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1页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2页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3页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4页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方案研究一、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研究背景(一) 历史沿革南云台林场始建于1950年6月,设立初期场名为“苏北区南云台林场”,隶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农水处管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林场几经易名,隶属地亦几经变更,2002年8月,南云台林场由江苏省农垦总公司(原农垦局)划归至连云港市新浦区管辖。2010年设立科教园区(景区)管委会后,将南云台林场从新浦区划归至科教园区(景区)管委会管辖。(二) 自然概貌南云台林场坐落于“东胜神州”花果山南麓,境域西临学苑路,紧靠市政府。是连云港城区中的重点林区、城市森林及生态文化建设区。辖区经营管理面积3.5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64万亩,占连云港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6%。耕地面积2000余亩,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是我市拥有人口最多,面积仅次于东海县李埝林场、连云区墟沟林场,在全省68个国营林场中排位第13的国有事业单位。(三) 管理机构及人员情况南云台林场现有人口5870人(含流动人口),其中在岗职工103人,离退休318人,改制下岗职工322人,场下设有山东分场(主要以植树造林、护林防火,茶叶生产、孔雀沟景区等管理),九岭社区(农业生产为主),云林社区(由原倒闭单位纸箱厂、石英厂、采石厂、苗圃、三产等单位组成,为其社会事务等管理成立),云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含土地管理)。南云台林场辖区内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卫生院(原改制给个人,现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国家拉动内需及政府和林场共同投入78万元新建一个门诊楼)。场机关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含招商办、项目办、林业站)、会计中心、社会事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等机构。全场设党委1个,下设2个总支,3个直属支部,8个下属支部,共有党员200人。(四)经营现状1、国内国有林场经营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林业为主的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2002年在国务院领导亲自指导下,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和发展要求提出了生态安全、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指导思想, 中央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9号文件,林业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10年,国家继续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和指导,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林业产业的冲击和影响,林业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28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30.21%。这是继2006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突破的又一大关,实现了五年之内的两次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间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达到21.91%,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图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产值8895.21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39.05%,同比增长23.11%;第二产业产值11876.95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2.14%,同比增长36.24%;第三产业产值2006.86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8.81%,同比增长29.43%。近年来,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逐步调整,不断优化,已由“十五”末期的52417,调整为3952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素质实现新的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第一产业中,包括干鲜果品、茶、中药材以及森林食品等在内的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为5158.19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57.99%;第二产业中,包括锯材、人造板等在内的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产值为4994.43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42.05%;第三产业中,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发展迅速,产值为1310.37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65.29%,全年涉及林业旅游和休闲的人数为10.32亿人次。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分别是有木竹浆造纸业、林业生态服务业(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森林水土保持等)和林化产品制造业,增长速度分别为75.45%、52.87%和49.56%。分地区看,东部10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1088.27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8.68%;中部6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4574.58亿元;西部12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4648.80亿元;东北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2467.37亿元。东部省份增长较快,比2009年增长34.98%。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共有9个,分别是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广西、四川、湖南和江西(图)。截至2010年底,全国林业系统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共计46396个,其中国有经济单位45950个,集体经济单位191个,其他各种经济单位255个。国有经济单位中,企业2200个,事业单位39952个,机关3798个。2010年林业系统在册职工共计170.24万人,比2009年增长3.46%。其中在岗职工134.71万人。