能学”,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我的建议是父母一开始就这样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你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父母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孩子对自己有要求”,唯一帮助就是“孩子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知道怎样能做到以及怎样获得帮助”。我们能不能相信:a孩子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b孩子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c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d孩子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这些,根据孩子的自主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议、帮助根据父母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依赖”的孩子。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着力点在“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听话”和“有主见”就不是不能兼得的鱼和熊掌,而会是硬币的正反面,两者本是一体,并不冲突。2想让孩子听话吗?/f?kz=140518185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接受家长的教育。可是,许多孩子不那么听话,甚至很不听话,于是家长就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总不听话,再这样,我就”接下去就是一连串的惩罚措施。有的家长可能真的惩罚孩子,有的过后边自己说的什么都忘了,下次还是说:“你这孩子总不听话” 我们先分析一下,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我认为,在孩子没有形成不听话的习惯之前,孩子常不听话,既有家长的问题,也有孩子的“惯性”。归根结底,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 现在讲一个例子,请家长们注意孩子由不听话到听话的过程。 小军是独生子,从小养成了挑食的毛病,上了小学以后依然挑食。家长怕影响他的健康,就安排鹇的食谱,结果还是喜欢吃哪个就吃哪个,照样挑食。家长强迫他吃这个吃那个,他就反驳家长:“你们为什么不吃?”他并不知道,家长专门给他加的菜量少,家长故意不吃。于是,在这个家庭里,每次吃饭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 家长请教了教育专家,在专家指导下,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第一,不单给孩子做菜,全家一样,荤素搭配; 第二,孩子不爱吃的菜,家长有意多吃,津津有味,并告诉孩子这种菜有什么营养,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第三,跟教师沟通,请教师在班上讲挑食的害处,要做不挑食的孩子。 一个多月下来,孩子挑食的毛病就改了。 如果家长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变化,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挑食的毛病改不了,而且可能迁移到其他事情上。 要让您的孩子听话,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您的孩子佩服您。 家长与孩子之间有血缘亲情,家长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如果孩子在爱父母的同时,有佩服父母的心理加以强化,那么孩子听话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年龄小的孩子,对家长的佩服带有盲目性,随着年龄增长,视野开阔,对家长渐渐“一分为二”了。因此,家长让孩子佩服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佩服之心来自哪里?来自家长的生活表现、工作表现,来自家长的言谈举止,来自家长的各种能力和成绩,来自亲友、同事、邻居对家长的肯定性评价。 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孩子们眼里,91.9%的母亲是非常勤劳的,孩子每天都亲自感受到母亲的勤劳带来的成果。而父亲呢,只有68.8%被孩子们认为是勤劳的,另外的31.2%,有“懒”或“比较懒”的表现。试想,如果这31.2%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好好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孩子会听话吗?即使不反驳,心里也会想:“你都不爱干活,还教育我!”事实上,可能父亲在外边干了很多活,只是孩子不知道。这样父亲在家里的表现就要注意了。 这里要指出的是,年幼的孩子分辨能力还不强,如果有的家长在某些歪门邪道上表现出“能力”,孩子也可能产生佩服心理,那就只会有害处而没有好处。因此,家长的行为必须检点,必须严格自律。 二、让您的孩子认同您的教育内容。“认同”就是从心眼儿里表示同意。教育孩子需要双方的认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家长往往忽略这一重要原则,习惯于“我说你听”。为什么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顶牛儿”的现象,原因就是孩子对家长说的话不认同。有时,家长的教育意图是对的,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对上孩子的“心”。 请看一个例子: 一个男孩子上了初一,喜欢游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同学去游泳。有一天,他的父亲在单位看报纸,看到一条消息:一个孩子游泳不慎被淹死了。父亲立即给儿子打电话,下午不要去游泳。独生子问为什么不让去,父亲没有任何解释,而是生气地说:“不让去就是不让去!”然后把电话“啪”的一声挂上了。下午父亲下班回到家里,看儿子不在家,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爸爸,我和同学去游泳了。不是我不想听您的话,而是想以此告诉您:我已经是大人了。”“让游泳”与“不让游泳”是相反的内容,父亲也知道游泳的好处,出于担心安全问题,而不让游泳。