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作业-书法欣赏.doc_第1页
艺术鉴赏作业-书法欣赏.doc_第2页
艺术鉴赏作业-书法欣赏.doc_第3页
艺术鉴赏作业-书法欣赏.doc_第4页
艺术鉴赏作业-书法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书法艺术欣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纸上谈兵”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曾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划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 此外,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划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划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论书法艺术在全面人格形成中的美学意义 李光明 摘要(概论) 1、书法艺术为什么对全面人格之形成有美学意义。 2、展述:书法艺术与书法家之各种美学类型。 3、书法艺术对健全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美学的) 4、结论:习书或教习书法应注重人格的全面形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伴随着汉文字的产生、使用和不断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尤其自汉以来,隶、楷、行、草等字体的相继出现和演变,对中国士人(读书人)的人格造就和品性浸染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即是一部中国传统士人的心灵史。或狂狷、或飘逸;或奔放、或拘谨;或粗粝、或精琢;或巧妙、或笨拙;或恣意汪洋、或涓涓细流;或山明水朗、或乱石铺开每一种书体都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特征,每一个书家都用作品诠释了作为时代主体的精神气象,甚而每一点画都沾染携带了彼时历史背景下的人文基因。概而言之,书法艺术在全面人格形成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在此谈谈书法艺术在全面人格形成中的美学意义。人有坐卧睡立,书有横平竖直,这是基础架构,此之一谓也;人有胖瘦高矮,书有方圆斜正,这是形貌,此又一谓也;人有美丑善恶,书有刚柔险绝,这是质性,此三谓也。仅次三谓,便可知晓书法艺术与人格(人之心理、性格、精神、气质之总和)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然如若从美学角度而言,无论尘卧睡立、胖瘦高矮、皆有美的价值取向,玄宗时女子以丰腴为美,楚怀王时以瘦若为美,林黛玉以病态为美,时人以“骨感”为美,“造物有法,万形俱美”,此言在某种意义上讲实属不谬,书法艺术亦然。余习书十年余,关于书法艺术之美作出些粗浅归纳,并将之与人格这一概念作了附会,兹求教于方家。俊秀美,书法史早有定论,唐欧阳询楷书颇具俊秀之气,其字如弱冠少年,俊朗清秀、体格端美、眉目可人,且不乏阳刚,九成宫一贴便是最佳佐证,时至今日仍备受推崇。刚健美。柳公权之书法刚健有力、骨气横生,除结体颇有法度之严谨,其笔力亦是令后来习书者望尘莫及。玄秘塔碑中所有字,不但方便遵健,其整体之碑刻效果几近完美,据一些资料推测,此公彼时为人颇有原则,这正是柳字精神。敦厚美。如果说欧字如弱冠少年,则柳字如风华正茂之中年男子,浑身是劲。那么颜字就是年迈长者,其豪侠之气已退,其刚猛之风无存,其偏狂之性不在,所剩为温良敦厚之长者风范,形体无巧稚,其神无轻扬,憨笨之中流露出的是大巧若拙,老子曰:“大辩若讷、大智若愚。”这用来形容颜字是最适合不过。然作为实际的历史人物,颜真卿无论从政为官,还是待人接物,亦或是教化后生,一切作为均从其字,温和厚道。狂狷美。习书者皆知,张旭草书一狂不可收拾,大有舍我其谁之势,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然真实之张旭又是哪般模样呢?“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不怪不怪,生活中张旭是如此癫狂轻世,其草书怎能不笔走龙蛇,气吞山河呢?飘逸美。“吾儿写了三缸水,没有一点像羲之”,羲之何许人也!如若献之写了三缸水,便能效之仿之的话,则后世书法家就不会嗟叹难以望其项背矣!兰亭集序飘逸潇洒,比若美女,则是天仙,不染红尘俗气。二十个之字变化多端,堪称千古一绝。羲之时在魏晋,常有“盛唐气象,魏晋风骨”之说,晋人“士风”颇盛,读书人整日以酒助兴,流行清谈,放浪形骸,作为文学家和书法家的王羲之不免受此风气影响,潇洒自如,超凡脱俗。豪放美。毛泽东书法可谓旷古绝今,倒不是因为形体之怪异和独具一格,实在是因为其书法精神之豪放霸气,那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字行间之伟人气度并不是可以效摹的。故而毛书开千古风潮,王者之风范是历史长河中难见一侧影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一代雄主尚能开天辟地,敢叫日月换新天,况乎书法耳?阴柔美。现当代书家李叔同早些年沉迷音乐,其心空如幽谷,一番尘世碾转,终看破世相,遁入空门,其书法蠢若涂鸦,尽是阴柔之气。佛性本善,夹杂阴柔,纯意念之外显露俗子之心,耐人寻味、深思、且难得其解。杂散美。唐伯虎画名太盛,然其书亦独树一帜。纸页上的舞动不依韵律、不按常规、枯涩杂散,如乱石铺开,随心所欲,活脱脱似顽童疯跑。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伯虎本人也非循规蹈矩之人,今日所存之佳话可信耳。细琢磨,可知凡一家之书果成气候,必然有其独特的美学意义。书家之个性凛赋、时代烙印,家世渊源,学问修养皆在其中,这就是本文所旨:举凡书法艺术,皆与书家之人格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书法艺术对人格的形成是极具美学意义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狂者狷者,儒雅斯文之君子,放荡不羁之浪子健全的人格应包涵很多特性,而不是单一的偏执的,正如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往复循环、交替调节,才可谓心性健康,人格亦然,只有各种表征层面的特性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相互健全,才可谓健全人格。故而:习书者应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得诸家体势精神,内化为己身气质。就书论,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