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doc_第1页
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doc_第2页
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doc_第3页
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doc_第4页
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产品设计中的精神愉悦人性化的精神关怀 中文摘要: 工业设计发展到了 21世纪,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对 人的关心并以实际行动即产品来证明和表达着产品的人性化是当代 工业设计的一个趋势。设计师在把握时代的特征和需求人群的特征, 愉悦人的视觉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消费者自身的需求、情感、心理 等方面的关心。 精神内涵、人的审美尺度等方面论述了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的深层意 义及其在产品内的具体表现。强调了“天人合一”这一产品设计的完 美境界,倡导运用创新精神将产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统一起来,带给 人以美的享受,从美的角度实现对人性的关心。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人性化 心理 情感 精神愉悦 引言: 工业设计人是这个社会中特殊的一类,自认为怀才不遇的那类。 自从踏上工业设计这条路,他们骨子里就会滋生了一种要凌驾其他基 础学科之上的优越感,一种“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使命感。没有几 个人能说清这种超越现状的感觉究竟来自何处,但每个认真的工业设 计人几乎都曾有这种自命不凡的体会,他们在内心脆弱的自尊和现实 世界无情打击的夹缝中左顾右盼地生存;他们胸怀大志又往往怀才不 遇,具有先天的优越感却时常为五斗米而折腰。他们就象历史小说中 那些没落的贵族,除了高贵的血统和先辈的盛名之外自身并没有多少 价值体现;又不愿和这现实妥协,总梦想着有大显身手重现辉煌的一 天。我们何尝不是一直背负着受人漠视的尊严苦苦等待自己盛世的到 来呢!工业设计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多年,工业设计人那份光荣的梦想 也坚韧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尽管市场在走向成熟,工业设计作为行业概念开始受到社会的认 同,工业设计人的位置也在市场分工中被一一落实。然而,与理想不 一样,设计一旦变成具体的工作就失去了浪漫和潇洒的风采,在现实 中它只是企业产品开发行为中普通的一个环节,设计师的自主性和创 造性受到来技术工艺残酷的限制,也受到领导意志和市场流行的巨大 压力,没有人会给出他比其他员工显得更重要的理由。 于是我们努力,努力改变,努力设计,设计着产品,设计着生活。 一、产品设计的精神 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 色彩、表面形式、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 处理,在这过程中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兼顾人 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 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时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形态 表现的艺术性等,同时还要研究工业产品对社会的价值,对环境的影 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工业设计研究的重 要支持系统,但现在工业设计领域内的大多数研究基础还停留在狭义 的人性化设计,即对产品与人的关系的讨论上,关注的焦点是微观的 人机界面,这是不全面的。 人的使用需求贯穿了整个工业设计的研究,“人性化”频繁地出 现在各种场合,“以人为本”中的“人”包含着不同层次和方向的理 解,从心理学的基础出发看现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观念。面对产品, 剥离了功能,剥离了形式美的法则,能给人带来怎样的精神层面的影 响决定了这件产品生命的长短。 二、产品设计的文化 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里有一条就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可说就是生活。设计创造本不存在的具体器物,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并在体现这种精神因素的同时以具 体的器物存在设定人们的日常行为,从而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发人们对于产品更深层次的需要:产品的内涵。 个人认为:一件产品好在哪里从本质上说就是它带来怎样的功用 以及除了功能外给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或者说是触动。使创新以人的 精神愉悦为依托。一件产品被人们接受,认可,并且喜爱,必须具备 美感,形态美,底蕴美 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善于根据时代的特征和需求人群的特征,在愉 悦人们的视觉的同时,关怀人的情感和社会生产的理性走势。这样的 关怀即使是细微的或者片面的。也会令人感动,而感动本身也会产生 美感。因此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产品语意中情 趣的元素显得尤为重要。 人生活于世间,需要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表达他的情感、理 念、信仰,即他的存在。对于设计师(狭义上)来说,设计是一种表 达方式,他通过线条、面积、体积、色彩、质地、光影等语言表达一 种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产品设计的好坏是科学性和艺术性 的结合,产品流行性的趋势的形成是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和由此带来 的生活状况的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文化和审美三者综合力量的 显示。设计也是一种游戏,增加人机界面的互动性,让产品和人有情 感的交流沟通,使产品给人亲近的意愿,达到人物人的沟通。 三、人性化精神的内涵 在设计风格精彩纷呈的当代设计中。“人性化”理念成为设计人 关注的亮点,并逐渐成为设计的核心,表现为: (一)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例如1988年日本三洋公司推出的各种“RoBo”的系列录音机和收 音机,采用了玩具化的造型,再配以鲜艳的色彩和粗大的按纽,使这 种高科技、高保真的产品简单化,表现了人们轻松驾驭机器的思想, 受到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青睬。设计师的产品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 本需要,而且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 (二)满足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些设计师已将设计触角伸向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富有隐喻色彩和审美情调的设计,让使用者心领神会而倍感亲切。1987年美国年 轻的设计师莉沙?克罗恩(Lisakmhn)设计的被称为“电话簿”的电话 机获取了当年芬兰造型艺术大奖赛的头等奖。该电话机摈弃了常见的 电话机毫无特色的造型,而是借寓于日常生活,使之更简便实用。它 看上去象一本打开的书,隐喻着它象书一样会成为人们“友好的使用 者”,其造型强有力的表现出文化中的信息交流连续性从昨日的 印刷手段到今天的电子形式。同时它能像一本书那样使用,翻开书页, 使用各种电子功能,这是它的独持精巧之处。科技的发展使许多电器 具有更多更微妙的功能和更复杂的操作程序,如何使产品更易于操作 和被消费者认同是80年代以来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克罗思的设 计给出了一种答案,通过一个熟悉的物品创造一种可视的比喻,把一 个新的复杂机器设计得像人类久违的伙伴那样平易亲切,又符合超薄 型设计的要求。克罗恩的获奖得益于她对人性的特别关注和对产品语 意学的成功运用。 (三)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 设计师还在如何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及适合人体体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产品能像穿戴的衣服和珠宝那样成为我们身体的一 部分,使设计物与使用者融为一体。如手机的设计就需要充分地考虑 使用者的情况利用人机工程学,促使“手”与“机”的有机结合尽可 能的给使用着带来愉悦。 (四)对弱势人群用品设计倾注热情 设计师对人性的关注已扩展到为残疾人设计的领域,成为人类工业设计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由设计师文森特?哈雷设计的 “残疾人用电脑操作器”,方便了手不方便的残疾人,其灵巧的造型、 安详的色彩和适合口型变化的形式,为他们打通了一条能和正常人一 样享受新时代文明成果的途径,是对人性平等正直思想的高扬。