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pdf_第1页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pdf_第2页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pdf_第3页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I 10 13192 j issn 1000 1719 2014 09 010 2 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 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张洪艳1 2 周健2 孙永宁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 200233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 BMI 与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 2 型糖尿病 住院患者 80 例 按照体重指数分为 3 组 BMI 24 kg m2为非肥胖组 24 28 kg m2者为超重组 BMI 28 kg m2者为肥 胖组 测量身高 体重 腰围 臀围 计算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2 m2 入院后第 2 天测定空腹血糖 餐后 30 min 血糖 餐后 120 min 血糖 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白蛋白 谷丙转氨酶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C P 等 对 GA 与 BMI 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对其他因素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对不同体重指数患者进行中医 辨证分析 评价体重指数与 GA 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结果 GA 与 BMI 呈显著负相关 r 0 559 P 0 01 与糖化 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r 0 334 P 0 05 且年龄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腰围 臀围及体重为影响 GA 的因素 不同 BMIDE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所占比例不同 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以湿浊内蕴及气滞血瘀两种证型多见 结论 临 床应用 GA 评价患者血糖水平时应考虑 BMI 的影响 痰与瘀在 2 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应重视痰与瘀在 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糖化白蛋白 体重指数 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 781 6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719 2014 09 1822 04 Discussion in 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GA and Different Syndromes in TCM ZHANG Hongyan1 2 ZHOU Jian2 SUN Yongning2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hengdu Chengdu 610075 Sichuan China 2 People s Six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BMI glycated albumin GA and syndrome patter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BMI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BMI 24 kg m2 was non obesity group the second group BMI be tween 24 kg m2and 28 kg m2 was overweight group the third group BMI 28 kg m2 was obesity group Height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hip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and body mass index was calculated by weight kg dividing height square m2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 glycolated hemoglobin Glycated albumin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were measured on the second day in hospit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made between GA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GA and BMI respectively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made to search for 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GA Different syndrome patterns in TCM were investigated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MI values to asse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BMI and GA BMI and syndrome pattern 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 relation between GA and BMI r 0 559 P 0 01 otherwise HbA1c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A r 0 334 P 0 05 GA was also influenced by age blood glucose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and weight Major syndrome pattern was not the same in three groups Phlegm damp and blood stasis were the common syndrome in obesity group Conclusion BMI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GA