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选择题2.doc_第1页
微生物选择题2.doc_第2页
微生物选择题2.doc_第3页
微生物选择题2.doc_第4页
微生物选择题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最佳选释题1 金葡菌的致病物质( D ) A 菌表面结构 B毒素C 酶类 D A+B+C2非金葡菌的致病物质( C ) A 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 红疹毒素 D肽聚糖 3 金葡菌脓汁粘稠原因( B ) A 透明质酸酶 B血浆凝固酶 C 肠毒素 D 耐热核酸酶4 产生血浆凝固酶( A ) A 金葡菌 B 大肠埃希菌 C 肺炎链球菌 D 霍乱弧菌5 血浆凝固酶的生物作用( D )A 抗吞噬 B 抗杀菌物质C 菌不易扩散 D A+B+C6 非葡萄球菌蛋白A的生物作用( C )A 抗吞噬 B 促有丝分裂 C 结合抗原 D 损伤血小板7 非A群链球菌侵袭性酶类( C )A链道酶 B 链激酶 C脂酶 D透明质酸酶 8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B ) A链道酶 B 链激酶 C脂酶 D透明质酸酶 9 经性接触传播( D ) A 金葡菌 B A群链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 D 淋病奈瑟菌10经呼致道传播( C ) A 金葡菌 B A群链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 D 淋病奈瑟菌11 产生红疹毒素( B ) A 金葡菌 B A群链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 D 淋病奈瑟菌12 产生肠毒素( A ) A 金葡菌 B A群链球菌 C 破伤风梭菌 D 结核杆菌13 乙型链球菌脓汁稀薄原因( C ) A 肠毒素 B 肽聚糖 C 透明质酸酶 D 型分泌系统14 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正常值( B ) A 200/ml B 400/ml C 800/ml D 1600/ml15 需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上生长( D )A 金葡菌 B A群链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 脑膜炎奈瑟菌16 与链球菌溶素O无关( D ) A 含-SH基蛋白质 B 遇氧不稳定 C 急性毒害心肌 D致溶血17与链球菌溶素S无关( D ) A 糖肽 B对氧稳定C 致溶血 D急性毒害心肌18肠杆菌科细菌O抗原主要引起的Ig型别( A )A IgM B IgGC IgA D IgD19 肠杆菌科细菌H抗原主要引起的Ig型别( B )A IgM B IgG C IgA D IgD20 非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 C ) A 粘附素 B 外毒素C IgA1酶 D 型分泌系统21 非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 D ) A 型分泌系统 B 内毒素 C 外毒素 D IL222 一般细菌不进入血液( D ) A 金葡菌 B 沙门菌属 C 大肠埃希菌 D 志贺菌属23与沙门菌Vi抗原有关( D )A 新分离伤寒沙门菌 B 抗吞噬C 阻止0抗原凝集 D A+B+C24 与沙门菌属侵袭力无关( B ) A Vi抗原 B H抗原 C 菌毛 D 型分泌系统25 与Vi抗原无关( A )A 释放溶酶体 B 抗吞噬C 阻止抗体攻击 D 阻止补体破坏26肥达试验时H抗体正常值( C ) A 140 B 180 C 1160 D 132027肥达试验时O抗体正常值( B ) A 140 B 180 C 1160 D 132028与食物中毒无关( C ) A 金葡菌 B 沙门菌属 C 霍乱弧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29与食物中毒无关( C ) A 副溶血弧菌 B 变形杆菌 C 肺炎链球菌 D 肉毒梭菌 30 在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平板上(pH8.8-9.0)生长( D ) A 金葡菌 B 沙门菌属 C 产气荚膜梭菌 D 霍乱弧菌 31 嗜盐菌( C ) A 志贺菌属 B 大肠埃希菌 C 副溶血弧菌 D 幽门螺杆菌32人体占绝对优势正常菌群( A )A 厌氧无芽胞菌 B 厌氧芽胞菌C 兼性厌氧菌 D 需氧芽胞菌33人体肠道最重要正常菌群( C )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大肠埃希菌 D 霍乱弧菌34 非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 C )A 顶端大芽胞 B 溶血C 需氧芽胞菌 D 土壤芽胞生存数十年35 破伤风梭菌感染必要条件( D ) A 伤口窄而深 B 伴泥土或异物污染 C 与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D A + B + C36 致双溶血环( A ) A 产气荚膜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变形杆菌 D 副溶血弧菌37 致“汹涌发酵” 现象( C ) A 肉毒梭菌 B 大肠埃希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炭疽杆菌 38 