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明末清初的杜甫诗意图研究 姓名:王晓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术学(美术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张长虹 20100401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经过几百年的流传,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诗学范畴之内,而是辐射和渗透到小说、戏曲、绘画、书法等诸多领域。两宋开启杜甫诗意图创作先河,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追求相结合,笔力神韵兼备,画面具有明显的抒情性。明中叶文人吟诗作画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诗画兼擅的艺术大家,杜甫诗意图数量较宋元时期明显增多,选诗题材也不断得以扩大,追求平淡自然、含蓄蕴藉的格调,具有雅俗共存、亦吴亦浙的艺术特点。明末清初杜诗研究达到了一个特别的深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种杜诗注本蔚为大观,传本纷繁,许多学者都发出了杜诗已经“发明无馀蕴”的慨叹。崇杜学杜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诗人们纷纷以杜甫为宗,提倡诗歌的社会作用,创作出大量反映政治得失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正是在这样浓厚的学术背景之下,杜甫诗意画创作达到历史的高潮,题材空前拓展,形式日趋多样,体裁逐渐演变为以杜甫晚年五、七言律诗为主。画家有感于杜律晚年律诗风华落尽,归真返朴的艺术特点,总体表现出“工处固有意工,拙处亦有意拙”的艺术追求,如王时敏的写杜甫诗意图册,是晚年树立自我画风的典型作品,藉杜诗晚期诗歌之沉雄老辣,摆脱复古摹古之束缚、自出机杼,超越自我,从而形成晚期苍茫浑厚的绘画风格。杜诗质朴无华、无意雕琢、工拙相间的艺术风格最终在傅山 江深草阁图中得到了完全的契合与深入的体现,傅山的江深草阁图不限于形式之模拟,以刚直寂寥的意境谋合杜诗,意胜于笔,从内容到风格都与杜诗达到较高程度的融合一致。使杜甫诗意图无论是外现的形象、内涵的感情还是艺术风格,都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充分利用传统的文献学、文学、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努力吸收现有诗意画的研究成果,将整体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多角度地对明清时期的杜甫诗意图进行梳理和考察。 关键词:杜甫诗意图 明末清初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伊 弱, , , 弱,瑚地舀锄 柚喇 鹤 伽 恤砌 蚵觚耽 巧 ) 弱 唱 巧弱 锄 柚 触 衄 柚 矗 川觚 拓随 锄 ) 碗印 伽 【 锄 【 伊 巧衄 出洫 锄如 哦, 时 嘶 够 卸 皿 任柚觚 唧 啪 助出口觑砌伊爿晒朋,即耐口伽砌培幻伽凡墨即砂 姐 盯油伊 而比口觑咖黟厂绷刎口慨缈肌凡 仉册佃 ,衄 酉 筋 巾 血锄 缸 ), : 仃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中国传统诗画关系,自北宋苏轼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的论断以来,就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至今仍然是画家、学人关注的一个热点,相关文章不断出现,研究方法不断拓新。正是在这种从古至今不断深入的研究背景下,杜甫诗意图作为专题性研究,逐渐引起画史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丰硕成果。吴增荣的润涵春泽干裂秋风程邃(杜甫诗意册)讨论以篆刻见长的徽派大家程邃,融篆刻法入画,以抽象构成的笔法进行艺术探索与实践,把明末清初山水画坛的干笔画法推向极致。其杜甫诗意册十二开,荒拙茂朴,渴笔焦墨,随意挥洒,风格独具。线条缓涩纠结、力透纸背,墨色仅只焦墨,无浓淡层次之分,用笔忽快忽慢,笔气连贯,构图大开大合,疏可跑马,密不容针,具有很强的金石味。王飞的杜诗与中国书画创作一文的探究相对深入,他以积极的态度从中国诗画融合的角度出发,说明杜甫的诗歌促进了中国诗与画的结合。一方面杜甫存有大量的论书诗,亦非常关注绘画,对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王维、王宰、曹霸、韦偃等人的艺术创作,都有十分精当的鉴评。