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及心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doc_第1页
心动过速及心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doc_第2页
心动过速及心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doc_第3页
心动过速及心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doc_第4页
心动过速及心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介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介绍,生理性的心动过速不需治疗,往往所讲的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指对于病理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所以对于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看属于哪种心动过速。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 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通常无明显不适,只是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 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有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 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一、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窦性心动过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病人心悸等症状明显,可选用:(1)利血平 作用: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的交感介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并能阻止交感介质进入囊泡,因此囊泡内的介质逐渐减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因而可使心率减慢。 用法及剂量:0.125 0.25毫克口服,每日23次。 (2)心得安 作用:心得安为-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的-受体,故可使心率减慢。 用法及剂量:510毫克口服,每日3次。 (3)异搏定 作用:能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传导(A-H间期延长),使心率减慢。 用法及剂量:408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此外,尚可配合应用镇静药物。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短暂可自行终止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发作持续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尽早控制其发作。 发作时治疗:常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以诱发恶心呕吐、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出等。以上手段无效者可选用新福林、阿拉明、新斯的明、异搏定、洋地黄、奎尼丁等。 预防复发:发作频繁者,宜选用能够控制发作的口服药物、长期使用,如异搏定、乙胺碘呋酮、心得安等,并避免发作的诱因。(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此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重度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因此,必须紧急处理。可选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双异丙吡胺等药静脉注射。同时应做好直流电同步复律的准备。发作中止后,宜选择能够控制发作的药物口服,避免复作。三、心动过速的治疗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是不能自愈的疾病,因此心动过速患者应该积极选择根治性的治疗射频消融术。目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可以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等。除心房纤颤以外,其他心动过速的根治成功率已经达到 9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根治成功率也已经可以达到 90%以上。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进入 心内科 了解更多讯息我要咨询心肌梗死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它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未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缺血,1小时以上即致心肌坏死,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度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心肌梗塞既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主要出现左心室受累的血流动力改变,心脏收缩力减弱,顺应性降低,心搏量和心排血量立即下降(常降至原来的60%?80%,有休克者可降至30%?50%);动脉血压迅速降低,数小时后才逐渐回升;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部分病人发病急骤,病情极为严重,未到医院就已死亡;部分病人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很轻未引起病人注意,未到医院就诊,急性心肌梗死中仅有一半病人到医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起始症状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了疼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等、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肌梗死的诊断检查典型的心肌梗死根据病史来诊断,由开始并演变的心电图证实,为酶的动态变化所支持。然而有些病例不太可能作出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很典型或强烈提示为心肌梗死,但心电图和酶学分析不支持诊断,这些病人将归类于可能的心肌梗死,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小面积的心肌梗死。主诉为胸痛的年龄35岁的男性及50岁的女性都应考虑为心肌梗死,但必须与下列原因的疾病鉴别:肺炎,肺栓塞,心包炎,肋骨骨折,肋骨软骨分离,食管痉挛,创伤或劳累后胸壁肌肉触痛,主动脉夹层,肾结石,脾梗塞或各种各样的腹部疾患。病人常把心肌梗死的疼痛认为是消化不良,这样由于经常并存有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或胆囊疾病,而使评价很困难。虽然嗳气或制酸剂常能缓解心肌梗死的疼痛,但这种缓解通常是短暂或不完全的。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律失常见于90%以上的心肌梗死病人。心动过缓或室性异位搏动(VEB)见于心肌梗死的早期,传导障碍表明损及窦房结,房室结和特殊的传导组织。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最初72小时的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起源于任何部位的心动过速,心率足够快以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莫氏型或度,度心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宽QRS波的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心房激动不能到达心室,室率慢)不常见,常提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窄QRS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下壁或后壁梗死。心搏停止少见,除非作为进行性LV衰竭和休克的终末表现。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一) 预防冠心病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 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二)及时而积极地治疗先兆症状。(三)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在此期间,治疗原则应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心肌梗死的预防保健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 2.