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7页,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器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1.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教材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茶杯和水壶,比较它们所盛的液体的多少,体会容量的含义,知道容量是有大小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感受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加深对1升和1毫升的认识。 3.在认识升以后,用量杯量出1升水看看能倒几个纸杯,进一步感知1升的多少。 认识毫升后,还让学生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建立1升、1毫升有多少的比较准确而清晰的表象。 教学重点1.知道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积单位;2.能够感知1升和1毫升容量大小;3.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会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并且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了解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动手操作理解1升和1毫升的大小。 知识点1.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大小;2.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3课时认识容量和升1课时认识毫升1课时练习一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感受1升的大小以及判断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学具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接近的两个水壶;多媒体,各种用“升”作单位的商品,1升的量杯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 上课时间9月1日前置性学习学习目标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学习内容及安排1.学一学自学第1页例题,初步认识“容量”。 2.填一填 (1)搜集一些饮料瓶、罐,观察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请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少于3个)物品它的容量物品它的容量物品它的容量 (2)从我搜集的饮料瓶、罐等包装上,我知道常用的容量单位有()。 (3)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表示。 3.做一做(请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 (1)将1升的水倒入同样的一次性杯中,看看大约能倒满()杯,先估一估,再倒一倒。 (2)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升?4.请将你找到的瓶、罐以及操作的部分容器、一次性纸杯等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 我学会了什么我的疑问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家长评价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升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不陌生,也能找到1升或几升的容器。 但对于估计一些生活用品、用具的容量大约是几升或几十升的有一定的困难,有的误差很大,需要学生到超市或家里找一找、测一测,以及参考一些已知容量的容器大小来增强辨别。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自主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 (1)引导观察比较。 说明比较两个玻璃杯,能盛水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水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2)引导操作比较。 组织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演示装满一壶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提问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一些?为什么?你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的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引导操作计量。 提问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要求说说哪个杯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个杯能盛的水少一些。 生例举出比较容量大小的方法,可能有互相倒,或者用统一的杯子,看看每个水壶大约倒几杯或同样杯数时,比还剩的等。 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 提问同样大的水壶,计量它的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计量的结果相同呢?说明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测量。 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点题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容量单位“升”。 (1)你了解的容量单位都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指出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容量单位,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 (板书升) (2)能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放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呢?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板书“L”。 2认识1升。 提出问题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刚才这个正方体容器的水是多少吗?指出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3操作不同容器的容量与1升比较。 师将量杯量出的1升水,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1.25的可乐瓶、小奶锅、小脸盆)小结看来有些生活中的容器有的比1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 学生动手测量并交流计量的过程和结果。 生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升”和“毫升”升一般表示容量较多的液体,毫升一般表示容量较少的液体。 学生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容器,容量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量杯,看清上面的刻度并明白相应的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各小组学生量出正方体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 学生先在正方体容器里放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 升大,有的比1升小,还有的差不多和1升。 4.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有没有操作过将1升水倒入同样的一次性杯子中,1升水大约倒满几杯?提问为什么同样是1升水,倒满的杯数不同呢?追问容量不同的杯子,倒的杯数会怎样?小结倒1升(同样多)水,杯子的容量不同,倒满的杯数不同;杯子容量小的,倒满的杯数多,杯子容量大的,倒满的杯数少。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五、课堂小结畅谈1“升”,你感受的容量和1升是怎样的,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生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生分别上讲台演示倒的过程,1生协助。 (示范不同情况)生口答因为杯子的容量不同,倒的杯数不同。 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再进行判断。 生读出容器上的容量,并比较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哪个容量接近1升?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练习一1-3题1.1个水缸每分钟大约放水40升,放满整个水缸大约要4分钟,你知道这个水缸能装水多少升?2.如果用这些水给菜地浇灌,每3平方米需要浇水8升,可浇水多少平方米?板书设计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小黑板(L)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课后记: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主要在辨别不容容器的容量大小时,部分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或缺乏参考已知容器的容量来比较。 第二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认识计量单位“毫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感受并认识容量单位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2个500毫升的量杯,1个1升的量杯,5个纸杯,;每人带 2、3个标有毫升刻度的容器。 上课时间9月2日前置性学习学习目标认识1毫升的大小。 知道升与毫升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内容及安排认识毫升收集各种饮料瓶和饮水杯,观察各自的饮料瓶如果装满了水应该有多少,在家里跟父母说一说,上课时交流。 250ml表示(),毫升可以用符号()表示。 升和毫升的进率1个量杯盛水500毫升,把2个这样的量杯里的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可以倒()杯。 1升=()毫升3估计将1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倒满了几个纸杯。 先看看这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矿泉水_毫升估计1杯水大约_毫升我学会了什么我的疑问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情分析这里也有像上节课知识那样,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用毫升作单位的容器,但学生对于1毫升有多少非常陌生,需要教师通过试管滴水或注射器注入1毫升水滴水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1毫升水大约是20滴。 再通过把升的容器注满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分别倒了2次,从而发现1升和1000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自主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认识毫升1.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把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大约倒了几杯?那每一杯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呢?还能用“升”做单位吗?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3.交流学习单的第一个内容,介绍收集各种饮料瓶和饮水杯的容量。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师拿出滴管,用滴管现场吸入1毫升水,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6.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7.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准备的量杯,按照要求做实验。 