我想,这位父亲如果能把教育内容变为“可以去游泳,但必须有安全措施”,跟孩子讨论保证游泳安全的具体措施,孩子会听话的。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想一想:我的教育内容是否适合孩子的实际,是否合乎情理,孩子会不会认同,如果孩子提出问题,我怎样回答。这样思考之后,您的谈话质量就会提高一大块,孩子听话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三、让您的孩子认同您的教育方式、方法。 有些家长在着急、生气的情况下,教育孩子“好话不得好说”,让人听了不舒服,难以接受。前述那位家长不让孩子游泳,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都存在问题。生活中,这种不讲、方法的例子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做完了作业,对爸爸、妈妈说:“我的作业做完了,可以出去玩会儿了吗?”有的家长可能微笑着说:“真乖,出去玩会儿,不要时间太长。”孩子高高兴兴地跑出去。有的家长可能严肃地说:“你就知道玩儿,做完作业不会再看看书!”孩子搭拉脑袋不高兴。下次再做作业,他可能会想:反正也不让去玩儿,慢慢做算了,于是就磨蹭起来。如果家长想让孩子看看书,预习功课,应该事先跟孩子讲清道理,在安排适当玩儿的基础上,对孩子说:“你自己安排一下时间,别忘了预习。”孩子会听话的。 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批评孩子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先考虑怎样批评能使孩子接受。 最后,我还想提醒家长:让孩子听话,关键在家长。而且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这也是正常现象。要对孩子不听话采取分析的态度。事事顺从家长的孩子有可能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健康发展。33334/learn/article/9353/learn/article/9353/learn/article/9353/learn/article/935/learn/article/9353333希望孩子听话的两个条件/learn/article/9352009-12-14 17:19:06好行为与坏行为如何区别,可接受行为与不接受行为如何区分,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观念,而它并非与生俱来的。一个5、6岁的孩子,正值发展这种敏锐的区别的时期。在这段期间,父母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更渴盼得到父母赞成,但他无法用猜测来明白父母的想法,所以要用明确的表达方式来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当然,父母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但这样一来孩子究竟会不会听话呢?要孩子听话必须有几个条件:第一,如上面说的,孩子必须要得到明确的信息。第二,这信息必须是相当一致的,如果父母的意见有分歧,不要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尽可能私下讨论,免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孩子或许已经学会了颜色、数字,或者其他的具体事物,但是对于抽像的概念,如“时间”却未必能完全掌握。因此,对于未来式的命令,需要一再提醒,孩子才会照着去做。除此以外,对于孩子尚分不清的概念,例如说谎与偷窃这一类的概念,需要多解释。5、6岁的孩子也是开始沉迷于感兴趣的活动中的年龄。当他在玩的时候,可能将你的话当成耳边风。这时一再大声喊叫是没有用的,最好走到他房间或正在玩的地方,走近他的身边,用温和肯定的声音告诉他,该洗澡了,或是该收拾玩具了。有时你会觉得孩子似乎不听话,好像总是跟你作对,不照你的话去做。在这里要给父母提几个建议:1谈话中表示你要找出事情的原因,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呢?必定有一个合理并可以接受的解释。2要学习对事不对人,别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感。他只是做错了事,并不表示他是个坏人,也不说明爸爸妈妈已经不爱他了。3如果你决定必须给孩子一些责备,切记不要用恐吓的方式,否则“等到了晚上你就知道糟糕了”,对孩子而言,叫他担心那将是很残忍的,也许到时他早就忘了自己做错的事,如此做法就失去了处罚的意义。另外,把权力集中在爸爸妈妈身上,也不是一种很好的家庭关系形态。/f?kz=149114748该不该让孩子听话 chenfgey 9位粉丝 1楼“孩子好一切都好”。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天职,是家庭中“天大的事儿”。可是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最好呢?很多家长和老师将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作为评价标准,甚至成为口头语,成为面对孩子的日常用语。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视情教育首倡人多元智能教育协会秘书长张巨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多元智能的第一开发者。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逐步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大智能,从而奠定孩子成功成才的基础。 话有对有错,伟大的人物也有错的时候,如果孩子真养成听话的习惯,就会有可能丧失基本的逻辑能力,缺乏是非对错的判断力。 有一个一级一类幼儿园,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拥有一批优秀的幼教专家。有一天园长打电话给我,说幼儿园最近打预防针,“三针”都打过了。为防病毒变种还要打加强针,可是中班有一个孩子就是拒打,用尽各种办法包括找来了孩子的妈妈,甚至强迫也没打进去,要求我帮忙解决。 打预防针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这么好的幼儿园,这么多极富幼教经验的老师,怎么连让孩子打针的招儿也没有呢?妈妈说:“这孩子不知犯了什么斜劲儿了,就是不听话,实在不行,就给他捆上硬打。” 我匆忙赶到幼儿园,见到这个孩子,只说了一句话,他就主动要求打针了。老师们都很好奇,都想知道这句很神奇的话是什么。其实,我就是给他解释了一下加强针的概念而已。原来,他以为“加强针”会有很多针呢:他担心再打很多针会伤害身体,并不是怕疼。