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地貌与土壤学实习报告学 院: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姓 名: 颜玺钰 班 级: 2010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学 号: 2010102278 指导老师: 唐春 程洪 南昌工程学院二一二年六月二日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土壤学野外实习,主要是认识土壤主要类型,了解土壤类型,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学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二、实习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5)学会使用土壤学环刀。(6)学会挖掘土壤剖面(7)学会计算土壤学相关计算。三、实习安排实习时间:2012年5月23日至2012年6月1日。实习地点: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七一水库及周边地带。 带队及指导老师:唐春老师,程洪老师实习的任务:这次的野外的地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在野外的地质环境下实践老师所教授给我们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实习的问题。或者准确的说是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在这次的实习中老师主要要求我们:(1)学会正确使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在野外地域判别工程地质的方法;(3)学会在野外观测的笔记记录方法;(4)学会分析工程地质问题;(5)学会岩层产状的测量;(6)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7)了解地层年代、岩层、断层。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思想方面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为了方便管理,在实习正式开始前,我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一个小组长,我们在第四小组,小组组长:顾超军小组成员:颜玺钰,邹丛荣,王正娟,童燚,周有为。二、学习方面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对于环刀采集到的土壤,使用90%以上的酒精,进行混合搅拌,点燃,用这种方法将土壤烘干。处理过的土壤,我们可以使用天平得出各数据并且测出土壤的各项数据。三、物品准备 教材、书夹、记录本、三角板、铅笔、小刀、方格纸、作业纸等;向地质实验室借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卷尺等。土壤学准备:环刀,铁铲,橡皮锤,酒精,天平。三、玉山及七一水库的概况一、实习地区概况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二、地形地貌(1)流域地形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公里。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浅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耕地甚少。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 (2)流域地貌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地貌单元:(1)侵蚀低山区 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山脉之分水岭走向: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2)侵蚀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3)侵蚀堆积区 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三、山脉与水系(1)山脉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怀玉山脉,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障。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三清山 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 ,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大桥头岭 三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凰岗岭 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葛仙公山 又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干坑,仓坂村。太甲山 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余公里,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 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 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 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2)水系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流域位置 县城东北,地理坐标;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支流 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冰山洞水,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贵人坑水,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柘坑水,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仓坂水,源出有三;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南源小葛岭北麓,经田坑源水。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干坑水,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注入库中。凤叶水,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洞岩水,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张源水,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球川水,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竹枧水,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樟木水,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岭脚水,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塘水,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流向 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特征 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该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四、地质与地貌学实习内容一、罗盘的使用方法1.罗盘的结构(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罗盘使用方法:(1)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再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测量岩层的倾向时,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因此,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在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二.七一水库附近岩石的种类1.砂岩。 石英、长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积碎屑岩。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碎屑除石英、长石外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常见胶结物有硅质和碳酸盐质胶结;杂基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更细的黏土或粉砂质物。