2.小组交流你能发现什么?3.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试一试交流学习单第3个内容。 说说是怎么估计的。 四、练一练1.练一练1指名分别说一说四种容器的容量。 什么情况下用毫升做单位?2.练一练2课上师生一起实验、观察。 并要求课后学生回家自己实验,再次体悟。 3.练一练3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4.练习 一、1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再进行判断。 5.练习 一、2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要求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6.练习 一、3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说说判断的理由。 小组活动,做实验。 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各自的发现,并说说1升等于多少毫升。 小组实验操作,交流。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练习一 4、 5、6三题。 练习 一、4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估量师!你能估计出下面容器的容量吗?估计后再实际核对一下。 序号物品名称估计容量实际容量1保温杯()升()升2碗()升()升为什么?练习 一、5学生在家按照要求完成。 (提醒要提醒学生按正常喝饮料的习惯去做,一口不要喝的过多,也不要喝得过少。 )练习 一、6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3牛奶瓶()升()升板书设计认识毫升1升=1000毫升课后记: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观察、倒水实验理解1毫升有多少,也能建立1升与1000毫升相等的联系,但对于有些物品容器的容量是用升还是毫升作单位的判断上,缺乏生活经验或参考实际物品来比较后作出结论。 第三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练习一7-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对升与毫升的认识1.练习二第7题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说一说,怎样的容器用升作单位,毫升呢?2.练习二第8题 (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追问这里的数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容器容量大小的顺序码?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1.练习二第9题 (1)投影显示四个量杯 (2)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谁来说说里面的水各有多少毫升?(追问你是怎么观察的?) (3)提问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2.第10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真的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吗?小组内交流一下。 (3)个别汇报交流情况3.第1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信息? (2)你会根据哪些信息提出一个问题?生小组交流想法 (3)个别汇报,集体交流,并板书算式。 4.练习二第12题到商店看一看,哪些物品用毫升或升作单位,各是多少。 请学生记录并口答之前学习单上的物品,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动手做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作自己的量器。 1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 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 (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2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 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4升,1/2升,3/4升各是多少。 )3师拿出3种不同的容器演示,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种容器(自己小组带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这个容器中。 (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4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5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6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作业设计1能干的情报员!请搜集3个物品和它的容量。 序号物品名称估计容量1()()毫升2()()毫升3()()毫升2估量师!你能填出下面容器的合适容量单位或数据吗?填后再实际核对一下。 序号物品名称容量实际容量1汽车油箱30()()2饮料瓶()毫升()3茶杯()毫升()4可乐瓶200()()3填空题4升=()毫升7升=()毫升6000毫升=()升5000毫升=()升4智慧星!思考一个容量是50毫升的墨水瓶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盆中,溢出的水的正好是50毫升吗?附录混合运算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内容教材附录107页-114页1.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关键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课时划分共计5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课时练习2课时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页例110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师:课件、小黑板(口算)上课9月6日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时间前置性学习学习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初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用递等式计算。 学习内容 一、温故知新1.口算下列各题。 87-49=90+70=530=20040=1604=45-26=633=240+40=【知识链接】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运算也称为四则运算。 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二、学习例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1)我会分步列式先求(),算式为,再求一共多少钱?算式为 (2)我能把上面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答一共用去元。 【小提示】可以把先算的一步下面划线,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1)要求“找回多少钱”,应先算出(),再从()元中去掉()的钱。 (2)我能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答应找回元。 三、比一比,说一说1.上面的算式中都有含乘法和加、减法两种运算,我们称为“两级运算”。 计算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2.如果算式中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同级运算),应该怎样计算?请你先试着计算,再说一说。 48-18+2120302我学会了什么我的疑问评价教师评价组内评价自我评价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式子,应先算乘法”,但是很多学生仍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先算乘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2.对于同级运算如“48-18+2”和“120302”近一半的学生出现了运算顺序的错误。 课堂教学时要指导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式子,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很多学生在用递等式计算混合运算时,书写的格式也会有问题。 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自主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交流反馈1口答口算的结果以及最后一组题要注意的地方?1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逐题交流前置性学习单,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并做好汇报时的分工。 小结计算时要首先看清运算符号,其次是正确计算。 2. (1)例1的第一问,让学生先口答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数量关系。 (2)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结合题目说说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解答这样的综合算式需要用到递等式,你会写吗?指名回答 (4)第2小问,你们是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的,先结合题目说说列式的过程,再口答如何用递等式计算?3.结合学生前置学习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 (结合题目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先算乘法)4.比一比,说一说。 师刚才解答例1的两个问题,从算式和计算过程看,你们发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小结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怎样计算?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二、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2.想想做做第2题生最后一组口算要看清运算符号。 2.小组代表发言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用1本的5元乘三本,列式为53=15(元);再加上一个书包的钱,15+20就求出一共用去的钱数。 生53+20,先算的是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算的是一共花的钱数。 生口答,注意没有算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要照抄在下面的递等式过程中。 生50-152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数=50-30再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节 足球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体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 内蒙古自治区公考真题2025
- 诸神办事处求取上上签(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橡胶厂加班申请管理制度
- 2025年上海市物业服务合同范本(合同版本)
- 化肥厂保养供应商评估规定
- 2025文艺活动策划委托合同
- 快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协议
- 化肥原料采购质量保证合同协议
- Unit 4 Humour Lesson 2 Why do we need humour 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事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
- 承装修试许可证管理办法
- 2025楼宇平方效益评价规范
- 术后并发症护理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规项目自查记录表
- 粪污清运服务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动火管理制度
- 孵化基地制度管理制度
- 中枢整合康复技术课件
- DB31/T 936-2015车载终端与手机互联应用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