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方剂学Course: Formulae of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号:14132 Course Number: 14132适用学生:中医七年制 Designed for: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seven years学 分:4.5 总学时:77Credit: 4.5 Class hour: 77实验学时:15Experiment hour: 15预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Preparatory Courses: Basic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ateria Medica二、课程简介 (Course Descriptions)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针灸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医七年制等专业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课程,具有一定中医基础功底后,在第四学期开设本门课程。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0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和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它既是对前面所学课程的综合,又是各门后续中医临床各科课程的理论基础,还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中医临床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教学章节Chapters and Sections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Teaching Aims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指导参观、课堂讨论等)Teaching Methods学时安排Class hour绪言了解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以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讲授0.5上篇总论第一章 方剂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部分方书,评价各历史阶段的方剂学特点及其在临床运用上的差异。讲授1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重点掌握并分析常用的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应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难点在于,如何在临床上,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治法治疗疾病的方法。讲授1.5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介绍以病证、祖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以医方集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讲授0.5第四章 剂型通过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剂、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讲授0.5第五章 方剂的服法理解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了解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讲授0.5第六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了解方剂配伍的目的。通过举例说明,理解组方的基本结构,亦即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以及方剂组成变化的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以便在临床运用,对于不同的病证,各种药物在其处方中不同的地位。讲授1下篇 各论第一章 解表剂理解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辛温解表理解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麻黄汤、桂枝汤的配伍特点,以明确在外感风寒表实及表虚中的运用。综合以前基础的学习,根据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的不同症状表现,运用药物的不同特点。了解止嗽散的组成、功用、主治。讲授1.5第二节 辛凉解表理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配伍特点,以明确在治疗温病中的不同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仅一药之差,却有辛温辛凉不同,由此分析仲景运用药物的特点。了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的组成、功用、主治。讲授1.5第三节 扶正解表理解败毒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尤其是其配伍人参的重要意义。了解参苏饮、再造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的组成、功用、主治。讲授0.5第二章 泻下剂理解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寒下理解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大陷胸汤的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药物组成,分析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病因病机;明确大承气汤的药物煎煮先后次序,对临床运用的意义。讲授1第二节 温下了解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温脾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的配伍方法,评价古方治疗寒积所运用的寒温并用的特点。讲授0.5第三节 润下理解麻子仁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五仁丸、济川煎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综合历代相关著作,阐明麻子仁丸的病机及配伍特点。讲授0.5第四节 逐水理解十枣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其组成,评价使用大枣的重要意义,并明确在临床运用中的注意事项。了解禹功散的组成、功用、主治。讲授0.5第五节 攻补兼施了解黄龙汤、增液承气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其与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差异,分析病因病机的不同。讲授0.5第三章 和解剂理解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和解少阳理解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截疟七宝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根据蒿芩清胆汤症候,分析其病因病机及配伍特点。讲授1第二节 调和肝脾理解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痛泻药方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明确疏肝解郁运用的药物,评价芍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讲授1第三节 调和肠胃理解半夏泻心汤的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其药物,评价其配伍特点以及如何在临床中运用得当。讲授1第四章 清热剂理解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清气分热理解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对比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运用药物组成的不同,分析两者的病因病机差异以及配伍特点。讲授1第二节 清营凉血第三节 气血两清理解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两者的病机,评价“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在热入营分与血分的寓意,以及如何在临床中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讲授1第四节 清热解毒理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的药物组成,评价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的配伍特点,凉膈散则综合了清法与下法,是“以泻代清”的代表方。仙方活命饮是临床运用阳证痈肿的常用方。