当时的绘画创作对杜甫的诗歌创作影响也很大,比如画马就是当时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而咏马也成为杜诗中非常典型的题材,玄宗时期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代宗时期周防的杨妃出浴图与杜甫丽人行等诗为同一题材,可互为参看,饮中八仙歌忽略人物背景和相互关系,实际上是以人物画法入诗;另一方面,杜集中可堪入画的诗句比比皆是,历代以杜诗为内容的书法创作更是数不胜数,杜诗书法和诗意画成为中国一大专题创作门类,这在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进而说明杜甫的诗歌通过诗书画的综合渗透,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精神。贾兰饮中八仙歌诗意画评介,详细介绍杜甫草堂所藏的九幅饮中八仙图,从北宋李公麟、清代顾洛、任熊、阳照、鲁生、袁鹤,到现代画家高马得,画家简介、画面内容、构图用笔、钤印题跋,均一一道来,资料翔实。但是所录仅限于一家馆藏,元张渥的饮中八仙歌、明李士达、张狲、尤求的饮中八仙歌、明杜堇的古贤诗意图等饮中八仙图均未提及,亦仅停留在资料的汇集整理上,对于风格的演变亦未作深入分析。仇春霞四幅(杜甫诗意画)的文本外解读,以晚明赵左、清初傅山、现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代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画为例,分析三人对同一首杜诗的不同解读,从而探究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对画家构图取舍、审美取向的影响。说明傅山由于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类似于杜甫,故而更能把握杜诗的特殊意蕴。然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傅山注杜对于创作的影响,多所未及。殷春梅的现有关于杜甫的古代书画作品目录,统计现存有关杜甫诗歌的书画作品,从创作时间、纸质、大小到馆藏,均一一罗列,为杜甫诗意图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资料,但是亦仅限于馆藏资料的收集,缺乏文献资料的整理。 周建朋陆俨少杜甫诗意图的画家本色、张国瀛陆俨少和他的杜甫诗意图、宋佩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研究聚焦陆俨少作单纯的个案分析,都阐发了画家青年三峡木筏出川的特殊经历与深厚的诗文修养成为日后创作诗意图的原因和基础。所不同的是,周建朋指出陆俨少对杜诗理解和表现存在着断章取义的现象,有时仅取诗句的外壳,并没有考虑具体的诗境与诗意,这与他本着画家的角度去解读杜诗,而不是从一个文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角度解读密切相关。张国瀛则认为陆俨少在创作杜甫诗意图百开时已经是一位诗、书、画、理论全面发展的画家,对杜诗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该画册是他创作黄金时期的代表作,浑厚老诚,沉着痛快,亦可说是当世绝无仅有的佳作。宋佩则重点分析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创作的起因、发展和艺术转化,试图总结其一生的绘画艺术,并对其艺术思想与创作来源刨根求源,找出艺术成就的本质原因。 以上各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杜甫诗意图创作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但多属于个案研究或馆藏资料的收集,缺少对杜甫诗意图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考,零散且不成系统。本文在对历代杜甫诗意图风格演变作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参考诗画相通共融的基本形态和杜诗学发展的历史演变,着眼于明末清初杜甫诗意图的创作整体,以王时敏写杜甫诗意图册、傅山江深草阁图为研究重点,分析和梳理杜甫诗意图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艺术风格、创作特点以及兴盛的原因。研究与考察杜甫诗意图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有助于明确杜甫诗意图在中国诗画结合史上的流传和影响,深化诗画关系的认识,也有助于对于王时敏、傅山绘画艺术的再认识,并对绘画史与诗歌史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杜甫诗意图的历史回顾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诗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中国画家和诗人的共同追求。诗意画作为文入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诗歌内容或诗的意境为创作题材,是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同时也体现出两种艺术的更高价值。两宋时期开杜甫诗意图创作先河,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追求相结合,笔力神韵兼备,显示出明显的抒情性。