在岗职工按所属行业分,木材及竹材采运企业、国有林场和林业工作站位居前三位,分别为44.43万人、35.07万人和12.33万人。林业系统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235元(图17),比2009年增长13.44%。从所有制类型看,国有林业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达到20386元,集体经济单位年平均工资为9569元,其他各种经济单位年平均工资为11282元;分地区看,东北地区林业系统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低,仅为15037元,东部省区林业系统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达到30390元,两者相差一倍多;分林业行业看,林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林业教育业年平均工资最高,分别为40007元和37676元,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和木竹材采运业年平均工资最低,分别为12449元和14276元。近年来,以广东和山东为代表的全国的大部分林场都在进行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改革,公益型林场列入财政开支,商品经营型林场按市场运作。认真贯彻林业建设方针,坚持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用则用的方针,对经营性业务进行分拆和研究,让林业资源走市场化道路,脱离和和改变传统的“养护单位”形象。在不断挖掘经营性业务的同时,大部分走在市场化前列的林场也进行了体制上的改革,对经营性林业资源进行剥离,按照市场化规则进行运作,走市场化道路,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股东会等现代化经营机制,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推广先进成果,完善先进手段,提高森林资源经营水平。在市场化进程过程中,很多国有林业也对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吸收和引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通过人员的不断完善和结构调整,不断发展相关衍伸产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南云台林场目前的经营状况(1) 林场没有形成一个强大可持续的经营性经济产业,实质上仍然是一个“养护单位”。南云台林场成立以来,地区的自然条件独天得厚,但在地区的资源利用上,没有形成以资源为载体,产生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林场的资源例如茶叶、白果、板栗、银杏等资源没有市场化运作,也没有进行上下游产业的深加工,并且在农户和林场分散经营,各自为政,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产业。国内林场发展参差不齐,但就云南和山东等地来说,南云台林场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从下表可以看出,目前南云台林场的经营性收入绝对值比较小,经营成本及管理成本绝对值比较高,近3年年年亏损,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并呈现增长趋势,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了91.7%,96.98%和98.05% ,按照这样的经营模式,企业随时会出现资不抵债甚至经营性业务破产的现状。表:南云台林场近三年经营情况表会计科目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营业收入3,540,248.20 5,734,004.23 4,672,930.38 营业成本5,484,878.67 7,690,384.38 7,007,885.33 管理费用3,554,640.74 3,956,460.17 4,737,534.31 销售费用22,212.00 63,856.55 21,630.85 财务费用124,879.36 269,633.99 261,010.46 净利润-1,211,877.95 -1,176,445.85 -1,129,191.37 资产总额23,556,096.35 36,375,087.98 46,018,920.15 负债总额21,601,888.30 35,277,618.78 45,120,642.32 其中:短期借款680,000.00 680,000.00 1,480,000.00 净资产1,954,208.05 1,097,469.20 898,277.83 (2) 地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各方面支持力度欠缺。林场位于山南地区,虽然位于主城边缘,但由于处于山区,道路交通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力度不足,不利于地区的产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其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区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都长期缺乏有效的支持。(3) 管理体制不顺,林场改革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南云台林场由于历史原因,经历了一系列沿革,林场被定性为生产性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林场内实行企业化管理。林场作为事业单位,一直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方式,实行地方政府管人事,林业局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财务监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林场即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员工的待遇,也不能按国家企业工人进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说林场处于“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四不像”状态。不能按市场化、企业化内部制衡,决策风险很大。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顺,经营管理的宏观指导、监督难以到位,给经济发展带来困扰。(4)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经济产业支撑,又没有获得政府额外的财政支持,林场员工的收入比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林场员工的收入与全国相比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同行业中冶处于落后位置,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都需要通过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员工的收入、地区的收入、安置林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5) 南云台地区的整体规划尚未出台,无法在大规划范围内落实小规划。由于科教园区(景区)成立时间较晚,南云台林场又是从原新浦区划入,地方的规划尚未出台,而围绕林场的详规没有出台,对于地区的小范围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地区的招商引资无从做起,无论是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商业贸易都处于被动状态。(6) 由于历史原因,人员普遍存在不适应市场机制需求的专业素质。林场的现有的在册职工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大部分都是初高中水平,本科以上学历仅十余人,员工思想意识不开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瓶颈制约。职工年龄偏大,许多员工都临近离退休边缘,养老保障压力增大。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留不住专业水平高的人才。