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人类智能的多元性质和结构,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视情教育,必须特别重视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表现情况,同一种智能在孩子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表现,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孩子的智能组合来发挥教育作用。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作两个假设,并举视情英语的例子: 视情少儿(幼儿)英语每一级都针对不同智能优势的孩子设计了大量的,具有任何一种智能优势的学生都有引发其强烈兴趣的活动可以参与。视情英语教学在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对语言智能进行正向迁移。因此,视情英语学习收效巨大,使孩子感觉轻松愉快。 家庭教育也是这样,父母要调动和利用孩子的多种智能,达到教育效果。视情教育强调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遵循孩子内在的成长逻辑。有人担心强调尊重和理解就会冲淡教育的功能,影响施教者的权威,其实是个误解,关键是方法问题。 我儿子(小学五年级)和妈妈出国度假,好友带着两个女儿来饯行,吃什么呢?三个孩子产生了严重分歧:哥哥想吃肯德基,妹妹想吃“竹虫”,我爱人做哥哥的工作:“竹虫挺好吃又有营养,再说妹妹小,应该照顾妹妹的想法。”但哥哥坚决不同意。好友就全力做妹妹的工作:“竹虫以后再吃,你不是也喜欢肯德基吗?” 僵持不下,哥哥妹妹都不愿意让步。怎么办?我对哥哥说:“咱们兵分两路怎么样?阿姨、妈妈和妹妹吃竹虫,爸爸和你吃肯德基?不过我们要先帮妹妹们订好饭店点好菜。” 儿子很高兴地答应了。点菜时,我故意先点了一个哥哥很爱吃的菜并要求先上来,上来后哥哥和妹妹们就高兴地吃起来,等到快吃饱时我又问哥哥何时去吃肯德基。哥哥反倒动员我说:“以后再去好不好?这也挺好吃。”当然,我表扬了儿子并帮助他总结:“体谅和照顾别人不仅是美好品德,而且能带来与人的友好相处,还可能有意外收获。” 强迫孩子听话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正确的办法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视情教育。有人说,“视情教育是一个能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的神奇系统”,其实,并不是“神奇、神通”,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孩子智能特点,视情教育就会产生令人惊奇的效果。 孩子是天使,我们只是受托的照顾者,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出色完成这一神圣使命。为了使广大少年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儿童多元智能大赛河南选拔赛正在进行中。 第一,如上面说的,孩子必须要得到明确的信息。第二,这信息必须是相当一致的,如果父母的意见有分歧,不要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尽可能私下讨论,免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孩子或许已经学会了颜色、数字,或者其他的具体事物,但是对于抽像的概念,如“时间”却未必能完全掌握。因此,对于未来式的命令,需要一再提醒,孩子才会照着去做。除此以外,对于孩子尚分不清的概念,例如说谎与偷窃这一类的概念,需要多解释。5、6岁的孩子也是开始沉迷于感兴趣的活动中的年龄。当他在玩的时候,可能将你的话当成耳边风。这时一再大声喊叫是没有用的,最好走到他房间或正在玩的地方,走近他的身边,用温和肯定的声音告诉他,该洗澡了,或是该收拾玩具了。有时你会觉得孩子似乎不听话,好像总是跟你作对,不照你的话去做。在这里要给父母提几个建议:1谈话中表示你要找出事情的原因,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呢?必定有一个合理并可以接受的解释。2要学习对事不对人,别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感。他只是做错了事,并不表示他是个坏人,也不说明爸爸妈妈已经不爱他了。3如果你决定必须给孩子一些责备,切记不要用恐吓的方式,否则“等到了晚上你就知道糟糕了”,对孩子而言,叫他担心那将是很残忍的,也许到时他早就忘了自己做错的事,如此做法就失去了处罚的意义。另外,把权力集中在爸爸妈妈身上,也不是一种很好的家庭关系形态。查看更多关于 听话 恐惧感 洗澡 玩具 说谎 的相关内容。h转帖“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你这孩子怎么又不听话啦?”“宝宝听话,妈妈买一辆大玩具汽车给你。”“你什么时候才听话,让老爸省点心!”“你这孩子为什么这么犟,听话好不好,别更人家争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教育孩子的话。听话的孩子是乖宝宝,好宝宝,大人喜欢的宝宝。一些父母还为自己的孩子听话而感到自豪,“我家宝宝真乖,驯良,从不惹大人生气。”“听话宝宝”“乖宝宝”已成为父母对孩子评判的标准。可随着家庭里的宝宝越来越少,只有一个小皇帝或一个白雪公主的时候,“听话宝宝”似乎已离我们很遥远,现在的孩子能找出几个是“乖宝宝”来呢?更多父母只在怨言期盼:我的宝宝什么时候能听话就好了。5岁如何?太懵懂,说不清理;10岁怎样?没开窍,玩心太重;15岁没问题吧?太自我,凡事好像与我们格格不入!这已是二十一世纪父母最愀心的事,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子不教,父之过”。“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些传统教育观念总在萦绕着现代的年轻父母,但同时他们又不愿去采取那种“野蛮”措施来对待掌上明珠。在左右摇摆中,对自己的宝宝真感到束手无策,不得已放任自流,让其自成人,可是孩子不听话常带来无尽烦扰。 我们传统文化总是教育小孩从小要“听话”,不要“淘气”。结果,我们的孩子不是“独立性差”,就是“胆小怕事”,“缺乏社交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教育观念显然已经落后,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应当被改变。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淘气的孩子也不等于是坏孩子。有识之士们已经提出:“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听话的儿童是问题儿童。”