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心肌梗塞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 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而加重; 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 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心肌梗塞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出现。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塞前12天。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病人首先严格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吸入。立刻与远大医院联系,同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交通工具必须能平稳转运。病人应避免起床,情况相对稳定时以担架运送。运送途中可持续或间断使用硝酸甘油,吸氧,并应嚼服一片阿司匹林(150300毫克)。一般治疗 包括严密监护、止痛、镇静、吸氧、开放静脉、保持水电平衡,急性期要使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吃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溶栓治疗 鉴于绝大多数透壁性心肌梗死均有新鲜血栓形成,且冠状动脉堵塞后6小时内,心肌可能尚无明显的坏死性组织学变化,故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发作后越早进行,效果越好。一般应在发病后6小时内。目前溶栓治疗有三种途径:冠状动脉内溶栓。由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栓所堵塞的冠状动脉后,将一特制导管留置于该支冠状动脉口,然后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约有7080的溶栓患者可获冠状动脉再通畅。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链激酶或尿激酶。该法的血栓溶解率约为5060左右。静脉注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之激活物。该法在中国尚未广泛应用。血栓溶解后可望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如果血栓溶解后,冠状动脉残余狭窄严重,则应尽早并用PTCA,争取减轻狭窄程度,又常可防止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闭塞。 缩小梗死面积,增加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及减少心肌耗氧量,常用的方法有:吸氧。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发现给病人吸入流量 46L/min以上的氧气,可使升高的ST段迅速下降,改善心肌缺血损伤。静点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 (GIK)可改善缺血的心肌细胞代谢状态。 -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钙拮抗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顺应性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血管扩张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抗凝治疗。该法能否缩小梗死面积尚有争论。但若患者血液有高凝状态,为防治冠脉内血栓扩大和身体其他部位血栓栓塞合并症可采用抗凝治疗,但疗效未肯定。 右室梗死 由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引起,单纯右室梗死仅于尸检发现,约占心肌梗死的3,绝大多数和下壁和(或)后壁心肌梗死伴发,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2545同时合并右室梗死。 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拟诊或确诊即应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者就地抢救,一般情况稳定后立即将病人转送医院住院治疗。未到达医院前主要是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若有明显心动过缓如心率低于50次/分,可注射阿托品。为了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给与利多卡因肌肉注射。住院后的治疗原则是:有溶栓适应症者应力争早期溶栓或并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防止或限制心肌梗死的组织学变化;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预后 目前,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大致为152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原性休克、心室破裂、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渡过急性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6070。家庭康复治疗 总的原则是做到“三要”、 “三不要”。“三要”是:一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二要保持大便通畅,三要坚持体育锻炼。“三不要”是:一不要情绪激动,二不要过度劳累,三不要抽烟、饮酒和吃得过饱。做到: 掌握好运动量: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小运动量,实际只起安慰作用;过大则可能有害。一般所指的合适的运动量,都有轻微的出汗,呼吸次数稍有增加,并有轻微劳累感但并无不舒适感觉。 运动前准备及分期:在运动之前应先做一些柔和的肢体活动或体操等准备活动,以免骤然活动引起肌肉痉挛,甚至诱发心绞痛。锻炼完了也应慢跑或步行等恢复动作,避免骤停使心脏发生问题。运动的这些阶段分别称为准备期、运动期和缓解期。 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时,一次体育锻炼,可以只有2030分钟,以后增至4560分钟。其中准备期和缓解期各5。10分钟,运动期2030分钟。如果体质较弱者,刚开始运动时,可把一次运动量分几次完成。 运动方式和方法:要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个人爱好等条件,与医生共同商量,选择能够长期坚持的项目。最好是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骑自行车等项目。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一)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1.监护和一般治疗对明确或怀疑AMI诊断的病人应立即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1)休息:(2)吸氧:(3)监测: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中心静脉压。(4)护理:(5)建立静脉通路。(6)立即嚼服阿司匹林150300mg。2.解除疼痛(1)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2)疼痛较轻者可以使用罂粟碱或可待因,或安定(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3)试用硝酸酯类药物含服或静脉滴注。(4)心肌再灌注治疗可有效地缓解痛疼。3.再灌注心肌(1)介入治疗(PCI)(2)溶栓治疗目标: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死面积,保存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预防缺血或梗死再发。适应证:心电图至少两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抬高,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12小时,年龄7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5岁,可以谨慎进行溶栓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1224小时,仍然有胸痛及ST段抬高者。禁忌证:近1年内的脑血管意外;3周内进行过大手术或严重外伤或分娩;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或溃疡病出血;2周内穿刺过不能压迫止血的大血管;疑有或确诊有主动脉夹层;头颅损伤或已知的颅内肿物或动静脉畸形;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剂或有出血倾向者;重度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的高血压病史;24周内有心肺复苏史。常用的溶栓药物:尿激酶(UK);链激酶(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疗效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临床再通的标准:a.开始给药后2小时内,缺血性胸病缓解或明显减轻。b.开始给药后2小时内,心电图相应导联升高的ST段比用药前下降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