企业人员管理缺乏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员工福利不高,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太低(每月仅200元/人),不利于引进高技能人才。林场现有的这种“事不事、企不企”的管理体制,产生许多的发展弊端:事权与经营、使用权之间存在着不可放开搞活的矛盾;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与现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相互冲撞,难以调和,未能体现出“人性”和“绩效”;森林生态效益的贡献与返补机制不健全,社会性索取的多,造成森林资源总量的锐减,树种多样性结构被破坏,林分质量衰退等恶性循环;经济果林效益低下;国有林地资源的管理政策与社会性土地开发之间不可融合的矛盾突出,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二、构建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研究的必要性(一)加快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是按照市场规则科学发展的要求。南云台林场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南云台林场作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云台山环境的保护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南云台林场为主的茶叶、白果、板栗等经济林基地建设将会带动南云台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经济林业得可持续发展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对于建设园区(景区)“生态绿城”极其重要。必须把加快南云台林场改革发展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作为重要的课题研究和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落实南云台林场的经济林和公益林建设。(二)加快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是适应林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林业是兼具生态性、商品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产业,是解决生态自然环境发展问题的主要载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林业产品是兼具商品性质和公益性质的特殊产品,经营周期较长,其特殊的运营规律,不能像其他产业一样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目前,国有林场普遍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责权不清等突出问题,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束缚国有林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在新形势下,国有林场作为林业发展的主力军,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只有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和林场发展的产业经济及管理运营机制,才能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才能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三)加快南云台林场的经营性业务构建,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南云台林场位于山南地区,其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不仅仅跟政府地区投入相关,也来自于其自身发展的缺陷,没有一个庞大可支撑的产业经济来带动林场内的发展和建设,以南云台林场自身的的经济林例如茶叶、白果、银杏、板栗为原料的深加工业务为主体,带动相关工业及商业化产业的发展,将未推进南云台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加快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林业发展长效机制的现实选择。目前林场林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林业发展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较落后,后续产业发展跟不上,林业经济经营地方融资困难,林业职工收入增长缓慢,生产、生活仍然较为困难。加快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通过以林场为载体,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加强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核心,提高林场资源综合利用率,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以改善林业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大力发展林业观光、林业旅游等第三产业,逐步实现林业和二三产业的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林业产业化,促进国有林场由粗放型经营向低投入高效益的集约型经营转变,由原料加工型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创新型转变。(五)加快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是解决地区矛盾,强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求。南云台地区由于人口较多,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安置,林场由于缺乏实体产业经济的支撑,员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存在人员下岗分流,给地区带来了一些不稳定性及矛盾,加快南云台地区经营性业务的构建,形成经济性产业将大大改变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六)加快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构建是解决人才匮乏,经营水平不能满足林场发展的要求。目前林场的大部分在职员工都存在平均年龄偏大、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强,思想模式不开放,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人员的管理经营水平,在这方面,林场大部分员工还没有解放过去的“铁饭碗”想法,没有开放性、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去为林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至于林场的发展停滞不前。除了林场内部加大对员工素质培养,提高各方面的素养,提升自身水平,还应改变人才引进机制,对于林业专业性人员,应有特殊的引进方案,从而达到综合提高林场的员工素养。经常进行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思想,增强员工专业技能。21世纪初,伴随国家林业经营分类改革,初步建立了以林业经济资源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经济模式盛行的大背景下,南云台林场经济发展必须依托本身资源和优势,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产业为主导,多个生态可持续发展产业为辅的经济发展产业链。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改善林区居民生活条件,促进林场经济发展。