填隙物的成分和结构反映砂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砂岩按其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三大类。砂层和砂岩构成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主要储集层。砂和砂岩可用做磨料、玻璃原料和建筑材料。一定产状的砂层和砂岩中富含砂金、锆石、金刚石、钛铁矿、金红石等砂矿。2.砾岩 砾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粒径大于2毫米的圆状和次圆状的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砾岩中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只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根据砾石大小,砾岩分为漂砾(256毫米)砾岩、大砾(64-256毫米)砾岩、卵石(4-64毫米)砾岩和细砾(2-4毫米)砾岩。根据砾石成分的复杂性,砾岩可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根据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底砾岩位于海侵层序的底部,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代表了一定地质时期的沉积间断。如河北唐山震旦系底部长城统石英岩质砾岩。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地层内部,不代表任何侵蚀间断。如中国北方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竹叶状灰岩。砾岩的形成决定于3个条件:有供给岩屑的源区;有足以搬运碎屑的水流;有搬运能量逐渐衰减的沉积地区。因此,地形陡峭、气候干燥的山区,活动的断层崖和后退岩岸是砾岩形成的有利条件。巨厚的砾岩层往往形成于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之后,是强烈地壳抬升的有力证据。砾岩的成分、结构、砾石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愈靠近盆地边界,沉积物的粒度愈大,其中陆源碎屑总含量也愈高。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1) 位于侵蚀面上,其砾石成分具有其下伏各岩层所成的砾石。(2) 砾石的成分比较简单,常见的以石英质的砾石最多。(3) 砾石的磨圆度良好,分选也好。(4) 分布的范围不大,但分布的层位相当稳定。(5) 同一底砾岩层中的砾石及砂粒,自下而上变细,磨圆度变好。确定底砾岩存在与否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它既是划分地层(系、统、组)界的标志,又是阐明地壳运动的标志,是恢复古地理面貌的重要资料。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1) 相夹在普通的岩层之间,与侵蚀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无关。(2) 其砾石的成分与其下最接近的地层岩性相关。(3) 有时层间砾岩层之下有冲刷面。(4) 砾石的磨圆度较差,而且含有石灰岩、粘土岩类等容易溶解或易破碎的岩石所形成的砾石。(5) 胶结物、充填物比较复杂。在观察砾岩的岩石性质时,还可以根据砾石的外形和排列情况判断其形成时的环境。例如在河流中形成的砾石的外形对称性较差,其长轴方向与水流的流向垂直,倾斜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倾角较大,可达1530。形成于海滨的砾石,排列的倾斜方向对着海洋,倾角较小,7 8 ,长轴方向与海岸平行。还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不同成因的砾岩,在砾石成分成熟度、粒度分布、形状、圆度表面特征,以及砾石空间排列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按支撑类型、分选性、组构和沉积造物等4个成因标志,可把砾岩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在F.J.裴蒂庄的砾岩和角砾岩的成因分类中首先按碎屑化作用力和碎屑来源,把岩石分为四类,即外力碎屑的、火成碎屑的、压碎碎屑的和陨石的;其次根据碎屑来源,将外力碎屑的分为层外的和层内的;再按杂基多少,进一步把层内砾岩分为正砾岩和副砾岩。正石英岩质砾岩主要由稳定性高的石英岩和少量的燧石、脉石英等碎屑组成,呈颗粒支撑,填隙物较少,常被硅质胶结。砾石分选性好,圆度高,砾石粒度偏小,砾岩层厚度较薄。石英岩质砾岩常形成底砾岩。中国北方长城系底部有石英岩质砾岩。岩屑砾岩的砾石成分大多属不稳定组分,如玄武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岩屑砾岩的砾石粒度较大,砾岩层厚度较大,砾石分选和圆度较差,反映出碎屑搬运不远,常常在盆地边缘或邻近沉积区快速堆积而成。岩屑砾岩多数是大陆成因的。纹层状砾质泥岩含有稀散砾级碎屑,其中杂基具纹层,纹层在较大的砾石处上凸和下凹。这种岩石常与冰碛岩共生。若分散的砾级碎屑嵌入无纹层的杂基中,这种泥岩称为块状砾质泥岩,它主要是水下重力流沉积。若岩块具磨光面和擦痕,则说明为冰川成因。河流砾岩的砾石通常成分复杂,稳定和不稳定的岩屑均可出现,碎屑分选较差,圆度较低,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砾石扁平面倾向上游,倾角一般为1530,砾岩体底部常有冲蚀面。滨岸砾岩形成于滨海和滨湖地区,砾石成分单一,多为坚硬岩石,分选好,圆度高,长轴多平行于岸线方向,最大扁平面向海方向倾斜,倾角一般78。砾岩层通常呈薄的透镜体产出,常与石英砂岩共生,滨海砾岩有含海生生物化石。按地质作用和形成条件,砾岩还有许多类型。发育在地形高差很大地区的粘度极大的泥石流,沿斜坡下滑而堆积,可形成泥石流砾岩和角砾岩。由河流携运的粗碎屑堆积在山前的山麓斜坡上,可形成扇砾岩和角砾岩。由冰川作用可形成冰碛砾岩和角砾岩。典型的冰碛角砾岩完全没有分选,砾石棱角尖锐,在部分冰碛角砾岩中,具有典型的“丁”字擦痕。3.页岩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 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页岩的特点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由极细的粘土、泥质,经过紧压固结、脱水、重结晶后形成的,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称为页岩。(页理是鳞片状的粘土矿物在压紧过程中,平行排列而成的)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含铁的呈褐红,棕红等色,还有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页岩抗风化力弱,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页岩物理性能有,硬度一般为普氏硬度系数1.53,结构比较致密的,其普氏硬度系数可以达到45,有的硬质页岩的硬度更高。页岩的颗粒组成与它的自然颗粒级和成岩原因有关,颗粒组成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页岩的其他性能。根据形成岩石时沉积情况的不同,页岩的塑性指数范围在523,有的页岩的塑性指数甚至超出了这一范围。故有的页岩实际上是不能作为烧结砖的原料的。页岩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的高低,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通常用干燥敏感性系数来衡量,它的范围一般在0.4-1.6之间,对于有些塑性非常高的页岩来说,它的干燥敏感性系数可能更高。页岩的干燥线收缩率,根据其种类不同也有很大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在2.5%-10%。二.天梁风景区 实习进入了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有多种地质作用的天梁风景区。天梁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西北面,距玉山县城20.3公里处,距三清山28公里,与三清湖隔路相连。中心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浙赣铁路、沪瑞高速、景婺黄常高速、320国道转玉山县城至德兴白沙关三清山旅游公路可直达该景区山门。天梁风景区属岩溶山水生态型景区,为距今约3亿年石灰纪滨海环境形成之碳酸盐岩漏斗地质景观。因“天梁耸立,气贯灵霄”而得名。区内奇峰怪石挺拔峻秀,峰林谷地深幽静寂,石门天梁雄伟壮观,暗河溶洞神秘莫测,涌泉飞瀑奇奥瑰丽,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梦幻山水,如诗如画,为历代文人雅士垂青,传说乾隆皇帝曾到此一游。天梁风景区的地质类型主要是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可溶性岩石有3类。(1).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2).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3).