根据调查,在社会成功上取得有所作为的人士,他们小时候几乎都是不听话的乖孩子,有的还非常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大脑思维活跃,对任何人或事情不随便屈从,自信心强,有独立处事能力,在恶作剧中学到各种知识等等。 为什么说“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呢?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不敢与长辈辩论。这样的“听话”儿童,有的只是奴性,却毫无个性和独立性,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反抗邪恶势力。这样的儿童,其性格已经被扭曲,心理也不健全,自然成了“问题儿童”。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人还没有把这种儿童当做“问题儿童”看待。 为了培养好学、好问、好动的儿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陶老在传统思想禁锢国人时就敢于就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鼓励父母让孩子放开手脚地活出自己的天真活泼的生活。今天我们年轻一代的父母还要犹豫在传统观念与竞争机制之间摇摆不定吗?不要再对你的孩子说“宝宝,听话,不听话,爸爸妈妈不喜欢你。”让你宝宝那颗被弯曲、被压抑的心灵回归自然,童心、童言、童趣、童乐upload=2005102307384933.jpg33.43K/upload盾与剑的和谐moveface=黑体盾与剑的和谐/face/move UID192778帖子947精华1积分58903阅读权限150在线时间16 小时注册时间2005-7-17最后登录2009-9-18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天天开心 Lv.13骑士团大团长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3 20:34 只看该作者 孩子听话好不好,其实取决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中国式的听话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教育,更是一种奴才式教育,听话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无数听话的奴才,人人都变得唯唯喏喏,只会俯首称臣,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而美国式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孩子听话,孩子过于听话并不是什么好的品质,甚至会被嘲讽。从素质教育的成效来看,美国的教育方式显然是成功的。有个道理很简单,父母为什么要教新生儿走路?就是希望他学会自己走路,因为父母不可能一辈子抱着他。同样道理,人生的路最终要靠自己去走,父母既不能代步,也不可能陪着走完全程,更长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因而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思考、拿主义、做决定、去执行、去担当,这时候不听话的孩子由于长期的独立思维训练和不断的吃一堑长一智,会表现出更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来。而听话惯了,被人指引惯了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父母没有能力指引他了,就有束手无策之感,无法应对变化无穷的生活。因此,“总听老人言,吃亏在长远”的话也是成立的。face=黑体fly心灵相通 共同快乐/fly/face 绿叶音乐社区UID198039帖子890精华0积分11587阅读权限9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9-17最后登录2007-8-20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QQ他爸 Lv.1新手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4 07:48 只看该作者 很听话的孩子一般就是说呆.很调皮的孩子一般说是很聪明.UID198666帖子9精华0积分210阅读权限3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9-30最后登录2005-10-24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goodboy Lv.2自由民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5 23:35 只看该作者 无所谓好坏,只要不走极端就行。UID199433帖子92精华0积分628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0-18最后登录2007-5-18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金盾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6 03:50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就属于那种不听话的,没有办法,从小就不听话。但作为不听话的孩子的父母,有时很羡慕人家听话的孩子,真想带回家里来。而作为“听话”的孩子的父母,又会常常欣赏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总感觉自己的孩子太听话,没有个性,叫什么就做什么,整天坐在家里,不知道出门。唉,人就是这样的怪物。盾与剑的和谐moveface=黑体盾与剑的和谐/face/move UID192778帖子947精华1积分58903阅读权限150在线时间16 小时注册时间2005-7-17最后登录2009-9-18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guest Lv.4护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6 04:39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就属于听话的孩子,可现在我有点后悔。UID191750帖子208精华0积分10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6-20最后登录2007-3-7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可伶可俐 Lv.2自由民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9 02:51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不要让孩子过于听话,过于听话会使孩子失去自我。