was used to assess patients blood glucose Phlegm and stasis take important par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Theref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in the role of phlegm and stasis in the formation of T2DM and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hlycated albumin body mass index syndrome pattern in TCM 收稿日期 2014 03 22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 设 项 目 JDZX2012129 作者简介 张洪艳 1985 女 山东曲阜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内 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孙永宁 1965 男 上海人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 士后 研究方向 糖尿病的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研究 E mail ynsun2002 126 com 随着 2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 2011 年全球已有 3 66 亿糖尿病患者 预计 2030 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 5 52 亿 1 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成为目前的难题 目前血糖监测有多种方法 糖化白蛋白做为其中之 一 2 能够反映最近 2 3 周的血糖水平被广泛认同 但与糖化血红蛋白相比 目前尚未有糖化血清白蛋白 与血糖的对应关系 糖化白蛋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 如患者血糖水平及蛋白水平等 其中体重指数对 2281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年第 41 卷第 9 期 于糖化白蛋白的影响也得到广泛关注 李青等 3 研究 表明肥胖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水平较正常人较低 因 此糖化白蛋白受到 BMI 的影响 体重较重时不能反映 血糖的真实水平 该研究对 BMI 与糖化血清白蛋白 的关系及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并对 2 型糖尿病患者中 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类 为糖化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中的 应用及其与血糖的对应关系研究提供依据 为不同 2 型糖尿病患者分型论治提供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收集2013 年4 月 2013 年10 月上海市第六人民 医院内分泌科的入院 2 型糖尿病患者 80 例 其中男 46 例 女 34 例 年龄 18 65 岁 平均 53 3 12 1 岁 按照 BMI 分为 3 组 非肥胖组 超重组 肥胖组 其中 BMI 24 kg m2纳入非肥胖组 24 28 kg m2者 纳入超重组 BMI 28 kg m2者纳入肥胖组 1 2纳入与排除标准 1 2 1纳入标准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 WHO 1999 诊断标准 且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及人 血酪氨酸磷酸化酶抗体 IA 2 阴性 中医证候分型 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 纳入标 准 符合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 年龄 18 岁 含 18 岁 和 65 含 65 岁 岁 糖化血红蛋白 6 5 10 之间 均可纳入观察范围 辨证分型由两 位医师同时进行 两者辨证相同时方可入组 1 2 2排除标准不合作者 有严重的心 肝 肾 脑 等并发症 或合并有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 精神性疾病 患者 合并其他影响糖脂代谢疾病如甲亢等 近 1 个月 内有糖尿病酮症 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1 3方法 所有患者均入院后测量身高 体重 腰围 臀围 计 算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2 m2 入院后 第 2 天测定空腹血糖 餐后 30 min 血糖 餐后 120 min 血糖 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白蛋白 谷丙转氨 酶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C P 等 其中静脉血糖水 平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 高压液相法 糖化血清白蛋白测定采用 Glamour2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参考范围为 11 17 血脂测 定采用 XL 2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清视黄醇结 合蛋白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对收集资 料人员进行培训 制定中医辨证分型的评判标准 按照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分型 计算各证型在整体 及各组中所占比例 发现 2 型糖尿病不同 BMI 人群糖 尿病辨证分型差异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 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珋x s 表示 BMI 与糖化白 蛋白 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直线回归相关 分析 糖化白蛋白与年龄 病程 血糖 血脂 C P ALT 及视黄醇结合蛋白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统计 各中医证型在每组中所占比例 2结果 2 1一般资料 80 例患者的年龄 18 65 岁 平均 53 3 岁 身 高 体重 BMI 腰围 臀围 病程 入院时的血糖 2 h 血 糖 30 min 血糖 收缩压 舒张压 GA HbA1C 视黄醇 结合蛋白 C P ALT 等如表 1 各组间年龄 病程 舒 张压 总胆固醇 空腹血糖 30 min 血糖 餐后 2 h 血 糖 HbA1C 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超重 组与肥胖组体重指数 腰围 臀围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糖化白蛋白均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01 