坚持实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青山绿水谋金山银山”、“打绿色牌、走生态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强主导产业基本设施建设的同时,加速实施交通等瓶颈产业改造工程,为林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三、南云台林场经营性业务分析及构建方案南云台林场的主要资源就是土地和现有的林业资源,其林业面积达3.1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0.66万亩,成林面积约0.26万亩,未成林板栗约0.1万亩,成林白果约0.06万亩,未成林白果约0.05万亩,其他果林(冬枣、大樱桃等)约0.04万亩,茶叶面积0.15万亩。2008年,林场林业收入约为350万元,2009年林业收入约为570万元,2010年林业收入约为460万元。而这些收入都是在未进行市场化情况下取得的,没有转变经营机制情况下取得的,充分说明其本身价值和开发价值还不仅仅如此,没有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该地区的土地基本是农业用地,除了靠近主城边缘的部分补充用地可以进行商业化操作,其余的土地资源操作的空间不大,林业资源丰富,将会带来可持续性发展产业。周边地处花果山乡的林地面积约为1.6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0.2万亩,云台山乡山地面积约为3万亩,朝阳林场林地面积约为1万亩。这些资源可在润科公司支持领导下,进行资源最优化整合,形成更大的经济效益。(一) 林场经营性业务分析1、“土地资源”为载体的商业房地产业务。(1) 90亩土地资源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我场属城乡结合部,辖区宁连路以西的土地均在市新区及凤凰新城规划范围内。目前随着我市凤凰新城及市住房保障中心经济适用房的开工建设,九岭社区仅有的2000亩土地先后已被政府陆续征用900亩。新建东路、学院南路,市经济适用房茗昇花园二期等共300亩征地项目正在洽谈中,近期将签订征地补偿协议。为此我场为连云港市的经济发展、沿海开放、城市建设方面均作了重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之前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低,我场九岭社区现人均耕地不足0.3亩,有的村民小组甚至不足0.1亩,加之多次征地中我场与其它周边乡、镇、场相比,从未享受“土地返还”、“村民安置用地”等国家土地征用优惠政策,导致了目前我场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问题,给林场的稳定工作带来及不安定因素。为更好地支持连云港市的经常发展、城市建设,保证以后的征地工作顺利开展,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我场特请示景区(园区)与市国土资源局协调,将我场与花果山交界处已被征收的约90亩土地作为南云台林场村民安置用地,我场将运作该地块为九岭社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城市化进程为农民带来的成果,也为我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2) 运作分析此处土地资源商业开发建设,在短期内可以给我林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可以此为基础,发展其他产业经济,对可持续发展产业进行整合和梳理及支持。但是此方案有诸多前期问题协调,如与景区(园区)协调、与国土局协调、与居民协调等,还必须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作为保障,实施难度比较大。而且这属于不可持续发展业务,不利于林场的长期发展。2、白果、银杏、板栗为载体的“经济林”。(1) 背景条件南云台林场地处暖温带南缘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沛、雨量适中。年平均温度14,极端低温-10,无霜期220天,年日照数2630小时,全年降水1030mm,蒸发量1660mm,适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繁衍生息。巍巍云台山地理环境独特,雄秀壮美。岗岭起伏罗列、沟谷纵横,山脚弯环多变,层峦叠嶂,富有生态多样性特点。适应于区域生态多样性及生物气候带分布规律,形成本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树种兼有特色。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里相互渗透、相互共存,万物竟天,各呈风采,明显地反映出植物区系过渡性,孕育出五彩斑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南云台林场现有维管束植物164科642属128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33属47种;裸子植物4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136科599属1217种,其中单子叶植物22科144属289种,双子叶植物114科455属928种。栽培果树8科19属32个品种;野生果树15科27属45种,药物190种。林间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目前分布有野生动物近400种,其中鸟类20目28科302种,列入国家珍惜保护鸟类31种,包括8种国际一级保护鸟类。有3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22种。全场林业用地面积3.1万亩,核发林权证面积2.6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万亩,疏林地面积0.41万亩,灌木林地面积0.18万亩,未成林地面积0.39万亩,苗圃0.02万亩,无立木林地面积0.14万亩,宜林地0.37万亩,林业辅助用地0.03万亩。南云台林场不仅资源丰富,而且风景秀丽,林场内的孔雀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鸟语花香、果蔬林立,具备天然观光林业条件。(2) 项目分析本项目着重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结合本区的孔雀沟等自然风景区,依托本地土壤环境,种植经济生态林,打造一个观光果园,形成一个森林公园观光果园风景名胜区等组合式的生态旅游区。可以将经济林的销售、自助式采摘与孔雀沟风景旅游结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有利于孔雀沟的加大开发力度,也有利于林区经济林资源的整合,形成旅游与经济的双重效应。3、茶叶经济的开发。(1) 背景条件南云台林场生产的清妙牌云雾茶,始于宋,存于清,产于黄海之滨白云缭绕的云台山南麓,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上,是江苏三大名茶之一。云雾茶,于唐代起源,宋代得以发展,当时无正式名称,称之为“海州茶”,宋、史食货志载:因茶善而售,故入钱数厚于他州,到了明清,云雾茶成了皇宫贡品,有诗为证:“细屡精彩云雾茶,经营维贡帝王家”,至今,南云台林场山场上还有明清的老茶树近百株。清妙牌云雾茶采摘讲究,炒制精良。清妙牌云雾茶因生长周期长,内含氨基酸、咖啡碱、蛋白质等营养成份高,饮后齿颊留香、啜英咀华、怡神健脑、清火明目、健心降压、去腻消食。云雾茶分为春、夏、秋三种,以春茶最佳,春茶中又以谷雨前茶为上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锋苗挺秀、绿润显毫。耐泡多汁,滋味鲜浓,看多持久等特色。其独到之处概括为五绝:一绝,其香如栗、淡远隽永;二绝,汤色黄绿、清亮悦目;三绝鲜醇甘百、回味绵长;四绝,外形细紧、弯曲如丝;五绝,一旗一抱、芽叶细嫩。可谓色、香、味、形、质俱佳。南云台林场主导产品“连云港云雾茶”为中国(南京)国际茶博览会金奖产品;江苏绿茶类三大名茶。“清妙”牌商标为连云港市知名品牌。茶叶加工基地2008年7月申报认证“省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除了南云台林场茶林资源丰富,周边的花果山乡、云台乡、朝阳林场、花果山景区都存在大量的茶林资源。如果立足整个景区予以整合茶林资源,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2) 项目分析茶叶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产业,中国的国饮。我国将会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而茶叶作为林场的重要经济作物,占据林场大部分收入。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