讲授1.5第五节 清脏腑热理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本节方剂所治热在脏腑的不同,以明确某些药物对于某个脏腑的清热作用更优,若临床中有两个或以上脏腑俱热者,则可综合运用。讲授2第六节 清虚热理解青蒿鳖甲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青蒿鳖甲汤中“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成因,以更好的运用于临床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之证者,并对吴塘自释有关“先入后出”的语句加以评价。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0.5第五章 清暑剂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第二节 祛暑利湿剂第三节 祛暑益气剂了解清暑剂的涵义及注意事项。了解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桂苓甘露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清暑益气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其组成,明确运用清热解暑、益气养阴是治疗暑热常用的方法。讲授1第六章 温里剂理解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温中祛寒理解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从理中丸的组成分析,治疗里寒证时配伍益气的意义。通过分析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的组成及用量差异,评价方剂在药量加减及药物加减变化的综合运用。讲授1第二节 回阳救逆理解四逆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回阳救急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根据四逆汤证,理解其运用附子配伍干姜,以大辛大热之品回阳之意。讲授1第三节 温经散寒理解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的病机用药异同,以便临床运用有所区分。分析阳和汤与仙方活命饮所治疮疡的病机的异同,以及症候的不同。了解黄芪桂枝五物汤、暖肝煎的组成、功用、主治。讲授1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理解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理解葛根芩连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葛根芩连汤的病因病机以及根据表里病证轻重的不同配伍药物用量的差异。讲授0.5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 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了解五积散、防风通圣散、疏凿饮子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大柴胡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对比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运用药物组成的不同,分析两者的病因病机差异,并由此评价仲景的用药特点。讲授0.5第八章 补益剂理解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课堂讨论1第一节 补气理解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玉屏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补气的代表方剂,明确常运用的配伍方法,如若兼湿,常配祛湿药,兼气滞,常配行气药,兼气虚下陷,则佐升提药。讲授、课堂讨论2.5第二节 补血第三节 气血双补理解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补血代表方剂,常运用行血之药,使其补而不滞;因气能生血,则又常配补气之药。评价李东垣“甘温除热”方剂的本质。归脾汤综合了益气与补血的方法,临床运用于心血脾气皆虚之证。了解八珍汤、泰山磐石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课堂讨论1.5第四节 补阴理解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左归丸、益胃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六味地黄丸综合运用补药与泻药的意义,并对其用量与配伍特点加以评价。从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的药物分析可以看出,三者除滋阴作用外,大补阴丸重在降火药的运用,一贯煎重在疏肝解郁,百合固金汤则止咳化痰。讲授、课堂讨论2第五节 补阳理解肾气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右归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肾气丸的药物用量,虽属补阳之剂,但其桂枝、附子的用量却是补阴药的八分之一,由此明确“肾气”的含义,评价现代与古代医家运用补阳剂的差别。讲授、课堂讨论1第六节 阴阳双补理解地黄饮子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从地黄饮子的药物分析可知,该方综合了补阳药与补阴药于一身,常运用于阴阳两虚之喑啡。讲授、课堂讨论1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理解炙甘草汤的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炙甘草汤的用药如何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有关心的正常搏动的观点,评价其使用生地与甘草的用量,明确在临床中正确运用其治疗“心悸动,脉结代”的依据。讲授1第九章 固涩剂理解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固表止汗第二节 敛肺止咳理解牡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从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等方面分析两者病机的异同,以及在临床如何区别运用。了解九仙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0.5第三节 涩肠固脱第四节 涩精止遗了解真人养脏汤、桃花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四神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两方的病机异同,但运用时,真人养脏汤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而四神丸则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了解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1第五节 固崩止带理解固冲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固冲汤的药物组成可知,该方综合了诸多种类药物,其一固涩与益气,其二止血与化瘀,临床常运用于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出血。了解易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课堂讨论2第十章 安神剂理解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重镇安神了解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0.5第二节 滋养安神理解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甘麦大枣汤的组成、功用、主治。两方均可运用于血虚有热而心神不安之疾患,但分析药物组成可知,天王补心丹有大量滋阴与安神药,重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而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配以调气行血,有养血调肝之效。讲授、课堂讨论1.5第十一章 开窍剂第一节 凉开第二节 温开理解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抱龙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以及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在运用上的异同。了解苏合香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1第十二章 理气剂理解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行气理解越鞠丸、半夏厚朴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越鞠丸主治六郁,分析其用药则分别针对不同之郁,综合了五种治法,但重在调理气机;半夏厚朴汤则痰气并治,常运用于梅核气的治疗,如现代的慢性咽炎等疾患。讲授1第二节 降气理解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四磨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苏子降气汤、定喘汤两首降气平喘的方剂,苏子降气汤常用于上实下虚之证,定喘汤则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苏子降气汤综合了温肾纳气与降气祛痰之法,定喘汤则集合了宣降肺气与清热化痰之法。