我们从许多父母那里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要听话。有些父母甚至为自己的孩子不乖巧、不听话而愁眉不展,大伤脑筋,我认为大可不必。身为父母的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足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更有主见和创造力。在孩子听话的同时,也许就是走向平庸的开始。美国家长培样孩子,而我们中国的家长却是在培育孩子,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勇敢独立的“大灰狼”,而我们培育出来的却是温顺乖巧不愿离开父母的“小绵羊”。UID199689帖子90精华0积分2293阅读权限7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0-25最后登录2006-6-25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凌儿 Lv.12医院骑士精英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29 04:58 只看该作者 我想那要看父母说的是什么话。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父母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都相对丰富,可以给孩子多方面的指导。但这并不是说家长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就应该不思考无条件地服从。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如果我们现在片面地认为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儿童,是不是有一天我们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父母对孩子说的应该都是对孩子有利的好话,这个大家肯定不用怀疑。那么这话该怎样说,孩子能接受,怎样说,是正面的效果,却是我们应探讨的。父母的话可以塑造一个强者,也可以塑造一个弱者。父母在说:“孩子,听话”前,一定要搞清自己在对孩子说什么,想让孩子听什么。 做为孩子要学会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辨证地听,勇于实践,勇于挑战权威。face=黑体fly温柔地爱温柔地坚持/fly/faceUID193119帖子833精华0积分12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7-25最后登录2007-3-31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guest Lv.4护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3 00:32 只看该作者 “听话”与“不听话”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不是经常犯原则性的错误,我认为调皮的孩子比太“听话”的孩子还是要聪明些。UID191750帖子208精华0积分10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6-20最后登录2007-3-7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威威 Lv.1新手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5 19:05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就很不听话,是很聪明,可是怎么才能把他的聪明变成能力,我很迷茫?UID200223帖子19精华0积分71阅读权限2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5最后登录2006-8-17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abc Lv.1新手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5 22:23 只看该作者 根据调查,在社会成功上取得有所作为的人士,他们小时候几乎都是不听话的乖孩子,有的还非常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大脑思维活跃,对任何人或事情不随便屈从,自信心强,有独立处事能力,在恶作剧中学到各种知识等等。UID198726帖子9精华0积分9148阅读权限9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0-1最后登录2005-12-6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周明 Lv.5骑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6 04:44 只看该作者 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现在也不好说,毕竟没有一个很权威的标准来衡量它,将来对社会有用他就是好的,没有用就是不好的,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UID199964帖子295精华0积分23300阅读权限12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0-31最后登录2006-7-11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fyxkx Lv.1新手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6 21:41 只看该作者 太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好.UID200267帖子33精华0积分1689阅读权限7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6最后登录2006-8-1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fyxkx Lv.1新手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9 02:52 只看该作者 太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好。