德国 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仪,小巧轻便,可随手拿着在报纸上进行扫描 图、阅图和贮存,使得盲人也能与正常人一样读报。他们还为残疾人 设计了可利用空气升高的轮椅,这一设计使残疾人在与正常人谈话时,可随意提高轮椅达到与正常人同样的高度,还可像正常人一样使 用酒吧台,享受与正常人同样的待遇和权力。这一充分考虑残疾人心 理的设计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五)设计师设计思维的人性化 8090年代的设计师还找到了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通过 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反馈消费者信息,来达到设计物与使用对象的协 调。强调设计师与消费者双方的沟通、联系和交流。这实质上反映了 设计人性化的潮流和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向人性化层次。 设计人性化趋向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社会的、 个体的原因,也有设计本身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有:1、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结果。2、人类需要阶梯化上升的内在要求。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 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 和活力,并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艺术性设计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 近的纽带。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 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设计与人的融合状态。 即中国古代哲人所宣扬的“天人合一”。 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工业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需求的产物。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 的需要。因此设计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设计优劣的不变准则,是人类 追求理想化、艺术化生活方式的永不言止的设计境界。作为生物体的 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既有来自生理方面的需要,又有来自心 理方面的精神需求。人作为社会的人、文化的人,生物性的满足并不 是唯一的需求,精神等需求有时会走到前列而占据重要位置。不同形 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从一般实用工具用具生产到 艺术质的造物工艺品,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这些不同层次的造 物生产表现着人类上升着的需要和追求。 四、人的审美尺度 审美尺度即审美的价值尺度。审美价值属于精神价值范畴。人类的审美活动或者过程包括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审美价值也有两个基 本的方面,第一是形成对象的外部形式、尺度大小。颜色、亮度、表 面特征等自然性质。这种性质不仅为我们审美感知客体的纯自然现象 所固有,也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现象如艺术设计产品、艺术作品所 固有。第二是位于这种感性现实后面的东西,它来自于人的认识与感 受、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是人与审 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在工业设计中审美尺度是衡量产品“设计” 方面好坏的标准,在产品的外部形式迎合大众的审美倾向,同时它又符合审美价值的自身的规律及意义,它才能算为设计成功的产品。在产品诸多的审美因素中产品的语意是尤为重要的。产品语义学实际上是借用了语言学的概念,只不过产品语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视觉图形、图象与型态,与文字语言相对可称之为图形语言。产品的 形态、构造、色彩、材料等要素构成了它所特有的符号系统,从整体 视觉感受到每个构成局部的细节,通过这个记号系统,设计师传达出 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赋予产品以新的生命;通过这套符号系统消费 者了解产品的属性和它的使用操作方法,它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沟 通的媒介。艺术作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创造出一种具有情感意 蕴的形象体系,这种形象体系是一种视觉或听觉的审美存在物,是艺 术家对现实的一种审美反映,其中既包括对社会生活内容的再现,也 包括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因此艺术的美是反映美。而技术生 产的产品设计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现实,它不仅具有物质功能,同 时也具有精神功能,因此设计的美是现实美。有鉴于此,产品的形式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涵义。 产品的设计,“取”得多是复杂,“舍”得多是简单,而“取舍” 得恰如其分,则简洁而亲切。设计师游走于取舍之中,于细微处体现 精神。简洁的设计是产品具有生命力的保障,人们总是习惯的去选择 使用简单的产品,繁复只能让使用者产生逆反的心态和厌恶的情绪, 更多的产品则是以其单纯的形态、完善的功能而经久不衰。设计师推 出一个产品,则赋予了设计生命,决定了产品形态寿命的长短。简洁 设计之所以能赋予产品生命,是因为它是经过提炼,精简出来的,是 主要设计因素的集合的表征,体现了产品完成功能最本质的因素。 五、人性化设计的其他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人们在创造产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 它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从此有了生 命力。人们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 这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直观认识,一般称为认识的感性阶段。当设 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产 品具有了“人情味”时,我们称之为感性设计。这主要表现在:1、 感性设计首先应表现出使用产品时的指示性。即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 用方式、操作程序等。2、感性设计还应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这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及趣味性等方面。 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取向。然 而一件产品是面向所有需要使用它的人群,那么设计就需要有不同的 侧重点。用不同的设计诉说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语意不同的精神。设 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 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 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者一 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因此产品是反映物 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 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 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 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 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的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让 产品充当情感的代言者蕴涵对人的精神的关怀,希望通过产品获得某 种情绪感受,满足特定的感情需要。 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 自觉要求,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例 如:明式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上、工艺上都体现出传 统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空灵,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韵味,透射出一股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