肥胖组收缩压与非肥胖组相比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C 反应蛋白超重组及肥胖 组均与非肥胖组差异 P 0 05 P 0 01 肥胖组谷 丙转氨酶 ALT 与非肥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表 1一般资料 珋 x s 项目非肥胖组超重组肥胖组 年龄 岁 57 1 8 5 56 4 9 048 3 16 2 病程 年 9 3 5 7 8 4 6 311 43 5 4 身高 m 1 65 0 08 1 67 0 081 72 0 08 体重 kg 59 2 8 97 72 43 8 35 93 69 13 81 BMI kg m2 21 9 1 825 8 1 1 31 1 3 2 腰围 cm 84 2 7 7 95 6 6 3 107 1 14 4 臀围 cm 90 5 6 0 98 5 5 9 107 7 11 1 收缩压 mmHg 128 0 10 7128 8 16 9142 9 14 0 舒张压 mmHg 78 6 9 481 0 10 6 87 9 10 8 TC mmol L 4 67 1 174 57 0 784 63 0 78 TG mmol L 1 30 0 662 03 0 98 3 46 1 57 HDL C mmol L 1 14 0 330 90 0 16 0 90 0 13 LDL C mmol L 2 75 0 982 67 0 682 41 0 83 FPG mmol L 8 17 2 678 41 2 466 62 1 55 30PG mmol L 10 31 2 9710 75 3 009 11 3 30 120PG mmol L 13 90 4 5513 25 3 9810 31 3 10 GA 23 21 3 9218 62 4 05 14 01 3 55 HbA1C 9 36 1 498 49 1 668 57 1 21 C P mg L 1 02 0 862 24 1 09 2 47 0 86 BP mg L 40 86 12 9547 5 16 3741 21 11 96 ALT U L 19 0 8 4321 29 12 4735 27 18 85 注 与非肥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P 0 01 2 2各组中医各证型所占比例 两位医师辨证一致患者纳入辨证分析 分析结果 见表 2 表 2各组中医各证型所占比例 例 证型非肥胖组 n 24 超重组 n 27 肥胖组 n 16 阴虚热盛证7 31 8 6 22 2 0 气阴两虚证8 36 4 7 25 9 4 30 8 阴阳两虚证2 9 0 1 3 7 0 气滞血瘀证6 27 3 11 40 7 6 46 2 湿浊内蕴证2 9 0 12 44 4 9 69 2 混合型4 18 2 11 40 7 7 53 8 根据表 2 结果可以看出 非肥胖组人群 2 型糖尿 3281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年第 41 卷第 9 期 病辨证以阴虚内热及气阴两虚较多 其次为气滞血瘀 证 两证及多证混合者所占比例偏少 超重组和肥胖 组均以湿浊内蕴 气滞血瘀证及混合证型常见 阴阳两 虚在 3 组中的比例均较少 且该证型在肥胖组中缺如 气滞血瘀证在 3 组所占比例均较高 因此不论肥胖 超 重还是非肥胖组人群在 2 型糖尿病患病人群中血瘀均 贯穿其中 由此可见痰与瘀在 2 型糖尿病中占重要位 置 与传统医学 肥人多痰 的理论相符 2 3GA 与 BMI 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如图 1 所示 GA 与体重指数呈明显负相关 相关 系数 r 0 559 t 5 260 P 0 000 与糖化血红 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r 0 334 t 5 351 P 0 024 注 GA 与 BMI 呈明显负相关 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图 1相关性分析结果 2 4影响 GA 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 GA 为应变量 相关变量包括年龄 病程 血糖 C P BP 等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腰围 臀围及体重 为影响 GA 的主要因素 年龄 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 C 反应蛋白的因素 P 0 05 肝脏代谢指标 ALT 受 年龄 病程 血糖 C P 及 BP 的影响 BP 受糖化白 蛋白 血糖及 ALT 的影响 见表 3 3讨论 糖化血清白蛋白作为血糖的监测手段 4 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 与体重指数成明显负相关 5 7 年 龄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腰围 臀围及体重也为影响糖 化白蛋白的重要因素 8 糖化白蛋白能够评估 2 3 周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但目前糖化血红蛋白仍为血糖 控制水平评价的金标准 与血糖之间有对应关系 而 糖化血清白蛋白与血糖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 在临床 应用中应考虑到体重指数等因素 可按照其与 BMI 的 相关性进行标化 以更准确的反映患者 2 3 周内的血 糖水平 3 组人群中 超重组及肥胖组的 C P 与非肥 胖组有显著差异 提示肥胖及超重患者存在低程度的 炎症反应 虽各组人群均为肝功能正常 2 型糖尿病患 者 但肥胖组人群 ALT 水平 均在正常范围内 显著高 于非肥胖组 P 0 01 提示肥胖者肝脏代谢可能较 正常人群更为活跃 虽然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C P 与 ALT 并非影响糖化白蛋白的相关因素 但 ALT 作为肝脏的代谢指标之一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有显著 差异 提示肝脏代谢活跃 且 C P 也为影响 ALT 的因 素之一 因此低程度的慢性炎症可能通过影响肝脏的 代谢活性影响糖类及蛋白代谢 从而影响白蛋白及糖 化白蛋白的合成及其代谢速度 因此临床应用糖化白 蛋白评估患者血糖水平时 应考虑患者 BMI 及体重对 该指标的影响 不可单纯通过该指标评判 2 3 周血糖 水平 应与糖化血红蛋白相结合 9 考虑患者血糖情 况 表 3多元逐步相关分析影响糖化白蛋白的因素 项目 值 t 值 P 值 年龄0 2842 2410 031 体重 0 277 2 2240 033 腰围 0 396 3 3920 002 臀围 0 31 2 5280 016 病程 0 096 0 7180 478 空腹血糖0 352 8150 008 餐后血糖0 2772 050 048 BP 0 074 0 5530 583 ALT 0 11 0 8310 412 C P 0 085 0 6440 524 另外 该研究表明 BMI 不同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中医证型所占比例不同 其中非肥胖组患者以阴虚热 盛 31 8 及气阴亏虚两型 36 4 为主 超重组与 肥胖组以气滞血瘀 湿浊内蕴多见 气滞血瘀证在 3 组中所占比例均较大 阴阳两虚在 3 组中少见 虽然 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但该研究 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目前饮 食习惯的改变 人群体重上升 