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1页
1.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2页
1.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3页
1.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4页
1.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杭甬天然气管道工程射线检测工艺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杭甬天然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工程射线检测工艺编制:范海龙审核:杨大华批准:刘一麟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射线检测工艺射线检测工艺流程图:无损检测计划与方案射线检测工艺卡监理检测指令暗室准备洗片机参数设定药液检查调配检测准备标识准备胶片暗袋检测时间设备准备透照现场准备曝光参数选择定位与标识布 片警戒区设置RT透照暗室处理评片、审核记 录报 告资料、底片存档报告监理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图: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材料无损检测设备无损检测工艺自检合格焊口检测指令无损检测作业评 定记 录移交、档案执行标准编制报告NDT IINDTNDTNDT 报告签发技术负责人射线检测质量控制图:委托单位外检合格RT II检测工艺卡检测指令RT复核部位、检测准备RT检测标识RT射线检测暗室处理RT评 片标准与级别RT审 片合 格不合格返修通知单签发报告及记录签发综合报告告统计工作量档案室存档RT技术负责人资料底片盖章发放归档 技术质量部批准 技术负责人审核 检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 受 检 件 上 标 识编制检测报告监 检或监 理审核 RT责任工程师编制检测工艺拍 片 RT 级暗 室 RT 级 初 评 RT 级外检合格 RT确定检测区 级准 人员、设备、材料备 检测工艺技术交底记录、发出检测结 RT果和返修通知单 级复 评 RT 级底片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合格返修批准 总经理编制NDT计划 成立 项目部经理项目部 技质负责人RT 质 量 控 制 程 序 图 1射线检测主要技术措施1.1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修整。1.2 检测人员a.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b.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c.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应按GB4792-84标准和国务院第44号令规定,健康符合,进行安全防护,并取得放射工作证,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每三月监测一次。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区域,有明显警示标志,以防他人误入。1.3 检测设备a. X射线管道爬行器HR2具有适应特殊地段(如山区、水网)的能力,最大爬坡度能力为40度,连续爬行距离可达2公里,工作温度范围为-20度-+70度。b. X射线探伤机定向 成都华光 XXG3005c. 自动洗片机 苏星 1.4 器材、材料a. 工业胶片本工程采用爱克发C7和C4胶片,胶片规格为1400*80mm 700*80mm, b. 增感屏、象质计、暗盒、铅字和沟槽试块等选用合格厂商,符合标准规定。 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规 格前屏厚度后屏厚度X射线铅1400X800.030.03-0.1X射线铅360X800.030.03-0.1透照厚度的计算方法透 照 方 法透 照 厚 度TA(mm)双壁单投影法T2+2单壁单影法T+2象质指数与透照厚度的关系透照厚度mm6-88-1212-1616-2020-2525-3232-50象质 指数编号141312111098线直径mm0.160.200.250.320.400.500.63 注:用双壁单影法透照时,象质指数按此表规定的数值增加一个指数2 射线检测工艺2.1适用范围根据杭甬天然气输气管道的特殊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程可靠性。本工艺适用壁厚2mm30mm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杭甬天然气输气管道及站场管道焊口射线检测。管道焊口射线探伤工艺卡(附录1)是本规程的补充,由检测项目部按规定组织编制。 2.2引用标准SY4056-93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GB5618-85 线性象质计GB4792-84 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2.3检测人员a.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b.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c. 