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民俗音乐.doc_第1页
民俗与民俗音乐.doc_第2页
民俗与民俗音乐.doc_第3页
民俗与民俗音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俗与民族音乐结业试卷音乐中的民俗与民俗中的音乐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系别: 行政管理 音乐中的民俗与民俗中的音乐摘要: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在民俗的传承中,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方式被延续了下来。各族人民结合自己民族的民俗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从而表达自己心里对民族的热爱,以及抒发自己的感情。根据民俗创造音乐,通过音乐体现民俗,可以说民俗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关键词:民俗 音乐 民族1.民俗与民俗音乐的形成1.1民俗的形成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民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人类之初,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当时原始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具特色的物质生活和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以及婚、丧、礼俗等也日益形成,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为民族的风俗习惯,即民俗。民俗为整个民族成员所共有,流行于整个民族之中,渗透到民族成员的日常生活里。一个民族为了加强团结,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等,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所以,民俗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的形成,并表现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1.2民俗音乐的形成 民俗音乐又称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通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其范围包含歌曲、简单乐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调与步伐。而中国民俗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俗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2从音乐中研究民俗2.1从音乐中研究民俗的意义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自古有之,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种音乐都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可以说音乐和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主流的音乐,每一个民族也有自己民族的音乐,音乐不仅向大家提供了时代背景的信息,也可以从音乐中了解民族的文化。民俗音乐,又称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通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其范围包含歌曲、简单乐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调与步伐。而中国民俗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因此通过各种民俗音乐,我们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各个民族的习俗以及民族的文化发展。2.2从音乐中研究民俗的作用最开始的音乐是古老人民表达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它没有任何形式,只是人民群众即兴随口而出的一种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人们专门根据这种表达心情的方式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音乐文化,也越来越系统。其中民俗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形式被保留和传承了下来。2.2.1从音乐中研究民俗,可以了解民族的发展背景不用的音乐产生都有自己的背景,其中民俗音乐的产生也有其独特的背景。民俗音乐的产生能更多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的形成。从民俗音乐的演奏形式,演奏过程,以及演奏中给人得感觉可以让一个人深刻体验到其民族的水土风情。如蒙古族的民俗音乐在演奏上多用马头琴之类乐器,可以看出蒙古族与马有很大关系,而且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蒙古族人民同时热爱跳舞,可以看出蒙古族人们性格豪迈。2.2.3从音乐中研究民俗,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特色民俗音乐不仅体现了音乐的背景,更体现了民族的文化特色。民俗音乐的形式有很多,如婚礼、丧葬等都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民俗音乐,一个民族自己的音乐也是随着活动的不同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所以可以通过研究一个民族不同活动的音乐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2.2.3从音乐中研究民俗,可以了解民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民俗音乐的产生也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在各民族民俗的发展,民俗音乐也有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民俗音乐乐器的产生以及表演形式的丰富,都是随着民族民俗的成熟而丰富成熟起来。3.根据民俗创造音乐3.1民俗对民俗音乐提供创作源泉民俗是一个民族形成的活动形式,人民群众为了度过这种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一种民俗的形成,才导致了同种民俗的音乐产生,所以民俗对民俗音乐提供了创作源泉。3.2民俗对民俗音乐提供背景需求一种音乐的产生一定有其背景。民俗音乐的产生也是由其特定的民俗背景才促成了民俗音乐的出现。在民俗中,有婚礼,葬礼,纪念等活动,正是有了这些活动做背景,从而使民俗音乐有了产生的背景。3.3民俗的发展促使民俗音乐的发展 民俗和民俗音乐也是一同进步一同发展的,随着各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民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使得民俗音乐也逐渐的发展和完善。在演奏的方式和形式上也越来越丰富,使得民俗音乐更加系统,更加有历史传承性。4.总结 在民间社会生活中,音乐与民俗的关系重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民俗里有音乐”;其二是“音乐反映民俗”。“民俗里有音乐”,是指某些民俗活动中包含了民俗事象,或者说音乐是某些民俗事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民众迎神拜社的各种仪式,还是民间婚丧嫁娶的礼俗,音乐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此外,有些风俗活动,如民间歌会、节日歌舞等,本身就是围绕着音乐活动进行的。 “音乐反映民俗”,是指民间音乐中反映了民俗,或者说某种民俗通过音乐而得以展示和体现。音乐是“感于物而生于心”的一种精神文化,因而,有什么样的民俗心理和民俗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间音乐。正如阮籍在其乐论中所言:“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轻死,故有蹈火赴水之歌;轻荡,故有桑间濮上之曲。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这里的“所好”,是指地方民众的习惯作为,属于民俗行为。地方民间音乐的产生,正是为了歌当地人之“所好”,咏当地人之“所为”,因此,他们的所好与所为也就反映在他们的音乐之中了。 “民俗里有音乐”和“音乐反映民俗”,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乐、俗关系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