UID200267帖子33精华0积分1689阅读权限7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6最后登录2006-8-1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金子 Lv.7圣殿骑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18 22:40 只看该作者 我不主张孩子太听话,但我希望孩子有规矩。 孩子要有判断力才好,他可以判断该不该听话;你讲的对他应该听;不对时也应该考虑一下,父母很累、很急,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讲自己的道理,就听话吧,过后有机会可以讲出自己的想法,另外,我觉得很少时间是孩子有理而父母无理的。 color=#DC143C小石潭fly小石潭/flyfly小石潭/flymove小石潭/moveglow=小石潭文字/glow UID200771帖子425精华0积分2836阅读权限70在线时间3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17最后登录2008-8-14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金盾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19 05:0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我不主张孩子太听话,但我希望孩子有规矩。 孩子要有判断力才好,他可以判断该不该听话;你讲的对他应该听;不对时也应该考虑一下,父母很累、很急,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讲自己的道理,就听话吧,过后有机会可以讲出自己的想法,另外,我觉得很少时间是孩子有理而父母无理的。 不对吧,我认为楼上的想法有点牵强,什么父母很累很急,不知道如何讲自己的道理,就可以让孩子受委曲吗?没有这样的道理吧。做父母的都不能克制自己,怎么要求孩子有那么灵敏,该听话时听话,该解释时解释,那不成神童了?什么都懂,还要父母去教养干什么?是呀,说起人家来是一套一套的,到自己身上又会是另一回事,教育孩子还真是一门艺术呢。盾与剑的和谐moveface=黑体盾与剑的和谐/face/move UID192778帖子947精华1积分58903阅读权限150在线时间16 小时注册时间2005-7-17最后登录2009-9-18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飘雨 Lv.14圆桌骑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21 06:12 只看该作者 引用:我觉得不要让孩子过于听话,过于听话会使孩子失去自我。我们从许多父母那里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要听话。有些父母甚至为自己的孩子不乖巧、不听话而愁眉不展,大伤脑筋,我认为大可不必。身为父母的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足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更有主见和创造力。在孩子听话的同时,也许就是走向平庸的开始。美国家长培样孩子,而我们中国的家长却是在培育孩子,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勇敢独立的“大灰狼”,而我们培育出来的却是温顺乖巧不愿离开父母的“小绵羊”。文字face=楷体_GB2312文字/face 懂得生活艺术的人,可以从枯燥的事物中看出趣味, 不懂生活的人,可能把极富情趣的事看成平淡无奇 http:/玫瑰乐园.move文0 UID200746帖子953精华0积分1641阅读权限7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16最后登录2007-8-25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mm Lv.3乡绅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21 18:53 只看该作者 听话和不听话这该怎么区分,我有点糊涂,总感觉无法截然分开,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度的概念,一般只要不是太听话或不是太不听话都不必太在意,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他的社会性,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不同,我们无法改变,更无法逃离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把孩子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去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教育.我们只有尽我们所能给孩子一个相对良好的东西,把我们发现不好的地方给孩子以引导.不要太苛求孩子按照你的模式成长.这样对他的成长不利.反过来说,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喜欢这样的父母吗?UID200402帖子128精华0积分4149阅读权限9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9最后登录2007-1-9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梦幻蓝天 Lv.1新手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21 23:00 只看该作者 所谓“听话”的孩子可能会让家长表面上似乎省很多心,但孩子的主动性、自主性可能就会差些,很多方面会很被动。不“听话”的孩子可能会让家长操心些,但孩子的动手能力、主动性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相对来说会有主见。我的孩子应该是属“不听话”类的,但我喜欢这种,虽然有时难免数落他不听话,但对他的独立动手能力及爱提问和思考方面颇为赞赏,认为自己以前小时候太“听话”了,造成有时自己无主张。UID200014帖子39精华0积分4841阅读权限90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1最后登录2006-10-14查看详细资料复制本页地址 TOP 妈妈的爱 Lv.4护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1-25 03:13 只看该作者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这句话说的多好啊!要改变教育观念,须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