致假膜性结肠炎( C ) A 金葡菌 B 炭疽杆菌 C 艰难梭菌 D 白喉棒状杆菌39 致抗生素相关腹泻( C ) A 金葡菌 B 脆弱类杆菌C 艰难梭菌 D 嗜肺军团菌40 非结核杆菌致病物质( C ) A 脂质 B 蛋白质 C 毒素和酶类 D 多糖41 非结核杆菌脂质组分( D ) A 磷脂 B 索状因子C 硫酸脑苷脂 D 蛋白质42 抑制溶酶体接触吞噬体物质( C ) A 磷脂 B 索状因子C 硫酸脑苷脂 D蜡质D43 结核杆菌传播途径( A ) A 多途径 B呼吸道 C 接触 D 消化道44结核杆菌可抵抗( A ) A 干燥 B 热 C 紫外线 D 酒精45 非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C ) A 抗酸染色阳性 B 专性需氧 C 不易变异 D 耐酸碱46 抗结核免疫主要是( A ) A 细胞免疫 B 有菌免疫 C 传染性免疫 D 体液免疫47 结核免疫( B ) A 细胞免疫 B 有菌免疫 C 迟发超敏反应 D 体液免疫48 Lowenstein培养基培养( A ) A 结核杆菌 B 白喉棒状杆菌 C 霍乱弧菌 D 流感嗜血杆菌49 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 ) A白喉棒状杆菌 B 麻风分枝杆菌 C 霍乱弧菌 D 流感嗜血杆菌50麻风分枝杆菌传播途径( A ) A 多途径 B呼吸道 C 接触 D 消化道51含异染颗粒( C ) A 结核杆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白喉棒状杆菌 D 产气荚膜梭菌52呈文字状排列( C ) A 结核杆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白喉棒状杆菌 D 产气荚膜梭菌53白喉棒状杆菌传播途径( B )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性接触 D 泌尿生殖道54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 D ) A 白喉毒素 B 索状因子 C K抗原 D A + B + C55非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 D ) A 白喉毒素 B 索状因子 C K抗原 D 蜡质D56白喉棒状杆菌传播途径( B ) A 多途径 B 呼吸道 C 接触 D 消化道57白喉假膜组分( ) A WBC和渗出纤维素 B 细菌 C变性坏死粘膜 D A + B + C58非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特性( A ) A G-大杆菌 B 两端平切 C 体外芽胞 D 体内荚膜59 炭疽毒素组分( D ) A 致死因子 B水肿因子C 保护性抗原 D A + B + C60 致人类疾病最大细菌( B ) A 结核杆菌 B 炭疽杆菌 C 嗜肺军团菌 D 百日咳杆菌61百日咳传播性最强病期( B ) A 潜伏期 B 卡他期 C 痉咳期 D 恢复期62 脓汁见硫磺样颗粒( A ) A 放线菌 B 支原体 C 立克次体 D 衣原体 63人腔道正常菌群( A ) A 放线菌属 B诺卡菌属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64 放线菌繁殖方式( A ) A 裂殖 B 二分裂C 复制 D 出芽65 没有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A ) A 支原体 B 衣原体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66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A ) A 支原体 B 放线菌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67非支原体繁殖方式( D )A 二分裂 B 分节C 断裂 D 复制68非支原体繁殖方式( D )A出芽 B分枝C 断裂 D 复制69肺炎支原体致病物质( D ) A粘附因子P1 B H2O2C 超抗原 D A + B + C70飞沫传播( A ) A 肺炎支原体 B 衣原体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71 非性传播( A ) A 肺炎支原体 B 解脲脲原体C穿透支原体 D 人型支原体 72解脲脲原体致不孕机理( D ) A 阻止精子运动 B 干扰精卵结合 C 与精子有异嗜性抗原 D A + B + C73 AIDS免疫缺陷易感染( C ) A 解脲脲原体 B 肺炎支原体 C 穿透支原体 D 人型支原体74解脲脲原体致病机制( D ) A 掠夺膜固醇等脂类营养 B 产NH3毒性作用C 磷脂酶溶胞膜 D A + B + C75需活细胞内繁殖( A )A 立克次体 B 螺旋体 C 放线菌 D 支原体76非立克次体特性( A )A 人工培养基生长 B 多形态C 胞壁 D 二分裂77普氏立克次体致病物质( D ) A 微荚膜 B 磷脂酶AC 脂多糖 D A + B + C78普氏立克次体传播媒介( C ) A 鼠蚤 B 鼠虱C 人虱 D 恙螨79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媒介( A ) A 鼠蚤 B恙螨C 人虱 D A + B80恙虫病立克次体传播媒介( D ) A 鼠蚤 B 鼠虱C 人虱 D 恙螨81恙虫病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共同抗原( C ) A OX19 B OX2C OXK D A + B + C82普氏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共同抗原( D ) A OX19 B OX2C OXK D A + B 83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共同抗原( D ) A OX19 B OX2C OXK D A + B 84具独特生活周期( A ) A 衣原体 B 立克次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85衣原体致病物质( D ) A 内毒素样物质 B MOMP C HSP D A + B + C86与性接触传播无关( C )A 滤泡性结膜炎 B 泌尿生殖道感染 C 新生儿包涵体性脓漏病 D 性病淋巴肉芽肿86与性接触传播无关( C )A 滤泡性结膜炎 B 泌尿生殖道感染 C 沙眼 D 性病淋巴肉芽肿87致倒睫、角膜溃疡、血管翳( A ) A 沙眼 B 新生儿包涵体性脓漏病C 滤泡性结膜炎 D 性病淋巴肉芽肿88非问号钩端螺旋体生物学性状( C ) A 活泼旋转运动 B 镀银染色呈棕褐色C 两端尖直 D 柯氏培养基呈云雾状生长89问号钩端螺旋体传播途径( D ) A 皮肤粘膜接触疫水 B 进食被污染食物 C 经胎盘 D A + B + C90梅毒螺旋体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D ) A 荚膜样物质 B MOMP C 透明质酸酶 D A + B + C91非梅毒螺旋体生物学性状( C ) A 密而规则螺旋 B 镀银染色呈棕褐色C对冷、热、干燥有抵抗 D 棉尾兔上皮细胞内生长92梅毒螺旋体免疫范畴包含( D ) A 传染性免疫 B 细胞免疫C 体液免疫 D A + B + C93与血凝素有关( D )A 结合红细胞膜受体 B 吸附易感细胞C 抗原性 D A + B + C94与神经氨酸酶有关( D )A 水解膜上乙酰神经氨酸 B 破坏膜上病毒受体 C 抗原性 D A + B + C95流感病毒核酸错误叙述( D )A ssRNA B 含7-8节段C 分段复制 D 基因不易重组96 对人类危害最大流感病毒型别( A ) A 甲型 B 乙型 C 丙型 D A + B + C97 易变异流感病毒( A ) A 甲型 B 乙型 C 丙型 D A + B + C98 SSPE发生于何病毒感染( B ) A 流感病毒 B 麻疹病毒 C SARS病毒 D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99麻疹病毒包膜含( D ) A HA B HL C NA D A + B100腮腺炎病毒错误叙述( D ) A SSRNA B 100-200nmC 包膜含HA和NA D 多个血清型101风疹病毒错误叙述( C ) A SSRNA B 60nm C 包膜含HA和HL D 一个血清型102孕妇感染风疹病毒致胎儿高畸形率( A )A 1M B 2M C 3M D 4M103腺病毒传播途径( D ) A 呼吸道 B 消化道C 眼结膜 D A + B + C104脊灰病毒错误叙述( D )A 24-30nm B ssRNAC 廿面体 D 包膜105几乎所有肠道病毒都可3引起( D )A 无菌性脑膜炎 B 脑炎C 轻瘫 D A + B + C106“秋季腹泻”病原体( A ) A 轮状病毒 B 星状病毒 C 杯状病毒 D 肠道腺病毒107“秋季腹泻”发病年龄( D ) A 6M-9M B 6M-12M C 6M-18M D 6M-24M 110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 A ) A 甲肝病毒 B 乙肝病毒C 丙肝病毒 D 丁肝病毒111缺陷肝病毒( D ) A 甲肝病毒 B 乙肝病毒C 丙肝病毒 D 丁肝病毒112输血传播的肝炎病毒( A ) A 丁肝病毒 B 乙肝病毒C 丙肝病毒 D A + B + C113甲肝病毒培养特点( D )A 增殖慢 B 无CPE C 病毒不释放或缓慢释放 D A + B + C114非甲肝病毒特点( D )A ssRNA B 27-32nmC 廿面体 D 有包膜115甲肝病毒传播途径( A )A 经口 B 输血C 注射 D 性交116与甲肝病毒免疫病理损伤机制无关( D ) A NK细胞 B IFNrC CTL D Th1细胞117 Dane颗粒是( A ) A 大球型颗粒 B 小球型颗粒C 管型型颗粒 D A + B + C118非丁肝病毒传播途径( A ) A 经口 B 输血C 注射 D 性交119戊肝病毒传播途径( A ) A 经口 B 输血C 注射 D 性交120非庚肝病毒传播途径( D ) A 输血 B 垂直传播C 医源性 D 经口121初筛AIDS( A )A ELISA、胶乳凝集试验 B ELISA、WBC 胶乳凝集试验、IF D WB、胶乳凝集试验122确诊AIDS( A )A WB、IF B WB、ELISAC 胶乳凝集试验、WB D IF、ELISA123非HIV核衣壳组分( A )A ssRNA B 反转录酶C核衣壳蛋白P7 D 衣壳蛋白P17124与HIV的gp120有关( D )A 结合易感细胞 B 抗原性C 易变异 D A + B + C125与HIV的gp41有关( D )A 结合易感细胞 B 抗原性C 易变异 D 介导V与易感细胞融合126 HIV的evn基因编码( C ) A gp120 B gp41 C A + B D nef蛋白127我国HIV传播方式( D ) A 性接触(60%) B 输血、器官移植、注射等 C 垂直传播 D A + B + C128当前我国HIV的主要传播方式( A )A 性接触(60%) B 输血、器官移植、注射等 C 垂直传播 D A + B + C129当前我国HIV性接触传播率高达( B )A 50% B 60% C 70% D 80%130 07年沪新增77例A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