明中叶文人吟诗作画蔚然成风,杜甫诗意图的创作为艺术家普遍接受,题材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样,画面追求含蓄蕴藉、典雅超逸的格调,同时受市场经济影响,亦表现出雅俗共存,亦吴亦浙的特点。 第一节两宋时期的杜甫诗意图 北宋李公麟饮中八仙图 李公麟()饮中八仙歌,绢本长卷,按照诗歌人物出场顺序,共分八段。八段空间不是简单地加以分割,每段间隔处各录杜诗于侧,既分且合,匠心独运。人物安排疏密得宜,顾盼生动。冠、袍、景物、器用的描画恰到好处地起了烘托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恰如杜诗一韵到底,李公麟的这幅长卷亦一气呵成,纯以白描勾勒。 饮中八仙歌全诗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是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这首七言古诗“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或两句、或三句、四句,如云在晴空,舒卷自如,亦诗中之仙也”,创作上亦风格独具,“一人一段,或短或长,似铭似赞,合之共为一篇,分之各成章,诚创格也”。全诗幽默谐谑,旋律轻快,八个段落,“前不用起,后清仇兆餐杜诗详洼北京:中华忙局,年,清仇兆整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用收”,各自独立,又不失内在联系。诚如程千帆先生所言:“饮中八仙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就一篇而言,是无头无尾的,就每段而言,又是互不相关的。他只是就所写皆为酒徒,句尾皆押韵这两点来松懈地联系着,构成一篇。诗歌本是时间艺术,而这篇诗却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空间艺术的形式。它像一架屏风,由各自独立的八幅画面组合起来,而每幅又只用写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每个人的神态。” 李公麟采用多样统一的构图方法,融八人于一卷,构思精密,布局合理。线条含蓄刚劲,寥寥几笔便使人物风神活现,给人以一种潇洒出尘的感觉。不仅在 内容上,更是在结构与写法上达到了诗情与画意的全面融合。卷末题:“皇庆二年清和月龙眠居士李公麟画。皇庆为元仁宗年号,而李公麟是北宋人,故此提款疑为后人所加。卷末结尾有三段题跋,与杜甫饮中八仙歌内容无甚关联,可能是由其他作品窃裱于此。 此外,苏轼文集卷七十跋李伯时卜居图云:“定国求余为写杜子美寄赞上人诗,且令李伯时图其事,盖有归田意也。可知李公麟作杜甫诗意画当不止一幅,杜甫诗意图的创作在宋代颇受李公麟及苏轼等文人士大夫的重视。 南宋赵葵丈八沟纳凉 南宋赵葵(卜)的杜甫诗意图丈八沟纳长卷,以杜甫名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为题,选自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全诗为:“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此诗写于杜甫早年困居长安之时,期间生活的落寞正如杜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所言:“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几门,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公性卞直耿介,不好贵游,不喜声妓,此诗为杜甫不得已陪贵公子纳凉出游时的即兴之作,自然天成而无雕琢之感。全诗围绕“纳凉”和“遇雨”展开:日落风轻,荡舟陂塘,茂密的竹林正是游人留连的好去处,素净的荷叶散发着幽香,恰是纳凉的好时分。公子调冰,佳人雪藕,兴致方豪,不巧乌?乒龉觯缬曛杓涌眨成虻虑保短菩肀鹪占贰玻汀常砹闯滔拢路妗藕晟侗豢氐氖澜纭贰玻汀常罚汉翰泛技甏嫔纾保梗梗澳辏海剩矗玻岛酰龋抖鸥唬辏邸罚椋汀常不杖搜戆嫔纾玻埃埃衬辏海梗罚?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降的大雨像是在催促我构思新的诗篇。 画面紧扣“竹深荷净诗意,丛篁茂密,重重叠叠、远远近近,连绵万顷。 萧瑟的风烟中,小路蜿蜒延伸,浅水如镜,倒映出竹影婷婷袅袅,凛生寒意。正 如元代诗人张翥()画上提跋:“夹路修篁千万竿,苍烟漠漠画阴寒, 何人结屋临溪水,便作名园溧上看。此图笔墨秀逸,婉媚中具刚直,劲利中见 柔和。小枝随意点缀,飞翻偃仰情态各异,墨色变化丰富而细腻,再现出竹的远 近、老嫩和枯荣,层次丰富。画家于构图立意中充分体现了“深”、“静”的诗意, 先以水平如镜,竹映水中,表现静景,又以丛篁茂密,苍烟漠漠,小路蜿蜒加强 纵深感,竹林中两入策驴前行,仿佛生活情景的实录,动静结合,有愈显出画面 的静。想必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反复的体会,才得以精确地再现如此细微的 季节和气候特征。该画融合文人和院画山水之长,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追求相结 合,具有明显的抒情性。 两宋杜甫诗意图的创作远不止此,还有填师的饮中八仙图、司马槐的杜 甫诗意图以及郑思肖的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子美孔明庙古柏行图等(今画迹不存)。