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按照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喀斯特的发育演化。喀斯特地貌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1).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2).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3).流水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4).气候影响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喀斯特地表地貌。 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6地表钙华堆积 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 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 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随着水温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类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钙华沉积。钙华中含许多杂质和多种不同元素,并且有水生植物的影响,使得钙华呈现出多种色彩。这种地貌在我国四川黄龙寺一代分布较广,黄龙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与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紧密相连。 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地下岩洞。1溶洞的概况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2. 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3.堆积地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 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 另外,在溶洞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有的似莲花开放,有的如树枝伸展,还有一些石葡萄、石珊瑚等。三.七一水库右岸 实习进入了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七一水库右岸,对右岸进行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1.在第一点,我们需要做的是走向玫瑰花图。玫瑰花图是一种用以表示节理空间方位及其发育程度的图解。其作法是:首先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节理进行系统测量,将测得的节理产状及密度数据按空间方位间隔分组(如5或10为一组),求出每组的节理数量和平均走向(或倾向)。然后在节理走向玫瑰花图标明地理方位的圆内,以半径方向表示节理方位,以半径上的长度单位表示该组节理的数量,将各组节理投入图上,连接相邻各投影点(如某一方位无节理,则连至圆心),即得到节理玫瑰花图。表示节理走向的图叫走向玫瑰花图,只作上半圆。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1) 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2) 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3) 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 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其中构造节理是所有节理中最常见的,它根据力学性质又可分两类: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前者即岩石受张应力形成的裂隙,后者即岩石受切应力形成的裂隙。沿最大切应力方向发育的细而密集的剪切节理,称为“劈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三种: 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水平褶皱),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斜向节理相当于斜节理。断层。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 ,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按测量位移的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1) 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2) 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3) 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1.角度不整合法 在存在地层角度不整合区,可利用断层与同期变形的地层、褶皱的相互关系确定断层形成时期。断层形成于卷入同期变形地层(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之上、上覆未卷入同期变形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时代之前。 2.穿插法 利用断层和侵入体(岩体、岩脉)、矿脉穿插关系确定断层形成时期。若断层形成于侵入体之前,则可被侵入体穿切;若断层形成于侵入体之后则可能穿切侵入体。通过确定侵入体和矿脉形成的时间,可以确定断层是形成于侵入体或矿脉之前或之后。 3.组合法 利用断层和褶皱或者其它地质构造的组合关系确定断层形成时期。在同一构造应力场控制的构造活动期间所形成的褶皱、断裂之间存在有规律的几何关系和成因联系。确定了这些构造作用时期也可以推断断层的形成时间。 经过我们的测量,在第一点,我所得到的数据经过处理。画出走向玫瑰花图。2.在第二点,我们测量部分数据,并做图得 3.在第三点,我们测量并做图4.在第四点,我们测量并作图,得到四.七一水库左岸 实习进入了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七一水库的左岸。1.有裂缝的房子 我们首先见到了一个有裂缝的平房,并对此做出讨论与分析。墙体裂缝分析: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裂缝。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其裂缝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在房屋旁边是水库的水,水的侵蚀作用使得房屋下方的土体或岩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裂缝,缺失。所以造成了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房屋的墙体出现了裂缝。2.左岸的地貌。 在左岸,我们找到了一个断裂带,经过我们的分组勘测,集合大家力量作图如下五.滑坡体与溢洪道 实习进入了最后一天,第五天,我们来到了玉山溢洪道。首先我们观察的是滑坡体。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服务器监控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野生动物友好型城市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红学生兴趣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动驾驶车辆仿真测试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与能源互联网融合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态加密技术在工业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探索:经济效益评估与路径选择
- 2025年度城市燃气管道改造工程社会影响评估分析报告
- 民法典的课件模板
- 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体育公园运营可行性方案
- 《直升机构造与系统》课件-直升机的类型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平方根》(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信息检索与处理(修订版)》课件下 第2单元第二课 分析信息-第3单元 综合探究实践活动
- 楼盘融资商业计划书
- 物业费催费技巧(干货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脑梗塞个案护理查房
- 2013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矿山安全供电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