消渴病发病尤其是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三多一少症状往往不典型 在 传统医学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基础上更应重视瘀与痰 在糖尿病发病及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阴阳两虚为消 渴病迁延日久 阴损及阳 为消渴病发展较重阶段 该 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阴阳两虚证目前在临床较为少 见 可能为目前患者对自身病情更为重视 及时就诊 更好的控制血糖及并发症的结果 因此中医临床治疗 糖尿病时应对患者体质因素包括体重指数进行全方位 的考虑 重视痰与瘀在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 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很大的疾病 不同患者并发 症不同 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 灵枢 五变 10 五 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 指出与脏腑柔弱相关 心脆 则善病消瘅热中 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肝脆 则善 病消瘅易伤 脾脆 则善病消瘅易伤 肾脆 则善病消 瘅易伤 指出体质因素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的重 要性 且中医学角度讲 糖尿病发病病机也不尽相同 根据辨证分型结果可以看出 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以 4281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年第 41 卷第 9 期 湿浊内蕴及气滞血瘀多见 属于 脾瘅 范畴 素问 通评虚实论 曰 凡治消瘅仆击 偏枯 痿厥 气满 发逆 肥贵人 则高粱之疾也 说明肥胖者 2 型糖尿 病的发病与饮食关系密切 且并发症较多 现代生活方 式的改变 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正源于此 该研究 中指出肥胖组患者收缩压及 C P 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也可以证实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患者中风及血管病变的 风险因素 因此控制体重及血脂成为减少 2 型糖尿病 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总之 GA 作为血糖的一种监测指标 能够反映患 者 2 3 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11 但由于肥胖患者由于低程度的炎症反应及肝脏代谢功 能活跃 影响对糖化白蛋白的合成及代谢速度 在应用 时应考虑体重及 BMI 的影响 可以开展研究糖化血 红蛋白 糖化白蛋白 体重指数与肾功能综合分析相关 公式推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敏感性更高 更为准确 本 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考虑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 时 对于体重指数偏小患者以阴虚 气阴两虚及阴虚火 旺辨证为主 该类患者补气滋阴降火疗效较好 但肥胖 者则应注重活血化湿在其中的作用 同时化痰活血祛 瘀在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但该研 究存在缺陷 如纳入样本量少 研究周期短 在辨证分 型中仅选取基本证型 过于简单等 需要更大规模的进 一步的研究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 N Engl J Med 2010 362 1090 1101 2 吕冰 王立 2 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值与糖化白蛋白相关性研 究 J 疑难病杂志 2013 12 2 104 106 3 李青 包玉倩 潘洁敏 等 糖化血清白蛋白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 的应用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 6 440 443 4 周健 李红 杨文英 等 糖化血清白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多中心临 床研究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9 48 6 469 472 5 KOGA M MATSUMOTO S SAITO H et al Body mass index nega tively influence glycated albumin but not glycated hemoglobin in dia betic patients J Endoer J 2006 53 3 387 391 6 Feifei Wang Xiaojing Ma Yaping Hao et al Serum Glycated Albumin is inversely influenced by fat mass 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in Chi nese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J PLos one 2012 7 11 e51098 7 Miyashita Y Nishimura Morimoto A et al Glycated albumin is low in obes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 Diabetes es Clin Pract 2006 78 51 55 8 Masafumi Koga Otsuki M Matsumoto S et al Negative association of obesity and its related chronic inflammation with serum glycated albu min but not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J Clinica Chimica Acta 2007 378 48 52 9 马晓静 包玉倩 周健 等 不同代谢状态人群糖化白蛋白与 HbA1C 相关性分析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6 6 452 455 10 曲志成 糖尿病及其早期微血管病变的阴虚血瘀证研究 D 北 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1 李青 包玉倩 潘洁敏 等 糖化血清白蛋白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 的临床应用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 6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殧 殧 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