讲授、课堂讨论2第十三章 理血剂理解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活血祛瘀理解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生化汤、失笑散、大黄蟅虫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桃核承气汤配伍可知,其寒温并用的意义在于:温通不助热,寒下不凉遏,常运用于下焦瘀热的病证。血府逐瘀汤的组方综合了活血、行气、祛瘀、养血,常运用于胸中血瘀证,评价其配伍特点。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分析其药物的用量,黄芪用量达四两之多,评价其配伍少量活血药的意义。复元活血汤常用于胁肋瘀血,分析其以何药引经,评价其运用大黄、桃仁之意义。分析温经汤的药物组成发现,其治法综合了温清消部补诸法,常用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评价其配伍特点。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通过分析其药物组成,评价其配伍特点。讲授、课堂讨论3第二节 止血了解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咳血方与黄土汤分别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与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通过分析两者的药物组成,评价各自的配伍特点。分析比较黄土汤与归脾汤的异同,评价各自止血的治法。讲授1第十四章 治风剂理解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疏散外风理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川芎茶调散常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分析其药物归经特点,并评价其配伍特点。讲授0.5第二节 平息内风理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大定风珠、阿胶鸡子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均可用于肝风内动,综合分析这些方剂的病机,在运用上:羚角钩藤汤偏于肝经热盛、镇肝熄风汤偏于肝肾阴虚、天麻钩藤饮偏于肝阳上亢。评价镇肝熄风汤在平肝熄风的基础上,配伍疏肝泄热药物的意义。讲授、课堂讨论2第十五章 治燥剂理解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清宣外燥理解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三方的组成及病机,明确杏苏散适用于外感凉燥、桑杏汤适用于外感温燥轻证、清燥救肺汤适用于外感温燥重证。并对桑杏汤与桑菊饮、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讲授、课堂讨论2第二节 滋阴润燥了解养阴清肺汤、琼玉膏、玉液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麦门冬汤常运用于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证,分析其药物组成及用量,评价其配伍特点。百合固金汤运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通过分析其药物,综合评价其配伍特点。讲授、课堂讨论1.5第十六章 祛湿剂理解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课堂讨论1第一节 燥湿和胃理解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病因病机,两者均可用于内伤湿滞,但藿香正气散又兼外感风寒,并评价燥湿和胃常用的配伍方法。讲授1第二节 清热祛湿理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茵陈蒿汤运用于湿热黄疸,八正散用于湿热淋证,分析茵陈蒿汤、八正散的组成异同,评价两方治疗湿热的共同特点。分析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两方的异同,在临床运用中如何区分湿重于热与湿热并重之证,明确指出三仁汤治疗湿热综合了宣上、畅中、渗下的三焦分消方法。讲授1.5第三节 利水渗湿理解五苓散、猪苓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防已黄芪汤、五皮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五苓散、猪苓汤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在运用中,如何区分五苓散的膀胱气化不利与猪苓汤的水热互结。讲授、课堂讨论1.5第四节 温化寒湿理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肾著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分析真武汤、实脾散的异同,在临床中,如何将两方综合运用。评价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配伍桂枝各有何不同的意义。讲授、课堂讨论1.5第五节 祛湿化浊了解萆薢分清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完带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该方运用哪些药物体现了升清以降浊,如何在临床中运用。讲授0.5第六节 祛风胜湿了解羌活胜湿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理解独活寄生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独活寄生汤的组成,理解痹证日久,所伤及的脏腑气血,在临床运用中,应将益肝肾、补气血与祛风湿有机结合。讲授、课堂讨论1第十七章 祛痰剂理解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课堂讨论1第一节 燥湿化痰理解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茯苓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二陈汤、温胆汤的差异,明确在临床运用中,二陈汤是祛痰的基本方。讲授0.5第二节 清热化痰第三节 润燥化痰第四节 温化寒痰理解清气化痰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小陷胸汤、滚痰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清气化痰丸的药物组成,明确在运用中以咳痰黄稠为辨别热痰的要点。了解贝母瓜蒌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讲授1第五节 化痰息风理解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定痫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明确在运用中除眩晕头痛外,应在兼证中可辨别痰浊的症候。讲授、课堂讨论1第十八章 消食剂理解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讲授0.5第一节 消食化滞理解保和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通过分析保和丸的组成,应明确治疗食滞时,除消食药物外,应综合运用理气、清热、化湿等方法。讲授0.5第二节 健脾消食理解健脾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肥儿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健脾丸与保和丸的组成、功用可知,健脾丸是由脾虚所致食积,属虚实夹杂,而保和丸则属食积实证。因此,在临床应加以区别运用。讲授0.5第十九章 驱虫剂了解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注意事项。理解乌梅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了解化虫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分析乌梅丸的药物组成,其配伍综合了寒热并用、邪正兼顾的特点,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转幼儿园后勤工作总结与纸尿裤售后培训
- 关于名人的爱情故事
- 2026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街道亮点工作总结
- 2026届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研发中心年终总结报告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重庆綦江南川巴县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西省育华学校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哈尔滨市平房区纪委监委公开招聘雇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情绪管理课2025年职场压力释放与心灵成长分析报告
- 2025年征地拆迁考试题及答案
- 巡游出租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三篇)
- 2025至2030中国方竹笋市场经营方向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 2025医用眼科器械消毒处理标准流程
- 胸部穿刺教学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