底片评定、审核以及报告签发人员必须具有级或级资格证书。2.4安全防护a.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GB 4792标准要求,进行安全防护培训,并应备有剂量测试设备,对透照环境的照射率和个人剂量进行监控。b. 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警界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红灯,以防他人误入。2.5设备、器材和材料2.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a. 便携式X射线机能量的选择按设备的规定执行。b. 透照不同厚度的管道对接焊缝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规定的范围内(不含使用管道爬行器)。c. 管道爬行器的能量由设备性能定。d. 在满足射线穿透力的前提下,宜使用较低的能量,以获得高的照相质量,对小口径管双壁双影透照以及变壁厚管透照时,为增大宽容度,提高检出率,可适当提高管电压,减少曝光时间。2.5.2采用苏星自动洗片机表1:制造厂型 号有效焦点尺寸(mm)透照厚度范围(mm)备注丹东XXG-30052.52.5250丹东XXH-25051.02.4835周向丹东HR-212.5624周向2.5.3胶片和增感屏a. 胶片在本工程中使用“AGFA”工业射线胶片,型号C7、C4,规格为70或80mm宽。使用管道爬行器进行检测时,单张片长为1400mm。使用X射线机进行检测时,使用天津III型胶片,单张片长为300,360mm。b. 增感屏采用金属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2。表2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mm)后屏厚度(mm)300KV铅0.05-0.160.10c.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2.5.4象质计采用线型金属丝象质计,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的规定。(1) 象质计的选用a外径大于114mm的管道射线透照时,象质指数应符合表3规定。b一般按表4确定象质计型号。象质指数表 (mm) 表3要求达到的象质指数线直径(mm)透照厚度TA150.1256140.16068130.200812120.2501216110.3201620100.400202590.5002532注:用双壁单影法透照时,象质指数按此表规定的数值减少一个指数。象质计型号 表4象质计型号10/166/12透照厚度TA(mm)161630c管道外径76mm时, 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选用型专用象质计,单根丝长度应大于管道周长。d. 透照81311.9管道焊口,象质指数应见13号,81314.2象质计应见12号,象质计型号Fe10/16。(2) 透照厚度:原则上应实测,当实测有困难时,允许按表6计算。(3) 象质计的放置象质计的选用 表5要求达到的象质指数线直径(mm)管道透照单壁厚度(mm)90.5011.615100.407.111.5110.324.17.0油气管道环向对接接头透照厚度表 表6 透 照 方 法透照厚度TA(mm)单壁内、外透照TA=T+e(1)双壁单影法TA=2T+e双壁双影法TA=2T+e双壁双影法(厚薄不同)TA=2T(2)+e注: (1)e:余高,mm;(2)T:较薄管壁厚,mm;a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中心钢丝处于-次透照长度的1/4位置,钢丝横跨且垂直于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在行长输管道检测,象质计无法在射线源侧放置,允许放在胶片侧,但象质指数应提高一级,使实测象质指数达到表5的要求。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象质指数按表5规定的数值减少一个指数。b当使用管道爬行器对焊缝作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每隔90放一个。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则每张底片上应有象质计显示。c采用II型专用象质计时,一般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d管道外径小于或等于114mm时,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象质计应放置在胶片中心处。e如数个管道对接接头在同一张底片同时显示时,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且放在最边缘的管子接头上。2.5.5 背散线防护。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为验证背部散射线的影响,在每个暗盒背向工件侧贴一个“B”铅字标记。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予重照。若较淡背影上出现B的较黑的影像,则不作为底片质量不合格而判废的依据。2.5.6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构成。a. 识别标记识别标记按工艺规程的规定执行,并包括产品(工程)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b. 