与后世不同的是,画面上所题非杜诗直录,而是画家有感而发,自行创作的诗歌。如: “宋司马槐题自画杜甫诗意图(潺潺石涧流)诗:峰回石路转,足可娱瞻听其中如有屋,便是醉翁亭南宋遗民郑思肖在入元以后,为了表现故 国情怀,做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其中有三幅是源自杜甫的。他的画虽然不存,但题诗尚在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雨卷风掀地欲沉,浣花溪路似难寻。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杜子美骑驴图:饭颗山前花正妍,饮愁为醉弄吟颠。突然骑过草堂去,梦拜杜鹃声外天。子美孔明庙古柏行 图:诸葛甘堂岁月深,霜皮黛色郁沉沉,尚垂清荫蜀国里,一树风霜千载心。” 第二节明中期的杜甫诗意图 明初政治、文化空气紧张,文人雅集不多,规模也不大,诗画结合一度陷入低谷。明中期正德()以后,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逐渐成为宋启发行书跋赵葵轩甫诗意幽安徽:黄山书社,年胡,先札甫许学论安徽:安徽人学;版社,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画坛主流,这种状况很快得到改变。文人吟诗作画蔚然成风,出现了沈周、周臣、文伯仁、唐寅、文嘉、尤求、钱谷、杜堇、陆治等一批诗画兼长的艺术大家,他们十分注重诗画的结合运用,喜欢在自己的画作上题写诗歌,还邀请朋友进行唱和、题跋,形成了一个诗画共盛的繁荣局面。杜甫诗意图的创作随之得到发展,数量较宋元初始时期明显增多,选诗范围得以扩大,形式亦日趋多样。 明中期杜甫诗意图概述 杜堇是明代较早从事诗意图创作的画家,其古贤诗意图长卷绘于弘治十三年(),由金琮()选取古人诗篇十二首并题诗,杜堇补图而成。全卷共分九段,分别绘制李白右军笼鹅、韩愈桃花源、李白把酒问月、韩愈听颖师弹琴、庐同咏茶、黄庭坚咏水仙和杜甫饮中八仙、东山宴饮、舟中夜雪等诗,其中饮中八仙是人物最多的一幅,全图颇为热闹,把贺知章、李琏、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各种醉态,按诗意毕露于白描之中,耐人寻味。东山宴饮图中三人对酒,其一为杜甫,一为王侍御,两人对酒旁有侍童执酒壶,笔法细劲透逸,形象生动有神。画卷右侧有金琮题写杜诗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彩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满空星河光破碎,四座宾客色不动。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过沾人衣”;右军笼鹅画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握笔回首,似已书罢,欲起而归,稚童俯身提笼,与画中的诗句“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十分吻合。末段写岩边树下,一老者俯卧船头,神情忧郁,再现了杜诗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的诗意。全画兼工带写,意境萧疏,岩石、苍松、藤草、桌椅等点景穿插有致,墨色淡雅,笔法峭劲,人物多处于某一特定的情景当中,表情动作生动自然,富有故事的情节性,不失为一幅白描巨构佳作。 周臣()柴门送客图取杜甫南邻“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柴门月色新”诗意入画。画面上明月高悬,松荫掩映下的一间茅屋里,一老妇端 坐于内,篱外小河边,二位知心好友谈兴极浓,直到月上东山方才相互拱手告别, 船工却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登船尚未醒来。人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改革用工模式探索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数据共享机制研究报告
- 2025年社交电商裂变营销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报告
- 自如房东违约合同范本
- 通渭工地建筑合同范本
- 通信仪器租赁合同范本
- 淘宝店铺入驻合同范本
- 理财平台借款合同范本
- 隧道渣土收购合同范本
- 网络代理合作合同范本
- 家政产康培训
- 22J403-1楼梯栏杆栏板
- 项目整体回购方案模板(3篇)
- 2025秋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法国国家介绍
- 公园的欢乐时光记叙文(10篇)
-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课件
- 信息储存设备管理制度
- 人防机房管理制度
- 2025年轴流冷却风扇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商法学》本科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