定位标记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中心标记( )和以“cm”为单位的长度标识。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c. 标记位置识别系统的位置至少距焊缝边缘5mm。受检焊口使用记号笔在焊口上进行标识。2.5.7判定未焊透和内凹的深度,应使用沟槽对比试块。沟槽对比试块的厚度宜与焊缝余高相近。透照时应放在距离焊缝边缘5-10mm的中心位置上。沟槽对比试块的型式见表7。沟槽对比试块型式 (mm) 表7尺寸对比块编号h(厚度)d(小孔直径)D(大孔直径)2.51.03.51.02.02.5.8观片灯和评片室a. 观片灯采用韩国产DF-2C15,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最大黑度为3.5的底片,且观片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屏蔽强光。b. 评片室,评片应在评片室进行。评片室的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周围环境亮度应大致与底片上需要现察部位透过光的亮度相当。室内照明光线不得在观察的底片上产生反射。2.5.9黑度计采用DT210型黑度计或仪器自带的黑度片。黑度计误差0.02。2.5.10药液手工处理用的显、定影液配方、显影时间和温度等应符合胶片厂使用说明。自动冲洗采用G135/G335。2.5.11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a. 同一条焊缝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以保证底片黑度处于规定范围内。b. 距焊缝中心各40mm范围内的焊疤、飞溅、成形粗糙及表面缺陷等应修磨,以不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的显示为度。c.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检查合格。2.5.12 检测技术检测人员按工艺卡或受检管道规格使用设备、器件和材料进行检测。(1) 几何条件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L1(mm),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l10FL22/3式中:L1一源至被检部位工件上表面的距离(或称透照距离)。F一射线源焦点尺寸(方焦点取边长,长焦点取长短边之和的1/2)。L2一被检部位A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2)透照技术只要实际可行应采用管道爬行器(周向透照)透照。当管道爬行器(周向透照)透照技术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射线机进行双壁透照技术。单壁透照:(包括纵缝透照、环缝外透照和环缝周向透照等)。中心透照法a胶片、象质计和识别标记、定位标记、对比试块放置符合第3条要求。定位标记以焊缝平焊接头点为“0”点。以介质流向的顺时针定位,定位标记带以每100mm设一个标识(铅字),每100mm距离定位误差5%,不同长度值累积误差5-1515-2525-30I1234II36912II6121824IV缺陷点数大于级者 缺陷点数换算 表10缺陷长度(mm)11-22-33-44-66-88点数1236101525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 表11母材厚度(mm)2525-30缺陷长径(mm)0.50.7圆形缺陷长径大于1/2壁厚时,评为IV级。I级焊缝和厚度等于或小于5mm的II级焊缝,计点数与不计点数气孔之和不得多于10个,若超过10个,则应降低一级。(3)条状缺陷的分级长宽比大于3的夹渣缺陷定义为条状缺陷。a 外径小于或等于114mm的管道焊缝的条状缺陷的质量分级见表12。表12质量等级条状夹渣宽度单个缺陷长度缺 陷 总 长 度II2.0mmL(1)2T(2)圆周的5%,但最小可为12mmIIIL3T圆周的8%,不超过25mm,但最小可为20mm。IV大于级者评为级。注:(1)为单个缺陷长度(mm)。 (2)为管壁厚(mm)。b外径大于114mm的管道焊缝条状缺陷的质量分级见表13。 表13 质量级别缺陷宽度单个缺陷长 度缺 陷 总 长 度II2.0L7在300mm底片长度内,不得超过25mm,底片不足300mm时,按比例折算,但其总长度最小可为7 mmIII2.0L13在300mm底片长度内,不得超过50mm,底片不足300mm时,按比例折算,但其总长度最小可为13 mmIV缺陷尺寸大于III级者3.2根部内凹的质量分级应符合表14的规定,且其长度不得超过同一级别未焊透长度的规定。 表14:质量级别内 凹 深 度占壁厚百分比(%)极限深度(mm)II15且2III20且3IV大 于 III 级 者3.3根部未焊透缺陷的质量分级应符合表15规定。3.4底片上黑度较大的缺陷,如确认为柱孔或针孔、烧穿缺陷,应评定为IV级。3.5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条状缺陷和未焊透或内凹时应各自评级,将级别之和减去一级作为最终级别。根部未焊透缺陷的质量分级(mm) 表15质量级别 根部未焊透由于错口形成的单侧根部未焊透深度h单个长度总 长 度深度h单个长度总 长 度IIh10%壁厚,且最大不超过1.512(1)在300 mm焊缝长度内,总长度应不超过18 mm,焊缝长度不足300 mm时,按比例折算,但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